1. 宏觀經濟學模型有哪些
應用較為廣泛的有經濟計量模型、投入產出模型、最優化模型、系統動態學模型、模擬模型等。
宏觀經濟模型是描述整個國民經濟系統客觀經濟過程的總體狀態和變化規律的經濟數學模型。它的變數是經濟系統的總量或平均數,如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總投資、總消費支出、貨幣發行量、物價水平、人口發展、就業水平、進出口貿易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等等。
(1)islm模型宏觀經濟學擴展閱讀
宏觀經濟學運用經濟模型來模擬經濟世界中各變數的相互關系。建立經濟模型的目的是解釋經濟系統中多個變數之問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系。
由於一個模型不可能回答經濟中所有的問題,所以經濟學家往往會採用不同的模型來解釋不同的經濟現象。不同的模型處理的問題各不相同,所作的假設也有差異。
一般而言,如果模型中的價格具有靈活性,則該模型主要用於解釋長期經濟運行;如果模型中的價格具有黏性,則該模型主要用於解釋短期經濟運行。
2. 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理論模型有哪些
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理論模型:
1、簡單國民收入模型,該模型不考慮利率
2、ISLM模型,該模型考慮利率 ;
3、ADAS模型 (衍生關於失業:菲利普斯曲線),該模型考慮價格;
4、ISLMBP模型,該模型考慮國際經濟;
5、新古典增長模型(衍生關於最優資本確定:索洛模型,黃金分割率、乘數加速數模型),該模型考慮經濟周期。
3. 宏觀經濟學中的ISLM模型,投資陷阱如何解釋
利率即資金使用的成本。樸素的經濟觀點認為,利率提高,對於同一筆資金,儲蓄的意願加強,消費和投資意願降低,反之亦然。
4. IS-LM模型 宏觀經濟學問題
is lm 只用於分析短期經濟變化,所以有2個假設
(a)及物價不變,而由於IS LM中的IS是由keynesian的模型的均衡點得出來的因此繼承了keynesian模型的物價短期內不變的,如果根據ad as 模型如果AD下降或增長都會對物價造成影響(而IS LM中假設AS為水平線)。
(b)由於物價不變於是可以得出i=r 的結論及實際利息等於真實利息。見公式
Bp沒有圖形解釋,是由基本公式推算
NX=-KA
NX-im(e)-mY=-f(i-i*)
i=(i*-nx/f+nx(e)/f)+(m/f)Y
其中im(e)為匯率 和進口的關系式 ,f為流動性,m為進口和收入的關系·,和i*為海外利率
可見bp的位置和
海外利率,基礎出口,匯率有關
而斜度和人們的進口意願和貨幣流動性有關
因為IS-LM是短期模型,而短期基本上假設人們的意願不變,因此基本只和流動性有關。
說了這么多累死我了,應該值100分了吧,有什麼問題歡迎追問。
5. 宏觀經濟學islm曲線課程視頻
IS—LM模型是反映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條件下,國民收入和利率關系內的模型。
"IS-LM"模型,是由英容國現代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國凱恩斯學派的創始人漢森(Alvin Hansen),在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基礎上概括出的一個經濟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漢森模型",也稱"希克斯-漢森綜合"或"希克斯-漢森圖形"。
在第Ⅰ區間:I < S,利率有下降的壓力;L > M,利率有上升的壓力;
在第Ⅱ區間:I < S,L < M,利率有下降的壓力;
在第Ⅲ區間:I>S,利率有上升的壓力;L<M,利率有下降的壓力;
在第Ⅳ區間:I>S,L>M,利率有上升的壓力。
6. 宏觀經濟學中收入支出模型 還有adas模型islm模型的區別與聯系
聯系:AD-AS模型和IS-LM模型都是考察社會經濟水平的一個重要工具。
區別:
一、方法不專同
1、AD-AS模型屬:是將總需求與總供給結合在一起放在一個坐標圖上。
2、IS-LM模型:反映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條件下,國民收入和利率關系。
二、目的不同
1、AD-AS模型:用以解釋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決定,考察價格變化的原因以及社會經濟如何實現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
2、IS-LM模型:是宏觀經濟分析的一個重要工具,是描述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聯系的理論結構。
三、相關公式不同
1、AD-AS模型:短期總需求—總供給模型方程為AD=f (p) SAS=f(p)AD=SAS,長期總需求—總供給模型方程為AD=f (p)LAS=Y f AD=LAS= Yf。
2、IS-LM模型:Y(國民收入)=C(消費)+I(投資)+G(政府購買,經常被視為恆值)。
7. 怎樣理解ISI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1."IS-LM"模型,是由英國現代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國凱恩斯學派的創始人漢森(AlvinHansen),在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基礎上概括出的一個經濟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漢森模型",也稱"希克斯-漢森綜合"或"希克斯-漢森圖形"。
2.凱恩斯主義(也稱「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建立在凱恩斯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即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維持繁榮。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觀點上。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同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主要結論是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強大的自動機制。這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所謂的薩伊法則相對,後者認為價格和利息率的自動調整會趨向於創造完全就業。試圖將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聯系起來的努力成了凱恩斯《通論》以後經濟學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領域,一方面微觀經濟學家試圖找到他們思想的宏觀表達,另一方面,例如貨幣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試圖為凱恩斯經濟理論找到扎實的微觀基礎。二戰以後,這一趨勢發展成為新古典主義綜合學派。
3.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認為國民收入決定於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心理上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心理規律的作用.這三個心理規律涉及四個變數;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在這里,凱恩斯通過利率把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聯系起來,打破了新古典學派把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分開的兩分法,認為貨幣不是中性的,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利率要影響投資和收入,而產品市場上的均衡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和利率,這就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互聯系和作用.但凱恩斯本人並沒有用一種模型把上述四個變數聯系在一起.漢森、希克斯這兩位經濟學家則用1S-LM模型把這四個變數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作用如何共同決定國民收入與利率的理論框架,從而使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得到丁較為完善的表述.不僅如此,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繞IS--LM模型而展開的.因此可以說,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8. (宏觀經濟學)運用IS-LM模型分析政府實施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當經濟狀態出現過熱和通脹風險時,政府一般會採用緊縮性財政政策,即提高稅收和減少專政府支出等,以及緊縮屬性貨幣政策,即限制貨幣供給數量或者延緩供給速率等。當政府採用緊縮性財政政策,在IS-LM曲線中的表現是,使IS曲線向左下方移動,原因在於,稅收提高,支出減少使消費和投資減少。此時LM曲線不變,由於交易所需要的貨幣量減少,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相應的利率下降,IS-LM曲線重新形成的均衡利率將變小,收入將變少,從而限制經濟過熱和通脹(盡管利率下降會使私人投資有相應的上升,不過總的來說,GDP還是由於政府的緊縮性財政政策下降)。當政府採用緊縮性貨幣政策,使LM曲線向左上方移動,原因在於貨幣供給減少,使人們覺得手中的貨幣量太少,於是就必須出售手中的證券以滿足貨幣需求,那麼證券價格就會下跌,利率上升。此時IS曲線不變,利率上升使私人投資減少,收入就相應減少,重新形成的IS-LM模型中的均衡利率變大,均衡收入減少。收入減少,支出減少,起到限制通脹和過熱現象。
當然,政府也可以同時使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均是使IS向左下方移動,LM曲線向左上方移動。
9. 宏觀經濟學ISLM模型:已知消費函數C=300+0.75Y,投資函數I=1250-80r,貨幣需求函數L=0.5Y-100r……
I=S 1250-80r=-300+0.25y y=6200-320r
L=M=Pm 0.5Y-100r=1000 y=2000+200r
10. 如何理解IS—LM模型是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核心。
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認為國民收入決定於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心理上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心理規律的作用.這三個心理規律涉及四個變數;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
凱恩斯通過利率把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聯系起來,打破了新古典學派把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分開的兩分法,認為貨幣不是中性的,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利率要影響投資和收入,而產品市場上的均衡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和利率,這就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互聯系和作用.但凱恩斯本人並沒有用一種模型把上述四個變數聯系在一起.漢森、希克斯這兩位經濟學家則用1S-LM模型把這四個變數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作用如何共同決定國民收入與利率的理論框架,從而使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得到丁較為完善的表述.
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即財政政策和 貨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繞IS--LM模型而展開的。因此可以說IS-LM模型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