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元經濟結構的二元經濟結構的升級
在國外,最先完整提出二元經濟結構理論的學者是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劉易斯(w. A.Lewis)。他提出了用以解釋發展中國家經濟問題的著名的劉易斯理論模型,即二元經濟結構模型。他認為由於工、農業部門間存在著巨大的勞動生產率差異,因此二元經濟結構能否最終被完全破除關鍵取決於城市經濟的發展程度。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結構模型後來經過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費景汗等人的補充,形成了劉易斯一拉尼斯一費模型。該模型認為,加快農業發展和提高農業效率是促進工業進步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關鍵。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實行平衡增長,按照投入和產出的基本原則把有限的可投資資金合理配置在兩個部門使之相協調,就能夠促進工業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並最終實現城鄉經濟的一體化。
美國經濟學家喬根森對劉易斯一拉尼斯一費景汗模式做了修改,提出了喬根森模型,強調了發展農業經濟的意義,突出了市場機制在促進二元經濟解體中的作用。隨後,美國發展經濟學家托達羅表達了跟喬根森相似的觀點,建立了托達羅人口流動模型,指出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是解決城市嚴重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認為只要農村經濟發展了,農民生活改善了,城鄉差距才會逐步縮小,二元經濟結構被極大地削弱了,城鄉經濟一體化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他的這一模型後來被廣泛用於分析發展中國家的二元經濟問題。
無論是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結構模型、還是喬根森模型或者托達羅模型都一致認可在發展中國家內部存在著嚴重的二元經濟結構,並且認為導致二元經濟結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工、農業部門的勞動生產效率差異。所不同的是劉易斯把破解二元經濟結構的重點放在了發展城市經濟上,認為只要城市經濟發展起來了就可以帶動農村經濟一起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而喬根森與托達羅則認為,在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發展農村經濟也非常重要,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的關鍵是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同時得到發展,而不僅僅是城市經濟的發展。
⑵ 什麼是二元經濟結構
二元經濟結構: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提出。是指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工業和技術落後的傳統農業同時並存的經濟結構(傳統經濟與現代經濟並存)。即在農業發展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超前進行了工業化,優先建立了現代工業部門。我國目前即處於二元經濟結構狀態,農村剩餘勞動力長期得不到有效轉移,二元經濟特徵非常明顯,遲遲不能轉化為一元規模的個體生產變為集中的、大規模的社會生產的過程。主要表現在生產資料在使用上的社會化、生產過程的社會化以及為滿足社會的需要而生產。生產社會化是現代化大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的程度將越來越高。
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一般是指以社會化生產為主要特點的城市經濟和以小生產為主要特點的農村經濟並存的經濟結構。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主要表現為:城市經濟以現代化的大工業生產為主,而農村經濟以典型的小農經濟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衛生和教育等基礎設施發達,而農村的基礎設施落後;城市的人均消費水平遠遠高於農村;相對於城市,農村人口眾多等。這種狀態既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結構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這些國家相對貧困和落後的重要原因。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實現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的轉換。
⑶ 政治經濟學原理我國二元經濟結構的突出表現是
特點是以公有制經濟為主導,其他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公有制經濟主版要起到穩定國權家整體經濟的作用,它占據了我國的經濟命脈,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保障;其他所有制經濟,是向西方學來的發展形式,它非常活躍,發展迅速,起到了帶動全國經濟快速增長,加快我國現代化步伐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
⑷ 什麼是二元經濟
政治的概念是要記得准確
沒有誰要你去知道概念是什麼。
二元經濟,實質就是工業經濟和農業經濟不能融合而形成的經濟結構。
表現的是一種差距。
了解了也不會多得分。二元經濟還有一個含義
表示只有家庭與廠商的理想經濟模式
沒有政府的稅收與公共支出也沒有國際貿易
於是就有了三元經濟和四元經濟
二元經濟結構是發展經濟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提出。它是指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工業和技術落後的傳統農業同時並存的經濟結構(傳統經濟與現代經濟並存)。即在農業發展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超前進行了工業化,優先建立了現代工業部門。我國目前即處於二元經濟結構狀態,農村剩餘勞動力長期得不到有效轉移,二元經濟特徵非常明顯,遲遲不能轉化為一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