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方經濟學中MPL,APL,MPK分別是什麼意思
西方經濟學中MPL,APL,MPK的意思分別是:
MPL,勞動的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的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APL,勞動的平均產量,指平均每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所生產的產量。
MPK,資本的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的可變要素資本的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1)宏觀經濟學mpl擴展閱讀
勞動的平均產量定義為總產量除以勞動的投入量。其他投入品的平均產量以此類推。
用公式表示即為:
AP=TP/L
AP為平均產量
TP為總產量
L為可變要素投入數量
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及其關系
第一,在其他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一種生產要素的增加,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是先上升而後下降。這反映了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第二,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相交前,平均產量是遞增的,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MP>AP);在相交後,平均產量是遞減的,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MP<AP);第三,當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到最大,以後,當邊際產量為<a>負數時,總產量就會絕對減少。
⑵ MPL在宏觀經濟學中表示什麼 還有 MPK
應該分別是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產量吧
⑶ 宏觀經濟學
1)利用邊際產出價值等於w
即MPL*P=w(w是勞動的工資)
代入,易得:P為1,工資分別為4,3,2,1時,勞動力需求分別為
125,137.5,150,162.5。
2)利用上式
N=(14- w/P)/0.08
註:可能你就是不明白邊際產出價值等於w是怎麼一回事。其實這還是一個利潤最大化的問題,利用數學是能夠嚴格證明的。這里,你至少可以這樣想,增加一單位勞動,邊際成本是w,而這一單位勞動能得到產出MPL,邊際收益為MPL*P,而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是廠商的生產條件(這個應該知道吧)
⑷ 為什麼在中級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中,MPL=w,而不是P*MPL=w而且為什麼△K/K-△N/
你要理解這些字母代表的概念,不要死記公式
w明明是單位勞動力價格,當然等於邊際勞動力價格,乘勞動力產量幹嘛?
資本-勞動比率中間的那個-,就是減的意思,怎麼可能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