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觀經濟學》高鴻業版中,考試重點有哪些
我這有版,要的話留郵箱。
第二章 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概述以及有關的基本概念
一、 名詞解釋
需求:一種商品的需求函數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需求函數: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需求表:表示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水平和與各種價格水平相對應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之間關系的數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線:根據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價格—需求量組合在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
供給:一種商品的供給量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而且能夠提夠出售的該商品的數量。
供給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供給表: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和與各種價格相對應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之間關系的數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給曲線:根據供給表中商品的不同價格—供給量組合在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
均衡:最一般意義是指經濟事物中有關的變數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
均衡價格: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應量相等時的價格。在均衡價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數量被稱為均衡數量。
需求量的變動: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
需求的變動:在某種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
供給量的變動: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
供給的變動:在某種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
供求定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變動,引起均衡數量的同方向的變動。
經濟理論:在對現實的經濟事物的主要特徵和內在聯系進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礎上,對現實的經濟事物進行的系統描述。
經濟模型:用來描述所研究的經濟事物的有關經濟變數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結構。
外生變數: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數,它是模型據以建立的外部條件。
內生變數:可以在模型體系內得到說明的變數。
外生變數和內生變數的關系:外生變數決定內生變數,而外生變數不能在模型體系內得到說明。
參數:數值通常不變的變數,也可以理解為可變的常數。
彈性:一般來說,只要兩個經濟變數之間存在著函數關系,我們就可用彈性來表示因變數變化的反應的敏感程度。
彈性系數=因變數的變化比例÷自變數的變動比例
需求的價格彈性: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價格弧彈性: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簡單的說,它表示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彈性。
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當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變化量趨於無窮小時,需求的價格彈性要用點彈性來表示。也就是說,它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於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之間可以互相代替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
互補品:如果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
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
正常品:需求量與收入成同方向變化的商品。又可進一步分為必需品和奢侈品。
劣等品:需求量與收入成反方向變動的商品。
供給的價格彈性: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
供給的價格弧彈性:某商品供給曲線上兩點之間的供給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
供給的價格點彈性:某商品供給曲線上某一點的彈性。
恩格爾定律:在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概念來表述就是:對於一個家庭或國家來說,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小;反之,則越大。
第三章 效用論
效用:商品滿足人的慾望的能力評價,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
效用單位: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
總效用(TU):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總和。
邊際效用(MU):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邊際量:表示一單位的自變數的變化量所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
邊際量=因變數的變化量÷自變數的變化量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內,在其它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消費者均衡:研究單個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購買中以獲得最大的效用。
商品的需求價格: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對一定量的某種商品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
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所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無差異曲線: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或者說,它是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
效用函數:某一種商品組合給消費者所帶來的效用水平。
等效用函數:與無差異曲線相對應的效用函數。
邊際替代率(MRS):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要的放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
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消費者為得到每一單位的這種商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是遞減的。
完全替代品:兩種商品之間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變的情況。
完全互補品:兩種商品必選固定不變的比例同時被使用的情況。
預算線:又稱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在一定的預算約束下,為了實現最大的效用,消費者應該選擇最優的商品組合,使得兩商品的邊際替代率之比等於兩商品的價格之比。
補償預算線:當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引起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水平發生變化詩,用來表示以假設的貨幣收入的增減來維持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水平不變的一種分析工具。
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總效用=收入效應+替代效應
不確定性: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准確的知道自己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說,只要經濟行為者的一種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
風險:在消費者知道某種行為決策的各種可能結果時,如果消費者還知道各種可能的結果發生的概率,則可以稱這種不確定的情況為風險。
第四章 生產論
生產者(廠商、企業):能夠做出統一生產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
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圍繞交易契約所產生的成本。
成產函數: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產函數: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兩種生產要素之間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短期:只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
長期: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
勞動的總產量TP 至於一定的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對應的最大產量。
勞動的平均產量指平均每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所生產的產量。
勞動的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在生產中普遍存在這么一種現象: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的把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該要素增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所以,邊際產量最終必然會呈現遞減的特徵。
等產量曲線: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邊際替代率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單位某種生產要素投入量時所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入量。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
等成本線:既定成本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
等斜線:一組等產量曲線中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
擴展線:在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和其他條件不變時,如果企業改變成本,等成本線就會發生平移;如果企業改變產量曲線將於不同的等成本線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產均衡點,這些生產均衡點的軌跡就是擴展線。
(擴展線一定是一條等斜線)
第五章 成本論
機會成本: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會計成本:生產過程中企業所發生的各項開支,作為已支出的貨幣額,反映在企業的會計賬簿上。
顯成本: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他人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隱成本: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因成本也必須從機會成本的角度按照企業自有生產要素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來支付,否則,廠商會把自有生產要素轉移出本企業,已獲得更高利潤)。
經濟利潤: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也被稱為超額利潤。
正常利潤: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
短期固定成本(FC):廠商在短期內支付不變生產要素所支付的價格,它不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 短期變動成本(VC):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量對可變要素所付出的總成本,VC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總成本(TC)是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品對全部生產要素所付出的總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 )是指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單位產量所消耗的不變成本。 AFC=FC/Q,其變動規律是:一直下降,產量越大AFC 越小,下降幅度是先快後慢。 平均變動成本(AVC )是指廠商在短期由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量所消耗的可變成本。 平均總成本(AC)是指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邊際成本(MC)是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
長期總成本(LTC ),LTC 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當產量為零時,也就沒有總成本,其變動趨勢也是隨著產量增加,開始增加較快,以後增加較慢,最後又增加較快,(這與短期總成本一樣)。 長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廠商在長期內按產量平均計算的最低總成本。 長期邊際成本(LMC):廠商長期內增加一產量所引起的最低總成本的增量。
規模經濟(內在經濟):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於擴大再生產規模二十斤績效已得到提高。 規模不經濟(外在經濟):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後,廠商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是經濟效益下降。
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
市場: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並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制度安排。
市場分類: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壟斷市場
行業:為同一個商品市場生產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廠商的總體。
完全競爭市場:一種不收任何因素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
銷售收入:廠商的收入。
總收益(TR):廠商按一定價格出手一定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收入。
平均收益(AR): 廠商在每一單位產品銷售商所獲得的收入。
邊際收益(MR):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總收入的增量。
生產者剩餘: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願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
成本不變行業: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不對生產要素價格產生影響。
成本遞增行業:行業產量增加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增加,會導致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
成本遞減行業:行業產量增加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增加,會導致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
第七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壟斷市場: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
價格歧視:以不同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
一級價格歧視(完全價格歧視):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
二級價格歧視:只要求對不同的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
三級價格歧視:壟斷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市場上(或對不同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
壟斷競爭市場: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等產品。
生產集團:市場上大量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
理想的產量: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LAC曲線最低點上的產量。
生產能力: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之間的差額。
非價格競爭:壟斷競爭廠商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商標和包裝、改善售後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
寡頭市場:又稱寡頭競爭市場。指少數幾家廠家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的生產的市場組織。
占優策略:無論其他參與者採取什麼策略,某參與者的唯一的最優策略就是它的占優策略。
博弈均衡: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都不想改變自己的策略的這樣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
占優策略均衡:由博弈所有的參與者的占優策略所構成的均衡。
納什均衡: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如果其他參與者均不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
靜態博弈:在一種一次性的博弈中,一旦每個參與者的策略選定,整個博弈的均衡結局也就確定了,每個參與者不可能再對博弈的過程和結果產生什麼影響。
動態博弈:反復進行的博弈。
重復博弈:一個結構相同的波已被重復多次。是動態博弈中的一種。
「以牙還牙」策略:所有成員一開始是合作的。對於每一個成員來說,只要其他成員是合作的,則他就把合作繼續下去。但只要有一個成員一旦被其合作協議採取不合作的策略,則其他成員便會採取「以牙還牙」的懲罰和報復策略,及其他成員都採取相同的不合作策略,並將這種不合作策略再重復博弈中一直進行下去,以示對首先破壞協議者的懲罰和報復。
第八章 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
生產要素和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要素分為三類,即土地、勞動和資本。這三類生產要素的價格分別被稱作地租、工資和利潤。
引致需求: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從消費者對產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來的,所以,西方學者認為,生產要素的需求又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完全競爭廠商:同時處於完全競爭產品市場和完全競爭要素市場中的廠商。
邊際產品價值(VMP):在完全競爭下廠商增加一使用單位要素的邊際收益。
邊際要素成本(MFC):成本增量與要素增量之比,即成本對要素的導數。
邊際收益產品(MRP):表示賣方壟斷廠商曾加以單位要素使用量而增加的收益。
賣方壟斷廠商:廠商在產品市場上(作為產品的賣方)是壟斷者,但在要素市場上(作為要素的買方)是完全競爭者。
買房壟斷:廠商在要素市場上(作為要素的買方)是壟斷者,但在產品市場上(作為產品的賣方)是完全競爭者。
第九章 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
勞動的供給曲線: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一特定時期內勞動者在可能的工資率下願意而且能夠提供的勞動時間。
「自用資源」:全部既定資源除去供給市場的生產要素外餘下的部分資源。
價格擴展線:預算線繞E(消費者的初始狀態)點旋轉與無差異曲線的切點的幾何,又稱曲線PEP.
閑暇時間:除必須的睡眠時間和勞動供給之外的全部活動的時間。
工資率變動的替代效應是指工資率變動對於勞動者消費閑暇與其他商品之間的替代關系所產生的影響。
工資率變動的收入效應是指工資率變動對於勞動者的收入從而對勞動時間所產生的影響。
利息率利息率:是廠商使用資本的價格,這是指廠商在生產過程中使用資本所提供" 服務" 的價格。
資本:由經濟制度本身生產出來並被用作生產要素投入以便進一步生產更多的商品和勞務的物品,作為與土地和勞動並列的一種生產要素。
租金:具有固定供給的一般資源的服務價格。
准租金:短期內固定不變的資源或生產要素所獲得的收益(率)
經濟租金:對於一些要素而言,如果從該要素的全部收入中減去這一部分並不會影響要素的供給。即由於需求的增長,能使生產要素供給者取得超過保留該要素被攻擊而至少支付的費用余額。
洛倫茲曲線:用來反映社會收入平均分配的曲線。
歐拉定理:在完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如果規模報酬不變,則全部產品正好足夠分配給各個生產要素,不多不少。這一定理亦被被稱為分配凈盡定理。
基尼系數:根據洛倫茲曲線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
第十章 一般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其他市場的情況不變,單獨分析某一市場(或經濟單位)的價格和供求變動的一種分析方法。
局部均衡:假定其他市場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單個產品市場或單個要素市場存在的均衡。
一般均衡:經濟中所有經濟單位及其市場同時處於均衡的一種狀態。
瓦爾拉斯定律:當把所有的市場聯系起來加以考慮時,無論商品的價格是多高,經濟中所有的支出總和一定等於所有的收入總和。
生產可能性曲線:在技術和資源既定的條件下一個經濟體系所能生產的兩種產品的最大產量所形成的集合,也稱為產品轉換曲線。
帕累托最優狀態(經濟效率):不可能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經濟社會在不影響其他成員境況的條件下改善某些人的情況。
帕累托改進:指可以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達到使至少一個人的境況變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況變差的結果。
契約曲線:契約曲線分為交換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和生產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交換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產品在兩個消費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的集合。生產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要素在兩個生產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狀態的集合。
第十一章 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市場失靈:現實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不能導致資源有效配置的情況,即自由市場均衡偏離帕累托最優。
價格管制:假定政府對壟斷行業只實行價格管制,即規定一個低於壟斷市場價格的管制價格或最高限價,壟斷企業會獲得一定量的超額利潤,但這一利潤額低於壟斷廠商自主定價時決定的超額利潤,政府規定低於廠商自主定價的最高限價,一個適當的選擇是按市場需求等於廠商邊際成本的原則決定管制價格。
自然壟斷行業的管制所謂自然壟斷是指在行業中,規模經濟在很大的產量范圍內存在,以致於相對於市場需求所決定的范圍而言,隨著產量增加,廠商的平均成本逐漸減少。
排他性:指某個消費者在購買並得到一種商品的消費權之後,就可以把其他消費者排斥在獲得該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產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
非競爭性:競爭性是指消費者或消費數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產成本的增加,私人產品大都具有競爭性
外部影響 :單個消費者或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對社會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響。
科斯定理: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其交易的成本為零或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
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卻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資源
公用品的悲劇:公共資源被過度使用而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完全的一種,指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擁有更多的信息。
尋租:為獲得和維持壟斷地位從而得到壟斷利益的活動,這是一種非生產性的尋利活動。
委託—代理問題:由於委託人不能確切了解代理人的行為,代理人可能追求他們自己的目標以犧牲委託人的利益為代價。
道德危險:指由於事後信息不對稱引發的情形,即在契約簽訂後,擁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採取自利行動是交易的另一方面臨危險。
逆向選擇:指由於事前信息不對稱引發的情形,即在契約簽訂前,擁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利用這種信息優勢來做出對自己有利而對對方不利的選擇。
『貳』 高鴻業 微觀經濟學課後習題的答案
微觀經濟學復習與思考題
參考答案
備註:本參考答案僅僅包括選擇題和計算題。而名詞解釋和問答題在書上大部分可以找到答案,所以沒有給出參考答案,請同學們對照課本。部分思考題沒有標准或參考答案,需要同學們自己思考。
第二章
2、選擇題
(1)4 (2)3 (3)2 (4)2 (5)3 (6)2
3、(1)根據公式Qd=Qs ,可得 PE=6,QE=20
(2)PE=7,QE=25
(3)PE=5.5,QE=22.5
(4)1為靜態分析,2、3為比較靜態分析,二者的聯系與區別如下:
從數學模型的角度, 聯系:二者都是根據外生變數求內生變數,且都不考慮時間因素;
區別:靜態分析是根據既定的外生變數求內生變數;
P 比較靜態分析是根據變化了的外生變數求內生變數。
從均衡的角度, 聯系:都是考慮均衡狀態的特徵(數值);
區別:靜態分析是考察既定條件下個變數達到均衡是的特徵;
比較靜態分析是比較新舊均衡點的分析方法。
P
(1) (2) Q (3)
4、(1)根據公式,弧Ed=-(100-300)/200÷(4-2)/3=1.5
(2)根據公式,點Ed=-(-100)×2/300=2/3
(3)相同。
如圖:Ed=OC/CB=2/3
5、(1)根據弧彈性的計算公式,有弧Es=(7-3)/5÷(5-3)/4=8/5
(2)點供給彈性為:Es=2×4/5=8/5
(3)相同(圖略)
第三章
2、(1)2 (2)3 (3)1 (4)2 (5)3 (6)2
5、均衡時:MRS12=MU1/MU2=P1/P2=1/4
肯德雞對襯衫的替代率為1/4
6、(1)I=P1X1=60
(2)預算線的斜率=-P1/P2=-2/3,得P2=3
(3)根據I=P1X1+P2X2,預算線的方程為2X1+3X2=60
(4)預算線的斜率=-P1/P2=-2/3,
(5)MRS12=MU1/MU2=P1/P2=2/3
7、(1)均衡條件:MU1/MU2=P1/P2 3X22/6X1X2 = 20/30 (1)
20X1+30X2=540 (2)
由(1)、(2)式的方程組,可以得到X1=9,X2=12
(2)U=3X1X22=3888
8、(1)A消費者的需求表為:
P 5 4 3 2 1 0
QAd 0 4 8 12 16 20
B消費者的需求表為:
P 6 5 4 3 2 1 0
QBd 0 5 10 15 20 25 30
市場的需求表為:
P 6 5 4 3 2 1 0
Qd 0 5 14 23 32 41 50
(2)圖略。
第四章
2 (1)
可變要素的數量 可變要素的總產量 可變要素的平均產量 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
1 2 2 2
2 12 6 10
3 24 8 12
4 48 12 24
5 60 12 12
6 66 11 6
7 70 10 4
8 70 8.75 0
9 63 7 -7
(2)是。從第五單位可變要素投入開始。
9、解:(1) ,
時,在既定成本條件下,可以實現產量最大。代入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產量,有L=K
等成本線為 ,得到K=1000,L=1000,Q=1000。
(2)在產量既定的情況下,成本最小的條件與前面相同。由上面的L=K代入生產函數,可以得到K=800,L=800,C=2400
第五章
2、選擇題
(1)2 (2)3 (3)3 (4)2 (5)4 (6)1 (7)1 (8)1
3、(1)
短期生產的產量表
L 1 2 3 4 5 6 7
TPL 10 30 70 100 120 130 135
APL 10 15 70/3 25 24 130/6 135/7
MPL 10 20 40 30 20 10 5
(2)圖略
(3)
短期生產的成本表
L Q TVC=w*L AVC=w/APL MC=w/MPL
1 10 200 20 20
2 30 400 200/15 10
3 70 600 60/7 5
4 100 800 8 20/3
5 120 1000 100/12 10
6 130 1200 120/13 20
7 135 1400 1400/135 40
(4)\(5)略。
5、(1)可變成本部分為VC=Q3-10Q2+17Q;不變成本部分為66
TVC(Q)= Q3-10Q2+17Q
AC(Q)= Q2-10Q+17+66/Q
AVC(Q)= Q2-10Q+17
AFC(Q)= AVC(Q)
MC(Q)=3Q2-20Q+17
6、AVC(Q)= 0.04Q2-0.8Q+10
令上述函數的一階導數為零,可以得到0.08Q-0.8=0,Q=10
AVC(10)=0.04*102-0.8*10+10=6
或者MC=AVC時,AVC 最小,有0.04Q2-0.8Q+10=0.12Q2-1.6Q+10
得到Q=10,結果一樣。
第六章
2、(1)2 (2)4 (3)2 (4)4 (5)3 (6)4 (7)4
9、(1)根據利潤最大化條件:SMC=MR,而MR=P,
SMC=0.3Q2-4Q+15,代入上面的利潤最大化條件,得到0.3Q2-4Q+15=55
求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Q1=-20/3和Q2=20,由於產量為非負,所以均衡產量QE=20。
π=TR-TC=55*20-(0.1*203-2*202+15*20+10)=790
(2)停產點:虧損(-π)=FC=10
在停止營業點有P =MC=AVC
即0.3Q2-4Q+15=0.1Q2-2Q+15
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Q=10或Q=0,
由於Q=0是不生產的條件,因此停止營業點的產量為Q=10
代入P=0.1*102-2*10+15=5
(3)P=0.3Q2-4Q+15 (Q≥10)
、()根據題意,LMC=3Q2-24Q+40,PMR=LMC=100,得Q=10,或Q=-2
由於產量不能為負數,所以廠商實現的產量Q=10
LAC=LTC/Q=Q2-12Q+40=2O,π=TR-TC=100*10-20*10=800
(2)根據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條件:P=LAC=LMC,得
Q2-12Q+40=3Q2-24Q+40,求解方程得到Q=6或Q=0
因此長期均衡時,單個廠商的產量Q=6,
P= LMC=3Q2-24Q+40=4
(3)有需求函數可得到,在供需均衡時,由於價格為P=4,
所以行業的需求量Qd=660-15*4=600
廠商的數量N=行業需求量/單個廠商的產量=600/6=100
11、(1)D=LS,即5500+300P=8000-200P,得P=5,Q=7000
(2)D』=LS, 即5500+300P=10000-200P得P=9, Q=8000
(3)其他條件不變,當D增加,導致均衡價格上升與均衡量增加
12、(1)D=SS,即6300-400P=3000+150P,得P=6,Q=3900
(2)若市場均衡,則廠商一定也達到長期均衡,二者的均衡價格相同。
廠商均衡時,P=MinLAC,得P=6
因此,市場均衡。
行業內廠商數量為:N=3900/50=78
(3)D』=SS』,得Q=5600,P=6
(4)市場長期均衡,N=112
(5)該行業為成本不變行業(產量增加時,產品價格不變)
(6)112-78=24
第七章
2、(1)2 (2)4 (3)1 (4)3
11、短期均衡條件:MR=SMC
MR=TR』=(P•Q)』=150-6.5Q,SMC=STC』=0.3Q2-12Q+140
得Q=20或者Q=-5/3
由於產量不能為負數,所以均衡產量為Q=20
P=150-3.25*20=85
第八章
7、廠商利潤最大:要素的邊際收益=要素的邊際成本
即:VMP=W, VMP=MQ•P,MQ=dQ/dL=-0.03L2+2L+36
代入可以得到:0.1*(-0.03L2+2L+36)=4.8
得L=60或者L=20/3
當L=60小時的時候,AQ=-0.01*602+60+36=60
當L=20/3小時的時候,AQ=-0.01*(20/3)2+20/3+36=42
由於L=60小時的時候,具有更大的平均產量,因此,僱傭60個小時的勞動。
(可以驗證,當L=60, 利潤=72美元,當L=20/3小時,利潤=-4美元)
或者,計算 ,當L=20/3時,>0,當L=60時,<0,即L=60時有極大值。
第九章
8、(a)DL=SL,100W=60000-100W,得W=300(美元)
(b)S』=100(W-10)
DL=SL』100(W-10)=60000-100W,得W=305(美元)
(c)由廠商和工人共同支付
廠商:征稅前,按300美元支付工資 多支付5美元
征稅後,按305美元支付工資
工人:征稅前,可得300美元工資
征稅後,可得 305美元工資,但要支付10美元的稅, 少了5$
實際得295$
(d)勞動的供給為100*(305-10)=29500
TAX=29500*10=295000(美元)
9、准租金=TR-VC=100*10-100*5=500(元)
經濟利潤=TR-TC=准租金-固定成本=500-100*4=100(元)
第十一章
7、A8、D 9、D
第十二章
7、B8、B 9、A 10、B
11、解:MC=2X MR=2*10=20
MC=MR X=10(只)
『叄』 微觀經濟學 高鴻業版考試重點
我這有WORD版,要的話留郵箱。
第二章 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概述以及有關的基本概念
一、 名詞解釋
需求:一種商品的需求函數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需求函數: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需求表:表示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水平和與各種價格水平相對應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之間關系的數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線:根據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價格—需求量組合在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
供給:一種商品的供給量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而且能夠提夠出售的該商品的數量。
供給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供給表:某種商品的各種價格和與各種價格相對應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之間關系的數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給曲線:根據供給表中商品的不同價格—供給量組合在平面坐標圖上所繪制的一條曲線。
均衡:最一般意義是指經濟事物中有關的變數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
均衡價格: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應量相等時的價格。在均衡價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數量被稱為均衡數量。
需求量的變動: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
需求的變動:在某種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
供給量的變動: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
供給的變動:在某種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
供求定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變動,引起均衡數量的同方向的變動。
經濟理論:在對現實的經濟事物的主要特徵和內在聯系進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礎上,對現實的經濟事物進行的系統描述。
經濟模型:用來描述所研究的經濟事物的有關經濟變數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論結構。
外生變數: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數,它是模型據以建立的外部條件。
內生變數:可以在模型體系內得到說明的變數。
外生變數和內生變數的關系:外生變數決定內生變數,而外生變數不能在模型體系內得到說明。
參數:數值通常不變的變數,也可以理解為可變的常數。
彈性:一般來說,只要兩個經濟變數之間存在著函數關系,我們就可用彈性來表示因變數變化的反應的敏感程度。
彈性系數=因變數的變化比例÷自變數的變動比例
需求的價格彈性: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價格弧彈性: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簡單的說,它表示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彈性。
需求的價格點彈性:當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變化量趨於無窮小時,需求的價格彈性要用點彈性來表示。也就是說,它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於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之間可以互相代替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
互補品:如果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慾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
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
正常品:需求量與收入成同方向變化的商品。又可進一步分為必需品和奢侈品。
劣等品:需求量與收入成反方向變動的商品。
供給的價格彈性: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
供給的價格弧彈性:某商品供給曲線上兩點之間的供給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
供給的價格點彈性:某商品供給曲線上某一點的彈性。
恩格爾定律:在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概念來表述就是:對於一個家庭或國家來說,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小;反之,則越大。
第三章 效用論
效用:商品滿足人的慾望的能力評價,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
效用單位: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
總效用(TU):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總和。
邊際效用(MU):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邊際量:表示一單位的自變數的變化量所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
邊際量=因變數的變化量÷自變數的變化量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內,在其它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消費者均衡:研究單個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購買中以獲得最大的效用。
商品的需求價格: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對一定量的某種商品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
消費者剩餘: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所願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無差異曲線: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或者說,它是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
效用函數:某一種商品組合給消費者所帶來的效用水平。
等效用函數:與無差異曲線相對應的效用函數。
邊際替代率(MRS):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要的放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
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消費者為得到每一單位的這種商品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是遞減的。
完全替代品:兩種商品之間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變的情況。
完全互補品:兩種商品必選固定不變的比例同時被使用的情況。
預算線:又稱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在一定的預算約束下,為了實現最大的效用,消費者應該選擇最優的商品組合,使得兩商品的邊際替代率之比等於兩商品的價格之比。
補償預算線:當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引起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水平發生變化詩,用來表示以假設的貨幣收入的增減來維持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水平不變的一種分析工具。
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總效用=收入效應+替代效應
不確定性: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准確的知道自己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說,只要經濟行為者的一種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
風險:在消費者知道某種行為決策的各種可能結果時,如果消費者還知道各種可能的結果發生的概率,則可以稱這種不確定的情況為風險。
第四章 生產論
生產者(廠商、企業):能夠做出統一生產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
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圍繞交易契約所產生的成本。
成產函數: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產函數: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兩種生產要素之間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
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短期:只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
長期: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
勞動的總產量TP 至於一定的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對應的最大產量。
勞動的平均產量指平均每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的投入量所生產的產量。
勞動的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在生產中普遍存在這么一種現象: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的把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個特定值時,該要素增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所以,邊際產量最終必然會呈現遞減的特徵。
等產量曲線: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邊際替代率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單位某種生產要素投入量時所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入量。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
等成本線:既定成本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
等斜線:一組等產量曲線中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
擴展線:在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和其他條件不變時,如果企業改變成本,等成本線就會發生平移;如果企業改變產量曲線將於不同的等成本線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產均衡點,這些生產均衡點的軌跡就是擴展線。
(擴展線一定是一條等斜線)
第五章 成本論
機會成本: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會計成本:生產過程中企業所發生的各項開支,作為已支出的貨幣額,反映在企業的會計賬簿上。
顯成本: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他人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隱成本: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因成本也必須從機會成本的角度按照企業自有生產要素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來支付,否則,廠商會把自有生產要素轉移出本企業,已獲得更高利潤)。
經濟利潤: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也被稱為超額利潤。
正常利潤: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
短期固定成本(FC):廠商在短期內支付不變生產要素所支付的價格,它不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 短期變動成本(VC):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量對可變要素所付出的總成本,VC隨產量變動而變動。總成本(TC)是廠商在短期內為生產一定量的產品對全部生產要素所付出的總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 )是指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單位產量所消耗的不變成本。 AFC=FC/Q,其變動規律是:一直下降,產量越大AFC 越小,下降幅度是先快後慢。 平均變動成本(AVC )是指廠商在短期由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量所消耗的可變成本。 平均總成本(AC)是指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量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邊際成本(MC)是廠商在短期內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量。
長期總成本(LTC ),LTC 隨著產量的變動而變動,當產量為零時,也就沒有總成本,其變動趨勢也是隨著產量增加,開始增加較快,以後增加較慢,最後又增加較快,(這與短期總成本一樣)。 長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廠商在長期內按產量平均計算的最低總成本。 長期邊際成本(LMC):廠商長期內增加一產量所引起的最低總成本的增量。
規模經濟(內在經濟):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於擴大再生產規模二十斤績效已得到提高。 規模不經濟(外在經濟):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後,廠商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是經濟效益下降。
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
市場: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並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制度安排。
市場分類: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壟斷市場
行業:為同一個商品市場生產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廠商的總體。
完全競爭市場:一種不收任何因素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
銷售收入:廠商的收入。
總收益(TR):廠商按一定價格出手一定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收入。
平均收益(AR): 廠商在每一單位產品銷售商所獲得的收入。
邊際收益(MR):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總收入的增量。
生產者剩餘: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願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
成本不變行業: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不對生產要素價格產生影響。
成本遞增行業:行業產量增加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增加,會導致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
成本遞減行業:行業產量增加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增加,會導致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
第七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壟斷市場: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
價格歧視:以不同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
一級價格歧視(完全價格歧視):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
二級價格歧視:只要求對不同的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
三級價格歧視:壟斷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市場上(或對不同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
壟斷競爭市場: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等產品。
生產集團:市場上大量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
理想的產量: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LAC曲線最低點上的產量。
生產能力: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之間的差額。
非價格競爭:壟斷競爭廠商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商標和包裝、改善售後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
寡頭市場:又稱寡頭競爭市場。指少數幾家廠家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的生產的市場組織。
占優策略:無論其他參與者採取什麼策略,某參與者的唯一的最優策略就是它的占優策略。
博弈均衡: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都不想改變自己的策略的這樣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
占優策略均衡:由博弈所有的參與者的占優策略所構成的均衡。
納什均衡: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如果其他參與者均不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
靜態博弈:在一種一次性的博弈中,一旦每個參與者的策略選定,整個博弈的均衡結局也就確定了,每個參與者不可能再對博弈的過程和結果產生什麼影響。
動態博弈:反復進行的博弈。
重復博弈:一個結構相同的波已被重復多次。是動態博弈中的一種。
「以牙還牙」策略:所有成員一開始是合作的。對於每一個成員來說,只要其他成員是合作的,則他就把合作繼續下去。但只要有一個成員一旦被其合作協議採取不合作的策略,則其他成員便會採取「以牙還牙」的懲罰和報復策略,及其他成員都採取相同的不合作策略,並將這種不合作策略再重復博弈中一直進行下去,以示對首先破壞協議者的懲罰和報復。
第八章 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
生產要素和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要素分為三類,即土地、勞動和資本。這三類生產要素的價格分別被稱作地租、工資和利潤。
引致需求: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從消費者對產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來的,所以,西方學者認為,生產要素的需求又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完全競爭廠商:同時處於完全競爭產品市場和完全競爭要素市場中的廠商。
邊際產品價值(VMP):在完全競爭下廠商增加一使用單位要素的邊際收益。
邊際要素成本(MFC):成本增量與要素增量之比,即成本對要素的導數。
邊際收益產品(MRP):表示賣方壟斷廠商曾加以單位要素使用量而增加的收益。
賣方壟斷廠商:廠商在產品市場上(作為產品的賣方)是壟斷者,但在要素市場上(作為要素的買方)是完全競爭者。
買房壟斷:廠商在要素市場上(作為要素的買方)是壟斷者,但在產品市場上(作為產品的賣方)是完全競爭者。
第九章 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
勞動的供給曲線: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一特定時期內勞動者在可能的工資率下願意而且能夠提供的勞動時間。
「自用資源」:全部既定資源除去供給市場的生產要素外餘下的部分資源。
價格擴展線:預算線繞E(消費者的初始狀態)點旋轉與無差異曲線的切點的幾何,又稱曲線PEP.
閑暇時間:除必須的睡眠時間和勞動供給之外的全部活動的時間。
工資率變動的替代效應是指工資率變動對於勞動者消費閑暇與其他商品之間的替代關系所產生的影響。
工資率變動的收入效應是指工資率變動對於勞動者的收入從而對勞動時間所產生的影響。
利息率利息率:是廠商使用資本的價格,這是指廠商在生產過程中使用資本所提供" 服務" 的價格。
資本:由經濟制度本身生產出來並被用作生產要素投入以便進一步生產更多的商品和勞務的物品,作為與土地和勞動並列的一種生產要素。
租金:具有固定供給的一般資源的服務價格。
准租金:短期內固定不變的資源或生產要素所獲得的收益(率)
經濟租金:對於一些要素而言,如果從該要素的全部收入中減去這一部分並不會影響要素的供給。即由於需求的增長,能使生產要素供給者取得超過保留該要素被攻擊而至少支付的費用余額。
洛倫茲曲線:用來反映社會收入平均分配的曲線。
歐拉定理:在完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如果規模報酬不變,則全部產品正好足夠分配給各個生產要素,不多不少。這一定理亦被被稱為分配凈盡定理。
基尼系數:根據洛倫茲曲線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
第十章 一般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其他市場的情況不變,單獨分析某一市場(或經濟單位)的價格和供求變動的一種分析方法。
局部均衡:假定其他市場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單個產品市場或單個要素市場存在的均衡。
一般均衡:經濟中所有經濟單位及其市場同時處於均衡的一種狀態。
瓦爾拉斯定律:當把所有的市場聯系起來加以考慮時,無論商品的價格是多高,經濟中所有的支出總和一定等於所有的收入總和。
生產可能性曲線:在技術和資源既定的條件下一個經濟體系所能生產的兩種產品的最大產量所形成的集合,也稱為產品轉換曲線。
帕累托最優狀態(經濟效率):不可能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使得經濟社會在不影響其他成員境況的條件下改善某些人的情況。
帕累托改進:指可以通過資源的重新配置,達到使至少一個人的境況變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況變差的結果。
契約曲線:契約曲線分為交換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和生產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交換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產品在兩個消費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的集合。生產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要素在兩個生產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狀態的集合。
第十一章 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市場失靈:現實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不能導致資源有效配置的情況,即自由市場均衡偏離帕累托最優。
價格管制:假定政府對壟斷行業只實行價格管制,即規定一個低於壟斷市場價格的管制價格或最高限價,壟斷企業會獲得一定量的超額利潤,但這一利潤額低於壟斷廠商自主定價時決定的超額利潤,政府規定低於廠商自主定價的最高限價,一個適當的選擇是按市場需求等於廠商邊際成本的原則決定管制價格。
自然壟斷行業的管制所謂自然壟斷是指在行業中,規模經濟在很大的產量范圍內存在,以致於相對於市場需求所決定的范圍而言,隨著產量增加,廠商的平均成本逐漸減少。
排他性:指某個消費者在購買並得到一種商品的消費權之後,就可以把其他消費者排斥在獲得該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產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
非競爭性:競爭性是指消費者或消費數量的增加引起的商品的生產成本的增加,私人產品大都具有競爭性
外部影響 :單個消費者或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對社會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響。
科斯定理: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其交易的成本為零或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
公共物品: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卻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資源
公用品的悲劇:公共資源被過度使用而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完全的一種,指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擁有更多的信息。
尋租:為獲得和維持壟斷地位從而得到壟斷利益的活動,這是一種非生產性的尋利活動。
委託—代理問題:由於委託人不能確切了解代理人的行為,代理人可能追求他們自己的目標以犧牲委託人的利益為代價。
道德危險:指由於事後信息不對稱引發的情形,即在契約簽訂後,擁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採取自利行動是交易的另一方面臨危險。
逆向選擇:指由於事前信息不對稱引發的情形,即在契約簽訂前,擁有私人信息的一方利用這種信息優勢來做出對自己有利而對對方不利的選擇。
『肆』 求高鴻業微觀經濟學的簡答題、論述題、證明題謝謝了!
第二章 需求和供給曲線概述以及有關的基本概念
1.需求和供給的變動對均衡價格、均衡數量產生怎樣的影響?
答案:P31-32,
(1)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增加……;(圖示略)需求減少……。(圖示略)
(2)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增加……;(圖示略)供給減少……。(圖示略)
2.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P49
3.簡述需求的價格彈性和廠商的銷售收入之間的關系。
答案:關系(P48表2-4)
六、分析論述:
1.試用供求曲線和彈性理論解釋「谷賤傷農」的現象,並依此分析政府應該採取哪些保護農業發展的政策。
答案:(1)需求價格彈性的定義。
根據彈性理論,商品需求彈性的大小會導致價格和銷售收入的不同變化。即:
ed>1,即富有彈性,價格和銷售收入反方向變動,
ed<1,即缺乏彈性,價格和銷售收入同方向變動。
ed=1,即單位彈性,價格變化銷售收入不變。
(2)根據供求定理,需求曲線會導致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供給曲線會導致均衡價格反方向變動,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3)農民豐收會引起供給曲線右移,糧食產量增加,均衡價格下降。由於糧食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因此會導致農民收入減少,糧食產量減少會導致農民收入增加。即所謂的谷賤傷農。
(4)政府的政策包括:農業補貼和控制糧食產量等。
(5)圖形:圖2-24
2.試用彈性理論分析「保健品」和「葯品」哪個更適合薄利多銷?
答案:(1)需求彈性的定義、需求彈性和價格與銷售收入之間的關系。
(2)保健品富有彈性,銷售收入和價格反方向變化(圖形)
(3)葯品缺乏彈性,銷售收入和價格同方向變化(圖形)
(4)保健品更適合薄利多銷。
第三章 效用論:
簡答題:
1.簡述邊際效用和總效用的關系。
答案:P73最後一段,圖形P73:圖3-1
2.基數效用論是如何推導需求曲線的?
答案:P78「商品的需求價格……商品的學求價格P必然同比例於MU的遞減而遞減。」
P79「就這樣……而且說明需求曲線上的每一點都是滿足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條件的商品的價格-需求量組合點。」
3.序數效用論是如何推導需求曲線的?
(1)無差異曲線的定義: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一條無差異上任意一點的斜率即該點的商品替代率為負。預算線的定義:預算線表示在一定的消費者收入和商品價格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的到的最大組合的兩種商品的數量。相應的預算線的斜率是兩商品的價格之比。
(2) 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的切點為消費者均衡點,在改點預算線的斜率和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相等。因此,消費者均衡的條件為:MRS12=P1/P2,他表示在一定預算約束下,為實現效用最大化,消費者應該選擇最優商品組合,使得兩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等於價格之比。
(3)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會使消費者均衡點發生移動,可得到價格曲線。
(4)價格消費曲線是在消費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它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與某一種商品的不同價格水平相聯系的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
(5)將價格消費曲線上的價格和商品需求量的組合點在商品的數量和價格構成的坐標系中描繪出來便形成了消費者需求曲線。
5.用圖形分析吉分物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並說明其需求曲線的特徵。
答案: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定義
(1)圖形:圖3-17
(2)指出總效應。
(3)說明圖中補償預算線的作用,並藉此指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4)需求曲線的特徵:P104「吉芬物品是一種特殊的抵擋物品。……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線呈現出向右上防傾斜的特殊形狀的原因。」
6.用圖形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並說明其需求曲線的特徵。
答案: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定義
(1)圖形:圖3-17
(2)指出總效應。
(3)說明圖中補償預算線的作用,並藉此指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4)需求曲線的特徵:P105「對於正常物品來說,……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線是向右方傾斜的。」
六、分析論述題:
1.用圖說明序數效用論者對消費者均衡條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礎上對需求曲線的推導。
答案:序數效用論運用無差異曲線法,將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結合到一起得到消費這均衡的條件並推導出消費曲線。
(1)圖形:圖3-11,圖3-12.
(2)無差異曲線及預算線的定義和斜率。
(3)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的切點為消費者均衡點,在該點預算線的斜率和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相等。因此,消費這均衡的條件為:MRS12=P1/P2,它表示:……。
(4)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條件下,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會使消費者均衡點發生移動,可得到價格消費曲線。
(5)價格-消費曲線是……。
(6)將價格消費曲線上的價格和商品需求量的組合點在商品的數量和價格構成的坐標系中描繪出來便形成了消費者需求曲線。
2.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一些農民將收入幾乎全部用來購買紅薯,而當紅薯的價格降低時,其消費量卻減少了,在這種情況下紅薯是正常物品、低檔物品還是吉芬物品?請結合圖形解釋你的結論。
答案:(1)由於價格和需求量程同方向變化,這種情況下,紅薯為吉芬物品。
(2)圖形:圖3-17
(3)根據圖形指出總效應。
(4)說明圖中補償預算線的作用,並藉此指出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5)需求曲線的特徵:P104「吉芬物品是一種特殊的抵擋物品。……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線呈現出向右上防傾斜的特殊形狀的原因。」
3.分別用圖分析正常物品、低檔物品和吉分物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並進一步說明這三類物品的需求曲線的特徵。
4.比較基數效用理論與序數效用理論的異同,談談你對效用論的看法
答案:(1)效用的衡量及假定前提不同:基數效用論認為效用可以用絕對數計量,不同商品可以進行比較。以邊際效用遞減和貨幣邊際效用不變為前提。序數效用論認為效用大小無法具體衡量,效用之間的比較只能通過排列順序、等級來表示,商品可替代,且商品邊際替代率遞減。
(2)分析方法不同: 基數效用論認為運用邊際效用分析法、邊際效用遞減研究均衡。 序數效用論認為運用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分析,用邊際替代率遞減取代邊際效用遞減進行分析。
(3)均衡條件的實質(結論)相同:兩者的均衡條件可以寫為:
第四章 生產論:
五、簡答題:
1.在一種可變投入生產函數條件下,廠商應如何確定可變要素的合理投入區域?
答案:(1)圖形。圖4-3
(2)根據圖形指出生產的三階段。
(3)指出第二階段為合理投入區域。
2.用圖說明廠商在既定成本條件下實現最大產量的最優要素組合原則。
答案:(1)圖形,圖4-8
(2)等產量線、等成本線的定義和斜率。
(3)等成本線和等產量線的切點即為最優要素組合點,該組合點等產量線的斜率等於等成本線的斜率。
(4)由以上分析可知,廠商既定成本產量最大的最有要素組合條件為:
MRSTLK=w/r,它表示:……;
因為邊際術替代率可以表示為兩種要素的邊際產量之比,所以上式可以寫為:
MPL/w=MPK/r,它表示:……。
4.用圖說明廠商在既定產量條件下實現最小成本的最優要素組合原則。
答案:(1)圖形,圖4-9
(2)等產量線、等成本線的定義和斜率。
(3)等成本線和等產量線的切點即為最優要素組合點,該組合點等產量線的斜率等於等成本線的斜率。
(4)由以上分析可知,廠商既定成本產量最大的最有要素組合條件為:
MRSTLK=w/r,它表示:……;
因為邊際術替代率可以表示為良葯素的邊際產量之比,所以上式可以寫為:
MPL/w=MPK/r,它表示:……。
六 分析論述題:
1.試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分析企業為何不能無限制地增加某一種生產要素?
答案:(1)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含義:P131
(2)由於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邊際產量曲線呈現上升到達最高點之後再下降的變動規律。而且相應的和總產量與平均產量有以下關系:MP上升時,TP以遞增的速率增加;MP下降時,TP以遞減的速率增加;MP為零時,TP最大;MP為負值時,TP絕對減少。AP上升時,MP>AP;AP下降時,MP<AP;MP=AP時,AP最大。
(3)根據各產量之間的關系,可以將可變要素的投入量劃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原點至MP和AP的交點,第二個階段為MP和AP的交點至MP=0的點,第三個階段為MP=0的點向後。其中只有第二個階段才是廠商可變要素的合理投入區域。因此企業不能無限制的增加某 一種要素。
(4)企業無限制的增加一種生產要素,可導致超出合理投入區域。可圖示。
2.分析在一種可變投入生產函數下TP、AP、MP曲線之間的關系,依此分析說明在短期內企業對勞動要素的使用量並非越少越好。
答:(1)(2)(3)同上題,最後加上———因此其使用量應該在合理的投入區域內,並非越少越好。
3.運用圖形分析廠商在兩種可變投入生產函數下,如何實現資本與勞動要素的最佳組合?
第五章 成本論:
1.試用圖說明短期成本曲線相互之間的關系。
答案:SAC和AVC是相應產量所對應的STC曲線和TVC曲線到原點連線的斜率值,當連線和兩線相切時,SAC和AVC各到達最低點。
SMC是相應產量點所對應的總成本曲線的斜率值,因此SMC曲線的下降段對應STC曲線和TVC曲線的減速上升段,SMC曲線的上升段對應STC曲線和TVC曲線的加速上升段,SMC曲線的最低點對應STC和TVC曲線的拐點。
SMC和SAC相交於SAC曲線的最低點( SMC = SAC )。在該點之前, SMC < SAC, SAC遞減,在該點之後, SMC > SAC , SAC遞增
SMC和AVC相交於AVC曲線的最低點( SMC = AVC )。在該點之前, SMC <AVC, AVC遞減,在該點之後, SMC > AVC , AVC遞增。
2.說明短期生產曲線和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
答案:(1)邊際產量和邊際成本之間的關系:MC=w/MP。
P169「第一,公式表明……MP曲線的最高點對應MC曲線的最低點。」
P170「第二,有以上邊際產量和邊際成本的對應關系可以推知,……總成本曲線和總可變成本曲線也各存在一個拐點。
(2)平均產量和平均可變成本之間的關系:AVC=w/AP
P170「第一,公式表明……前者的最高點對應後者的最低點。」
「第二,由於……MC曲線和AVC曲線的交點與MP曲線和AP曲線的交點是對應的。
第八章
五、簡答題
1.要素使用原則和利潤最大化產量原則有何關系?
答:最求最大利潤的廠商,其要素使用原則與利潤最大化產量原則是一致的。
就完全競爭廠商來說,其最優要素使用量必須滿足P·MP=VMP=W的條件。由於W/MP其實就相當於產品的邊際成本MC,因此上述要素使用原則實際上就可寫為P=MC,而這恰恰就是完全競爭廠商確定利潤最大化產量的原則。
就賣方壟斷廠商和買方壟斷廠商來講也是如此。賣方壟斷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為MRP =W,而MRP又等於MR·MP,所以有MR=W/MP=MC;這正是利潤最大化產量所滿足的條件。買方壟斷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為VMP=MFC,其中,VMP=P·MP,MFC = MC·MP,兩邊同時消去一個MP,即得P=MC,這也正好就是作為產品市場上一個完全競爭者的買方壟斷廠商賴以確定其最大利潤產量的依據。
2.簡析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
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邊際產品價值:VMP=MP·P
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要素價格:dC(L)/dL=W
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是利潤最大化這個一般原則在要素使用問題上的具體化,他可以簡單的表述為: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和相應的邊際成本相等,可以表述為:VMP=W或MP·P=W。當上述原則被滿足時,完全競爭廠商達到了利潤最大化,此時使用的要素數量為最優要素數量。
第十一章
五.簡答題
2.為什麼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符合帕累托最優狀態?
所謂帕累托最優就是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換句話說,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況,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損。完全競爭市場是指競爭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一種市場結構。在這種市場類型中,買賣人數眾多,買者和賣者是價格的接受者,資源可自由流動,市場完全由「看不見的手」 進行調節,政府對市場不作任何干預,只起維護社會安定和抵禦外來侵略的作用,承擔的只是「守夜人」的角色。這其實也是一種理想狀態,在現實中是不可能達到的,這種市場結構已達到最好,符合帕累托最優的理論。
希望對你有用
『伍』 高鴻業第五版微觀經濟學 期末復習重點
微觀經濟學復習綱要 一、復習內容 1、基本知識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論 4、聯系實際 二、習題類型 1、名詞解釋(五個,共 15 分) 2、單選題(十五個,共 15 分) 3、判斷題(十個,共 10 分) 3、簡答題(五個,共 30 分) 4、計算題(兩個,共 15 分) 5、論述題(一個,15 分,包括理論聯系實際題) 三、各章應當掌握的內容 第一章 引論 1、稀缺性的概念及其理解 2、人類社會面臨的三個基本經濟問題是什麼? 第二章 需求和供給 1、需求,需求函數。影響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什麼?如何影響需求?需求曲線的特徵? 2、供給。影響供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響供給?供給曲線的特徵? 3、均衡價格,需求的變動,供求定理。 4、作圖說明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的區別。 5、作圖說明供給量變動與供給變動的區別。 6、需求和供給的變動對均衡價格、均衡數量產生怎樣的影響? 7、簡述供求定理。 論述:什麼是均衡價格?結合實例和圖形說明供給和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影 響。 8、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的交叉彈性,需求的收入彈性,恩格爾定律。 9、廠商的銷售收益與需求價格彈性的關系及其應用。 10、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有哪些? 11、簡要說明支持價格政策和限制價格政策及其可能後果。 12、運用供求及彈性原理分析說明: 「谷賤傷農」的道理何在? 13、論述:試用彈性理論解釋什麼樣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銷」?為什麼? 計算:求均衡價格,均衡數量,中點公式求解弧彈性,點彈性以及彈性的應用。 課後題:1,2,3,4,6,7,9,10,14。 第三章 效用論 1、邊際效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剩餘 什麼是總效用及邊際效用?兩者具有什麼樣的關系? 什麼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請舉例說明。 什麼是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均衡的條件是什麼? 基數效用論是如何推導需求曲線的? 2、無差異曲線,邊際替代率,預算線,恩格爾曲線 什麼是無差異曲線,其特徵是什麼? 什麼是邊際替代率?邊際技術替代率為什麼呈現遞減趨勢? 什麼是消費者均衡?消費者均衡的條件是什麼? 序數效用論是如何推導需求曲線的? 3、收入效應,替代效應 1 分析正常商品、低檔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應、收入效應和總效應,並用這一知識點分析 這些商品的需求曲線傾斜的形狀。 4、論述: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分別是如何推導需求曲線的? 計算:求消費者均衡時的消費數量,總效用量等。 課後題:1,2,5,7,13,14,15. 第四章 生產論 1、生產函數,短期與長期,邊際產量,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經濟學中短期與長期的含義是什麼? 總產量、邊際產量與平均產量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一個企業主在考慮再僱傭一名工人時,在勞動的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中他更關心哪一個?為 什麼? 為什麼廠商的理性決策在第二階段? 單一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區間是如何確定的?其間平均產量、邊際產量各有什麼特點? 2、等產量曲線,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等成本線, 什麼是等產量曲線?它具有哪些特徵? 什麼是邊際技術替代率?邊際技術替代率為什麼呈現遞減趨勢? 3、擴展線,規模報酬遞增 簡述廠商使用生產要素所遵循的利潤最大化原則。 結合圖形說明廠商在既定產量條件下實現最小成本的最優要素組合原則。 利用圖形說明廠商既定成本條件下如何實現最大產量的最優要素組合 生產者怎樣實現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 4、計算:根據生產函數求平均產量函數,邊際產量函數及其最大值時所對應的要素投入量。 限定生產合理區域,利用廠商使用要素原則確定應雇傭工人數量。 既定成本或產量時,求勞動、資本投入量。 課後題:2,3,6,13,14,15。 第五章 成本論 1、機會成本,顯成本,隱成本,正常利潤 2、規模經濟 外在經濟 成本不變行業 短期成本曲線呈 U 型的原因是什麼? 短期邊際成本曲線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短期平均可變成本曲線是什麼關系?為什麼? 為什麼 MC 與 AVC、AC 的最低點相交? 為什麼邊際成本曲線一定在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與之相交? 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和長期成本曲線都呈 U 型,請解釋它們形成 U 狀的原因有什麼不同? 長期總成本曲線和短期總成本曲線的關系、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關系、 長期邊際成本曲線和短期邊際成本曲線的關系? 簡述規模報酬變化的三種情況。 課後題:3,4,5,9,10,11。 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 1、生產者剩餘 2、簡述影響市場競爭程度的因素? 3、根據市場結構的不同,市場分為哪些類型? 4、完全競爭市場有哪些基本特徵(即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 5、為什麼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平均收益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是重疊的? 6、簡述利潤最大化原則是什麼? 2 7、為什麼在短期內,企業有時在虧損時還要生產?(收支相抵點、停止營業點) 「企業在短期內按利潤最大化原則安排生產一定能獲得經濟利潤」 ,你覺得對嗎?為什麼? 8、完全競爭廠商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的條件。 8、完全競爭行業有哪幾種?它們的長期供給曲線各呈現什麼特徵? 9、為什麼完全競爭市場的資源配置是最有效率的? 課後題:2,3,4,5,8,12。 第七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1、壟斷市場有哪些基本特徵(即壟斷市場的條件)? 形成壟斷的原因是什麼? 壟斷廠商短期和長期均衡的條件? 為什麼在長期完全競爭企業經濟利潤只能為 0,而完全壟斷企業經濟利潤可能為 0,也可能 大於 0? 為什麼壟斷市場中產品的價格通常較高? 價格歧視及其分類。 2、壟斷競爭 什麼是壟斷競爭市場?條件有哪些?壟斷競爭廠商短期和長期均衡的條件? 3、寡頭市場,古諾模型的結論,占優策略均衡,納什均衡 4、簡述完全競爭市場的經濟效率最高的原因。 試比較各種市場類型的經濟效率。 論述:試對四種市場類型經濟效率的高低進行排序,並說明理由。 課後題:1,3,4,5,8。 第八章 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1 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 2 勞動供給曲線的呈什麼特徵?為什麼? 3 土地供給曲線的呈什麼特徵?為什麼? 4 租金、准租金及經濟租金的區別。 5 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的意義。 論述: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城鎮人口的基尼系數為 0.18 左右,現在基尼系數已超過 0.4, 這說明我國的收入分配發生了說明變化?如何認識這種變化? 課後題:2,5,6,10。 第九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經濟學 帕累托最優狀態 帕累托標准 生產可能性邊界 簡述滿足帕累托最優狀態的三個條件。 論述:為什麼說完全競爭市場可以處於帕累托最優狀態 第十章 博弈論初步 簡要了解博弈的基本條件、條件策略(佔有策略)的含義、納什均衡的含義即可。 第十一章 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市場失靈 外部經濟 外部影響 公共物品 哪些因素會導致市場失靈? 壟斷是如何造成市場失靈的? 論述:試述引起市場失靈的原因有哪些?應該如何解決? 試述外部影響的存在對市場配置資源的干擾及矯正外部影響的各種措施。 公共物品、小造紙廠的污染、舊貨市場和壟斷企業的存在都會引起市場失靈,它們各自引起 市場失靈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如何解決?
請驗收,望採納
『陸』 微觀經濟學高鴻業 有哪幾條曲線必考啊
供給曲線,需求曲線,彈性曲線,各種有關邊際的曲線,各種成本曲線。反正版在微權觀經濟學裡面,曲線和計算是最重要的,書上的各種曲線都必須弄清楚。應為在任何一幅圖裡面,都可以牽涉不止一種曲線,所以你的各種曲線都必須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