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收益擴張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概念
從歷史上看,收益概念最早出現在經濟學中。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將收益定義為「那部分不侵蝕資本的可予消費的數額」,把收益看作是財富的增加。後來,大多數經濟學家都繼承並發展了這一觀點。1890年,艾·馬歇爾(Alfred Maarshell)在其《經濟學原理》中,把亞當·斯密的「財富的增加」這一收益觀引入企業,提出區分實體資本和增值收益的經濟學收益思想。
20世紀初期,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爾文·費雪發展了經濟收益理論。在其《資本與收益的性質》一書中,首先從收益的表現形式上分析了收益的概念,提出了三種不同形態的收益:
(1)精神收益——精神上獲得的滿足;
(2)實際收益——物質財富的增加;
(3)貨幣收益——增加資產的貨幣價值。在上述三種不同形態的收益中,既有可以計量的,也有不可計量的。其中:精神收益因主觀性太強而無法計量,貨幣收益則因不考慮幣值變化的靜態概念而容易計量。因此,經濟學家只側重於研究實際收益。
經濟學家林德赫爾將收益解釋為資本在不同時期的增值,視收益為利息。按照林德赫爾的說法,在特定時期的利息和預期消費之間的差額就是儲蓄(該期間內的資本增長額),而收益則是既定時期內消費與儲蓄之和。
1946 年,英國著名經濟學家J.R.希克斯在《價值與資本》中,把收益概念發展成為一般性的經濟收益概念。他認為,計算收益的實際目的,是為了讓人們知道不使他們自己變為貧窮的情況下可以消費的金額。據此,他下了一個普遍得到認同的定義:「在期末、期初保持同等富裕程度的前提下,一個人可以在該時期消費的最大金額」。希克斯的定義,雖然主要是針對個人收益而言的,但對企業也同樣適用。就企業來說,按照這一定義,可以把企業收益理解為:在期末和期初擁有同樣多的資本前提下,企業成本核算期內可以分配的最大金額。
由於希克斯的收益概念沒有明確說明什麼叫做「同等富裕程度」,因而這一收益概念構成了許多收益概念爭論的基礎,並對會計收益理論特別是資本保全理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會計上,人們習慣於把「保持同等富裕程度」稱為資本保全
② 宏觀經濟學問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國際收支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即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導致本幣貶值,促進出口,賺取更多的外匯,進一步加大貿易順差,國際收支增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收支的定義為:國際收支是一種統計報表,系統的記載了在一定時期內經濟主體與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進行。
③ 在線等求經濟學大神!擴張性財政政策為什麼會使IS曲線右移
價格水平的變動也抄會引襲起LM曲線移動,因為價格水平變化導致真實貨幣存量變化,價格水平上升意味著真實貨幣量減少,所以LM曲線將會左移,反之則右移。
LM曲線的變化/發展:LM曲線上每一點上都代表了貨幣市場達到了均衡,代表了貨幣市場上人們願意持有的貨幣數量正好等於實際能得到的貨幣數量,LM曲線主要受貨幣政策的影響。
(3)經濟學擴張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實施背景: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
採取手段:增加經濟建設支出、減少稅收。
目的: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達到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基本平衡。
④ 宏觀經濟學中凱恩斯區域 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是什麼原因還有在古典區域呢
1、LM曲線上凱恩斯區域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及原因
效果: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無效,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有很大的效果,收入水平在利率不發生變化情況下提高。
原因:
凱恩斯區域的利率降到很低,貨幣的投機需求趨於無限大,貨幣投機需求曲線會成為一條水平線,相對應的LM曲線上也有一段水平狀態的區域。
因為較低的利率水平,假設政府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給,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貨幣政策在這時無效。相反,擴張性財政政策,可以使收入水平在利率不發生變化情況下提高,因而財政政策有很大的效果。
2、LM曲線上古典區域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及原因
效果: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完全失效;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十分有效。
原因:
如果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時候,貨幣的投機需求量將等於零,這時候人們除了為完成交易還必須持有一部分貨幣外,不會為投機而持有貨幣。
貨幣投機需求曲線表現為一條與縱軸相重合的垂直線,LM曲線也開始成為一條垂直線。此時當利率很高時,人們除了完成交易必須持有一些貨幣外,再不會為投機而持有貨幣,即貨幣的投機需求彈性為0。
(4)經濟學擴張擴展閱讀
LM曲線把平面圖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凱恩斯區域、中間區域和古典區域。LM曲線還具有以下特徵:
1、它的斜率為正,這表明LM曲線一般是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一般來說,在貨幣市場上,位於LM曲線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的非均衡組合;位於LM曲線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小於貨幣供給的非均衡組合。只有位於LM曲線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才是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的均衡組合。
2、貨幣供給變動將會引起LM曲線左右移動。
當貨幣供給增加時,要使貨幣需求等於供給,需求也要增加;貨幣需求增加的前提是收入增加或者利率下降。如果利率不變,則收入增加;如收入不變,則利率下降。這都意味著LM曲線右移。
3、價格水平的變動也會引起LM曲線移動。
因為價格水平變化導致真實貨幣存量變化。價格水平上升意味著真實貨幣量減少,導致LM曲線將會左移,反之則右移。
⑤ 經濟學中,擴張路徑什麼意思
擴張路徑是指與各種產量相對應的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相切的點的軌跡。(所有投入品都是可變的。)
⑥ 請問一個經濟學貨幣政策問題 為什麼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總需求曲線向右移動
因為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導致社會上的貨幣量增加,是用來刺激經濟的,貨幣增版多代表人們手裡的權錢多了,手裡有錢自然就會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慾望跟需求,比如一個人如果只有那麼多貨幣可能就只能消費那麼多,一旦他手裡的錢多了,自然就會想到去買更多的產品,這在經濟學上叫刺激消費,增加總需求。這樣總需求自然就增加了,總需求曲線自然向右移。
⑦ 西方經濟學為什麼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時,還要實行擴張
減稅或者增加支出時,利率上升會減少投資,投資津貼時,利率也是上升的,但是確實投資增加。財政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甦,這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利率表示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計算則稱為年利率。其計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本金x時間×100%。加上x100%是為了將數字切換成百分率,與乘一的意思相同,計算中可不加,只需記住即可。
⑧ 請問經濟學中的「生產擴張性」指什麼
資本有三個基本本性,即生產性、增值性和擴張性。
所謂資本是指能夠帶來剩餘價內值的價值。所謂價值是指凝結在容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所謂剩餘價值是指由勞動者勞動創造而被出資人無償佔有的那部分價值。資本作為價值的一種變式是勞動的結晶,資本帶來剩餘價值的過程是通過資本投入生產過程並支持生產過程順利完成而得以實現的。由此可見,資本具有的第一個本性就是生產性,即只有投入生產領域資本才能成為真正的資本。資本的生產性是資本其它本性能夠得以實現的基礎。
資本是能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能夠帶來剩餘價值即能夠帶來一個比原出資額更大的一個回歸額,即能夠增值。能夠增值是資本的第二個本性,它是資本進入生產領域並支持生產過程順利完成的動力源泉,是資本在運動中所追求的主要目標。
資本是價值的一種變式,它與其它價值形式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在商品交換完成後不是進入消費領域,也不是退迴流通領域,而是會返回生產領域,成為生產重新開始和不斷擴張的動力源泉,這表明資本具有擴張(擴大再生產)的本性。擴張性是資本的第三個本性,是資本前兩個本性繼續發揮作用的表現,也是前兩個本性向前發展的必然結果。
是指的這個不?
⑨ 在經濟學中擴張路線與LTC線有什麼關系
兩者本質是一樣的,擴展線和LTC線可以互相轉換。反映的是在長期中,廠商總是在既定要素組合下實現最大的產量,或者是在既定產量下使用最小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