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利經濟學何為價值工程
價值工程,也稱價值分析,研究如何以最低壽命周期成本,來實現對象(產
品、作業或服務等)的必要功能,並致力於功能分析的一種有組織的技術
經濟思想方法和管理技術。無論是新產品設計,還是老產品改進都離不開
技術和經濟的組合,價值工程正是抓住了這一關鍵,使產品的功能達到
最佳狀態,並且會使產品的結構更合理,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② 經濟學中何為脊線他是如何分析生產所處的階段和區域
無差異圖中各無差異曲線上使其切線斜率為零或為無窮的點的軌跡。即*技術替代率為零或為無窮的生產要素投入組合方式的軌跡。圖中,OR2曲線為一條脊線,在其上任一點處相應的無差異曲線的切線斜率為零,即生產要素X1替代生產要素X2的技術替代率為零();0R_2曲線為另一條脊線,在其上任一點處相應的無差異曲線的切線斜率為無窮,即X1對X2的技術替代率為無窮()。 在脊線OR1和OR2所包圍的區域內,無差異曲線在其任一點處的切線斜率為負值,即RTS12為正值。這表明當一種生產要素投入量增加時,為使特定產量水平不變,另一種生產要素投入量則必定減少。 這是兩種生產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區域,是廠商選擇生產要素投入組合的區域。在脊線OR1以下或脊線OR2以上的區域內,無差異曲線在其任一點處切線斜率為正,即月RTS12 < 0。這是由於在該區域內一種生產要素投入星過大,從而使其邊際產量為負,而另一種生產要素的邊際產量仍為正。這表明在兩條脊線以外的區域內, 當一種生產要素投入量增加時,為使產量水平不變, 另一種生產要素投入量也要同時增加。這是兩種生產要素不能互相替代的區域,廠商不應征該區域內選擇生產要素投入組合進行生產活動。
③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何為真正的人
自己整理一下吧: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於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經濟學時寫下的版一部手稿。權
19世紀40年代,當時馬克思(26歲)流亡在巴黎,寫下這批手稿,所以又稱「巴黎手稿」。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約寫於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在。
④ 何為經濟學
我是學經濟學的。經濟學分很多類,比如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等。西方經濟學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又出現中觀經濟學,也就是產業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國民經濟這個大范圍的經濟,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企業廠商的經營行為。中觀經濟學界於宏觀和微觀之間,研究產業之間的關系。政治經濟學其實也是經濟學,其前面加「政治」二字實際說明了經濟和政治之間的密切關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自成一體的,他把社會經濟部門分為生產資料生產和生活資料生產兩大部類,雖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卻對經濟問題的研究有許多借鑒意義。後來出現的制度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流通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等是經濟學發展不斷細化的結果。不知你是否滿意,呵呵!
⑤ 何為「物理經濟學」
物理經濟學就是用研究物理的方法和思想來研究經濟學。 沒什麼臨床意義。
⑥ 西方經濟學:何為刀鋒效應
哈羅德—多馬模型:在20世紀40年代,由哈羅德和多馬相繼提出的分析經濟增長版問題的模型。權由於基本分析思路相同,因而被合稱為哈羅德-多馬模型。這一模型假定,一個經濟只生產一種產品,而資本-產出比保持不變,同時,儲蓄率、人口增長率保持不變,並且不存在技術進步和資本折舊。基本形式為G=s/v。式中,v為資本-產出比;s為儲蓄率。模型表示,經濟增長率與儲蓄率成正比,與資本-產出成反比。哈羅德-多馬模型得出的結論是,當實際經濟增長等於資本家願意的經濟增長率並且等於人口增長率時,經濟才能處於穩定增長狀態,但同時認為,這一增長路徑是一「刀鋒」。
⑦ 經濟學中,何為邊際產量邊際產量遞減是什麼舉列說明,越簡單越好!謝謝了!
邊際產量抄是指增加一單位襲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
邊際產量遞減規律:即在技術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變的條件下,連續等量的增加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當該生產要素投入量小於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量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投入量連續增加並超過這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又稱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或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舉個例子說,一個麵包坊有兩個烤爐為固定不變,作為可變生產要素的工人從1個增加到2個時,麵包的邊際產量和總產量都會增加。如果增加到3個工人,1個工人打雜,盡管這個工人增加的產量不如第2個工人(邊際產量遞減),但總產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個工人,麵包坊內擁擠,工人之間發生矛盾,總產量反而減少了。 也就是說,當資源利用率未達100%時適用。
⑧ 急!!何謂經濟學其經濟含義是什麼(從西方經濟學的角度解釋一下),請盡量規范一點,符合考試,謝謝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規律的科學;也就是說,經濟學是有系統地探索財富的轉化和傳遞規律的一門學科,財富的轉化和傳遞就是指財富的創造,財富的消費,財富的傳遞等過程;經濟學的核心就是經濟規律。
——新定義出自劉德著作的《財富論》。
微觀經濟學研究家庭、廠商和市場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為對象;以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價格理論為中心理論;以個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稀缺性假設、利己主義假設、理性假設。
宏觀經濟學研究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中充分利用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國民經濟整體的運行為對象;以資源的充分利用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收入理論為中心理論;以總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市場失靈、政府有效。
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學家給經濟學下了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對經濟的定義卻比較模糊。他們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自然是經濟,經濟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個清晰自明的實體,對經濟無須下定義,故至今為止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一詞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此導致他們對經濟學的定義也處於混亂狀態。我們只能從其對經濟學的定義中推測出經濟的「定義」。 1.經濟是指財富; 2.經濟是人類和社會選擇使用自然界和前輩所提供的稀缺資源; 3.經濟是指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個人; 4.經濟是指人類生活事務; 5.經濟是指把稀缺資源配置到各種不同的和相互競爭的需要上,並使它們得到最大滿足; 6.經濟是指將稀缺的資源有效的配置給相互競爭的用途; 7.經濟是指個人、企業、政府以及其他組織在社會內進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決定社會性稀缺性資源的使用; 8.經濟指社會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9.經濟是指我們社會中的個人、廠商、政府和其他組織進行選擇,這些選擇決定社會資源被利用; 10.經濟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確定勞動、資本和土地的價格,以及運用這些價格配置資源;
11.經濟是指金融市場行為,金融市場將資本配置到其他經濟部門; 12.經濟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損害經濟運行的前提下對人給予幫助; 13.經濟是指政府支出、稅收、預算、赤字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4.經濟是指經濟周期中失業與生產的波動,並改善經濟增長的政策; 15.經濟是指各國貿易模式貿易壁壘的影響; 16.經濟是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資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17.經濟是指一定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 18.經濟是指有限資源在不同用途上的運用; 19.經濟是指資源配置的全過程及決定影響資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⑨ 何為每資本GDP其經濟學描述
通常在模型里表達為Y/K,就像Y/N或Y/L表達人均GDP一樣,Y/K既以資本平均的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