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宏觀經濟學 試述貨幣政策的作用原理、使用原理、工具以及其局限性。
使用原理:
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和緊縮性,調整貨幣政策一般採取逆經濟風向行事回的辦法來變動貨答幣的供給量。
通脹時:緊縮性貨幣政策
蕭條時
:擴張性貨幣政策
工具:1、貼現率
2、公開市場業務
3、法定準備金率
局限性:
(一)因為存在「流動性陷井「在經濟衰退時貨幣的投機需求幾乎為零。降低利率,廠商投資的積極性不高。所以,此時貨幣政策對付經濟衰退效果則不明顯。(財政政策更有效)
(二)貨幣供給影響利率,前提是貨幣的流通速度不變。通脹時政府既使減少貨幣供給1倍,而貨幣的流通速度增加一倍,兩個作用抵消,起不到抑制通脹的作用。反之,同樣。
(三)貨幣政策的時滯性
第一.內部時延:認識到採取行動的時間間隔
第二.中間時延:貨幣政策實施到貨幣供給量發生變化
第三.外部時延:從貨幣供給量變化到產量Y和價格P產生影響
的時延比財政政策要長。因此,要適度運用貨幣政策。
我能答的只有這些了,希望對您有用!
Ⅱ 西方經濟學-貨幣政策
如下
Ⅲ 經濟學基礎政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工具
財政政策是指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內定增長而對容政府財政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決策。或者說,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變動稅收是指改變稅率和稅率結構。變動政府支出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它是國家干預經濟的主要政策之一。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狹義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或信用量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包括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和外匯政策;廣義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
Ⅳ 貨幣政策有哪三大工具,論述貨幣政策工具及其運用西方經濟學模擬
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就屬於一般性政策工具的范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大法寶」:再貼現政策、存款准備金政策和公開市場政策。
1、再貼現政策。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向中央銀行以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被稱為再貼現(Rediscount);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以及貨幣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貨幣政策。它有以下特點:
(1) 一種短期利率。因為中央銀行提供的貸款以短期為主,申請再貼現合格票據,其期限一般不超過3個月,最長期限也在1年之內。
(2) 一種官定利率。它是根據國家信貨政策規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
(3) 一種標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蘭銀行貼現及放款有多種差別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現貼現利率為最低標准。
優點:一是能通過影響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向央行借款的成本來達到調整信貸規模和貨幣供應量的目的,再貼現率上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的成本上升,從而社會對借款的需求減少,達到了收縮信貸規模的目的;二是能產生一種「告示效應」,即貼現率的變動,可以作為向銀行和公眾宣布中央銀行政策意向的有效辦法,可以表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信號與它的方向,從而達到心理宣傳效果。
再貼現政策的局限表現在中央銀行處於被動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因為再貼現政策只能影響來貼現的銀行,對其他銀行只是間接地發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決於商業銀行的行為。另外,再貼現政策工具的靈活性比較小,缺乏彈性,若央行經常調整再貼現率,會使市場利率經常波動而使和商業銀行無所適從。
2、存款准備金政策。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在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范圍內,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比率,來改變貨幣乘數、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間接地控制社會貨幣供應量的活動。
優點:一是有較強的告示效應;二是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具有法律效力,這種調整有強制性;三是准備金調整對貨幣供應量有顯著的影響效果,准備金率的微小調整會使貨幣供應量產生很大變化,主要通過對貨幣乘數的影響和對超額准備金的影響。
缺點也主要是缺乏應有的靈活性,正因為該政策工具有較強的通知效應和影響效果,所以其有強大的沖擊力。這一政策工具只能在少數場合下使用,它只能作為調節信用的武器庫中一件威力巨大而不能經常使用的武器。
3、公開市場政策。所謂公開市場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在證券市場上公開買賣各種證券以控制貨幣供應量及影響利率水平的行為。
優點: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可以左右整個銀行體系的基礎貨幣量,使它符合政策目標的需要;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政策具有「主動權」,即政策的效果並非取決於其他個體的行為,央行是「主動出擊」而非「被動等待」;公開市場政策可以適時適量地按任何規模進行調節,具有其他兩項政策所無法比擬的靈活性,中央銀行賣出和買進證券的動作可大可小;公開市場業務有一種連續性的效果,央行能根據金融市場的信息不斷調整其業務,萬一發生經濟形勢改變,可以迅速作反方向操作,以改正在貨幣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錯誤以適應經濟情形的變化,這相較於其他兩種政策工具的一次性效果是優越的。
缺點:一是對經濟金融的環境要求高。公開市場業務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有一個高度發達完善的證券市場,其中完善包括有相當的深度、廣度和彈性;二是證券操作的直接影響標的是准備金,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擴張和收縮還只是起間接的作用。
貨幣政策工具里的三大法寶是調節貨幣供應量的原理:
1、再貼現。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會提高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融資的成本,降低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的借款意願,減少向中央銀行的借款或貼現。如果准備金不足,商業銀行只能收縮對客戶的貸款和規模,進而也就縮減了市場貨幣供應量。
2、存款准備金。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時,商業銀行需要上繳中央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增加,可直接運用的超額准備金減少,商業銀行的可用資金減少,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條件下,商業銀行的貸款或下降,引起存款的數量收縮,導致貨幣供應量減少。
3、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賣出或買進有價證券。
當中央銀行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可利用公開市場操作買入證券,增加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通過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創造功能,最終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多倍增加。相反,當中央銀行需要減少貨幣供應量時,可進行反響操作,在公開市場上賣出證券,減少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引起信用規模的收縮、貨幣供應量的減少。
3.
Ⅳ 經濟學中,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內容是什麼並分別作名詞解釋。
貨幣政策三大工具:存款准備率、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
1、存款准備率:是中央銀行規定各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額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央行對存款准備率的調控其實是一種宏觀經濟政策,上調存款准備率時,各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就會下降,市場流通的貨幣量減少,這就是緊縮的貨幣政策。
2、貼現率:是指商業銀行辦理票據貼現業務時,按照一定的利率計算利息,這種利率就是貼現率。一般情況是貼現率小於市場利率。
3、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通過買賣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來調節貨幣市場的一種貨幣政策。這種政策有很高的靈活性和有效性,但是要想完全發揮其有效性還在不斷的探索中。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
(5)簡述貨幣政策的工具經濟學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一般有四個,但要同時實現,則是非常困難的事。在具體實施中,以某項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某一貨幣政策目標,經常會干擾其他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因此,除了研究貨幣政策目標的一致性以外,還必須研究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矛盾性及其緩解矛盾的措施。
隨著經濟的增長,價格應趨於下降,或趨於穩定。因為,經濟的增長主要取決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新生產要素的投入,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前提下,生產的增長,一方面意味著產品的增加,另一方面則意味著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的降低。所以,穩定物價目標與經濟增長目標並不矛盾。
在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的效果還要因為資金在國際上流動而受到影響,例如,一國實行緊的貨幣政策時,利率上升,國外資金會流入,若利率浮動,本幣會升值,出口會受到抑制,進口會受刺激,從而使本國總需求比在封閉經濟情況下有更大的下降。
貨幣政策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但僅從這些方面來看,貨幣政策作為平抑經濟波動的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
Ⅵ 宏觀經濟學,如何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存量
貨幣政策工具,一般有法定準備率、再貼現、公開市場等最近央媽使用的有短專期流動性調節工屬具,(即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
1.法定準備率:這個就是改變商業銀行向央行上交的存款准備金。比如商業銀行有100元存款,准備率為20%的話,就必須拿20元給央行保管(以防出現流動性風險)80商行可以借貸出去。一般這個在國外都不怎麼用,但前些年,中國常常用。這個工具非常猛。比如存款為100萬億,改變0.5%的調整,存量改變5000億,這個數目足以讓市場顫抖,利率波動大……
2.再貼現。也就是當商行可以在缺錢的時候,用票據去央行換錢,解決流動性。
3.公開市場操作。這個是指央行通過購買政府債券,放出貨幣,增加貨幣流量,釋放流動性。賣出政府債券則相反。
4.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即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是屬於公開市場操作。只是這個更有針對性,針對短時期的貨幣市場(一般以天計算時間)
Ⅶ 西方經濟學考試中:論述題「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及其如何運用」
積極的貨幣政策
一般在經濟衰退的時候使用。央行通過積極的貨幣政策,提高回銀答行的信貸額度,同時在銀行間拆借市場注入流動性,或者降低准備金等政策,使得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得貸款,同時貸款利率由於流動性充足而降低,減輕了中小企業的壓力,有利於經濟的復甦。
穩健的貨幣政策
一般在經濟穩定的時候使用。這個時候經濟不是過熱,也沒有下滑的擔心。央行的貨幣政策主要目的是調整經濟結構。比如抑制房地產,支持環保類的企業。這時候的政策是限制指定行業信貸額度及貸款條件,或者給需要支持的行業專項貸款。從而完成央行調整經濟結構的目的。
緊縮的貨幣政策
一般在經濟過熱、通脹壓力非常大的時候使用。這個時候一般是貨幣泛濫,物價飛漲。央行必須將已經釋放的貨幣通過控制銀行信貸額度,提高准備金率,發行央票等政策進行回收,減少貨幣供應,同時提高貸款利率,從而防止經濟過熱,物價上漲過快帶來的負面影響。
Ⅷ 宏觀經濟學題:簡述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及其如何調節經濟
1.公開抄市場業務 中國公開市場操作襲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2.一般而言,票據貼現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3.存款准備金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
Ⅸ 宏觀經濟學考試題!!簡述在封閉經濟條件下,貨幣政策工具的主要類型和作用機制
封閉經濟即沒來有對外貿易,源所以就不管匯率那邊咯。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1、公開市場操作:央行通過買進債券增加市場上的基礎貨幣來增加流通中貨幣供給量M,從而增加實際貨幣供給量M/P,從而使利率下降,LM曲線右移,產出Y增加。(若賣出債券則整個傳導過程相反)。2、再貼現率:再貼現率的下降增加了商業銀行向央行借錢的動力,所以有利於刺激經濟,使貨幣供給M上升,同時影響利率下降(後面的分析過程同上)。3、法定準備金率:法定準備金率影響貨幣乘數,法定準備金率的上升使貨幣乘數變小,使經濟緊縮。
Ⅹ 運用西方經濟學論述貨幣政策的工具和運用
一般性貨幣政策有抄:存款准備金率、 公開市場業務、 再貼現率。存款准備金率會改變貨幣創造乘數 從而多倍的擴張或收縮貨幣供給 同時會改變存款准備金(高能貨幣)的數量。存款准備金率效果很猛烈, 不宜經常使用。 再貼現率會改變商業銀行在央行的貼現成本,從而同向改變銀行貸款利率 。但再貼現率政策是一項被動的政策公開市場業務是央行在公開市場買賣國債 買進則央行向市場釋放高能貨幣,賣出則吸收高能貨幣 公開市場業務具有靈活、主動、連續及時效性的特徵。是中央銀行的主要手段、一般再貼現率提高配合買進債券,降低配合賣出債券。
參考書:宏觀經濟學教材或貨幣銀行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