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方經濟學的現實生活意義
革開放以來,來我國在許多地方借鑒了自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今後還會如此。「大國的崛起」就是全面的向外國學習經驗和教訓的典範。中國只有認真學習發展中國家的歷史經驗,才能又好又快的發展。當然,必須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B. 我們為什麼需要交稅交稅是為了什麼
國家的稅收是為了調節經濟以及監督經濟。
1、調節經濟,政府憑借國家強制力參與社會分配,必然會改變社會各集團及其成員在國民收入分配中佔有的份額,減少了他們可支配的收入,但是這種減少不是均等的,這種利益得失將影響納稅人的經濟活動能力和行為,進而對社會經濟結構產生影響。政府正好利用這種影響,有目的的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引導,從而合理調整社會經濟結構。
2、監督經濟,國家在徵收取得收入過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細致的稅務管理基礎上,具體掌握稅源,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監督納稅人依法納稅,並同違反稅收法令的行為進行斗爭,從而監督社會經濟活動方向,維護社會生活秩序。
稅收的作用就是稅收職能在一定經濟條件下,具體表現出來的效果。稅收的作用具體表現為能夠體現公平稅負,促進平等競爭;調節經濟總量,保持經濟穩定;體現產業政策,促進結構調整;合理調節分配,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國家權益,促進對外開放等。
交換說理論:
交換說認為國家征稅和公民納稅是一種權利和義務的相互交換;稅收是國家保護公民利益時所應獲得的代價。
「交換」(exchange)是經濟分析法學派運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法律現象時所使用的基本經濟學術語之一。該學派認為,兩個社會行為主體之間的相互行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對主體雙方都有利的行為;第二種是對主體雙方都不利的行為;第三種是對一方有利而對另一方不利的行為。經濟分析法學家們把第一種行為稱為交換,而把後兩種都稱為沖突。
稅收也可以被認為是交換的一部分;這種交換是自願進行的,通過交換,不僅社會資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而且交換雙方都認為其利益會因為交換而得到滿足,從而在對方的價值判斷中得到較高的評價。
在這種交換活動中,從數量關繫上看,相互交換的權利總量和義務總量總是等值或等額的;所以不存在一方享有的權利要多於另一方的情況,也就不產生將一方界定為「權利主體」而將另一方界定為「義務主體」的問題。
稅收--網路
C. 為什麼近代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是歷史的必然
以「德先生」和「賽先生」為基本口號的初期新文化運動,是以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的舊文化,它所追求的還是個人的解放,還不可能把人們引導到真正意義上的社會革命的道路上去。而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才真正使中國人擺脫了思想的蒙昧,從大本大源上實現了新的覺醒而走向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因此,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也可以說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時只是被少數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馬克思主義能不能在中國土地上紮下根來,馬克思主義的「星星之火」能不能在中國大地上形成「燎原之勢」,都還是一個問題。
1938年,毛澤東提出要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創造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形式、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這才真正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土地上生根發芽,中國人民才真正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選擇。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D. 利用宏觀經濟學原理簡述中央提出新時期經濟發現思路供給側改革的現實意義和歷
這個可以看書方福前主編的《西方經學》,綠色帶紫色封皮的,裡面講供給學派講的很詳細。
E. 在其他條件一致的情況下,忙碌但薪水高的工作和清閑但薪水少的工作,你會選哪個
這個問題要辯證的看待。
1.如何選,跟個人性格有關
首先,必須要說的是,社會上不同的崗位都需要人去做,以前說行行出狀元也是這個意思,但是什麼樣的工作適合你,這一點其實很關鍵。當然,很多剛入職場的年輕人,其實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這很正常,但往往第一份工作會影響你的一生,特別是第一份工作持續幹了5年以上的,因為你下次換工作時,用人單位會考慮你的工作經驗,而你也可能會選擇自己幹得順手的職業,不排除一些例外。有的人性格比較保守一些,覺得有個穩定的工作,能基本滿足自己的生活就足以,然而有的人天生喜歡冒險,即使上著班可能也在想著折騰點什麼東西,一旦有機會就會去嘗試,甚至放棄工作,這都都是不同性格使然。回到題主的問題,同樣的工資,一份清閑但看不到希望,估計是國企或者是一些文秘方面的工作,只要做好日常工作即可,不需要創新,不需要思考未來的發展,沒有業績等等KPI指標的考核;而另一份工作可能很忙碌,而且承受著比較大的各種壓力,需要思考未來,思考業務發展,但是未來上升空間可能比較大……面對這樣的情況,如何選,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因為未來的發展空間也不是必然的,你的忙碌付出未必會有收獲,這是問題的關鍵。所以,如果家庭條件不錯,本身也比較喜歡享受安逸的,必然會選擇前者,而家庭不能提供太多支持,需要自己努力奮斗的,可能選擇後者更合適,雖然不是一定能成功,但是又成功的可能,你只有付出了,才會有機會,如果一開始就選擇不付出,你永遠不會有前途。
2.確定未來不會後悔
職業的選擇,工資收入是一個標准,但是否適合自己,也非常重要。比如坤鵬論接觸到一些朋友,他們可能天生對銷售這項工作就不喜歡,他們不是不擅長與人打交道,他們反感的可能銷售經常陪客戶喝酒、到處出差、沒時間陪家人等等,而同樣,有的做銷售的朋友,他根本不喜歡坐辦公室,覺得整天坐在辦公室對著電腦就難受,這就是不同的選擇帶來的以後不同的人生。但是,有一點要給自己確認,你的選擇將來不會令自己後悔。
F. 什麼是納什均衡理論
納什均衡又稱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論中的一個重要術語,以約翰·納什的名字命名。在博弈過程中,無論對方的戰略選擇是什麼,一方都會選擇一定的戰略,這就叫主導戰略。如果兩個博弈者的戰略組合構成各自的主導戰略,則該組合被定義為納什均衡。
當每個球員的平衡策略是達到其預期收益的最大值時,一個策略組合被稱為納什均衡,同時,所有其他球員遵循這一策略。
(6)經濟學原理現實意義擴展閱讀;
納什均衡可分為兩類:純戰略納什均衡和混合戰略納什均衡。
要解釋純策略納什均衡和混合策略納什均衡,首先要解釋純策略和混合策略。
所謂純策略,就是為玩家提供一個完整的游戲定義。特別是,純粹的策略決定了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進行的運動,策略集合是玩家可以執行的純策略集合。
混合策略是通過給每一個純策略分配一個概率而形成的策略,混合策略允許玩家隨機選擇純策略,在混合策略博弈的均衡中,由於每個策略都是隨機的,當達到一定的概率時,就可以得到最優支付。由於概率是連續的,即使策略集是有限的,也會有無限的混合策略。
當然,嚴格地說,每個純策略都是一個「退化」混合策略,一個特定純策略的概率為1,另一個為0。
因此,「純戰略納什均衡」是指所有參與者都玩純戰略,而相應的「混合戰略納什均衡」則是指至少有一個參與者玩混合戰略。並不是每一個博弈都會有純戰略納什均衡,比如「硬幣問題」只有混合戰略納什均衡,而不是純戰略納什均衡。
然而,仍有許多博弈具有純戰略納什均衡(如協調博弈、囚徒困境博弈和鹿博弈)。甚至,有些游戲可以同時擁有純策略和混合策略平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納什平衡
G. 市場營銷是學什麼的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市場營銷與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運籌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消費者行為學、消費心理學、國際市場營銷、市場調查、基礎會計、金融概論、企業銷售策劃、商業銀行實務、人力資源管理學、
市場調查與預測、分銷渠道管理、銀行營銷、服務營銷、客戶關系管理、定價管理、現代推銷技術、營銷創新、廣告理論與實務、財政與稅收、公共關系學、廣告溝通、促銷管理以及商務禮儀和商務談判等。
就業去向
就業簡介
市場畢業生可以從事市場調研、營銷策劃、廣告策劃、市場開發、營銷管理、推銷服務和教學科研等工作。市場營銷人員是大型企業不可缺少的人才,多數小企業容易混淆銷售與營銷的概念。
主修課程工商管理、基礎會計、財務管理、管理學基礎,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策劃、商務談判、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基礎、商品學、統計學、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商務、客戶關系管理等。
就業崗位
市場類: 市場調研員 ,商業數據分析員, 廣告設計人員(包含平面設計及視頻廣告剪輯製作人員),商業建模預測人員(包含商業選址人員,企業拓展投資項目可行性分析與預測),商業大數據研究員,用戶畫像製作員;
經營類: 會計(需取得相應資格證書),法務(需取得相應資格證書), 企業顧問(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可以詢問市場營銷人員怎麼解決,例如員工流動性的問題),人力資源專員, 客戶關系管理專員,商務拓展專員等。
其他類: 公共關系專員(包含輿情監測與應對專員), 網站論壇運營專員,活動運營專員,轉行 等。
H. 為什麼說納什均衡是博弈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
來源:美國資訊網;博弈聖經著作人對納什的嘲諷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0、1、二維平均,稱平衡,0、1、2、三維平均,稱均衡。(在0、1、二維記錄的系統中,有一個極小極大定理,不存在平均律,就是不存在均衡。在納什的語文學中,就沒有出現過一次0、1、2、三維均衡的概念,納什均衡哪裡來。)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揭開納什均衡神秘的畫皮,露出真相。【如果納什均衡是以納什的名字、命名的一個博弈論術語;假如我把納什名字去掉、只剩下均衡一詞、均衡也就是純凈的博弈論術語;倘若所有博弈論的文章中、都把納什名字去掉只剩下均衡;再讀一篇篇博弈論文章、也都是圍繞著均衡一詞展開的敘述;發現通篇文章邏輯不通、詞意變異、不知所雲;只要是屬於納什均衡的理論文章、去掉納什名字之後、納什的鬼魅就出現了;通篇文章,捕風捉影、張冠李戴、以訛傳訛,添油加醋又像是瘋言瘋語,更不能被常人所理解。】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是納什,均衡-是均衡。「納什均衡」 之所以鬼魅,它把所有的門徒變成了精神病,任何人談到納什均衡,就像掉進了魔鬼坑,開口就是自問自答、自說自話、反復無常、自己感到莫名其妙時,還會自圓其說。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如果說納什均衡是一份學術遺產,那就是學術中、獨一份的滑稽遺產,他的滑稽級別、足夠七星級。納什均衡是什麼,納什自己不知道,中國的傻吊全都知道……。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成了中國的一個宗教,追隨他的門徒;有無知的青年、有無畏的傻吊、還有無恥的教授。」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中國人醒來吧,應該捫心自問;「納什均衡」理論在哪裡?中國人從「納什均衡」中、學到了什麼?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一詞,像是博弈宗教的「聖言」,追隨它的門徒,各自像精神病人一樣、在納什均衡中尋找理由,都想找到合理的理由解釋「納什均衡」,其結果把納什均衡變成了博弈宗教、納什變成了教主,門徒解釋納什均衡的瘋言瘋語,其實就是胡說八道。】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如果中國的教授抄襲「納什均衡」作為標題,捕風捉影、以訛傳訛的炒作,是為了編書、售書、掙錢,假如讀者想通過「納什均衡」想占優、想贏錢,就應該先查查納什50年以來講過一句「贏錢」嗎,他贏過一次嗎?【納什既然是個數學家,他就應該把占優策略給出一個數字量化的數學公式、或者是一個數學模板,讓所有的人成功模仿。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科學家的博弈功能,是讓其傻吊與天才同等水平。顯然,人們等到納什車禍身亡全無結果,歷史證明他就沒有所謂的占優策略。「納什均衡」它會是什麼?它像UFO一樣詭異、令人百思不解,它讓人想入非非,層出不窮的解釋讓人匪夷所思。】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電影《美麗心靈》用構思、杜撰的藝術形式、編造了納什戲劇性的一生,「納什均衡」像西方宗教的「經文」一樣,演變成了博弈宗教傳奇。諾貝爾經濟學獎意外地、砸到納什頭上的那種巧合,給了納什幸運的一生、羞羞答答的一生、不願見人的一生、學術欺騙的一生、也是他難堪的一生。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是半個世紀前,一個「驢頭不對馬嘴」的概念,納什之所以一直沉默,是因為他沒法說,他不敢說,他到死都不會說。【來源:美國資訊網;麻省理工福布斯納什-著名大學名人-正文-時間:2013-12-02,從博弈聖經著作人對納什的嘲諷,到納什2015年5月23號出車禍死亡,中間有一年半時間他沒有作出回應。】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納什均衡,是黑暗中的教唆、無知中的誤判、獵奇中的雜耍。
博弈聖經著作人的經典名句;幾個(因為博弈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管理股票的炒股公司,因虧空、也關門大吉了。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委員,斯塔爾說;納什均衡是一個博弈取勝的幻想,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均衡、不知道怎麼單方占優、不知道怎麼取勝。因此,納什在世期間不會向世人做出博弈如何取勝的解釋,所以他一直保持沉默。斯塔爾還說;我們今天既然把納什均衡帶到公眾面前,可以斷定,未來一定會出現博弈的取勝理論,大家擔心納什均衡可能一敗塗地,若干年後將變成一大丑聞。
來源:美國資訊網;麻省理工福布斯納什-著名大學名人-正文-時間:2013-12-02
博弈聖經著作人對納什的嘲諷
......。
納什均衡 以訛傳訛 是什麼玩意兒
博弈論理論 是停滯不前的理論
博弈聖經著作人笑談博弈論,人們在尋找一粒爆香的黃豆時,還不如老鼠能選擇最近的路程。
《博弈聖經》中《人類未知的藍色檔案》一文給出了博弈論的定義:「我們把動物利用大自然移動的癮魂,在決策人期待的空間里,形成三維均衡的語文學理論,稱為博弈論。」
博弈聖經著作人說;博弈論是青年人的毒品,是無知者的興奮劑,是沉默者的搖頭丸。
博弈聖經著作人對博弈、宗教、偉人,有過美妙的闡述
博弈聖經著作人說;博弈是人與宇宙的宗教。博弈的使命是探索自然界里和思維世界裡,所顯示出來的崇高、庄嚴、不可思議的秩序。人們對宇宙,實體、知識、未知的神秘,以及對個體,性質、經驗、已知的恐懼——產生了宗教。人們認識到,有些為我們所不能洞察的東西存在其中,感覺到有一種最原始的形式、最深奧的理性、最燦爛的壯美、所產生的博弈情感,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沒有宗教、沒有信仰、沒有博弈感情,就不會出現時代偉人。
博弈論就是張冠李戴捕風捉影以訛傳訛
【典故】《博弈聖經》諷刺博弈論的最高博弈水平;
有人問博弈聖經著作人,什麼是博弈論。
他回答說;博弈論就是,一問、二答、三無知。
也就是說;問者無知、回答者無知、聽者更無知。
有人追問,到目前為止,那麼多博弈論圖書,那麼多作者,他們的最高博弈水平是什麼?博弈聖經著作人一聽就笑了;目前他們的最高博弈水平,就是想賣給你一本書,贏你一本書錢。
博弈聖經著作人通俗的談菜鳥與金鳥
一個人想變得偉大,從一個菜鳥變成一個金鳥,就要利用國家實體特性造個金鳥籠。日後,就可以在媒體的報道中、繪聲繪色地描述那個金鳥籠;他是某某大學院校、某某著名教授、某某首席科學家、某某諾貝爾獎得主、甚至某某政府官員,他就自然的鑽進了金鳥籠。
博弈論理論,是停滯不前的理論,它是太過於急躁、太過於草率的理論。由於博弈論新奇、古怪、原始,一個「囚徒困境」的三維謎團像似神話,人們又錯誤的認為博弈論能夠取勝,因此受到了人們盲目的吹捧和瘋狂的參與。人們把博弈取勝的慾望作為動力,一個人有了慾望,就要有實現慾望的對象和博弈對局的背景,加上自己行為的結果,才能取得想要的東西。博弈競爭的慾望在遠古就出現了。慾望的天性就是進行交往,建立行為二特性對局,就是博弈的合作。
《博弈聖經》贏的定義;贏不是大小、不是多少、不是均衡平衡、不是戰略戰術,而是在未來國正論的0、1、2,三維隨機狀態中,一粒期望的粒子優先達成。
贏也不是福,輸也不是罪,輸贏與均衡屬於第三空地論的內容。
但明眼的人都能看得出,所謂那些自稱的博弈專家抄來的無效理論、編成的一本本博弈論,就是張冠李戴、捕風捉影、「以訛傳訛」,不管他從外國哪個地方抄來的,不管他抄了多少、編了多少本書、多少篇文章,究其低劣的學術品質,他仍然是一個菜鳥。
假如博弈論大師,走出那個金鳥籠,再靠講課賺大錢,靠賣書賺小錢,靠博弈取勝策略賺不到一毛錢,他就是騙子,也許是一個罪犯。
更為諷刺的是,一本本博弈論著作,古老的內容千篇一律,裡面沒有幾句精彩的話,沒有幾個經典的詞,更沒有定理、定律、定義和法則。至今一個個博弈論專家、矛盾論專家、概率論專家和外行知道得一樣多。
以往經濟學家為了降低風險,建議投資多元化,「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種分散投資的經濟思想,實在是經濟學家對博弈取勝的無奈。《博弈聖經》在453節有一段風趣的表述:「我們根本不能完全理解大自然,或許人們不如老鼠在尋找食物時能選擇最近的路程,那是大自然的拓撲幾何圖像的捷徑。」
看看權威媒體上發表的理論文章,標題或者落款,都是什麼什麼單位(一個金鳥籠)、某某某人的大名(一個金鳥),即使有一個金鳥籠做背書、做包裝,再看他那排列整齊錯落有致的垃圾文章,如果只看外觀不讀內容,真像是一篇好文章,假如讀者直接讀內容,就會得出結論;文章的段子就是破碎的八卦、文章的內容就是拼湊的垃圾、金鳥籠就是忽悠人、金鳥其實就是一個菜鳥。中國新領導人形容過「籠子政治」的概念,因此中國就是一個籠子政治,金鳥籠里豢養了很多菜鳥,(政治菜鳥、經濟菜鳥、學術菜鳥、司法菜鳥等)還有博弈論菜鳥。他們給中國百姓製造了無數的罪惡,中國百姓很善良,面對東方暴力機器,強權暴力,強權學術,都忍了……。【新領導人說;把權力關進籠子里,就是要把菜鳥的權力關進籠子里……。】
......。
《博弈聖經》給出的一部分定義
博弈聖經著作人說;每一個定義,都是一種邏輯語言,裡面一致性的邏輯結構清晰可辨,只是人們以前從沒真正看懂過。
《博弈聖經》納什均衡的定義;納什均衡,是黑暗中的教唆、無知中的誤判、獵奇中的雜耍。
《博弈聖經》預測的定義;只有對每一個粒子相鄰的未來狀態、作出「大與小」 或『多與少』的數字化判定,才稱其為預測。
《博弈聖經》預言的定義;在一個事件或若干個事件未發生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對某一狀態的結果,給出命題公理化的語言判定,才稱其為預言。
《博弈聖經》政治的定義:我們把統治者模仿大自然博弈實體的秩序,外在於個體的一個整體結構,稱為政治。
《博弈聖經》實體政治的定義;一人為粒子、二人為病毒、三人為「私湍」,它們共同組成了、像似實體政治的幻象。(二人為「一株寄生」病毒、三人為團伙「私湍」 )
《博弈聖經》博弈實體政治的定義:我們把統治者模仿大自然博弈實體的秩序,外在於眾多個體的平等性質、用文化私湍規矩與實體法則建立的籠子機構,稱其為博弈實體政治。
《博弈聖經》博弈實體外交的定義;我們在國際外交關系中,平等、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看成博弈實體外交。
《博弈聖經》外交的本質定義;外交不是交易、外交不是科學、外交的博弈結果,是徘徊在雙方第三空地里的教訓。
《博弈聖經》經濟的定義;經濟,就是不斷地對0、1、2、三維狀態的熵區分。
《博弈聖經》經濟學的定義;經濟學是輸贏與均衡在公共空間里的概念。
《博弈聖經》經濟學家的定義;經濟學家就像賭場中一個個旁觀輸贏的馬仔,圍繞著博弈實體經濟學的理論,憑個人臨時的感覺,談輸、談贏、談均衡。
《博弈聖經》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定義;我們把博弈實體分離不變性學說,能容得下宏觀經濟實體與微觀經濟性質的語文學通論,看成博弈實體經濟學。
《博弈聖經》實體經濟的定義;我們把飛秒瞬間看到的天、地、人、事、物、情感的抽象概念融合在一起,在沒有時間概念的場景中,形成的一個個金融特性的文化私湍,稱其為實體經濟。
《博弈聖經》虛擬經濟的定義;猶如看魔術大師讓一群狗爭奪一塊骨頭,讓眾人押注的賭博游戲。
《博弈聖經》金融的定義;我們感受到的「金錢宗教」與『金錢神學』,在天、地、人的情感中,用虛無的謊言進行類似於物品概念的買賣與交換,稱其為金融。
《博弈聖經》金融經濟的定義;我們在飛秒瞬間看到的天、地、人之間,人們用情感和虛無的謊言,進行類似於物品概念的買賣、流通、產生利息的貨幣交換,稱其為金融經濟。
《博弈聖經》金融犯罪的定義;我們把金融單位看成私湍,把私湍的實體與性質看成兩重天;金融單位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欺騙;法定允許欺騙的欺騙、就是金融秩序;法定沒允許欺騙的欺騙、就是金融犯罪。
《博弈聖經》經濟神學的定義;博弈聖經著作人把股民炒股的神秘性,把股評家傳教炒股的童話、人話、鬼話、神話,稱其為荒唐的經濟神學。
《博弈聖經》發明家的定義;發明家就是意見的推翻者、行為的摧殘者。
《博弈聖經》哲學的定義;我們把文化中,藉助國正論的語文學反映,定義為哲學。
《博弈聖經》科學的定義;文明的永恆、普適、唯一性,就是科學。
《博弈聖經》精神的定義;我們把主體的癮魂,用氣質、自由合成的唯一個性,看成精神。
《博弈聖經》科學精神的定義:用盲從在道德與博弈混合的概念里,執著於終極正理的唯一理性,看成是科學精神。
《博弈聖經》禪的定義;禪是第三空間里飄盪的一個「神化邁邁」。
《博弈聖經》文明的定義;文化進程里恩怨游戲的終結就是文明。
《博弈聖經》工作的定義;唯獨用這一物改變成那一物的創作形式,才稱其為工作,才能預知結果。
《博弈聖經》實體社會的定義;文化是政治的靈魂,政治是知識論的母體——博弈實體,它構成了實體社會。
《博弈聖經》文化的定義;我們把脫離大腦的感覺、思維、意識、觀念,向主觀、理性、真理,一級一級的私湍增量,稱為文化。
《博弈聖經》內涵的定義:是主體里的癮魂、氣質、個性、精神被我們用情感的概念,創作出來的一切屬性之和。
《博弈聖經》實體與性質的定義;博弈實體的可分不變性是博弈的性質,凡是與實體能分離的就是性質,凡是與實體同在的就是實體。
《博弈聖經》金融企業的定義;實體與性質的理論學說告訴我們,由政府批准(實體特性)的團伙欺騙行為、屬於金融企業,由公安局找到未被政府批准(個體性質)的金融企業、屬於經濟咋騙團伙。
《博弈聖經》法律的定義:法律是一個實體特性與兩個靈性的結合,是實體分離不變性學說。
《博弈聖經》司法均贏力的定義;法律加上情感的行為能在兩個靈性的精神上產生雙贏的感覺,我們把發展雙贏的能力,稱為——司法均贏力。
《博弈聖經》和諧司法精神的定義;實體法則對待當事人可以像股價一樣隨時間向空間膨脹,讓當事人的精神上在司法中找到贏的感覺,這就是——和諧司法精神。
《博弈聖經》中國夢的定義;讓人民體面的勞動、自由的創造、有尊嚴的活著、找到贏的感覺,這就是中國夢的標志性內容。
《博弈聖經》公正的定義;公正是非自願與高興之間的均贏。
《博弈聖經》幸福的定義;信任並自由地給予和欲意的收入,定義為幸福。
《博弈聖經》感情的定義;感情是依賴,是癮魂驅動慾望過程中的殷勤創作。
《博弈聖經》愛的定義;我們把文化進程中被癮魂驅動的慾望拋棄了自我之後,自由給予的真、善、美,定義為愛。
《博弈聖經》規律的定義;規律,就是前因後果,是前一個狀態和後一個狀態之間可復制的恆定關系。
《博弈聖經》草根的定義;草根二字,在中共媒體上經常出現,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是東方暴徒對中國同胞的侮辱性言論。(中共土改,殺了資本家、殺了地、富、反、壞、右,中國已無貴族。也許自己剛剛從草根脫貧,自以為是貴族。西方貴族文化中有一個數字,3代以上……稱為貴族)
《博弈聖經》智慧的定義;智慧就是文化進程中獨創的執行力。
《博弈聖經》領導的定義;我們把指向『私湍』或指向「實體」權威的信息,看成領導。
《博弈聖經》政黨的定義;在一個司法獨立的國家實體里,法定允許團伙冠名、發展、壯大成的幫派,稱其為政黨。
《博弈聖經》經典理論的定義;我們把歷史選擇的原創性、持久性、震撼性的理論,稱之為經典理論。
《博弈聖經》戰略的定義:戰略是,尋找、連續、正理、科學的,文明實體。
《博弈聖經》戰術的定義:戰術是,達成、局部、真理、文明的,文化性質。
《博弈聖經》贏的定義;贏,不是大小、不是多少、不是均衡平衡、不是戰略戰術,而是在未來國正論的隨機狀態中,一粒期望的粒子優先達成。
《博弈聖經》納什均衡的定義;納什均衡,是黑暗中的教唆、無知中的誤判、獵奇中的雜耍。
《博弈聖經》道德的定義;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博弈聖經》博弈的定義;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博弈聖經》博弈論的定義;我們把動物利用大自然移動的癮魂,在決策人期待的空間里,形成三維均衡的語文學理論,稱為博弈論。
《博弈聖經》決策的定義:意識,在沒有引入空間之前,可以改變自己的狀態,一旦被空間包圍,就是決策。
《博弈聖經》進步的定義;就是你在傳承的方向上播撒的慾望,反應在他者的思維中。
《博弈聖經》交流的定義;就是共同驅逐自我身中和它者身中之後建立的關系。
《博弈聖經》真理的定義;真理是一個觀念、在個別情況下、判斷中,現時的體驗。
《博弈聖經》知識的定義;我把識別萬物實體與性質的是與不是,定義為知識。
《博弈聖經》經驗的定義;我們用矛盾論的辯證法進行的邏輯推理,區分出兩個同性質——是到是的過程,稱其為經驗。
《博弈聖經》博弈知識論的定義;人們用國正論對實體與性質的區分,統稱為博弈知識論。
《博弈聖經》博弈的基本原則定義;以人為本對應的唯物主義是一項博弈的基本原則。
《博弈聖經》互聯網的定義;互聯網是博弈實體,是地球上最美的三人之舞,他們是大眾、實體、上帝,在博弈的第三空間里一起互動。
《博弈聖經》主義的定義;博弈聖經著作人悄悄的披露,主義就是個人主張。
《博弈聖經》革命斗爭的定義;馬克思主張的革命斗爭,比動物目光的相互對視、表達的敵意,更加兇殘。
《博弈聖經》矛盾論哲學的定義;後輩發現「人」是一粒病毒,一粒容易變異成矛盾論的二維病毒,專門寄生在實體、私湍、粒子體上,才能實現矛盾論哲學的擴充,當宿主遇到危機或困難時,矛盾論哲學將每一個人變成一個個復仇的怪物。
《博弈聖經》馬克思主義的定義;人們把馬克思的個人主張看成主題,在博弈的第三空地里,用慾望的集體狂歡,實驗主體、主張、主題的意義,這就是馬克思主義。
《博弈聖經》共產主義的定義;共產主義是馬克思,在窮困、絕望時的幻像,為了擺脫清貧,任何一個人都會構造出來一套,掠奪、瓜分、共產的文化主張。
《博弈聖經》意識形態的定義;意識形態,像是一段無聲流動的電影畫面。
《博弈聖經》觀念的定義;觀念近似一張中心思想的相片、獨立的存在文化進程中。
《博弈聖經》中心思想的定義;我們把感覺、思維、意識、觀念,定義為中心思想。
……。
經濟學世界十部經典著作
1、亞當斯密(英國)《國富論》。斯密此書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他的勞動價值論,分工與專業化是經濟效率之源的理論,「看不見的手」實體經濟特性與性質自由主義理論,對後人博弈實體經濟學的啟發,對經濟學的貢獻堪比牛頓對物理學的貢獻。
2、曹國正(新加坡)《博弈聖經》。獨創了國正論、國正雙贏理論和粒子行為論,是新加坡政府認定的一部,影響人類非物質文化的經濟學高級學術著作,他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單方占優的博弈取勝理論,引起世界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學,自然哲學和博弈論界的極大關注。
3、大衛李嘉圖(英國)《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第一卷)。李嘉圖是倫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機商人,又能在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不朽貢獻。本書中他闡明的比較優勢理論是現代自由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
4、馬克思(德國)《資本論》。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人人耳熟能詳,就其概述的經濟學現象對改變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選了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5、瓦爾拉斯(法國)《純粹經濟學要義》。現代經濟學的主觀價值(效用)論、邊際革命、經濟學數理化的轉向通過本書而系統化,熊彼特曾贊譽此書為,經濟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費雪(美國)《利息理論》。此書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關於資本理論的研究,在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的地方,他看見的是放棄當前消費而承擔未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所獲得的報酬。
7、凱恩斯(英國)《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論認為,理性通過個人性質與性質的自由競爭會自然產生社會理性,就這一理論遭到了質疑和批判,其爭議的主要原因,是來自社會的理性遇到國家政治干預時缺失了博弈實體政治的理論。
8、馬歇爾(英國)《經濟學原理》。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一書,被西方經濟學界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該書所闡述的經濟學說,在西方經濟學中一直占據著支配地位。
9、薩繆爾遜(美國)《經濟學》。把一本教科書選為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也是發行量最大的經濟學教科書,他在經濟學知識的標准化、體系化方面做出的貢獻,比當代任何一個人都多,就其入選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
10、布坎南(美國)《同意的計算》。本書開創的「公共選擇」理論,使憲政民主制可以用數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運算,人們用他的理論研究政治與經濟制度的形成,開辟了全新的路徑。
來源:美聞網-美國資訊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I. GDP是怎麼算出來的
生產面
又稱最終產出法,先將社會一至三級產業加以區分後,再把各產業的增加產值相加。
國內生產總值=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
當中第一產業包括種植業、漁業等提取天然資源的經濟活動,第二產業包括輕紡工業、重化工業等將天然資源轉換成製成品或半製成品的經濟活動,第三產業則包括商業、旅遊業、零售業等提供服務的經濟活動。
此方法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乃按要素成本計算,若加上間接稅,再扣除補貼,將得到按市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計算方式
由於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而物價水平是不斷變化的。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的既定時期國內總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總和。
名目國內生產總值包含了物價水平的因素,所以假如我們現在的物價水平上漲了一倍,那麼名目國內生產總值也就上漲了一倍。所以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通貨膨脹嚴重的時期。這時人們引入了實質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
經濟學上的實質國內生產總值並不是舍棄了物價的變化因素,而是使用了基準年的價格水平。舉例說,2011年的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是使用2011年的物價計算出的,而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是使用2000年的物價計算出的(假設以2000年為基準年)。
(9)經濟學原理現實意義擴展閱讀:
意義
一、對匯率影響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
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為2.2%、1.5%和1.2%,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
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貶值了30%。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由商務部負責分析統計,慣例是每季估計及統計一次。每次在發表初步預估數據(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後,還會有兩次的修訂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發表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
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用來跟上一年同期作比較,如有增加,就代表經濟較快,有利於其貨幣升值;如減少,則表示經濟放緩,其貨幣便有貶值的壓力。以美國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能有3%的增長,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經濟發展是健康的,高於此水平表示有通脹壓力;低於1.5%的增長,就顯示經濟放緩和有步入衰退的跡象。
二、指標意義
1、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中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 心指標。它反映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抑或衰退階段,從這個數字的變化便可以觀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兩種,以總額和百分比率為計算單位。當GDP的增長數字處於正數時,即顯示該地區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如果處於負數,即表示該地區的經濟進入衰退時期了。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間內所生產的商品與勞務的總量乘以「貨幣價格」或「市價」而得到的數字,即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等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因此,即使總產量沒有增加,僅價格水平上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仍然是會上升的。
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國內生產總值的上升只是一種假象,有實質性影響的還是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率,所以使用國內生產總值這個指標時,還必須通過GDP縮減指數,對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做出調整,從而精確地反映產出的實際變動。
因此,一個季度GDP縮減指數的增加,便足以表明當季的通貨膨脹狀況。如果GDP縮減指數大幅度地增加,便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是貨幣供給緊縮、利率上升、進而外匯匯率上升的先兆。
2、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經濟領土是指由一國政府控制或擁有的地理領土,也就是在本國的地理范圍基礎上,還應包括該國駐外使領館、科研站和援助機構等;
並相應地扣除外國駐本國的上述機構(國際機構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常住單位,但其雇員則屬於所在國家的常住居民)。經濟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單位或個人在一國經濟領土內擁有一定活動場所,從事一定的生產和消費活動,並持續經營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單位或個人,一個機構或個人只能有一個經濟利益中心。
一般就機構(單位)而言,不論其資產和管理歸屬哪個國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標准,該機構在所在國就具有了經濟利益中心。就個人而言,不論其國籍屬於哪個國家,只要符合上述標准,該居民在所在國就具有經濟利益中心。
因為常住單位的概念嚴格地規定了一個國家的經濟主體范圍,所以其對於確定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口徑,明確國內與國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種交易量的范圍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