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中yd等於什麼6

經濟學中yd等於什麼6

發布時間:2021-01-13 23:22:01

A. 經濟學中c=α+βy與c=α+βyd有什麼區別

可支配收入=收入-稅收+政府轉移支付一般c=a+bYd,Yd是可支配收入,由上面的公式算出,即專Yd=y-T+TR 在不考慮T和屬TR的情況下,可將Y和Yd視為相等存在定量稅t下,Yd=y-t 存在轉移支付TR下,Yd=y+TR 就是所,題目里給了,就按照公式計算;沒有給,就認為其為0而不考慮。

B. 宏觀經濟學中YD求甚解

yd=y-t+tr應該是可支配收入等於總收入減去稅收總額t再加上轉移支付tr。
yd=y-yt+tr基本的核版算項目也應該是一權樣,yt應該是稅收總額,y是總收入,t是稅率。
第一個公式中的t如果大寫的話就不會產生歧義了。稅收總額T=y*t。

C. 宏觀經濟學!!! 在三部門組成的經濟中,消費函數為C=80+0.8Yd

第二題的答案:
C=80+0.8Yd=80+0.6Y
Y=C+I+G
(1)IS曲線方程:版0.4Y+5r=120
LM曲線方程:0.4Y-10r=45
聯立兩方程,可知Y=237.5,r=5.
(2)AD曲線方程:1.2Y=240+90/P
AS曲線方程:Y=235+40P
所以P=1,Y=275
(3)假設政府購權買增加G',
AD曲線變為:1.2Y=240+2G'+90/P
AS曲線仍然為:Y=235+40P
因此時的均衡國民收入為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即Y=285
所以P=1.25,G'=15.
(4)假設貨幣供給增加M'
AD曲線變為:1.2Y=240+(90+M')/P
AS曲線仍然為:Y=235+40P
此時均衡國民收入Y=285,所以P=1.25,M'=37.5

D. 經濟學yd和ys的中文意思是什麼,並請告知是什麼的英文縮寫

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通常減寫作Yd
總供給Aggregate supply寫作Ys

transfer payment?

E. Y與Yd各代表什麼含義在西方經濟學中

Y代表的是國民收入,Yd代表的是可支配收入。

1、國民收入

國民收入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勞動者在一定時期所創造的價值,是一國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提供生產要素所得的報酬,即工資、利息、租金和利潤等的總和。

在使用價值上,國民收入是由體現新創造價值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構成。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有農業、工業、建築業和作為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內繼續的運輸業、郵電業及商業等。

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 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 (GNP, 即國民生產總值)。

2、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獲得並且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家庭成員所從事主要職業的工資以及從事第二職業、其他兼職和偶爾勞動得到的勞動收入。

家庭成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凈收入,如開小店、擺小攤、家庭作坊、私營企業的純收入;家庭資產所獲得的收入,如存款的利息、出租房屋收入、保險收益、股息與紅利收入、知識產權收入。

政府對個人收入轉移的離退休金、失業救濟金、賠償等,單位對個人收入轉移的辭退金、保險索賠、提取的住房公積金,家庭間的贈送和贍養。

精確地說,它等於GNP減去所有稅收、企業儲蓄和折舊,加上支出和其他的轉移支付,還有政府利息支付。

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收入。即工資收入中扣除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公積金、個人所得稅等剩下的那部分。扣除它們後所剩下的錢是可以隨意支配的。

(5)經濟學中yd等於什麼6擴展閱讀:

西方經濟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數理經濟學、動態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經濟思想史等等。其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1、微觀經濟學 :

研究家庭、廠商和市場合理配置經濟資源的科學 。 以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為對象;以資源的合理配置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價格理論為中心理論;以個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2、宏觀經濟學:

研究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中充分利用經濟資源的科學。 以國民經濟整體的運行為對象;以資源的充分利用為解決的主要問題;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中心理論;以總量分析為方法,其基本假定為市場失靈、政府有效。

F. 宏觀經濟學中、各個字母代表的意思齊全的。

名義GDP: (網路文庫找的)
實際GDP:
GDP:國內生產總值.
GNP:國民生產總值
NDP:國內生產凈值 (NDP=GDP-折舊)
NNP:國民生產凈值 (NNP=GNP-折舊)
NI:國民收入(亦可用Y表示)
PI:個人收入
DPI:個人可支配收入
C:(消費)居民消費支出
I:(投資)企業投資
G:(政府購買)政府購買支出
T:(稅收)政府稅收
TR:政府轉移支付
NX:凈出口(X-M;X:出口,M:進口)
GDP=C+I+G+(X-M)=C+I+G+NX(支出法)
N:就業量
U:失業量
L:勞動力總量 (L=N+U)
u:失業率 (u=U/L)
n:就業率 (n=N/L)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PPI:生產者價格指數
GDP縮減指數
c:消費
i:投資
s:儲蓄
t:稅收
g:政府購買
x:出口
m:進口
y:可支配收入
APC:平均消費傾向
MPC:邊際消費傾向
APS:平均儲蓄傾向
MPS:邊際儲蓄傾向
Ki:投資乘數(+)
Kg:政府購買乘數(+)
Kt:稅收乘數(-)
KB:平衡預算乘數(KB=Kg+Kt=1)
Ktr:政府轉移支付乘數(+)
Kx:出口乘數(+)
Km:進口乘數(-)
(第65頁)
K:資本存量 (ΔK=i )
R0:現值或本金
Rn:第n年的未來收入或終值本利和
r:年利率
Rn=R0(1+r)n
(第66頁)
Pk:資本品的供給價格
MEC:資本邊際效率:是一種貼現率,這種貼現率正好使一項資本物品的使用期內各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於這項資本品的供給價格或者重置資本。
R1,R2,R3,...,Rn:某項投資從第1期到第n期各期的收益
d: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反應程度 ()
e: 自發性投資
α:邊際儲蓄傾向
β:邊際消費傾向
I:投資
S:儲蓄
L:貨幣需求
L1:貨幣的交易需求和預防需求
L2:貨幣的投機需求
L1(y):交易貨幣需求量
L2(y):投機貨幣需求量
M:貨幣供給(名義)
m:貨幣供給(實際)
k:交易貨幣需求量對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
h:投機貨幣需求量對利率變動的反應程度
A:技術水平
W:實際工資額
P:實際工時

G. yd宏觀經濟學是什麼

西方經濟學中研究一國經濟總量、總需求與總供給、國民收入總量及構成、貨幣與財政、人口與就業、要素與稟賦、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經濟預期與經濟政策、國際貿易與國際經濟等宏觀經濟現象的學科。 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

中文名
宏觀經濟學

外文名
Macroeconomics

別稱
就業理論、收入理論

來源
就業、利息、貨幣通論

發起人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類型
經濟學流派

定義闡述
定義
西方經濟學中研究一國經濟總量、總需求與總供給、國民收入總量及構成、貨幣與財政、人口與就業、要素與稟賦、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經濟預期與經濟政策、國際貿易與國際經濟等宏觀經濟現象的學科,被稱作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英文名稱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一個經濟學領域。

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宏觀經濟學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以來快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經濟學分支。

歸類
宏觀經濟學屬於西方經濟學範式,由於把宏觀經濟領域與微觀經濟領域割裂開來研究,與科學的一般經濟學的關系既不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所以無法研究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與宏觀經濟領域的特殊規律,只能對宏觀層面的經濟現象進行現象學意義上的描述。從科學學的角度而言,由於不能研究一般經濟規律與宏觀經濟領域的特殊經濟規律,宏觀經濟學不能成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學科。

研究方向
宏觀經濟學,是以國民經濟總過程的活動為研究對象,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也被稱做就業理論或收入理論。[1]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資源的利用問題,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財政與貨幣政策。

主要內容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宏觀經濟理論

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

H. 經濟學里的那些字母都代表什麼意思

經濟學里有很多字母都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列舉如下:




I. 宏觀經濟學中y下邊有個小d是什麼意思

yd是表示可支配收入,即總收入去除稅收。

YD=Y-TA+TR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在調查期獲得並且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它等於GNP減去所有稅收、企業儲蓄和折舊,加上支出和其他的轉移支付,還有政府利息支付。

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收入。即工資收入中扣除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公積金、個人所得稅等剩下的那部分。扣除它們後所剩下的錢是可以隨意支配的。

(9)經濟學中yd等於什麼6擴展閱讀:

從宏觀核算角度:國民可支配收入=國內生產總值+生產要素凈收入+經常性轉移凈收入。

生產要素收入 =勞動者報酬收入 + 各項財產性收入;經常性轉移收入 = 補貼收入 + 贈予收入 + 無償轉移。

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家庭總收入-交納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家庭總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性收入(如利息紅利房租收入等)、轉移性收入(如養老金、離退休金、社會救濟收入等)。

基於城鄉居民收入抽樣調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統計數據是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重要的基礎數據之一,它不僅是衡量國家和各地區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標,而且在宏觀經濟學理論及實證研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中yd等於什麼6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