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應納稅額實務和經濟法里的應納稅額公式為什麼不一樣
第一張是有出口業務企業計算的公式,要考慮免抵稅額;
第二張是沒有出口業務的企業計算公式。
一般計算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要考慮免抵稅額。
供參考!
Ⅱ 經濟法中關於違約金的計算公式是怎麼樣的啊
貌似是欠錢不還的吧
這個不算合同,所以也沒有違約金
你打官司只能要求他償還本金以及拖欠期間的孳息
Ⅲ 初級經濟法怎樣學才好
通讀教材是必要的,其次開始抓重點,比如說合同法之類的。最後就是案例分析,這個分值挺大的.主要是理解,死記硬背解決不了問題。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Ⅳ 2020年初級會計師《實務》+《經濟法》必背公式!
初級會計實務分錄是初級會計實務考試中很重要的一個版塊,分錄不會寫,分錄記版錯了都影響這你拿證的分數權,因此,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這些版塊的分錄都要牢牢記住。233網校學霸君吐血整理了2020版初級會計實務分錄總結大全!
2020版初級會計實務分錄總結一覽:
…………………………
Ⅳ 求國際經濟法的CIF計算公式 考試用
CIF美元總價=(美元單價*數量+總運費及其它雜費)/[1-(1+投保加成率)*保險費率]
CIF: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
「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是指在裝運港當貨物越過船舷時賣方即完成交貨。
賣方必須支付將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運費和費用,但交貨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及由於各種事件造成的任何額外費用即由賣方轉移到買方。但是,在CIF條件下,賣方還必須辦理買方貨物在運輸途中滅失或損壞風險的海運保險。
因此,由賣方訂立保險合同並支付保險費。買方應注意到,CIF術語只要求賣方投保最低限度的保險險別。如買方需要更高的保險險別,則需要與賣方明確地達成協議,或者自行作出額外的保險安排。
CIF術語要求賣方辦理貨物出口清關手續。
該術語僅適用於海運和內河運輸。若當事方無意越過船舷交貨則應使用CIP術語。
A 賣方義務
B 買方義務
A1 提供符合合同規定的貨物
賣方必須提供符合銷售合同規定的貨物和商業發票或有同等作用的電子訊息,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證明貨物符合合同規定的其他任何憑證。
B1 支付價款
買方必須按照銷售合同規定支付價款。
A2 許可證、其他許可和手續
賣方必須自擔風險和費用,取得任何出口許可證或其他官方許可,並在需要辦理海關手續時,辦理貨物出口貨物所需的一切海關手續。
B2 許可證、其他許可和手續
買方必須自擔風險和費用,取得任何進口許可證或其他官方許可,並在需要辦理海關手續時,辦理貨物進口及從他國過境的一切海關手續。
A3 運輸合同和保險合同
a)運輸合同
賣方必須自付費用,按照通常條件訂立運輸合同,經由慣常航線,將貨物用通常可供運輸合同所指貨物類型的海輪(或依情況適合內河運輸的船隻)裝運至指定的目的港。
b)保險合同
賣方必須按照合同規定,自付費用取得貨物保險,並向買方提供保險單或其他保險證據,以使買方或任何其他對貨物具有保險利益的人有權直接向保險人索賠。保險合同應與信譽良好的保險人或保險公司訂立,在無相反明確協議時,應按照《協會貨物保險條款》(倫敦保險人協會)或其他類似條款中的最低保險險別投保。保險期限應按照B5和B4規定。應買方要求,並由買方負擔費用,賣方應加投戰爭、罷工、暴亂和民變險,如果能投保的話。最低保險金額應包括合同規定價款另加10%(即110%),並應採用合同貨幣。
B3 運輸合同與保險合同
a)運輸合同
無義務。
b)保險合同
無義務。
A4 交貨
賣方必須在裝運港,在約定的日期或期限內,將貨物交至船上。
B4 受領貨物
買方必須在賣方已按照A4規定交貨時受領貨物,並在指定的目的港從承運人處收受貨物。
A5 風險轉移
除B5規定者外,賣方必須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直至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為止。
B5 風險轉移
買方必須承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之後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
如買方未按照B7規定給予賣方通知,買方必須從約定的裝運日期或裝運期限屆滿之日起,承擔貨物滅失或損壞的一切風險,但以該項貨物已正式劃歸合同項下,即清楚地劃出或以其他方式確定為合同項下之貨物為限。
A6 費用劃分
除B6規定者外,賣方必須支付
與貨物有關的一切費用,直至已經按照A4規定交貨為止;及
按照A3a)規定所發生的運費和其他一切費用,包括貨物的裝船費;及
按照A3b)規定所發生的保險費用;及
根據運輸合同由賣方支付的、在約定卸貨港的任何卸貨費用;及
在需要辦理海關手續時,貨物出口需要辦理的海關手續費用及出口時應繳納的一切關稅、稅款和其他費用,以及根據運輸合同規定由賣方支付的貨物從他國過境的費用。
B6 費用劃分
除A3a)規定外,買方必須支付
自按照A4規定交貨時起的一切費用;及
貨物在運輸途中直至到達目的港為止的一切費用,除非這些費用根據運輸合同應由賣方支付;及
包括駁運費和碼頭費在內的卸貨費,除非這些費用根據運輸合同應由賣方支付;及
如買方未按照B7規定給予賣方通知,則自約定的裝運日期或裝運期限屆滿之日起,貨物所發生的一切額外費用,但以該項貨物已正式劃歸合同項下,即清楚地劃出或以其他方式確定為合同項下之貨物為限;及
在需要辦理海關手續時,貨物進口應交納的一切關稅、稅款和其他費用,及辦理海關手續的費用,以及需要時從他國過境的費用,除非這些費用已包括在運輸合同中。
A7 通知買方
賣方必須給予買方說明貨物已按照A4規定交貨的充分通知,以及要求的任何其他通知,以便買方能夠為受領貨物採取通常必要的措施。
B7 通知賣方
一旦買方有權決定裝運貨物的時間和/或目的港,買方必須就此給予賣方充分通知。
A8 交貨憑證、運輸單據或有同等作用的電子訊息
賣方必須自付費用,毫不遲延地向買方提供表明載往約定目的港的通常運輸單據。
此單據(如可轉讓提單、不可轉讓海運單或內河運輸單據)必須載明合同貨物,其日期應在約定的裝運期內,使買方得以在目的港向承運人提取貨物,並且,除非另有約定,應使買方得以通過轉讓單據(可轉讓提單)或通過通知承運人,向其後手買方出售在途貨物。
如此運輸單據有數份正本,則應向買方提供全套正本。
如買賣雙方約定使用電子方式通訊,則前項所述單據可以由具有同等作用的電子數據交換(EDI)訊息代替。
B8 交貨憑證、運輸單據或有同等作用的電子訊息
買方必須接受按照A8規定提供的運輸單據,如果該單據符合合同規定的話。
A9 查對、包裝、標記
賣方必須支付為按照A4規定交貨所需進行的查對費用(如核對貨物品質、丈量、過磅、點數的費用)。
賣方必須自付費用,提供符合其安排的運輸所要求的包裝(除非按照相關行業慣例該合同所描述貨物無需包裝發運)。包裝應作適當標記。
B9 貨物檢驗
買方必須支付任何裝運前檢驗的費用,但出口國有關當局強制進行的檢驗除外。
A10 其他義務
應買方要求並由其承當風險和費用,賣方必須給予買方一切協助,以幫助買方取得由裝運地國和/或原產地國所簽發或傳送的、為買方進口貨物可能要求的和必要時從他國過境所需的任何單據或有同等作用的電子訊息(A8所列的除外)。
應買方要求,賣方必須向買方提供額外投保所需的信息。
B10 其他義務
買方必須支付因獲取A10所述單據或有同等作用的電子訊息所發生的一切費用,並償付賣方因給予協助而發生的費用。
應賣方要求,買方必須向其提供投保所需的信息。
Ⅵ 經濟法基礎增值稅問題,為什麼答案公式不一樣
1、不管賬面成本還是采購成本,區別在於,金額是否含稅,含稅和不含稅,計算稅額的回方式是答不一樣的。需要看題目的前置條件,看是否含稅
例如,117萬是含稅金額的話,稅率是17%,不含稅成本是100W,稅額是17W,含稅金額等於兩者相加,117W
如果117萬是不含稅的金額,稅率是17%,不含稅成本就是117W,稅額是117*0.17=19.89,含稅金額是117+19.89=136.89萬元
2、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混淆不清楚,
179-5 如果是不含稅的,(179-5)÷(1-13%) 這個公式可以求出含稅金額,但是(179-5)÷(1-13%)*13% 這樣確是錯誤的。求稅額應該直接用(179-5)*13%就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