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卡爾·門格爾的主要經濟學著作有哪些
門格爾的主要經濟學著作有:《國民經濟學原理》(1871)、《對社會科學,特別是對內政治經濟學的容方法的研究》(1883)、《經濟學和社會學問題》(1883)、《德國歷史主義的錯誤》(1884)等;此外,還寫過《資本理論》(1881)、《貨幣》(1892)兩篇論文。
㈡ 求電子版的 《經濟學》 第四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卡爾·沃爾什著 上下冊 有的麻煩傳給我下 謝謝
2010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參考書目
一《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 高鴻業 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第4版
二《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高鴻業 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第4版
三《經濟學》(上、下冊) 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卡爾·E·沃爾什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
如果不清楚的可以自己去看下。
㈢ 在經濟學方法論方面,卡爾·門格爾發表過了怎麼樣的理論
門格爾在經濟學方法論方面也有重大貢獻。根據門格爾的觀點,既然價值來自於個體的感知,那麼經濟學分析必須從研究個體開始。方法論的個人主義的地位開始為人所知。
㈣ 卡爾·門格爾認為經濟學研究應該包括哪幾個方面
門格爾認為經濟學研究應包括研究個體偏好(或需求),以及解釋這些偏好如何導致了值得注意的現象,如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價格。
㈤ 卡爾門格爾的經濟學著作有哪些
卡爾?門格爾(1840—1921年)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創始人。門格爾1840年出生於加利西亞的紐一桑迪茲(當時屬於奧地利,現為波蘭領土)。他的父親是一名律師,門格爾繼承父親的衣缽,先是在維也納大學,後轉學至布拉格大學研修法律和政治科學。1867年從克拉科夫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門格爾當了一名財經記者,後任職於奧地利國務總理辦公室的新聞機關。1873年被任命為維也納大學法律系的講師,三年後晉升為專職教授。1876—1878年,任奧地利皇太子的私人教師,陪同魯道夫王儲遍訪歐洲各地。1879年,門格爾返回維也納大學任政治經濟學教授,從此以後開始了學究式的經濟學家的生涯——將畢生的精力傾注於教學和寫作。1900年,當選為奧地利議會上議院成員。1903年退休後,從事研究和寫作,身後留下了25000多卷藏書。
門格爾的主要經濟學著作有:《國民經濟學原理》(1871)、《對社會科學,特別是對政治經濟學的方法的研究》(1883)、《經濟學和社會學問題》(1883)、《德國歷史主義的錯誤》(1884)等;此外,還寫過《資本理論》(1881)、《貨幣》(1892)兩篇論文。
門格爾的第一大貢獻是關於價值理論,即效用是價值的起源以及邊際效用遞減法則。門格爾從認定商品具有價值是因為它們能滿足我們的需要開始,主張價值由主觀因素(效用或需求),而不是客觀因素(生產成本或供給成本)決定。在他看來,價值源於人類需求的滿足。人類需求創造了對商品的需求;人類需求成為經濟交易的驅動力,有助於決定價格水平。同時,既然人類需求大於能夠滿足需求的商品,人們將在所有可供選擇的商品中做出理性抉擇。門格爾意識到,當一個人購買某種商品的數量越來越多時,購買每增加一個單位數量,給予消費者的滿足程度都降低。也就是說,對於任何商品,當人們消費增多時,都將遭遇邊際效用遞減。
盡管門格爾發現了邊際效用價值理論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並以表格的形式用數字進行了說明,但未就每種類型的商品進行舉例說明,也並不清楚表中數字所實際衡量的內容。但門格爾假設的這些數字能夠衡量相對需求,或消費不同商品所得到的滿足。門格爾還明白個體在考慮消費什麼或怎樣消費時將如何做出決策。既然消費者可供支配的收入有限,個體將首先購買那些能滿足較重要需求的商品,形成主觀價值理論。他認為,所有產生主觀滿足的行為都是生產性活動,貿易也具有生產力,因為人們只有在感到獲取的商品能賦予自己的效用比放棄的商品多時,才會進行交易。同時,推翻了古典的勞動價值理論。門格爾認為,商品價值的決定性因素既不是勞動力的數量或其他必要的生產資料,也不是產品復制的必要數量,而是我們所感知到的這些滿足的重要程度。
門格爾的另一大貢獻是涉及經濟學方法論。根據門格爾的觀點,既然價值來自於個體的感知,那麼經濟學分析必須從研究個體開始。方法論的個人主義的地位開始為人所知。
門格爾認識到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也具有價值,因為它們間接地滿足了需求;這些要素是生產人們直接需求的商品所必須的。為了確定某個要素的實際價值,應撤回一個單位的要素(例如一個工人),然後觀察產出的損失。這部分損失的價值就是那個工人增加的價值,代表該工人提供給消費者的滿足程度。這樣每個生產要素創造的價值都取決於其邊際生產力;每個在商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要素的收入或報酬將取決於該要素所創造的預期價值。
在方法論問題上,門格爾認為理論的發展超前於資料的積累;正確的科學方法應包括研究經濟現象的基本特徵或經濟變數之間的必要聯系(例如某商品降價促使人們去購買更多的商品)。門格爾特別強調個人主義的分析方法,以及經濟學知識來自於先驗,或超前於現實經濟生活的經驗。門格爾認為經濟學研究應包括研究個體偏好(或需求),以及解釋這些偏好如何導致了值得注意的現象,如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價格。門格爾對個體的強調,認為我們必須響應個體的主觀評價來解釋經濟世界的主張,使他成為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創始人。
㈥ 經濟學之父分別是誰
經濟學之父是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的寇克卡迪,英國經濟學家、哲學家、作家,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
1723年他出生於蘇格蘭一個海關官員的家庭,14歲考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數學和哲學,並對經濟學產生興趣。17歲時轉入牛津大學。
畢業後,1748年到愛丁堡大學講授修辭學與文學。1751~1764年回格拉斯哥大學執教,期間他的倫理學講義經修訂在1759年以《道德情操論》為名出版,為他贏得了聲譽。
1764年他辭了教授。擔任私人教師,並到歐洲旅行,結識了伏爾泰等名流,對他有很大影響。1767年他辭職,回家鄉寫作《國富論》,9年後《國富論》出版。1787年他出任格拉斯哥大學校長。1790年逝世於蘇格蘭愛丁堡。
(6)經濟學卡爾擴展閱讀:
1723年亞當斯密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的寇克卡迪。當時的英國可是歐洲的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不僅是世界貿易的中心國,尚且是領先其它國家的工業國。
18世紀前期歐陸的法國和的德國,尚停留在幼稚的封建的家內工業,或獨立手工業的階段,仍然以這種方式來支配生產。但英國卻不然,已經走入資本主義初階段,所謂工廠制手工業已在國內各大都市築下根柢。
中世的家內工業或獨立手工業,工人是分散在各家各戶,個人在全體作業過程中不過是一個孤立的勞動者。工廠制手工業卻是許多的工人在一個工廠勞動,在一個資本家的指揮命令下,使用簡單的工具,從事分工的作業。
一直到1760年以降發生了產業革命,使用機械的大工業出現為止,在產業革命前英國各國各地所實行的,仍然是這種資本主義前期的工廠制手工業。
這位舉世聞名的古典派經濟學的巨匠亞當斯密,生於工廠制手工業和機械制大工業的過渡時期。他的功績就是把當時零星片斷的經濟學學說,經過有體系的整理,使之成為一門分門別類獨立於哲學的大學問。
㈦ 經濟學都有哪些分支方向
1、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中研究一國經濟總量、總需求與總供給、國民收入總量及構成、貨幣與財政、人口與就業、要素與稟賦、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經濟預期與經濟政策、國際貿易與國際經濟等宏觀經濟現象的學科。
宏觀經濟學屬於西方經濟學範式,由於把宏觀經濟領域與微觀經濟領域割裂開來研究,與科學的一般經濟學的關系既不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所以無法研究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與宏觀經濟領域的特殊規律,只能對宏觀層面的經濟現象進行現象學意義上的描述。
從科學學的角度而言,由於不能研究一般經濟規律與宏觀經濟領域的特殊經濟規律,宏觀經濟學不能成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學科。
2、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中研究個體家庭企業、生產者與消費者、產品與交易、供給與需求、成本與利潤、效用與價格、市場邊界與政府幹預、博弈與對策、競爭與合作、均衡與配置等微觀經濟現象的學科。
微觀經濟學屬於西方經濟學範式,由於把宏觀經濟領域與微觀經濟領域割裂開來研究,與科學的一般經濟學的關系既不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所以無法研究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與微觀經濟領域的特殊規律,只能對微觀層面的經濟現象進行現象學意義上的描述。
從科學學的角度而言,由於不能研究一般經濟規律與微觀經濟領域的特殊經濟規律,微觀經濟學不能成為一門真正意義上的學科。
3、重商主義
重商主義(Mercantilism)學派是產生於15世紀,認為財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領域和堅持國際貿易、保護國內市場的經濟學派。
重商主義學派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歷史時期,大約從15世紀下半期到17世紀上半期為早期重商主義,從17世紀上半期到18世紀下半期為晚期重商主義。
早期主張嚴禁金銀出口,對外貿易奉行絕對的「少買多賣」的原則, 代表人物為義大利的安東里奧·塞拉,英國的約翰·黑爾斯和法國的安·德·蒙克萊田。
晚期則重視扶植工廠手工業的發展和擴大商品出口,並允許貨幣出口和發展殖民地轉運貿易,主張降低物價和外國競爭,但要求對外貿易出超,獲得貿易順差,代表人物有英國的托馬斯·孟,詹姆斯·斯圖亞特和德國的菲利普·威廉·馮·霍尼克。
4、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規律的科學。
5、古典經濟學
17世紀中葉以後,首先在英國,然後在法國,產生了由流通過程進入生產過程研究的古典經濟學。古典經濟學的先驅是英國的W.配第和法國的P.布阿吉爾貝爾。
配第的主要貢獻在於提出了勞動價值論的一些基本觀點,並在此基礎上初步考察了工資、地租、利息等范疇。法國重農學派的創始人布阿吉爾貝爾指出流通過程不創造財富,認為只有農業和畜牧業才是財富的源泉。
(7)經濟學卡爾擴展閱讀
經濟學專業就業方向
1、經濟預測、分析人員
職業概況:此職位分布在各行業中,但一般只有在比較大的公司和**中的經濟決策部門才會設置。主要負責各種市場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隨著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調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將越來越明顯。
2、對外貿易人員
職業概況:將「世界工廠」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國外客戶;尋找國外貨源為國內客戶。
3、市場營銷人員
職業概況:只要有產品和服務在出售,就會有銷售的職位在招聘。對於以技術為背景的行業裡面,例如電訊、軟體等,銷售的需求仍然會持續走高。即使在非技術領域,銷售職位也一直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職位類別之一。
4、管理類職位
職業概況:剛出校門的大學生首先謀得的管理職位大都是一線管理人員,例如生產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等。
5、銀行從業人員
職業概況: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可以進入銀行業工作,比如開發行、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四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外資行分支機構等,也可以進入中國人民銀行或銀監局等監管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