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和高鴻業的的《西方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曼昆的《經濟學》是我讀過的西方經濟學類最通俗易懂的。他在面對滯漲的時內候吸各家所長發展了凱恩容斯主義,屬於新古典凱恩斯主義,思想相當的了不起,書中案例也是深入淺出。個人感覺很適合初學者,即便你根本不懂微積分。
高鴻業的,我本身很尊敬這位經濟學家,但那本書實在是為了考研才看得,是因為是指定教材…個人感覺比較枯燥,需要一點數學底子。
個人更喜歡斯蒂格利茨的西方經濟學~
㈡ 克魯格曼經濟學原理和西方經濟學高鴻業,哪個難度大
說難度的話,其實高老的書,難度更大一些。不過國內學生已經習慣了國內知識的表述方法,以及論述風格。所以,往往更容易接受一些。
克魯格曼的經濟學原理,從難度上來說。真的沒怎麼難。但是因為他是按照純粹的西方人的思維去論述經濟學問題,所以,我發現國內學生往往接受起來有些困難。
還有,如果只是想學知識的話,去學習高鴻業那本就夠了。如果非要去學一些原版教材,或者翻譯的那些原版教材,別選擇克魯格曼的那本。去選擇薩繆爾森或者曼昆的都比他強。
克魯格曼這個人,自從得了諾貝爾獎之後,有些極端。經常發表一些極端的言論。類似的思想也能從他的教材中看到。所以,我往往不推薦學生在學習期間,還沒有完全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和想法之前,去看一些容易被誤導的教材。
㈢ 學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有需要再學國內高校的教材"西方經濟學"嗎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有大量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語言比較通俗易懂。包括了經濟版學的基本內容或權者典型的內容。
相比而言,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內容龐雜得多,許多現在不怎麼用的內容也也可以在裡面找到,有小網路的味道。比如關於基數效用理論的詳細討論。關於這些內容有沒有用不好說,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內容現在很少在主流經濟學教材進行討論了,但知道也無妨,可以擴展思維。
還有就是高鴻業的書語言高度精煉概括,難聽點說是乾巴巴的。幾乎沒有例子。最後一章也是抄襲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不過人家既然是編著,這樣做可能不算抄襲吧。?
如果考試要考高鴻業的,沒辦法,只能老老實實地看了,畢竟兩本書差別很是蠻大的,內容上,體系安排上。相比而言,高的書比較傳統。
㈣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和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有何不同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有大量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語言比較通俗易懂。包括了經濟學的基本內容或者典型的內容。
相比而言,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內容龐雜得多,許多現在不怎麼用的內容也也可以在裡面找到,有小網路的味道。比如關於基數效用理論的詳細討論。關於這些內容有沒有用不好說,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內容現在很少在主流經濟學教材進行討論了,但知道也無妨,可以擴展思維。
還有就是高鴻業的書語言高度精煉概括,難聽點說是乾巴巴的。幾乎沒有例子。最後一章也是抄襲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不過人家既然是編著,這樣做可能不算抄襲吧。?
如果考試要考高鴻業的,沒辦法,只能老老實實地看了,畢竟兩本書差別很是蠻大的,內容上,體系安排上。相比而言,高的書比較傳統。
㈤ 究竟是《西方經濟學》好還是《經濟學原理》比較好
各有可取之處,也各有不適合我們國情的地方,取長補短吧,兩個都應該看看。
如果您的問題得到解決,請給予採納,謝謝!
㈥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與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內容是不是差不多
世界上主流的本科入門級經濟學教材從內容方面上講大同小異
但是,不同的教材重點不一樣,表達不一樣,對數學的要求也不一樣
還有一些經濟學教材文字比較晦澀難懂
目前國內主流的經濟學教材,無論是薩繆爾森,曼昆,平狄克還是高鴻業
對數學的無要求不一樣,但是內容差不很多,邏輯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是整體來看,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教材不是最深入的,也不是數學要求最高的
但是一定是最難懂,最不適合初學者的
㈦ 宏觀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差別
現代西方經濟學把經濟學原理或經濟理論,即有關經濟問題的知識體系的全部內容,區分為兩大組成部分或兩大分支學科: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濟變數單項數值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的經濟理論。
宏觀經濟學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說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經濟理論。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研究對象、解決的問題、中心理論和分析方法上是不同的。微觀經濟學(1)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2)解決的問題是資源配置;(3)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4)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宏觀經濟學:(1)研究的對象是整個經濟。(2)解決的問題是資源利用。(3)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4)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上述各個方面存在著區別。但它們作為一門科學的一套理論體系或知識體系的兩大組成部分,又是密切聯系的。首先,它們是整體與整體由以構成的個體之間的關系。兩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補充的。其次,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都是實證分析。第三,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就是說,宏觀經濟行為的分析總是要以一定的微觀分析為其理論基礎。
㈧ 西方經濟學和經濟學一樣嗎
西方經濟學和經濟學不一樣。
西方經濟學和經濟學區別:
所謂西方經濟學廣義上指的是區別於中國的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其他各學派經濟學的總稱。這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引進西方主流經濟學思想,但是又強掉由於社會制度不同,中國不能完全照搬其理論的條件下自己創造的一個名詞。通俗地說,現代的西方經濟學就是有馬克思的所謂庸俗經濟學發展而來的,他們之間的本質不同是前者是以邊際效用價值論為基礎的,而後著是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
事實上,西方經濟學在其他國家就稱為經濟學(Economics)。經濟學這個名稱是由Marshall首先使用的,開始於其著名的Priciples of Economics,實際上,這本書的第一版的書名還是稱為Political Economy,在之後的改版中才改為Economics(抱歉,第幾版忘記了),但在這本書中,還是Political Economy和Economics互用的(當然,你要看原版)。在此之前,經濟學(Economics)正式的名稱是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所以,在古典經濟學著作中,書名均冠以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而不是經濟學Economics。為了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經濟學理論,通常將經濟學理論分為三個層次,即初級、中級和高級,而我們通常說的「經濟學原理」就是指初級課程,在西方一般就是入門課程,主要是為本科一年級的學生提供的,其特點是用事例和圖形來說明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基本上不出現或極少出現數學公式和推倒,比較著名的教材有Samulson和Mankiw的,前者是新古典綜合派的代表,其教材是Marshall之後的第二代教材的代表;後者是New Keynesian學派的代表,其教材廣泛應用於美國的著名高校,可以視為是第三代教材。順便提一下,現在西方一些高校,尤其是美國一些高校也有政治經濟學這個專業,但正式的英文名稱是Political Economics,通常這個專業都放在公共管理學院中,它的研究對象和Politial Economy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個學科也是近十年才興起的,實際上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公共選擇學派,從這上面可以看出,實際上Political Economics就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運用於分析政治市場的運作,而不是研究經濟現象,這個學科在中國被稱為「新政治經濟學」。最後,說明一下宏觀和微觀的關系。在Marshall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講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微觀」,「宏觀」的內容不存在,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經濟學家秉承Adam Smith的「看不見的手」的觀點,認為市場能夠靠自己的力量達到均衡,同時,當時的市場化還處在比較淺層次的階段,市場本身的缺陷並不十分明顯。但隨這二十世紀初大蕭條的來臨,市場萬能論被打破了,不久,Keynes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出版了,這意味著現代意義上的宏觀經濟學理論正式誕生了,他強調的是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關注的是經濟總量。但同時也給經濟學學科出了一道難題,即個體行為和總體行為如何統一在一個理論框架下。
在這方面,開始階段Samulson最為著名,他將二者融合在一起,寫了一本Principles of Economics,開創了新古典綜合學派,從這個時候開始,經濟學才區分出微觀和宏觀。但在這本教材中,微觀和宏觀的區別還是十分明顯的,後來的經濟學家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要為宏觀理論尋找微觀基礎,因為只有這樣,宏觀理論的基礎才會扎實,同時也回應了其他學科對於經濟學自稱為「科學(Science)」的詬病,Mankiw在這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他的許多基本觀點都融合在他的那本Priciples of Economics中。
㈨ 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經濟學原理三者有什麼區別
政治經濟學是從生產關系方面研究各個階級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經濟學。作為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門科學的政治中的經濟學,提出兩個不同的目標:第一,給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計,或者更確切地說,使人民能給自己提供這樣的收入或生計;第二,給國家或社會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務得以進行。總之,其目的在於富國裕民。
西方經濟學即被運用於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學,即目前所稱的「主流經濟學」。因特別注重對市場機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場經濟學之稱,以價格理論為中心理論,以收入理論為中心理論;
《經濟學原理》的核心是均衡價格論。論述價格的需求一方,認為商品的市場價格決定於供需雙方的力量均衡,猶如剪刀之兩刃,是同時起作用的,從而建立起均衡價格論。
㈩ 為什麼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和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內容差不多,但高鴻業的看起來難那麼多
目前通用教材中
平新喬的《微觀經濟學十八講》,屬於中高級難度的西方經濟學,涉及到諸多數理模型
范里安 《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 以及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基本屬於中級經濟學的范疇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有意識形態的考量,主要論述內容為初級經濟學,但論述中因為涉及到一定量的數理模型,所以可認為是初級偏中級的一本教材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涉及到很少的數理模型,主要論述通過文字完成,屬於難度較小的經濟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