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答:經濟學中均衡的含義是什麼
經濟學中的均衡:
在經濟學中,均衡一般是指經濟體系中變動著的各種力量處於平衡,版因而變動的凈趨向為權零的狀態。
在西方經濟學中,均衡時一個被廣發運用的概念。均衡的最一般意義指經濟事物中有關的變數在一定條件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相對靜止的狀態。
Ⅱ 簡答:經濟學中均衡的含義是什麼
在經濟學中,均衡是經濟學家物理學中借鑒並發展出來的一個概念。最直接專的含義被看成是「力量屬的平衡」,或者用來表示沒有內在"變革傾向「的一種狀態。
在西方經濟學中,均衡是一個被廣泛運用的概念。均衡的最一般意義指經濟體系中一個特定的經濟單位或經濟變數在一系列經濟力量的相互制約下所達到的一種相對靜止並保持不變的狀態。與物體的運動一樣,經濟體系中一個特定經濟單位也同樣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各種經濟力量的制約。
(2)經濟學中均衡擴展閱讀:
局部均衡相關特點
馬歇爾(1920年)創立的局部均衡理論,把單一商品的市場看成是總體經濟的一個很小部分。相對於總體經濟來講,單一商品市場的小規模特點給我們分析市場均衡問題帶來了兩個方便之處。,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僅考察經濟生活在一定時間的某個變數對有關經濟變數的影響的分析方法。
其特點是以單個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為分析的對象,而不考慮它同其他生產者或消費者之間的相互影響。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阿弗里德·馬歇爾在其價值論和分配論的闡釋中運用了這種分析方法。
Ⅲ 經濟學中有哪些著名的均衡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聯系
經濟學理論認為,市場供求均衡時會同時實現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而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反方向變動,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一)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有兩方面,一是需求增加,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增加;二是需求減少,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減少。
(二)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反方向變動,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也有兩方面,一方面,當供給增加時,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增加;另一方面供給減少,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減少。
(三)市場供求均衡時,同時實現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當實現了市場供求均衡時,該商品的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相等稱為均衡價格,該商品的成交量因需求量與供給量相等稱為均衡數量。
Ⅳ 經濟學中的短期均衡怎麼理解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上,產品的價格是由市場力量,即由市場需求和市場供給決定的均衡價格,處在這種市場上的廠家只能是產品價格的接受者。短期均衡是指在經濟學概念短期產品的產出與供給在市場調控下達到的均衡狀態
Ⅳ 微觀經濟學中均衡的含義
微觀經濟學中抄均衡的的含義是指在社會市場供給、需求及微觀經濟生產條件等基本保持同一增長水平的條件下,某一商品的生產成本、生產量、銷售量、利潤等在相等的時期(同常指一月或一年)里,應控制在同一增長水平上。均衡的意義是生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注重管理、科技方面提供的效益。
Ⅵ 「一般均衡」在經濟學中是什麼意思
一般均衡:指一個經濟體系中所有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在一組狀態空間下供求相等的情形。
這是它的英文解釋,general equilibrium:Market situation where demand and supply requirements of all decision makers (buyers and sellers) have been satisfied without creating surpluses or shortages.
下面給出一般均衡的數學思想 。
無論是在產品市場上,還是在要素市場上,每種產品或者要素的需求量和供給量都最終取決於所有商品和要素的價格。
假設經濟系統中共有n種產品和生產要素,它們的市場價格分別為P1,P2 ,…Pn 。則某一種商品或要素的市場需求可以表示為:
QiD=Di(P1......Pn) (1)
同樣地,每種商品或者要素的市場供給可以表示為:
QiS=Si(S1......Sn) (2)
如果所有的商品和要素市場同時處於均衡,那麼經濟處於一般均衡。此時,每個市場的供求處於均衡:
QiD=QiS (3)
滿足條件(3)式的價格P1,P2 ,…Pn使得經濟處於一般均衡,而這一系列價格相應地被稱為一般均衡價格。
與一般均衡對應的一個概念是局部均衡,它指單個市場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供求同時在一個價格狀態空間下供求相等的情形。
為了把您的問題解釋清楚,我再補充一個名詞解釋——均衡(equilibrium)其英文解釋如下
equilibrium :State of stable conditions in which all significant factors remain more or less constant over a period, and there is little or no inherent tendency for change.
均衡,說的大眾化一點,就是指一種沒有任何變化趨勢的狀態。
在經濟體系中,一個經濟事務處在各種經濟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關該經濟事務各方面的各種力量能夠相互制約或者相互抵消,那麼該經濟事務就處於相對靜止狀態,並將保持該狀態不變,此時我們稱該經濟事務處於均衡狀態。
Ⅶ 經濟學中總體均衡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指什麼
均衡
equilibrium
經濟學中,用以分析考察經濟中若干變數之間的關系
,以解釋經濟現象及其專變化的概念或分析方法屬。
在供求論中,均衡指需求和供給兩種相反力量處於一致或平衡的狀態,使買賣雙方都滿意並願意接受和保持下去的狀態,一種不再變動或沒有必要再變動的狀態。
均衡可以分為穩定
均衡和不穩定均衡
。如果均衡體系受到外力干擾離開均衡點,經過一段變動又回到原來的均衡位置,這種均衡稱為穩定均衡;否則,稱為不穩定均衡。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和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是均衡概念的較早引入者和均衡分析方法的創立者。馬歇爾運用均衡概念和均衡分析研究價格,建立了均衡價格論。他主要考察了單個市場上某一種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以及由供求所決定的商品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或單個市場的均衡的建立與破壞。這種分析稱為局部均衡分析。瓦爾拉斯在研究價格時,考察了所有各個商品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注重各個商品市場之間、各個要素市場之間以及各個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間價格和數量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聯系,或所有各個市場的均衡的建立與破壞。這種分析方法被稱為一般均衡分析。在現代經濟學中,均衡和均衡分析方法得到廣泛運用和發展。
Ⅷ 經濟學中的"綜合平衡"與"均衡"區別是什麼
1、概念不同
均衡是經濟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比如需求和供給相等的時候,達到一個均衡。而平衡不是一個嚴謹的經濟學概念,只是一些政治,社會提法。均衡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如兩個力達到均衡,不僅「大小相等」,而且「方向相反」。平衡,則是一個數學的概念,僅僅是等號兩邊的數量相等而已。
2、運用不同
均衡」概念要求承認主觀價值論,而「平衡」概念則需要承認客觀價值論。一旦承認主觀價值論,則對商品的價值的估量只在於市場主體的內心體驗,無法測量,「均衡」這一概念就是必要的了,它和「平衡」的區別也就十分明顯。
Ⅸ 經濟學中總體均衡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指什麼
總體均衡抄就是指IS曲線, LM曲線, BP曲線,三線交於一點的狀態,其中IS曲線上的點都是產品市場均衡點, LM曲線上的點都是貨幣市場均衡點, BP曲線上的點都是國際收支均衡點,三線交於一點表明三個市場都是均衡狀態,即總體均衡,當然這只是一種理論狀態,只能無限接近,不可能保持在這一點上。
所謂的局部均衡,就是三線沒有交於一點的狀態,
那麼,如果不在任何一條線上的點,那就是三個市場都不均衡的狀態了。
現在你知道對他們的分析是什麼意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