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947年哈耶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由。
1974年兩位得主:
綱納·繆達爾Gunnar Myrdal(瑞典)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英國)
得獎原因:他們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並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賴。
領域:宏觀經濟學、制度經濟學
Ⅱ 凱恩斯為什麼打敗哈耶克變成主流經濟學
因為凱恩斯所處的時代正好是遇到經濟大蕭條
而凱恩斯所提出的政府幹預為人類解除了這一場危機
所以凱恩斯就成為了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
哈耶克則認為,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家的投資過度造成的,認為政府幹預只會損害市場發展運行的機制,因而堅決捍衛自由市場秩序的理念。凱恩斯認為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赤字和公債,擴大政府支出,增加國家投資和消費,變相主張「貨幣國有化」;哈耶克則認為應把貨幣的發行權交給私營銀行,私營銀行基於自身利益而提供健全的、穩定的貨幣,主張「貨幣非國有化」。
Ⅲ 亞當斯密,李嘉圖,馬克思,凱恩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經濟學理論與可持續性發展的聯系
亞當斯密提出看不見的手,指出市場會進行自我調節的理論,是可持續性發展的根本。∵自我調節;∴可持續發展;
李嘉圖發展了亞當斯密的理論,認為限制政府活動范圍,減少稅收是發展經濟的最好辦法。減稅→更好地調節→可持續發展;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是有產者和無產者的矛盾,兩者不可調和,所以提出了共產主義理論。只有共產主義才是可持續發展的;
凱恩斯認為政府適當干預有利於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但凱恩斯無法解決「滯漲」問題。
哈耶克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奧地利學派與倫敦學派的代表。提出的是相對理想化的可持續發展模型。哈耶克從人的自身需求出發,得出只有足夠自由才可持續,但卻忽略了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矛盾會對政策產生影響。
與空氣污染的聯系……我好想呵呵。
Ⅳ 哈耶克vs凱恩斯 誰才是終極經濟學家
都不是。他們都在經濟學領域里頗有建樹,但都受當時的歷史條件限制,所以不可能解決宏觀基本面改變以後的全球經濟沖突理論,假設條件也徹底顛覆,例如最大經濟體領導人特朗普居然可以很快出而反而、不講商業信譽、隨意使用關稅懲罰手段,這樣都遠遠超出了哈耶克和凱恩斯所能假設的宏觀經濟分析決策條件,因此,他們都不是終極經濟學家。換句話說,或許永遠都不可能有什麼終極經濟學家了。
Ⅳ 哈耶克到底是政治哲學家還是經濟學家
小傳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於1899年出生在一個教授家庭,年輕時領略過古老的多瑙河君主國所剩下的最後一點魅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是奧匈帝國陸軍里的一名青年 軍官。戰後,他在維也納大學學習,於1921年和1923年先後獲得法學和政治學博士學位。他在法學和政治經濟學方面的研究,是更好地理解他的經濟學和
Ⅵ 指出哈耶克的經濟思想和凱恩斯主義的不同
哈耶克:奧地利經濟學派
凱恩斯主義:凱恩斯經濟學派
由於題設只說到凱恩斯主義,於哈耶克那麼就不繼續分析第二代、和新凱恩斯主義以及新奧國學派等。
最簡單說明:哈耶克倡導經濟自由,最低限度ZF介入;凱恩斯則非之
學派簡單注釋:
奧地利學派——自由!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國的古典經濟學相同。也因此,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法可以視為是延續了15世紀以來的經濟思想,包含了大衛·休謨、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等主要的經濟學家。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只有在邏輯上出自於人類行為原則的經濟理論才是真實的。這種理論的正式名稱是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而奧地利經濟學派長期以來便提倡一種從這種理論所衍生的解釋方式。人類行為學的方法使得經濟學家們能以此探索適用於所有人類的經濟規律,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解釋方式則可以用於針對特定的歷史時期進行研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與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等人,認為奧地制學派在研究方法上堅持方法論的個人主義,是他們的特點。
奧地利經濟學派所採用的亞里斯多德派/邏輯實證主義研究方式,與目前主流的新古典主義所採用的柏拉圖主義/理性主義不同,也與德國的經濟歷史學派所採用的歷史決定論(Historicism)不同。[2][3],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理論往往極具爭議性,而且也與主流的新古典主義理論不同,同時奧地利經濟學派也徹底反對凱恩斯的理論和政策。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影響力相當廣泛,他們強調經濟的生產階段,並且質疑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行為理論基礎。
由於許多奧地利經濟學派所主張的政策都要求政府減少管制、保護私人財產、並捍衛個人自由。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體制的經濟學(幾乎大部分的宏觀經濟學教材都以凱恩斯經濟學為基礎,也許我們都是凱恩斯的學生吧)
凱恩斯經濟學(英語:Keynesian economics),或凱恩斯主義(英語:Keynesianism),凱恩斯理論(英語:Keynesian theory),是根據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認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政治經濟學」或者「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而凱恩斯則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發,他認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與以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凱恩斯經濟理論的主要結論是經濟中不存在生產和就業向完全就業方向發展的自動機制。
Ⅶ 我的一位老師說讓我們了解一下「奧派經濟學原理」,請問有哪些書籍是介紹它的
奧地利經濟學派(Austrian School)是近代邊際效用學派中最主要的一個學派。它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流行於19世紀末回20世紀初。答因其創始人門格爾和繼承者維塞爾、龐巴維克都是奧地利人,都是維也納大學教授,都用邊際效用的個人消費心理來建立其理論體系,所以也被稱為維也納學派或心理學派。
主要書籍有:
門格爾的《國民經濟學原理》(1871),維塞爾的《自然價值》(1889),龐巴維克《資本與資本利息》中的第一卷《資本利息理論的歷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資本實證論》(1889);此外,龐巴維克的《馬克思體系的終結》(1896)也有較大的社會影響。
Ⅷ 哈耶克 熊彼特 龐巴維克是哪個國家的經濟學家
是奧地利的!經濟學百年上有!
Ⅸ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指出:「美國政府的政策經常要受到各類大資本家集團的支配,反
答案B
本小題考查的是國家的本質屬性。沒有難度,只是對基礎知識的再現。國家的本質屬性是階級性。
Ⅹ 如何看待經濟學家哈耶克對共產主義理論的看法,他與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的看法,誰的看法更正確
在《貨幣的非國家化》一書中,哈耶克有一個非常給力的看法,他說:「經濟理論家或政治哲學家的首要任務應當是影響公眾意見,使得今天在政治上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具有政治上的可能性。」在他看來,經濟學家的使命是通過「理論想像」,把政治上不可能的變成可能,而不是把給定的政治作為約束條件,在這個約束下追求最優。
因此,經濟學家考慮的「現實」並非是否滿足當下政治的條件,而是理論上是否具有現實可能性。所以,他才會說「因而,如果有人反駁我的建議現在是不現實的,那也終究不能阻止我繼續發展這些建議」。據此,他也區分了經濟學和政治家的不同「任務」,指出「決定此時此刻應當做什麼是政治家而不是經濟學家的任務」。
一、「理論想像」不同於「理性建構」
「理論想像」不同於他一直反對的「理性建構」。後者是構建烏托邦,把自己主觀臆斷的「好」強加給社會,要求社會按照自己認為的「好」去做,比如計劃經濟。相反,前者建立在確切的經濟學理論之上,主張通過一種「否定」的方式去除不合理的制度,實現改善。
強調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體現哈耶克作為自由主義者的一面,這也是他說自己「不是保守主義者」的一個證據。為什麼「不可能」能夠變成「可能」呢?這是因為,雖然人的理性是不足的,但人還是具有通過學習,認識真相與原則的能力,這也是人類仍然可以對自由抱有信心的原因。實際上,也正是「理論想像」使經濟學脫離於「政治算術」,與「政治哲學」攜手。
哈耶克的「理論想像」與他的演化觀不僅不矛盾,而且是他演化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哈耶克認為,制度是個體在模仿那些對自己有利的行為方式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制度演化過程中,經濟學家其實扮演重要角色。這是因為某些制度,類似貨幣和相當多的法律在演化過程中受到了權力的桎梏,已經被扭曲了。對此,普通人可能沒有認識到,他們仍然會把這些制度視為對自己有利的制度接受下來,這樣就會強化這種不合理的制度。這時,就需要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