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宏觀經濟學)結合我國實際,談如何發展經濟四個目標
宏觀經濟政策四大目標黨的「十六大」報告,正式提出「把促進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這與西方宏觀經濟學提出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完全一致。這種提法第一次明確地把就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置於宏觀經濟政策的視野之內。
西方經濟學把調節經濟的目標界定為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四大目標。但協調這四大目標是比較困難的,有時會發生矛盾。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重點考慮的宏觀經濟目標也是不一樣的。根據丁伯根法則,要實現這四個主要政策目標,就需要四個政策工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和匯率政策。除此之外,特殊情況下,也採取了一些特殊政策如限價政策。20世紀60—70年代,西方各國常用的政策工具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英國年度財政預算都要在各個目標之間進行權衡。美國國會討論預算時,總要修改與1946年就業法案不協調的內容。德國1967年的「穩定規則」提出,的財政政策目標是價格穩定、高就業、外部平衡、適度的經濟增長,70年代初,西方國家相繼爆發兩位數的通貨膨脹。70年代末又受第二次石油價格沖擊,人們對關於失業和通貨膨脹替代關系
㈡ 宏觀經濟均衡有什麼意義 求高手解答,怎樣結合宏觀經濟學的四大目標系統地答出來
簡單地講一下,供參考:
第一,宏觀經濟均衡包含著內部經濟均衡和外內部經濟均衡兩個方容面,而且這兩個方面是緊密聯系的。內部均衡主要是投資和消費均衡,具體的說就是國內的總供給等於總需求,既實現資源的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同時可以獲得有保證的經濟增長,這是很理想的狀態。外部均衡就是經濟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國際收支處於均衡狀態。
第二,如果實現了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則意味著經濟運行處於十分理想的狀態,顯然達到了宏觀經濟調控的四大目標,這是難得的成功。但如果內部均衡,而外部不均衡,則會出現幣值變動的壓力;如果外部均衡,而內部不均衡,則會出現經濟增長乏力的問題;內部外部都不均衡,就會內部經濟增長乏力,但本幣幣值穩定壓力加大,也會造成一些社會方面的問題。
第三,經濟均衡的意義也就是和宏觀調控目標高度一致,是一個經濟體經濟運行的最佳狀態。
㈢ 宏觀經濟學的三個關鍵目標,以及相關的指標又哪些
宏觀經濟學的三個關鍵目標:促進充分就業、保持經濟增長、穩定物價。
宏觀經濟學的相關指標:失業率、GDP、通貨膨脹率、順差逆差。
宏觀經濟學的政策:擴張和緊縮的貨幣與財政政策。
宏觀經濟學的目前態勢:連續降息、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可以看出是在擴張。但這個政策我個人認為是對當前的經濟形勢一種錯誤的判斷。
㈣ 宏觀經濟學政策的目標有哪些
經濟學家認為,宏觀經濟政策應該同時達到四個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
1.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是指包含勞動在內的一切生產要素都以願意接受的價格參與生產活動的狀態。充分就業包含兩種含義:一是指除了摩擦失業和自願失業之外,所有願意接受各種現行工資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種經濟狀態,即消除了非自願失業就是充分就業。二是指包括勞動在內的各種生產要素,都按其願意接受的價格,全部用於生產的一種經濟狀態,即所有資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失業意味著稀缺資源的浪費或閑置,從而使經濟總產出下降,社會總福利受損。因此,失業的成本是巨大的,降低失業率,實現充分就業就常常成為西方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
2.物價穩定
物價穩定是指物價總水平的穩定。一般用價格指數來衡量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化。價格穩定不是指每種商品價格的固定不變,也不是指價格總水平的固定不變,而是指價格指數的相對穩定。價格指數又分為消費物價指數(CPI),批發物價指數(PPI)和國民生產總值折算指數(GNPdeflator)三種。物價穩定並不是通貨膨脹率為零,而是允許保持一個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率,所謂低,就是通貨膨脹率在1—3%之間,所謂穩定,就是指在相當時期內能使通貨膨脹率維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這種通貨膨脹率能為社會所接受,對經濟也不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3.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是指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經濟社會所生產的人均產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續增長。它包括:一是維持一個高經濟增長率;二是培育一個經濟持續增長的能力。一般認為,經濟增長與就業目標是一致的。經濟增長通常用一定時期內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來衡量。經濟增長會增加社會福利,但並不是增長率越高越好。這是因為經濟增長一方面要受到各種資源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無限地增長,尤其是對於經濟已相當發達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經濟增長也要付出代價,如造成環境污染,引起各種社會問題等。因此,經濟增長就是實現與本國具體情況相符的適度增長率。
4.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具體分為靜態平衡與動態平衡、自主平衡與被動平衡。靜態平衡,是指一國在一年的年末,國際收支不存在順差也不存在逆差;動態平衡,不強調一年的國際收支平衡,而是以經濟實際運行可能實現的計劃期為平衡周期,保持計劃期內的國際收支均衡。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於商業動機,為追求利潤或其他利益而獨立發生的交易實現的收支平衡;被動平衡,是指通過補償性交易即一國貨幣當局為彌補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採取調節性交易而達到的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要求做到匯率穩定,外匯儲備有所增加,進出口平衡。國際收支平衡不是消極
㈤ 宏觀經濟學的四大目標
一、宏觀調控四大目標分別是:
1、經濟增;
2、物價穩定;
3、增加就業;
4、國際收支平衡。
二、之間的關系:
1、經濟增長與就業:國民經濟的增長會使企業發展較快,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最終會使得就業率增加這是我們都認可的真理。
2、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的構成部分有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由此可以看出當一國在國際收支中處於順差時,國民收入會增加,反之則會導致國民收入減少。但是長期的貿易順差又會使該國經濟變熱,貨幣堅挺,從而使出口減少,平衡國際收支,進一步使國民經濟減緩增速。
3、穩定物價與充分就業:
事實證明,穩定物價與充分就業兩個目標之間經常發生沖突。若要降低失業率,增加就業人數,就必須增加貨幣工資。若貨幣工資增加過少,對充分就業目標就無明顯促進作用;若貨幣工資增加過多,致使其上漲率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這種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必然造成物價與就業兩項目標的沖突。
綜上所述,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宏觀調控只有處理好了他們之間的關系,社會經濟才會健康持續發展。
㈥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基本目標是什麼要具體一點。
宏觀經來濟學包括宏觀源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 宏觀經濟學通貨膨脹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發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以上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現代宏觀經濟學是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服務的。戰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運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引起了各種問題。 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投資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
㈦ 以下宏觀經濟學的目標是怎樣相互影響的1.充分就業2.物價穩定3.經濟增長
充分就業是基礎,財富是由人在工作中製造的,只有保證就業才能保證一定數量的人充足的物質生活也就保證了物價的穩定。 充分就業並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滅了周期性失業就實現了充分就業。 物價穩定也不是通貨膨脹率為零,物價穩定是維持一個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率,這種通貨膨脹率能為社會所接受,對經濟也不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減少經濟波動並不是要消滅經濟周期。由於各種經濟體系內外因素的影響,一個經濟中出現周期性波動是正常的,只要使波動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而且,盡量縮短經濟衰退的時間,使衰退程度減少到最低,就達到了目的。 經濟增長是達到一個適度的增長率,這種增長率要既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所能達到的。要根據資源和技術進步來確定適度增長率,並考慮到環境保護和減少污染問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可持續增長。 這四種經濟目標總體上是穩定所需要的,但從某一定時期來看,它們之間是存在矛盾的。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是矛盾的,根據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失業與通貨膨脹存在交替關系。要實現充分就業,就必須運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這些政策又會由於財政赤字的增加和貨幣供給量的增加而引起通貨膨脹。減少經濟波動有時也要以一定的失業或通貨膨脹為代價。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這就是說,經濟增長一方面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有利於充分就業;另一方面經濟增長中的技術進步又會引起資本對勞動的替代,相對地減少生產對勞動的需求,使部分工人,尤其是文化技術水平低的工人失業。此外,在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之間也存在矛盾。因為經濟增長過程中,通貨膨脹是難以避免的。減少經濟波動也會影響經濟增長。不同的經濟政策對某些目標有利,但也會對另一些目標不利,因此如何協調這些目標是一個重要問題。 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之間的矛盾,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者確定重點政策目標,或者對這些政策目標進行協調。政策制定者在確定宏觀經濟政策目標時,既要受自己對各項政策目標重要程度的理解,考慮國內外各種政治因素,又要受社會可接受程度的制約。不同流派的經濟學家,對政策目標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比較重視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而貨幣主義經濟學家則比較重視物價穩定。這些對政策目標的確定都有相當的影響。從戰後美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政策目標偏重。
㈧ 詳細解釋為什麼宏觀經濟學每個目標都很重要
宏觀經濟學目標主要有四個: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1)充分就業的本義是指所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資源作為充分就業的標准;充分就業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業,一般地說充分就業允許的失業范疇為4%。只有經濟實現了充分就業,一國經濟才能生產出潛在的GDP,從而使一國擁有更多的收入用於提高一國的福利水平。
(2)物價穩定,即把通脹率維持在低而穩定的水平上。物價穩定是指一般物價水平(即總物價水平)的穩定;物價穩定並不是指通貨膨脹率為零的狀態,而是維持一種能為社會所接受的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率的經濟狀態,一般指通貨膨脹率為百分之十以下。物價穩定可以防止經濟的劇烈波動,防止各種扭曲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3)經濟增長是指保持合意的經濟增長率。經濟增長是指單純的生產增長,經濟增長率並不是越高越好,經濟增長的同時必須帶來經濟發展;經濟增長率一般是用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來衡量的。只有經濟不斷的增長,才能滿足人類無限的慾望。
(4)國際收支平衡是指國際收支既無赤字又無盈餘的狀態。國際收支平衡是一國對外經濟目標,必須注意和國內目標的配合使用;正確處理國內目標與國際目標的矛盾。在開放經濟下,一國與他國來往日益密切,保持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國避免受到他國經濟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
㈨ 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目標是哪四個簡述為什麼每個目標都十分重要.
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四大目標。
是否重要是因人而異,基本上無總一標准!
㈩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基本目標是什麼
簡單地講,即經濟平穩增長。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1、經濟增長(長期目標)。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首要目標是經濟增長,找出經濟增長的原因和方法。
2、平穩(短期目標)。即沒有經濟波動,價格平穩,沒有通貨膨脹,就業率保持在自然失業率。
這兩方麵包含了宏觀經濟學的所有內容,雖然其有國民收入、失業、通脹、利率、匯率、國際收支、政策及經濟增長等研究對象,但都是圍繞以上二者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