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發布時間:2021-01-11 16:56:48

1. 2009至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主要貢獻

2009至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主要貢獻是: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他們對市場的分析使其可以得到這個獎項。「市場大部分交易都是為貿易而進行的,當然會出現一些貿易摩擦,買者很難得到想要買的買品,而賣者很難找到消費者。在勞動力市場上許多公司也發現會有許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業人員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崗位。」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開發的理論是解釋了市場上這種沖突,他們的理論是基於微觀經濟學理論的,也就是市場合理產出,他們的工作也就是意味著雇傭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員和需求工作應該提供合理的機制。

戴蒙德的理論已經成為一種領先的理論體制,那就是針對勞動力市場而說的,對於解決各種政策問題是很有幫助的。但他的理論是遠遠可以適用於勞動力市場之外其它領域,可以用於整個房地產市場在經濟學以及家庭經濟學等等。今年的獲獎者他們的理論已經極大的改進了相關的市場理論。

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是世代交疊模型的提出者,社會保障、養老金和稅收問題專家。

戴爾·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研究領域集中在勞動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經濟理論,尤其是在工作搜尋和失業理論(the theory of job search and search unemployment)方面頗有造詣,並且將其擴展於勞動調整、研發、個人關聯以及勞動再分配(labor turnov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labor reallocation)等方面的研究。

2. 09年所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及其成就、簡介!

2009年諾貝爾獎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的照片 奧利佛·E·威廉森的照片北京時間2009年10月12日下午7時,諾貝爾基金會宣布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印第安納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家奧利姆·E·威廉森,以表彰他們對經濟管理行為的卓越分析,尤其是奧斯特羅姆對公共經濟管理行為的貢獻和威廉森對公司治理邊界行為的分析。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NobelEconomicsPrize)並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全稱應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通常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其評選標准與其它獎項是相同的,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1969年(該銀行的300周年慶典)第一次頒獎,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蘭人丁伯根共同獲得,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里德曼等人均獲得過此獎,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
200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卡蘿爾·格雷德的資料照片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的資料照片3名美國科學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2009年10月5日下午17時30分,2009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揭曉,三位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蘭克波恩(Elizabeth H. Blackburn)、卡羅爾.格雷德(Carol W. Greider)以及傑克.紹斯塔克(Jack W. Szostak)共同獲得該獎項。他們發現了由染色體根冠製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這種染色體的自然脫落物將引發衰老和癌症。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獎詞
傑克·紹斯塔克的資料照片200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三名科學家,他們解決了生物學的一個重大問題:在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如何完整地自我復制以及染色體如何受到保護以免於退化。這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已經向我們展示,解決辦法存在於染色體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他們的發現提高了人們對於細胞的理解的深度,闡明了疾病機制,有助於未來新治療方法的發展。
揭開染色體秘密有助於發現人類衰老之謎
生老病死,這或許是人類生命最為簡潔的概括,但其中卻蘊藏了無數的奧秘。獲得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美國科學家,憑借「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成果,揭開了人類衰老和罹患癌症等嚴重疾病的奧秘,3名獲獎者所做研究「解決了生物學一個長期存在的重大問題」。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9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獲獎人華人高錕及兩名美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2009年10月6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高錕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將獲得今年物理學獎一半的獎金,共500萬瑞典克朗(約合70萬美元);博伊爾和史密斯將分享今年物理學獎另一半獎金。
高錕獲獎感言:深感榮幸和驚喜
有「光纖之父」之稱的著名華裔學者高錕對於獲得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深感榮幸和驚喜。高錕表示:「我對於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深感榮幸。諾貝爾獎鮮有表彰應用科學的成就,故我從來沒有想過會獲獎,感到非常驚喜。」他還表示,過去四十年,光纖大大促進了資訊世界的發展及進步,也有賴光纖的出現,這個喜訊已於瞬間傳到千里之外。
2009諾獎得主高錕:我傳記第一章就寫太太
在接受香港《文匯報》采訪時,高錕告訴記者:「我的傳記第一個章節就是寫我和太太結婚的情形」。
一九八一年,經過高錕的不懈努力,第一個光纖系統面世。從此,比人的頭發還要纖細的光纖取代了體積龐大的千百萬條銅線,成為傳送容量接近無限的信息傳輸管道,徹底改變了人類的通訊模式。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
英美以三位科學家獲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英美以三位科學家分享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2009年10月7日宣布,英國科學家萬卡特拉曼-萊馬克里斯南、美國科學家托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3人共同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其中約納特是自1964年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科學家。他們將平分諾貝爾化學獎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三位科學家因核糖體研究獲諾貝爾化學獎
基於核糖體研究的有關成果,可以很容易理解,如果細菌的核糖體功能得到抑制,那麼細菌就無法存活。在醫學上,人們正是利用抗生素來抑制細菌的核糖體從而治療疾病的。評委會說,三位科學家構築了三維模型來顯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體功能的,「這些模型已被用於研發新的抗生素,直接幫助減輕人類的病痛,拯救生命」。
第四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科學家
以色列女生物學家阿達·尤納斯與另外兩位美國科學家共享了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在她之前,諾貝爾化學獎只有3名女性得獎人,而且從1964年英國女生物化學家多羅西·克勞富特·霍奇金獲得該獎項之後,就再無女性上榜。阿達·尤納斯在2008獲得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以色列人。
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
德國作家赫塔-繆勒(Herta Müller)德國女作家赫塔-繆勒獲得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
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10月8日揭曉,56歲的德國作家赫塔-繆勒獲獎。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稱其「以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率直,描寫了失業人群的生活」。赫塔-繆勒1953年出生在羅馬尼亞一個講德語的少數民族家庭,1987年她與丈夫遷居德國。繆勒是歷史上第12位女性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進入21世紀後的第3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德國女作家獨攬諾貝爾文學獎 作品有獨特力量
在宣布繆勒獲得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後,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常任秘書長彼得·恩格倫德對此進行了解釋。「我認為她的作品總隱藏有一股難以置信的力量,她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恩格倫德說,「即使你只讀了一半,你也會立刻知道這是赫塔·繆勒的作品。」讀繆勒的作品能感覺到她有故事要講述,這源於她自己作為羅馬尼亞少數民族的成長背景,也來自於她對國家、對家庭的審視。
西方獨霸文學獎 諾貝爾獎評委也不滿
這屆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又是歐洲人,但是就連歐洲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在文學家結果公布前夕,評委之一的瑞典皇家學院常任秘書長彼得·恩格倫德表示,評審小組在評選得主時過於「以歐洲為中心」,這導致自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於1994年獲獎後,諾貝爾文學獎幾乎都由歐洲人拿下。
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
美國總統奧巴馬美國總統奧巴馬獲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2009年10月9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美國總統奧巴馬。
諾貝爾委員會說,授予奧巴馬諾貝爾和平獎是為了表彰他為加強「國際外交和人民之間合作」所作出的努力。
奧巴馬1961年8月生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加利福尼亞州西方學院學習,後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1983年畢業。1997年,奧巴馬進入政壇,當選伊利諾伊州參議員,並連續擔任8年。2008年11月4日,他當選美國第56屆總統,並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2009年1月20日,奧巴馬就任美國第44任總統。

3. 2009年得了諾貝爾獎的都有哪些人物

2009諾貝爾醫學獎

獲獎人:卡羅爾•格雷得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 傑克•紹斯塔克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記者潘治)生老病死,這或許是人類生命最為簡潔的概括,但其中卻蘊藏了無數的奧秘。獲得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美國科學家,憑借「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成果,揭開了人類衰老和罹患癌症等嚴重疾病的奧秘。

在生物的細胞核中,有一種易被鹼性染料染色的線狀物質,它們被稱為「染色體」。正常人的體細胞有23對染色體,它們對人類生命具有重要意義,例如眾所周知,決定男女性別的就是一對染色體。在染色體的末端部分有一個像帽子一樣的特殊結構,這就是端粒。而端粒酶的作用則是幫助合成端粒,使得端粒的長度等結構得以穩定。

「染色體攜有遺傳信息。端粒是細胞內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它能夠保護染色體,而端粒酶在端粒受損時能夠恢復其長度。」獲獎者之一的伊麗莎白•布萊克本介紹說:「伴隨著人的成長,端粒逐漸受到『磨損』。於是我們會問,這是否很重要?而我們逐漸發現,這對人類而言確實很重要。」

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發布的新聞公報說,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解釋了端粒如何保護染色體的末端以及端粒酶如何合成端粒」。藉助他們的開創性工作,如今人們知道,端粒不僅與染色體的個性特質和穩定性密切相關,而且還涉及細胞的壽命、衰老與死亡等等。簡單地說,端粒變短,細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長度就能得到保持,細胞的老化就被延緩。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陸續有研究發現,端粒和染色體等雖然與細胞老化有關,進而影響衰老,但並非唯一的因素,「生命衰老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進程,它有許多不同的影響因素,端粒僅僅是其中之一」。

「這是有關人類衰老、癌症和幹細胞等研究的謎題拼圖中重要的一片,」新聞公報說,「他們的發現使我們對細胞的理解增加了新的維度,清楚地顯示了疾病的機理,並將促使我們開發出潛在的新療法。」

信息時報訊據《中國日報》報道,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5點45分許,200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被譽為「光纖之父」的華人科學家高錕、擁有美國和加拿大雙重國籍的威拉德•博伊爾和美國人喬治•史密斯三人共同獲得這一榮耀。

「他們為日常生活帶來許多實用的創新,為科學探索提供了新工具。」評獎委員會在聲明中說。評委會說,高錕因為在「光學通訊領域的光傳輸方面的突破性成就」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獎金500萬瑞典克朗,博伊爾與美國人史密斯因發明「成像半導體電路」而分享另外500萬瑞典克朗。

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高錕一九九六年在「高錕星」命名典禮上。 圖為香港中文大學向中新網提供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這是高錕、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從左到右)的照片。 新華社/路透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 新華社記者吳平攝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6日電 (記者和苗 吳平)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貢諾•厄奎斯特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高錕在「有關光在纖 來源:深圳衛視《正午30分》 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將獲得今年物理學獎一半的獎金,共500萬瑞典克朗(約合70萬美元);博伊爾和史密斯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感測器,將分享今年物理學獎另一半獎金。
隨後,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約瑟夫•努德格倫用一根光纖電纜形象地解釋了高錕的重要成就:早在1966年,高錕就取得了光纖物理學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計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導纖維中進行遠距離傳輸,這項成果最終促使光纖通信系統問世,而正是光纖通信為當今互聯網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另一位評委英厄馬爾•倫德斯特勒默手持一部數碼照相機深入淺出地描述了另兩位科學家的成就。他說,博伊爾和史密斯1969年共同發明了CCD圖像感測器。這個感測器好似數碼照相機的電子眼,通過用電子捕獲光線來替代以往的膠片成像,攝影技術由此得到徹底革新。此外,這一發明也推動了醫學和天文學的發展,在疾病診斷、人體透視及顯微外科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用途。
在記者招待會上,厄奎斯特還撥通了博伊爾的電話向他表示祝賀。85歲高齡的博伊爾表示,能夠成為今年的獲獎者他非常激動,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會獲得諾貝爾獎。
高錕1933年生於中國上海,人稱「光纖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博伊爾1924年出生於加拿大阿默斯特,史密斯193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兩人發明CCD圖像感測器時均供職於美國貝爾實驗室。諾貝爾科學獎通常頒發給年齡較大的科學家,因為獲獎成果都經過了幾十年的檢驗。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今年公布獲獎名單的第二個諾貝爾獎項。本年度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將獨享或分享總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的獎金。

中國網10月7日訊 200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剛剛揭曉,英國人拉瑪克里斯南、美國人斯泰茨、以色列的約納什因在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研究中的貢獻共同獲該獎。(周翔)
諾貝爾獎得主感言:

我們只是一群

努力者的代表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科學是高度合作的事業,」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在得知獲獎消息後說,「很多人對核糖體的研究作出了貢獻。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只是一群努力者的代表。」

「哦,你知道嗎,」拉馬克里希南在確認獲獎後對媒體說,「我接到獲獎通知電話時的第一反應還認為這是個玩笑,我有個朋友經常和我開玩笑,我還誇獎他說話有瑞典口音。」

「我真的,真的很高興!」年屆七旬的以色列女化學家阿達·約納特在接到獲獎通知電話時,雖然語調平靜,但言語之中卻充滿了喜悅,「這么說,我是繼居里夫人、約里奧-居里、霍奇金之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第四位女科學家了?」

接到來自瑞典的電話時,托馬斯·施泰茨正打算去體育館健身。「電話那頭建議我別去了,因為接下來會有不少電話找我。」施泰茨解釋說,有關核糖體的研究成果將有助於研發新型抗生素。

核糖體——

生命化學工廠

中的工程師

生命體就像一個極其復雜而又精密的儀器,不同「零件」在不同崗位上各司其職,有條不紊。而這一切,就要歸功於彷彿扮演著生命化學工廠中工程師角色的「核糖體」:它翻譯出DNA所攜帶的密碼,進而產生不同的蛋白質,分別控制人體內不同的化學過程。

諾貝爾獎評委會介紹,這些科學家們不僅讓我們知曉了核糖體的「外貌」,而且在原子層面上揭示了核糖體功能的機理。在醫學上,人們正是利用抗生素來抑制細菌的核糖體從而治療疾病的。評委會說,三位科學家構築了三維模型來顯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體功能的,「這些模型已被用於研發新的抗生素,直接幫助減輕人類的病痛,拯救生命」。(新華社電 記者潘治)

為什麼諾貝爾獎多頒給老者

許多人對諾貝爾獎的印象是,它經常頒發給老者,而不是正值創造力巔峰的中青年科學家和學者。比如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仍然是老者。華裔科學家高錕生於1933年,美國人史密斯生於1930年,博伊爾則生於1924年。

其實諾貝爾獎的頒獎原則就是要保證獲獎成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為,基礎性研究成果由提出到被廣泛認可,往往有一個過程,需要很長時間的檢驗。此外,將獎項頒給取得了讓人們心服口服的成就的人,可以避免急功近利、「立竿見影」的科研獲獎心態。

比如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並證明該細菌感染胃部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這一成果打破了當時的許多醫學教條,但也經過了20多年,人們才漸漸發現這一成果的巨大價值。因此在2005年,兩人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美國科學家拉斯·昂薩格早在1931年就發表了論文《不可逆中的相互關系》,大大推動了熱力學研究,可是直到37年後的1968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才授予他化學獎。

還有某類成果依靠一個人在某一時間的發明是無法實現的,必須前赴後繼才能最終出成果。比如早在1970年,法國化學家伊夫·肖萬就已經詳細地從理論上解釋了烯烴復分解反應是如何進行的,並且列舉了促進這種反應的催化劑的物質成分。直到1990年,肖萬的理論才第一次被美國化學家理查德·施羅克應用在實踐中並製造出效果優良的催化劑。兩年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格拉布又發展了施羅克的成果,製造出在空氣中更穩定的催化劑。他們三人因此獲得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伊夫·肖萬獲獎時已74歲,而施羅克和格拉布也已經60多歲。

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長的獲獎者是2007年經濟學獎得主萊昂尼德·赫維奇。獲獎時,他已是90歲高齡。赫維奇1917年出生於莫斯科,後加入美國國籍。他最早提出了「機制設計理論」,並因此與另外兩位經濟學家分享了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而這一理論的提出也已經有近20年的時間了。

諾貝爾獎也並非總是「姍姍來遲」,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從發表論文到195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只有一年時間。這被稱為奇跡。但他們的成果屬於可以馬上驗證的開創性成果,而大多數諾貝爾獎成果都經過了長時間的考驗,許多發表成果的年輕科學家或學者到獲獎時已經成為老者。不過,從1974年開始,諾貝爾基金會規定,諾貝爾獎原則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電 記者楊駿)

三得主小傳

拉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於印度金奈,目前持有美國國籍。拉馬克里希南1971年在印度巴羅達大學獲物理學學士學位,1976年在美國俄亥俄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76年至1978年在加州大學聖迭哥分校獲生物學研究生學位,1978年至1982年在耶魯大學化學系做博士後,1982年至1999年曾先後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等工作,1999年至今在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工作。

施泰茨1940年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1966年在哈佛大學獲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67年至1970年在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做博士後,1970年至今在耶魯大學工作。

約納特1939年出生於耶路撒冷,1962年在希伯來大學獲學士學位,1964年在希伯來大學獲碩士學位,1968年在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獲X射線晶體學博士學位,1970年她組建了以色列第一個蛋白晶體學實驗室,目前在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工作。約納特曾因細菌抗葯性方面的研究於2008年獲歐萊雅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設立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

女性得主 鳳毛麟角

在諾貝爾獎百餘年的歷史上,共有789位獲獎者,然而女性獲獎者卻少之又少,所佔比例不到獲獎總人數的5%。

諾貝爾獎女性得主中雖不乏居里夫人這樣兩度獲獎的傳奇人物,但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到2008年為止,只有35位女性曾獲諾獎殊榮。她們所獲獎項主要集中在和平獎、文學獎以及生理學或醫學獎三個獎項,人數分別為12位、11位和8位。在物理學獎和化學獎方面,居里夫人獲得了1903年物理學獎與1911年化學獎,除居里夫人外,只有1名女性獲物理學獎,3名女性獲化學獎。而經濟學獎從1969年開始頒發至今無一位女性獲獎。

歷史上,曾有一些傑出女性被認為足以摘取諾貝爾獎的桂冠,但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實現。例如,沃森與克里克因發現DNA雙螺旋結構而聞名,他們因此與威爾金斯分享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實際上,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在這一歷史性的發現中作出巨大貢獻,她未能獲獎在學術界曾引起長久爭議。

(新華網北京10月4日電 記者劉石磊)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記者和苗 吳平)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美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托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3人共同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其中約納特是自1964年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科學家。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貢諾·厄奎斯特首先宣讀了獲獎者名單。他說,拉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約納特因「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而獲獎,核糖體是進行蛋白質合成的重要細胞器,了解核糖體的工作機制對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隨後,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貢納爾·馮·海伊內和評委莫恩斯·艾倫貝里通過投影儀圖片展示,分別詳細地介紹了3名獲獎者的成就。他們介紹說,生物體每個細胞中都含有脫氧核糖核酸(DNA),基於DNA上攜帶的信息,核糖體便能合成蛋白質,如血紅蛋白、免疫系統的抗體、胰島素、皮膚中的膠原蛋白等。這些蛋白質在生命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它們在化學層面上組成並控制著生命。因此,有關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能夠被迅速應用到實際中,沒有核糖體存在,病菌就無法存活,當今醫學上很多抗生素類葯物都是通過抑制病菌的核糖體來達到治療目的的。

他們說,3名獲獎者通過獨立的研究工作,分別採用X射線蛋白質晶體學方法繪制出3D模型來體現合成核糖體的成千上萬個原子的位置,他們繪制的模型已被廣泛應用於新抗生素的研製,以減少患者的病痛和拯救生命。

在記者招待會上,厄奎斯特撥通了約納特的電話向她表示祝賀。約納特在接受媒體現場電話連線采訪時表示,獲悉這一消息時她非常高興,從來沒想到自己能獲此殊榮。她說,雖然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學中很重要,但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科學家們繼續尋找答案。

拉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於印度金奈,施泰茨1940年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約納特1939年出生於耶路撒冷。他們將平分諾貝爾化學獎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瑞典文學院8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德國女作家和詩人赫塔·米勒。瑞典文學院在頒獎決定中說,米勒的作品「兼具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率直,描寫了一無所有、無所寄託者的境況」。她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的獎金……[詳細]

赫塔·米勒:得知獲獎很吃驚
米勒通過她的出版商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對自己獲獎感到「非常意外」。米勒曾多次獲得德國的文學獎項,其作品包括小說、詩歌和隨筆等。1982年,米勒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集《低地》出版。她的其他作品有《河水奔流》《行走界線》《那時狐狸就是獵人》等

赫塔·米勒代表作:《我所擁有的我都帶著》
我所擁有的我都帶著,我本是一隻受傷的小獸,很想前行,卻無路可尋。在茫茫網路,是你的手將我牽引。是的,你是上天安排下出現的,而我必定將在你的命令下消失。
據法新社報道,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9日宣布,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200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挪威諾貝爾獎評審會主席托爾比約恩·亞格蘭(ThorbjoernJagland)表示,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奧巴馬,是表彰他「在加強國際外交及各國人民之間合作上,做出了非凡的努力。」

東方網10月12日消息:據諾貝爾基金會官方網站消息,10月12日中部歐洲時間下午13時00分左右(北京時間19時00分左右),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和奧利弗·E·威廉姆森 。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獲頒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她對經濟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對普通人經濟治理活動的研究」,而瑞典科學院將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奧利弗·E·威廉姆森,以表彰「他對經濟治理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的經濟治理邊界的分析」。埃莉諾·奧斯特羅姆1933年出生於美國,現供職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奧利弗·E·威廉姆森1932年出生於美國,現在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作。兩位經濟學家將各獲得一半獎金。

諾貝爾獎金原本分為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獎五項。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全稱應為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經濟學獎獲獎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1969年第一次頒獎。

按照傳統,2009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在今年12月10日舉行。除和平獎頒獎儀式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以外,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都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與去年相同,今年諾貝爾獎每項獎金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979萬元人民幣)。

時間表

10月5日 宣布生理與醫學獎得主
10月6日 宣布物理學獎得主
10月7日 宣布化學獎得主
10月8日 宣布文學獎得主
10月9日 宣布和平獎得主
10月12日 宣布經濟學獎得主

4. 請簡述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的理論貢獻及其現實意義

諾貝爾基金會宣布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印第安納州大學經濟學教版授埃莉諾·奧斯權特羅姆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家奧利姆·E·威廉森,以表彰他們對經濟管理行為的卓越分析,尤其是奧斯特羅姆對公共經濟管理行為的貢獻和威廉森對企業邊界經濟管理的分析。艾利諾-奧斯特姆(Elinor Ostrom)的獲獎理由是對經濟管理的研究,特別是在公共選擇方面的研究,艾利諾-奧斯特姆的研究證明了用戶組織(user associations)如何成功管理公共財產。 奧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對制度經濟學的研究,特別是在企業邊界方面的研究。奧利弗-威廉姆森的理論顯示,企業能夠扮演解決沖突的角色。過去三十年,他們的研究促使經濟管理從經濟學邊緣研究成為前沿研究。

5.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著作有哪些

奧利弗·伊頓·威廉姆森 主要著作有:《自由裁量行為的經濟學》(1964),《公司控制與企業回行為》(1970),答《市場與等級制》(1975),《資本主義經濟制度》(1985),《治理機制》(1996)等

6.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有哪些

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年得主:

1960s

拓展資料: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稱是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參考資料:諾貝爾經濟學獎

7. 2009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科技成果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5日電「我感到有些顫抖,我在想,這種榮譽的認回可對於由求知慾驅動的基答礎科研是多麼多麼的美妙……」接到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來自瑞典的獲獎電話通知時,美國科學家卡蘿爾·格雷德剛剛起床,正在忙著洗熨衣服。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5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3位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以表彰他們「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根據諾貝爾獎的慣例,每年的獲獎候選人名單在50年內都不對外公開,只在揭曉那一刻宣布得主的名字,並通過電話通知這些獲獎者。今年的3位諾貝爾獎得主在獲知得獎的剎那都感到「狂喜不已」。

布萊克本說,早在她當年獲得有關端粒和染色體的研究成果時,就意識到這些成果非常重要,她在「做大事」。但獲得諾貝爾獎的喜訊傳來時她依然十分興奮,「我感到如此的激動……我想,這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布萊克本評價說,她的發現「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你並不總會對一項成果有這樣特殊的感受」。

突如其來的獲獎消息顯然令紹斯塔克也十分激動,他說:「我期待能舉辦一個大型的聚會,來慶祝獲得這一聲望很高的獎項。」

8. 諾貝爾獎2009年獲得者

10月9日,挪威來諾貝爾委員會公源布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獲得200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10月8日,瑞典學院公布羅馬尼亞裔德國詩人、作家赫塔·米勒獲得2009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0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科學家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托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以表彰他們在研究核糖體結構和功能方面的貢獻。

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和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喬治·史密斯,以表彰高錕在光學通信領域光在纖維中傳輸方面的突破性成就和博伊爾、史密斯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

10月5日,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以表彰他們發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

閱讀全文

與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