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是什麼讀後感

經濟學是什麼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1-11 08:04:44

A. 讀《經濟學是什麼》有感

讀《經濟學是什麼》一書有感
學了兩年的經濟管理專業(函授),雖然十幾門課都勉強得以通過,但到頭來捫心自問:什麼是經濟學?依然說不明,道不白,讀《經濟學是什麼》一書有感。究其原因,固然有學習與考試兩張皮的問題,這個暫且不提。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沒有一本通俗易懂的、與社會實際乃至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經濟學基礎性讀本,這一點,對於我這樣的文化水平不高且不是直接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說實在,經濟學這個名詞我們早已耳熟能詳,許多在市場經濟中拼搏的人都意識到掌握一些市場經濟規律、了解一些經濟學知識的重要性,就如我們這些並非直接從事經濟工作的人也都深深感到,經濟學知識的匱乏給我們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帶來的不利。然而現實的問題是,不是我們不想學習經濟學,而是無學習經濟學之門;或者說,無法以我們可以接受的成本獲得經濟學的知識。畢竟大多數人都不是專業搞經濟學的,我們大家都有著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有點空閑還要看看電視、聽聽音樂放鬆休閑一下,能夠拿出來學習經濟學的時間和資源是很有限的,根本無暇去拜讀厚重的經濟學經典。況且,如今的經濟學已經不是誰想學就可以學的了的,它那些陌生而又生硬的術語、極為復雜而深奧的數學模型,讓即使受過一般高等教育的讀者也敬而遠之,退避三舍。經濟學因此成了少數經濟學家課堂上和書齋里的陽春白雪式的欣賞品,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皇冠」。在大眾迫切需要經濟學知識,市場經濟的發展又為經濟學有了這么廣泛的接受對象提供了如此天賜良機的時候,這不能說不是一個遺憾。
這次參加中青班的學習,有幸拜讀了梁小民教授所著的《經濟學是什麼》一書,就好像交了一位好朋友,相信任何一個閱讀了《經濟學是什麼》這本書的讀者,都會佩服作者在書中表現出來的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功夫。這本書,就好像有人用一個個日常生活的例子與你拉家常,雙方越談越投機,不知不覺中,你就了解並熟悉了那些經常在經濟學家口中蹦出來的術語。
比如,作者在書中談到通俗歌手的數量與高昂的門票價格,談到最先在成都出現的電影院5元票價的沖擊波,談到薄利多銷與谷賤傷農,當這些例子說完了,一個關於價格如何調節經濟的問題,即經濟學家常常說起的一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就解釋清楚了。從這里,我們不僅知道了什麼是需求定理,什麼是供給定理;也明白了均衡價格、均衡數量為何物;還懂得了需求彈性和供求彈性的作用。
再比如,作者在書中談到一個人中彩票後的變化,談到及時行樂的觀念,談到吃第三個麵包和第一個麵包的不同感受,談到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些例子說完了,家庭決策方面的問題就解釋清楚了。從這里,我們不僅知道了什麼是效用;也明白了總效用和邊際效用為何物;還懂得了實現消費者均衡意味著什麼。
又比如,作者在書中談到曾經在農村風行一時的養雞專業戶,談到「農夫山泉有點甜」這個家喻戶曉的廣告,談到讓所有老百姓受益的彩電價格戰,這些例子講完了,關於企業市場競爭戰略的問題就講清楚了。從這里,我們既了解了市場的不同類型,即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和壟斷;又懂得了什麼叫單一價格,何為歧視價格;同時,對博弈論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也略知了一二。
還比如,作者在書中剖析企業家的收入,以及現實生活中,一方面是幾千萬人尚未脫貧,另一方面是少數人開著寶馬車去高爾夫俱樂部等現象,強調了解決收入分配問題,就是解決效率與平等的問題,作者在這里把這一問題比喻成蛋糕,「既包括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包括如何使蛋糕分得更平等一些。」例子講完了,平等與效率得選擇問題也就清楚了。從這里,使我們明白了企業家賺的是正常利潤這一道理;知曉了如何用勞倫斯曲線、基尼系數等來衡量收入分配狀況;懂得了用結果公平論和過程公平論來正確理解分配製度上的公平。

B. 關於讀《西方經濟學》讀後感

《經濟思想的力量》,一本將近400頁的書,可以總結為一句話:自由市場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和帶來更大的幸福。 作者馬克史庫森列舉了美國的醫療保障計劃、社會保障計劃、歐洲的福利制度、印度政府對經濟的過度干預等等的例子,論證政府幹預市場的結果是巨大的經濟損失,與此相對的,他對智利的社會保障私有化和香港的經濟自由度表現出極度的欣賞。 作者偏愛供給學派的理論,極力反對凱恩斯的經濟模式,反對政府大規模地干預經濟運行,提倡經濟自由、市場化、私有化、低稅率等經濟模式。 「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管得越好的」,這句話可能是這位經濟學家篤信的。美國的社會保障計劃的章節,我發現,我們平常認為正確無誤的政策,其實帶給我們的是損失。中國也有中國的社保體系,參加社保的公民需要每月向社保體系投入規定比例的資金,雖然在未來的會計的賬面上,我們可能會得到比投入量更大的收益,但是,我們失去的是把這筆資金投入到能獲得收益大得多的投資的機會,在經濟上,我們是損失的。而印度和香港的對比也告訴我們,自由市場和私有化,常常是解決經濟難題的好方法。 低稅率是小政府的體現,也是作者希望看見的。我在另外一位經濟學家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中了解了「剩餘」的概念,知道稅收會使總剩餘減小,即使連同政府收入加入總剩餘,也會造成無謂損失。就個人而言,低稅率意味著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收入,意味著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同樣商品。我覺得,中國在政府支出方面嚴重缺少管理,大量的稅收被浪費,沒有人願意因稅收把多付的錢用在不合適的地方,低稅率至少可以讓每個個人少付一些被浪費的錢。 盡管《經濟思想的力量》的確給了我很多很寶貴的思想,但是它的某些部分我不能完全認同。 首先是我開頭認同的私有化的社會保障。從總體來看,市場化的確可以給社會總體創造更多的財富,這我並不懷疑,可是,這個結論的前提是,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現實生活中,不能理性理財的人占據的比例,我想,沒有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假如社會保障私有化了,而我們當中的某些個人保障計劃破產的人,應當怎樣度過難關呢?我認為以來慈善行為是不可靠的,書中並沒有解答社會保障私有化可能帶來的這個問題。 另外一個很大的問題,作者似乎混淆了概念。他認為在自由經濟下,富人更富了,窮人也更富了,證據是窮人用上了以前富人才能用的奢侈品。我認為,富人們和窮人們是否比以前更富了,不在於他們財富的絕對值是否增加了,而在於他們的差距。人們所說的富人更富,窮人更窮也並不是指窮人的財富比原來少了,而是指窮人和富人的財富差距增大了。我很認同作者關於「向富人征更多的稅不能帶來繁榮」這個觀點,不過,我認為在不向富人征更多稅的同時,有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幾時回阻礙經濟發展的事,是給窮人脫離窮人階級的機會。只是機會,不是實質的援助。很可惜,作者沒有提及怎樣使窮人獲得這樣的機會。我認為,在自由市場的模式下,「馬太效應」會越發明顯,企業競爭可能會演變成壟斷,而壟斷對經濟的破壞可能比稅收還要大。作者崇尚的自由市場,似乎不能解決某些問題。 自由市場給我們解決很多問題的方向,只是可能有時候會失效。事實上,我們的政府的干預明顯多於我們實際需要的。看完《經濟思想的力量》,我不時思考,到底怎樣的自由和政府才是好的組合呢?我的腦海里,出現了NBA這個詞。我認為NBA的模式是十分值得參考的,前提是,官員要像NBA的管理人員一樣,個人收益和經營收益密切相關。NBA聯盟,作為管理機構,權力無比強大,從修改規則到強行阻止球隊的行為,它想對任何一支球隊做任何決定都可以,但是,聯盟極少動用它的權力,更多的情況是,它讓球隊自行決定他們的決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制度,是選秀制度。選秀制度使戰績糟糕的球隊得到一次增強實力的機會,選秀制度與工資帽制度一起發揮作用,使NBA在幾十年間沒有一支球隊保持優勢,也沒有一支球隊一直是弱旅,充分的競爭下,NBA的籃球水平和收益迅速增長。與NBA球隊的普遍盈利不同,由自由競爭發展到現在少數球隊瓜分獎杯的歐洲足壇,很多球隊不能為老闆賺取利潤。 自由市場並不是像作者所描述的那樣完美,不過,我們的政府也的確大了點,當今的階段,我希望我們還是盡量聽市場的。

C. 《經濟學是什麼》的讀書筆記

在不完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什麼樣的手段最好,還沒有說法,實踐上也沒有證明內。如稅收在資本容主義國家中是普遍的手段。但是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就不行,沒有形成必要的稅收體制。西方國家的稅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個人所得稅。而我們的個人所得稅占的比例實在太低,不能起多大作用。真要把個人所得稅管理起來,在技術上和管理上也跟不上,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稅收體制,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網路也沒有建立,因而難以形成完整的體系。
這樣的教科書,內容不論,編寫得適應教學,很清楚,對象就是大學生。我們現在沒有這樣系統的教科書。大的學者不屑於寫這樣的書,出版社也不願意出,考慮經濟效益多。其實,真正寫好了,可以保證經濟效益。國外很多出版社就靠教科書盈利。當然,也有一些為利益而寫的書。

D. 《經濟學關我什麼事》這本書怎麼樣和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老人與海》。文中的桑提亞哥的「硬漢」形象使我敬佩。

桑提亞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不會放棄,他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不已。面對桑提亞哥的這種性格,我真的是太渺小了,因為我難題想不出來了,就會煩躁,生氣、放棄,而不像桑提亞哥那樣不放棄,堅持下去。
有一次,我在家裡閑得沒事做,就想起了縫沙包,我連忙去拿針和線,開始縫了起來。縫著縫著,我的手指突然一痛,我一看,是手指被扎破了,我不耐煩了生氣的把針和線扔到一邊兒,大聲說:「我不做了。」我坐到寫字台前,把語文書拿了起來,翻到《老人與海》時,我讀了讀,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道路漫長、艱難,充滿坎坷,但只要以一顆自信的心去勇敢地迎接挑戰,就一定能勝利。我想了想,就把針和線拿了起來,繼續縫起來,不一會兒就縫好了,雖然縫的不怎麼好,但是也成功了。
這篇課文讓我深受啟發: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不要輕易放棄,要以一顆自信的心面對挑戰,就一定能成功!

E. 急求經濟學著作讀後感~!!

一,[原]弗里德曼《實證經濟學方法論》讀後感 讀完這片文章之後,我對實證經濟學有了一些更加具體的理解。粗略地劃分,這片文章主要講了兩個方面地內容。 首先,有關實證經濟學。 從原則上說,實證經濟學應該是一門客觀地科學。這有些像一些自然科學,譬如化學,要研究的就是物質是由什麼化學成分組成的。目的就是將物質的實際組成原原本本的揭示給大家。而實證經濟學畢竟是社會科學。社會科學不像自然科學那樣現象是獨立於研究者的價值觀的。在進行社會科學研究時,研究者有時會不經意地將自己的價值判斷帶入到結論當中,這就造成了「實證」與「規范」的混淆。經濟學就是這樣。而當結論發表之後,人們在判定這一結論時,也會帶著自己的價值尺度,從而造成爭議。而我們一般所進行的經濟學研究都應該是「實證」的,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能夠預測經濟狀況發生變化的影響的概括體系,而這也是經濟學的科學性的要求所在。 「實證科學的最終目的是要發展出一種『理論』或『假說』,它能夠對尚未觀察到的現象作出合理的、有意義的預測。」(當然經濟學的「預測「不只是對於尚未發生的事件,對已經發生但還未被觀察到的現象也可以進行預測)而理論是一種實證性假說體系,它的判斷標准就是實際證據。這樣就是下一個方面的內容:假說。 第二,有關假說。 上面提到,實證性假說體系就是理論。所以要發展出理論,就是要在現實世界重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提取其抽象本質的東西。而對於社會科學,沒有一件事情是必然要發生的,也就是我們所研究的東西並不包括世界上所有的經濟現象。這樣,我們就會有一些已知的經濟現象提出一些假說用以推測。而判斷這種假說是否合理的標准就是要檢驗假說的預測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合。但社會科學無像自然科學那樣提供那種可以給人強烈的可信任感的受控實驗,而只能從偶然的「實驗」(也就是現實發生的沒有被控制的)中進行檢驗。可是這並不阻礙這也是種檢驗,且檢驗結果更加使人印象深刻。 在這里人們容易產生的誤解是認為假說中假設(假說中有含義和假設)的正確與否是判斷假說是否成立的標准。這是錯誤的。例如書上關於檯球手的例子,雖然檯球手並不會進行如此復雜的線路選擇,但這並不妨礙他打出我們按照他可以進行線路選擇的假設而得出的預測。一種假說的假設的真實與否不能影響假說在現實事例中的應用。就如文章中關於重力加速度的例子。當然,在有些情況下在實際情況與假設有很大出入的情況下,一種假說不能適用。判斷假說是否屬於這種情況的標准有兩個:1,替代理論的精確程度;2,更高精確度所帶來的成本(個人認為第二條更適用於社會科學,因為自然科學總是竭盡所能找到最真實的)結論是只要假說合理,無論假設是否符合現實,我們都可以接受這個假說。 理論中的假設是十分重要的:1,它們是對理論的簡潔描述或表述方式;2,它們有時促進了通過假說的含義而對假說所進行的間接假設;3,它們有時是明確說明理論可能正確的條件的一種簡便方式。對於第一條可以這樣理解,假說是可以看成由抽象模型和一系列規則所組成的。在我們判斷可觀測的現象與模型中的實體之間的一致性時,就用到假設(關鍵性假設)。它能夠簡潔的描述出模型,使我們可以判斷模型適用性。(第二點不太明白,請老師指教) 總體來講,經濟學的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提出假說(模型+規則),其中包括假設和含義。假設是模型的簡潔性描述,當判斷實際現象是否與模型相對應,是否能用此規則加以推測時,就可以看假設是否基本上滿足事實情況。而判斷一種假說是否有意義,是否正確而可以為大家所接受時,不是看假設現實嗎,而是看這種假說的預測是否與現實情況相符合。 最後要強調,經濟學是門科學,它的目的就是預測。 二,《經濟學家與經濟政策》 經濟學家的有趣表現在他的職業:「經濟學家通過解釋其他人為什麼貧窮而變得富有。」經濟學家的有趣也表現在他的坦率:「我寧肯含含糊糊地對,也不願嚴謹無誤地錯。」這句由凱恩斯說出的話讓大家覺得很有意思。經濟學家的有趣也表現在他的遮遮掩掩:「經濟分析就像比基尼,其所暴露的都是重要的;但是其所掩蓋的,卻是致命的。」經濟學家自然也難免給人留下乏味的印象,以致於使大家對於經濟學家的不滿延伸到經濟政策專家身上:「經濟政策專家沒有律師的嚴密,不像神學家那樣身體力行,但是比經濟學家更能賣弄學問。」經濟學家的乏味也被好事者狠狠攻擊了一下,當然從故事中我們還找不出為什麼經濟學家乏味的原因。說是一個婦人被確診患了絕症,醫生說她只能活半年時間。這位婦人十分熱愛生命,所以十分痛苦,醫生於是建議她嫁給一個經濟學家,婦人奇怪地問:難道經濟學家可以治好我的病嗎?醫生說:不是的,但是你如果與經濟學家結婚,就會覺得半年也是十分漫長的。於是,就有人說:「應當說,哥倫布是第一個經濟學家。當他出發去尋找美洲大陸時,他卻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當他到達美洲大陸時,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但是,他的所有活動都是由政府無償支持的。」 看來,國外的經濟學家的處境似乎並沒有中國的經濟學家風光,經濟學似乎也沒有那麼高的地位;但是國外的經濟學家取得的成就似乎要比我們大。惟望中國的經濟學家慎思之,明辨之。

F. 宏觀經濟學讀後感

[宏觀經濟學讀後感]---宏觀經濟學讀後感 |宏觀經濟學讀後感(本文)宏觀經濟學讀後感(1)讀了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和宏觀經濟學才真正知道和曼昆相見恨晚啊!讀了一段時間的宏觀經濟學,寫一點感受吧,宏觀經濟學讀後感。進入宏觀經濟學的第一步是看宏觀經濟學的數據,最重要的數據是國內生產總值(既衡量經濟的總收入又衡量經濟為生產的物品和勞務的總支出)、消費物價指數(衡量生活費用和物價總水平的上漲)和失業率(衡量想工作而沒有工作的人占勞動人口的比例)。理解宏觀經濟學的數據之後進入正式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即宏觀經濟學模型。首先探討長期中的經濟,主要用古典宏觀經濟學來解釋,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兩個重 的變數)。長期中的經濟有幾個重要的變數:真實國內生產總值、真實利率、物價水平、真實匯率、貿易余額和失業率。以下分別解釋這些經濟變數的決定因素和適用的模型。在長期中,一國的真實國內生產總值是由該國的勞動人口、資本存量(物質資本存量和人力資本存量)、自然資源等生產要素和將這些生產要素轉變為產出的技術所決定的。一個有用的模型就是生產函數Y=AF(K,L)。在長期中,真實利率是由投資和儲蓄所決定的。一個有用的模型就是可貸資金市場模型,該模型不僅可以解釋真實利率的決定還可以財政政策的長期效應,包括對投資的稅法,對儲蓄的稅法以及預算赤字。在長期中,一國的物價水平是由貨幣供應量決定的。一個有用的模型是古典貨幣數量論(MV=PY),該模型還解釋了貨幣政策的長期效應。.在長期的開放經濟中,一國的貿易余額和真實匯率是由投資儲蓄和資本凈流出所決定的。一個有用的模型就是將可貸資金市場,外匯市場和資本凈流出與國內真實利率負相關關系相聯系起來的幾何圖象模型。該模型不僅解釋了貿易余額和真實匯率的決定還解釋了財政政策的長期效應(包括對投資的稅法,對儲蓄的稅法以及預算赤字)、貿易政策的長期效應和資本外的長期效應,讀後感《宏觀經濟學讀後感》。在長期中,自然失業率是由就業率和離職率決定的。一個有用的模型是勞動力市場的動態模型。造成失業的原因有兩個:尋找相匹配的工作(摩擦性失業)和工資剛性(結構性失業)。以上就是對長期中的經濟的理解。宏觀經濟學讀後感(2)告別了長期,我們就要進入在超長期中的經濟,如果給我們50年的時間(超長期),我們的經濟會是怎麼樣變化呢?我們首先關心的是這個經濟中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沒有提高(用人均收入來衡量),是什麼因素決定了該經濟中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就進入了宏觀經濟學中的增長理論,增長理論告訴我們人均資本的積累和技術的進步決定了該經濟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個有用的模型就是索洛增長模型,該模型不僅解釋了人均資本存量,人口增長率和技術進步速度的差別導致了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差異,還解釋了各個國家經濟能夠永久性持續不斷的增長的源泉是技術的進步。長期和超長期中的經濟盡管迷人但是我們終歸生活在我們的短期經濟之中,所以我們更關心的是我們的短期經濟到底是怎麼樣運行的。並且長期和短期中的經濟非常的不一樣,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說:「長期對我們來說,通常是一種誤導。長期中,我們都會死。如果在暴風雨的季節,經濟學家只能告訴我們暴風雨終將過去,海洋終將恢復平靜,但這樣我們給自己的任務就太簡單且無用了。短期經濟的一個重要假設是價格是不變的,資源未充分地利用。短期中的經濟也有幾個重要的變數:真實國內生產總值,利率,貿易余額,名義匯率。在短期中,真實國內生產總值和利率(內生變數)是同時決定的,決定他們的變數是貨幣供給(貨幣政策變數),政府支出,稅收(財政政策變數),以及人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外生變數)。一個有用的模型是IS-LM模型。該模型解釋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短期效應。在短期的開放經濟中,真實國內生產總值,利率,貿易余額和名義匯率(內生變數)是同時決定的,決定他們的變數仍然是貨幣供給(貨幣政策變數),政府支出,稅收(財政政策變數),以及人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外生變數)。一個有用的模型是浮動匯率大型開放經濟下的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該模型同樣解釋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短期效應。因此長期中僅存在物價的波動而產出不會發生變化,而短期中僅存在產出的波動而物價不會發生變化。聯系長期和短期經濟的是中期中的經濟,中期經濟不僅產出會發生而且物價也會發生變化。在中期經濟中有四個重要的變數:物價,產出,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在中期中,物價和產出是由總供給和總需求決定的。一個有用的模型是AD-AS模型。該模型解釋了中期中物價和產出的波動。在中期中,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實際上和物價和產出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因為物價描述了通貨膨脹產出描述了失業率,因此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也是由總供給和總需求決定的。一個有用的模型是菲利普斯曲線,該曲線描述了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關系。該曲線實際上是由總供給曲線推導出來的,因此它和總供給曲線也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宏觀經濟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G. 經濟學的哲學性質究竟是什麼讀後感

曼昆《經濟學原理》讀後感
四、五年前,我到美國留學的時候,就在大學校園里見到少男少女們懷里抱著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當時,這本書剛剛出版就轟動一時,因為書還沒有寫完,出版商就支付了140萬美元的天價買下版權,這創造了經濟學教科書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經濟學教科書市場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完全競爭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又是一個「贏家全得」的結果。套用一句廣告詞,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人生就是不公平。用曼昆自己在書中的例子來說,「金·凱利是最滑稽的演員,所有的人都等著看他下一部電影是什麼,看兩部只有金·凱利一半滑稽的演員主演的電影,並不是一種很好的替代品。」同樣,看很多本寫得糟糕的經濟學教科書,也無法取代閱讀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的快樂,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會暢銷不衰、一版再版的原因。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可讀性很強,在Amazon網站的網友評論中,有一位讀者就說,他是在上下班的地鐵上讀完這本書的。有很多優秀的經濟學教科書,比如曾經影響了幾代人的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又比如斯蒂格利茨教授1993年出版的《經濟學》。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充滿了哲學的味道,讀來就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講述人生的道理。斯蒂格利茨教授才華橫溢,讀他的《經濟學》就好像聽一個機智善辯的老師滔滔不絕地佈道,既讓人有種醍醐灌頂的新鮮感,但是又總好像在擔心老師咄咄逼人的提問。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則像是一個年輕而時尚的老師,談吐風趣、風度翩翩,總是坐在學生的桌子上而不是站在高高的講台上。
為了吸引更多的學生對經濟學感興趣,曼昆在舉例子的時候常常會說到當紅的影星、體育明星、甚至富有爭議的電視劇(比如《慾望城市》)。其他經濟學家如大鬍子克魯格曼、暢銷書作者瑟羅等在《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也會被他信手拈來。感謝曼昆,他的努力將有助於改善普通公眾對經濟學乃至經濟學家的看法。不要忘了,那些來上我們的經濟學課的學生並不會每個都成為職業的經濟學家,一個學期或一學年的授課未必能使他們牢記經濟學里縝密的推理和繁多的定理,但卻足以使他們形成對經濟學和經濟學家們的印象。對於像經濟學這樣的社會科學來說,公眾的反應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左右其發展。好的經濟學教科書能引導學生們去感受經濟學家們見微知著的洞察力、把握實質的判斷力,以及他們恪守的自由信念和特有的樂觀精神。壞的教科書卻只能讓學生們覺得:經濟學無非就是那些畫在黑板上的、不知所雲的曲線。
有一位來自挪威的學生談到自己的經歷時說,在他們那裡,學生用的都是自己的教授寫的那些令人無法卒讀的經濟學教科書。學生們厭惡地把這種做法叫做「教科書的黑手黨」,因為教授們只允許學生閱讀自己寫的教材。這位學生的老師還推薦了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盡管他多少有些不屑地說,那是本「程度比較低」的教科書。一年之後,學生忍無可忍地放棄了老師教的經濟學課,因為他無法忍受在聽完一門課之後仍然對這門課的內容不知所雲。值得慶幸的是,他讀完了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所以,盡管他討厭自己的經濟學老師,但是他仍然熱愛經濟學。
越是智商低的人越是害怕別人說自己白痴,所以他們會拚命炫耀自己的才華。看來,大多數經濟學家的智商的確不高,因為有個風氣是只有說別人聽不懂的話才能顯得自己的學問高。其實,不管我們在研究生院里的學問做得如何精巧和深奧,到了分析現實問題的時候,用的最多的還是那些曾在初級教科書里學到的概念和定理。或許,這意味著經濟學的道理原本就非常簡單,也或許,這意味著我們學到最後常常又把簡單的道理弄糊塗了。這正如弗里德曼曾說過的,「五十多年來,作為一個職業經濟學家,我一直對一種明顯自相矛盾的狀況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一方面,相對價格理論的基本原理極其簡單,甚至明晰到令人苦惱的程度。另一方面,很少有人會覺得這些原理是顯而易見、非常自然的,至於能夠把它們正確應用於具體問題的人就更少了」。艾林·恩索文(AlainEnthoven)的一段話更是尖銳:「我們所使用的經濟學理論大部分都是在大學二年級學到的,之所以還需要經濟學博士,是因為許多經濟學家直到從研究生院畢業才開始相信他們已經學過的東西,因為他們這時候才成為經濟學的既得利益者。」
曼昆有一個崇高的使命,那就是讓所有的少男少女都迷戀經濟學。《經濟學原理》到了中國,曼昆的使命也到了中國,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幫助他完成這個使命。

H. 急求一篇 經濟學方面的書的讀後感

國富論
亞當斯密《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簡稱《國富論》)一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各個不同側面詳細而嚴謹地論證了如何增加國民財富和促進經濟的發展繁榮。他採用了以微觀經濟分析為基礎的宏觀分析方法,綜合了人性論、法律與政治理論及經濟思想理論的分析視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由於《國富論》蘊涵了諸多的經濟學理論和實踐分析方法,並提出了經濟學原理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和政策實施意義,本文僅對自身感興趣或自認為有特別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部分理論進行表述和評點。為避免打破原書的邏輯思維結構和思想脈絡,本文以《國富論》(謝祖鈞、孟晉、盛之譯,國富論----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節目錄為序作以擇要。

(1)斯密認為,對工資勞動者的需求必須隨每一個國家的收入和資本的增加而增長。而沒有後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長。而收入和資本的增長就是國家財富的增長。沒有國家財富的增長,也就不可能有對勞動力需求的增長。(第一篇,第八章,P56)在那個以農業為主導的時代,資本的增加引起社會資本總量的增加這一過程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勞動生產率得以不斷提高,使得整個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總量在整體上大為增加。然而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這種國家財富增長所引起的勞動力需求的增長的效果並不十分明顯,甚至還有減小的趨勢。同時,在我國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在國民經濟持續高漲的同時(這里僅從數字可以說明,至於這個數字的准確性和可靠度則另當別論,但還是能夠得出經濟快速發展的結論的,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盡管有勞動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國內的就業形勢卻日益嚴峻,失業人數逐年增加。當然,這其中有人口的增長快於經濟的增量、勞動力素質與就業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說明斯密的這一理論沒有考慮到諸多的外生變數,需作進一步的改進,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說服力。

(2)斯密認為,資本在農村的利率總要比城市的高,這是由於農村金融市場規模不經濟、借貸成本高、資金市場供不應求等因素引起的。(第一篇,第九章)資本在農業方面雖然對社會貢獻最大(現在已不能絕對地說是最大,用比較大的說法也許更合適),但利潤比較小,因此對農業方面的資金投入總是不能得到滿足。因此,也就出現了農村發展的兩難:問題:一方面是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缺口趨於擴大,一方面卻是各種金融機構不願意在農村從事放貸業務。以斯密的思維,可以通過放寬農村金融市場的利率限制來發展農村業務,通過圍繞時常利率進行自由浮動的適度高利率來彌補各種借貸成本,最後通過競爭者對市場的爭奪逐漸回歸到利率的正常水平,這不失為當前解決建設新農村資金籌集困難的有效途徑,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利率的適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會因為高的利率帶來新的高風險,就適得其反了。另外,也可通過引導和規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締各種非正規民間金融、加大政府財政支農力度等措施來解決農村市場的金融抑制。

(3)斯密認為,當一個人的資財,只能維持他幾天或幾個星期的生活時,他會很少考慮從這筆資材中獲取收入。他會盡可能地節約消費,希望依靠自身的勞動,能獲得一些收入來增補這筆資財。他的資財完全來自他的勞動收入。各國的窮苦勞動者大多過的這種生活。(第二篇,第一章,P187)斯密通過分析資財的額度和可支配期限將其界定為生產性和生活性支出兩部分,又將生活性支出按來源和用途細劃為三種類型。這樣,使我們對收入的認識逐步深化,更利於支配和使用不同類型的資財,為後來人們樹立了理財觀念和收支計劃提供了依據。

(4)斯密認為,一個為了消費而借貸的人很快就會破產,而借錢給他的人通常也會後悔自己的愚蠢。因此,為了這樣一個目的不論是借款還是貸款不管什麼場合高利盤剝是不可避免的,對於雙方均將不利。(第二篇,第四章,P233)既然借貸的人多為窮人,放貸的人會提高利率(如高利貸)來彌補這部分風險,但利率提高的同時又增加了還貸的風險。這樣就存在了一個悖論:不管是借貸者還是放貸者,雙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種風險,高利貸卻依然能夠生存下來。我認為原因是高利貸的存在包含了諸多不正當的經濟和社會行為,比如洗黑錢、黑勢力介入、借款者被迫從事違法犯罪現象等。
由於當前我主要涉足的領域是農村的金融問題,所以對《國富論》中與此相關的內容進行了拜讀和分析。第一篇和第二篇做了有選擇的精讀,第三篇是概要地閱讀,第四篇和第五篇僅作大致瀏覽,盡管殖民地部分斯密做了最為詳盡和精彩的論述,然而限於時間和篇幅,在此一一略過。上面的一些認識和觀點純屬我個人的意見,希望老師和學者能夠點出其中理解偏頗和謬誤之處,以期更好地理解這本經濟學的典範巨著。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是什麼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