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p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是分開考的嗎
分著考的...你那什麼書....我買的書出了一本題是兩類合著的其他都是分著的無誤.....
B. 什麼是AP學分
AP學分即美國大抄學預修課程學分。襲
AP,全稱Advanced Placement,中文名稱為美國大學預修課程。AP課程及考試始於1955年,由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主辦,在高中階段開設的具有大學水平的課程,共有22個門類、37個學科。該項考試的目的在於,使高中學生提前接觸大學課程,完成一些美國大學的學分課程及考試。AP課程及考試可以為高中生起到減免大學學分、降低大學教育成本、縮短大學教育時間的目的,同時AP考試成績可以作為申請大學的一個重要籌碼。另外,Associated Press(美國)(簡稱美聯社AP)也簡稱AP。
C. 宏觀經濟學計算問題,謝謝告訴!!有分
國內的私人投資總額5000億美元(其中5000億美元為當年消耗的固定資產)?
有問題吧內,老大!怎麼可能容5000億投資都是折舊的資產呢?
如果就按你的題干,那麼
GNP國民生產總值(或GDP國內生產總值)=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8000+5000+3000+(2000-500)=17500億美元
NDP(國內生產凈值)=GDP-資本折舊=17500-5000=12500億美元
NI(國民收入)=NDP-間接稅=12500-2000=10500億美元
PI(個人收入)=NI+政府轉移支付=10500+500=11000億美元
PDI(個人可支配收入)=11000-0=11000億美元
其實,這些都是教材上最基本的東西,多看看就行
D. 求教一枚AP宏觀經濟學問題。這道題目可以說算是蒙對的。Barron有這樣一個公式:M*V=P*Q(
你好,題目中說如果貨幣存量減少而名義GDP保持不變時,會怎麼樣?先從理論上分回析之,當貨幣存量減少,而答名義GDP不變也就是整個社會還是像以前一樣實現同樣的收入或者支出,那麼只有當每一塊錢買的東西更多時才有可能出現,但是這並不是說購買力問題,而恰好是貨幣流動速度加快了的問題;從圖形上,是古典總供給曲線模型,但是已經說了是貨幣供給增加,當Q不變時,名義GDP必然增加,因此,可以看出,此題與圖形應該無關甚至說是相反的,因為題設說貨幣存量降低,必然是央行投放的貨幣量少於回籠貨幣量,當產出不變時應該導致價格水平下降。而income velocity of money就是我們說的貨幣流通速度,既然這位兄弟都能做英文版的題,那麼想必宏觀知識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應該知道貨幣流通速度的含義吧
E. 宏觀經濟學大學里多少分算通過
略論我國政府宏觀調控模式的轉變我國政府宏觀調控模式,就是指政府在調節和控制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所形成的特定關系。主要包括政府經濟職能、政府宏觀調控行為和政府宏觀調控關系三個方面。三者內在邏輯關系是:政府經濟職能是基礎,它決定政府宏觀調控行為的性質,也就是說,政府管什麼,決定了它採取什麼性質的措施(施用什麼性質的行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政府宏觀調控行為的性質,又最終決定政府宏觀調控關系的性質,即不同性質的政府經濟調控行為導致政府與經濟主體之間建立的關系類型不同;不向類型(性質)的政府宏觀調控關系又反過來影響政府宏觀調控行為的性質和政府經濟職能的實現程度。這樣三者互相聯系,互相作用,形成二個動態的宏觀調控模式。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深入,我國政府宏觀調控模式也發生了顯著變化,主要表現為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宏觀調控行為的轉變;政府宏觀調控關系的轉變。本文試圖從這三方面對我國政府宏觀調控模式的轉變問題進行探討。我國政府宏觀調控模式有效運行的條件之一就是解決它將對「什麼」發揮作用,即宏觀調控的對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政府經濟職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即由計劃經濟時以對微觀經濟為中心的調控轉變為以對宏觀經濟為中心的調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政府經濟職能的這種轉變具有以下特點:我國政府經濟職能「定位」的恰當性。我國政府經濟職能不是原來計劃經濟時期那種完全拋棄市場的作用,政府壟斷性的調控,而是市場和政府職責合理分工,二者職能互補。市場和政府都是配置社會資源的工具,凡是市場配置資源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如效率、競爭力、活力等市場都發揮作用。同時,由於市場又不是萬能的,凡是市場失靈的地方,政府應充分行使其職能,主要表現為:(1)市場機制既無法控制宏觀經濟總量平衡又無法控制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和通貨膨脹等同題。制定和執行宏觀調控政策是政府的經濟職能之一;(2)公共物品具有「消費的非排他性」和成本高、效益低等特點,這使以價格機制為核心的市場機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失靈。這樣,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經濟職能之二;(3)經濟活動產生的「消極外部性」,即對他人產生不利影響,將部分成本強加於他人而無需支付代價,如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等。僅靠市場機制無法吸引企業自覺控制污染,消除消極的外部性。政府應責無旁貸承擔排除經濟外部性的職能,這是政府的經濟職能之三:(4)人所共知,雖然市場機制能有效解決效率問題,但不能解決社會公平問題。調節社會分配,縮小收入差距是政府的經濟職能之四。(5)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在於法律規范的保障。因此,建立法律體系,維護市場秩序是政府的經濟職能之五。這五項基本政府經濟職能是政府與市場相互配合、協調互補的產物,表明政府經濟職能「定位」的恰當性。政府經濟職能「定位」的科學性。經濟的發展有其內在規律性,人們遵循其規律就會成功。否則,就會遭到懲罰。掌握經濟規律的關鍵是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對經濟發展相互作用的關系。這一點已為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所證明。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由於我們完全忽視市場的作用,一味強調政府的作用,政府的經濟職能無所不包,其結果使我國國民經濟幾乎崩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十四大以後,我們逐步突破計劃經濟的樊籬,實行市場經濟,轉換政府職能,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二者協調作用,使我國國民經濟高速、健康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世人矚目。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初期,一些國家接受亞當·斯密的自由放任思想,把政府僅僅置於「守夜人」的地位,弱化政府經濟職能,完全讓市場來調節經濟的運行,其結果造成了20世紀30年代「最深刻、最持久、最廣泛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於是,各國紛紛拋棄自由放任思想,而接受凱恩斯的經濟干預思想,政府由「守夜人」轉變為積極「干預者」,強化政府職能,經濟活動由政府來調節,削弱市場機制的作用,其結果再一次導致了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滯脹」。為此,各國紛紛總結經驗,積極探索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問題,採取了政府和市場相結合的「混合型」經濟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協調作用,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綜上所述,中外政府在探求政府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的作用,即合理確定政府經濟職能時,都因沒有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職責關系而產生失誤,這充分證明了我國政府經濟職能「定位」的科學性。
F. ap 統計學, 經濟學(宏觀微觀)的評分標准
經濟http://apcentral.collegeboard.com/apc/members/exam/exam_information/2084.htm
統計http://apcentral.collegeboard.com/apc/members/exam/exam_information/8357.html
G. Ap宏觀經濟學知識點全么
比較基礎,比較淺顯易懂。
基礎的概念,就是入門的經濟學知識點都會涵蓋到。但是你想更近一步的話,一本小書,肯定是無法涵蓋的。就好像,大一的高等數學,內容再豐富也不可能涵蓋所有的高數知識點。
H. 什麼是ap宏觀經濟學
AP,全稱AdvancedPlacement,中文抄名稱為大學預修課程。
ap宏觀經濟學就是預修的宏觀經濟學
AP課程及考試始於1955年,由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Board)主辦,是在高中階段開設的具有大學水平的課程,共有22個門類、37個學科。該項考試的目的在於使高中學生提前接觸大學課程,完成一些美國大學的學分課程及考試。
I. 宏觀經濟學mpc怎麼算
宏觀經濟學m,pc的計算的話,你要根據它的一個GDP除以達到一個人口來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