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宅家經濟學

宅家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1-01-10 21:34:02

❶ 房地產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房地產經濟學是多學科的交匯,所以涉及的理論不僅多且復雜:大體可分為相互關聯相互依從的三個層面:
一是核心理論層如地租理論、房價理論、區位理論等;
二是直接支配房地產運行的一般理論或內層理論,如房地產投資、房地產開發建設、房地產市場等理論;
三是間接影響房地產經濟運行的外延交叉理論,如外部性理論、宏觀經濟周期理論、泡沫經濟理論、產業經濟學理論、制度經濟學理論等。這種分類不一定嚴密科學合理,其目的在於凸顯不同理論在支配和影響房地產經濟運行時其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在揭示和反映房地產經濟運行的特點和規律時也會有差異。
地租是指土地使用者租用土地所付的租金。地租理論是研究存在地租時的經濟規律的理論。現代地租理論與古典地租理論的觀點基本相同。
以李嘉圖、穆勒等為代表古典地租理論認為,地租產生的原因,是不同等級土地生產的商品產量存在差異。優等地上的級差地租等於土地上的商品帶來的收入與成本之差。
例如,肥沃的土地小麥產量1000公斤/畝,貧瘠的土地小麥產量500公斤/畝。肥沃土地、貧瘠土地生產小麥的成本都是500元/畝。小麥價格由貧瘠土地生產成本決定,為1元/公斤。從而,肥沃土地產生利潤為
1000元/畝- 500元/畝= 500元/畝
這500元將變成肥沃土地的地租。 房價理論研究的房屋價格形成和變動規律的理論,房價理論的重點,是城市房價理論。
當前城市房價理論包括房價基本理論、特徵價格理論和收益模型理論。
房價基本理論
房價基本理論奠基人是華人經濟學家,《亞洲經濟評論》主編汪林海。房價基本理論中,住房的有用性指消費者對住房的大小、裝修、地段等各種因素的綜合評價,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消費者購買住房時,盡可能選擇有用性高的住房。劣等住房是指建在最差的地段上的住房,一般情況下,劣等住房就是城市邊緣的住房。
汪林海認為,房產市場完全競爭時,城市中某套住房的價格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該套住房的有用性,城市邊緣住房(劣等住房)的有用性,城市邊緣住房(劣等住房)的生產成本。城市中某套住房的價格P與該套住房有用性U成正比,與城市邊緣的住房的有用性U0成反比,與城市邊緣的住房的生產成本C0成正比。
房價基本理論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就是:
上式中,P為某套住房的價格,U為該套住房的有用性,U0為劣等住房(城市邊緣的住房)的有用性,C0為城市邊緣的住房的生產成本。
特徵房價理論
特徵價格理論以Kain and Quigley(1970),Wabe (1971),Evans(1973),Anderson和Crocker (1971)、Henry M. K. Mok等(1995)、Piyush tiwari(2000)、Sibel Selim(2008)等為代表。以Lancaster (1966)的消費者理論和Rosen(1974)的特徵價格理論為理論基礎的特徵價格模型(Hedonic Price Model),是近幾十年來房價模型的主流模型之一。
特徵價格模型的思路是:住房由於具有各種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特徵,從而能按照某一價格出售(Rosen,1974),住房之間的價格差異來源於住房之間的特徵的差異(Chin T. .L.,Chau K.W., 2003),從而,可把住房的特徵作為解釋變數,把住房的價格作為被解釋變數,採用數學工具(統計學)建立房價數學模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來描述,就是:

上式中,P為某住房的價格,Z為住房的特徵向量(住房的交通、治安、教育、裝修、新舊程度等),ɛ為隨機誤差項。
收益價格模型理論
收益模型理論認為房價是住房預期收益(即房租)的折現。收益模型為:
其中,P為房價,R1,R2,......,為歷年的房租,t為利息率。 區位理論是揭示人的活動空間以及活動空間之間的聯系的理論。歷史上的區位理論包括農業區位理論、工業區位理論、中心理論等。
農業區位理論 農業區位理論的奠基人是德國經濟學家馮·杜能,他於1826年完成了農業區位論專著——《孤立國對農業和國民經濟之關系》(簡稱《孤立國》),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區位理論的古典名著。
杜能「孤立國」假設:只有一個城市,且位於中心。城市是農產品的唯一銷售市場,而農村則靠該城市供給工業品。杜能認為:某個經營者是否能在單位面積土地上獲得最大利潤(P),將由農業生產成本(E)、農產品的市場價格(V)和把農產品從產地運到市場的費用(T)三個因素所決定,它們之間的變化關系可用公式表示為:
P=V-(E+T)
工業區位理論 業區位理論的奠基人是德國經濟學家阿爾申爾德·韋伯。其理論的核心就是通過對運輸、勞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計算,找出工業產品的生產成本最低點,作為配置工業企業的理想區位。韋伯認為,其他因素暫不考慮、僅考慮運輸時,工廠企業自然應選擇在原料和成品二者的總運費為最小的地方。
中心地理論 中心地理論是由德國著名的地理學家克里斯塔勒提出的。克里斯塔勒認為,大城市的商服設施和商品種類向高級發展,多而全;中等規模的城市具有中高級或僅能維持中級水平,服務項目少而不齊全;一般城鎮(縣城、建制鎮)只有基本生活性商服,水平很低,種類更少。城市內部而言,市級中心、區級中心和小區級商服中心也有類似的分異規律。
城市地域空間利用結構理論 該理論包括同心圓理論、扇形理論、多核理論。
同心圓理論認為,從城市中心向外緣依次順序為:第一環帶是中心商業區(CBD。第二環帶為過渡地帶,是圍繞市中心商業區與住宅區之間的過渡地帶。第三環帶是工人住宅區。第四環帶是高收入階層住宅區。第五環帶為通勤人士住宅區,約距中心商業區30~60分鍾乘車距離范圍內。
多核心理論最先是由麥肯齊(R.D.Mckenzie)於1933年提出的,然後被哈里斯(C.D.Harris)和烏爾曼(E.L.Ullman)於1954年加以發展。該理論強調城市土地利用過程中並非只形成一個商業中心區,而會出現多個商業中心。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為城市的核心,其餘為次核心(圖)。

❷ 宅家是什麼意思

OTAKU-御宅復族
的簡稱

御宅(おたく(Otaku),書寫上通常以片假名オタク)這個字在日文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你的家」,是一種對對方比較尊敬的稱呼。到了80年代,當時動漫畫迷之間以御宅來互相稱呼,例如說「請展示你(御宅)的收藏」。「御宅」比普通的稱呼保持距離,同時也暗示了大家不要太接近。

通常有宅男.宅女等
。到了現在,御宅是指一些人過分沉迷於某種事物,例如動漫畫、游戲等。他們對於自己沉迷的事物無所不知,還每天不斷尋找新的資料加以牢記,希望把想知道的事情盡量記入腦中,也不會主動去接觸其他的事物。因此,他們完全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且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沒有意義,每天過著很滿足的生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御宅族會尋找某種特別事物作為媒介從而輔助封閉自己。很多時御宅會被認為是難與異性相處,對人欠缺普遍應有的態度,不懂適應社會。亦因此,很多人會把擁有以上特徵的人誤認成御宅。

❸ 經濟學家家是干什麼的

經濟學家大多是各級政府的參謀、顧問,有些能夠上達天聽。上到國家,下到省內份、容城市的發展規劃和政策建議,基本都是他們在參與制定。從事宏觀經濟和產業經濟、區域經濟的研究。也指從事經濟學理論研究及其應用工作的專家,其通常在經濟領域做出過巨大貢獻。

有時,針對不同的研究領域或者學派,通過添加定語而有不同的稱呼。譬如,主要研究西方經濟學的經濟學家被稱為「西方經濟學家」,而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濟學家則被稱之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3)宅家經濟學擴展閱讀

作為經濟學家應該因勢利導,義不容辭、責無旁貸地建立與這種轉型與轉軌相對稱的新的經濟學範式,並建構相應的哲學範式。而不是既有與時俱進的原創基礎理論、其原創基礎理論又能指點迷津經世致用的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這樣的「經濟學家」只不過是紙上談兵的「經濟學家」,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家。

❹ 宅經濟對大學生影響

高校中流行的「懶人經濟」「宅經濟」等現象,折射出的「大學生變懶了」,到底是好是壞?其中又揭示了什麼社會問題?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對待這種現象呢?

高校「懶人經濟」盛行,大學生怎麼了?

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打開手機叫外賣、上門送快遞等服務已是常態,他們習慣於足不出戶,通過手機購買所需物品。

然而,如今大多數高校都限制外賣、快遞等進入校園,有些學生就算訂了外賣,往往也要到校門口去取外賣;快遞也是一樣,都需要他們「親自」跑一趟,讓這些「懶得出門」的大學生叫苦不迭。

有需求就有市場。於是,「有償跑腿」現象在高校中開始盛行起來。在一些手機軟體或者微信群里,只要花點錢,就有人替你「跑腿」,幫你取外賣只是最基本的服務,「跑腿」的類別真可謂「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2元代送一個充電寶,3元代取一次快遞,5元借一把傘,20元代上一次課,30元一次期末場外「助攻」(在考場外搜索考試答案)......有些學生,甚至連買水果、牙刷、洗發水等生活起居用品都可以花錢請人送到寢室。

「在一些手機軟體上,提供的賞金足夠,就能找到人把要買的東西送到寢室。還有一些可以直接購買物品的微信群,『水果群』『麵包群』『黃燜雞米飯群』……太多了,簡直數不過來,真是懶到家了。」北京某高校學生感嘆。

這些高校中流行的「懶人經濟」、「宅經濟」等現象,折射出的「大學生變懶了」,到底是好是壞?其中又揭示了什麼社會問題?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對待這種現象呢?

大學生變懶了?聽聽大學生自己怎麼說

在大學生中,「花錢辦事」已經成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QQ軟體中,可檢索到全國各地上百個高校懸賞群。武漢的一所211高校的懸賞群——「供需撮合平台」已經2000人滿群,又開通了「供需撮合平台2」,供校友加入。

記者下載了一款號稱專注於高校跑腿服務的手機軟體,學生通過該平台可發布跑腿需求和相應的賞金,若有人響應接受任務,完成後即可當面獲得賞金。任務內容包含取快遞、買外賣、代打卡等,賞金由5元到20元不等。

「跑腿」服務的范圍事無巨細,覆蓋了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次我發高燒,室友都外出很晚回來。我不好意思麻煩朋友,只能在群里發布懸賞。買葯的事立刻就解決了,接單的同學還很貼心地買了水果。」天津某985高校學生甜甜說,她覺得懸賞群給學生提供了便利和互相關愛,並不只限於金錢。

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生周誠也表示,懸賞群就像經濟學里的機會成本,時間和金錢的有機交換。在不違背國家法律、學校規定、道德規范的情況下,懸賞群對校園的勞動、知識、資源進行優化整合,給廣大學子提供了便利。

對於一些時間方便的學生來說,幫忙跑腿成了閑暇時的小兼職。一些家境有困難的同學,也把「接單」作為賺取生活費的來源。某高校大學生劉子鈺偶爾也會接受一些代跑腿的任務,賺點賞金,「算是互惠互利吧,有些人不願意跑食堂排隊,要是有錢我也想下課後在寢室等飯吃,而不是去擠食堂,端著盤子排隊打飯。」

北京某理工大學學生董雲逸今年大四,已經保研的他無須面對找工作的壓力,平時經常忙於打游戲和參加社團活動,叫外賣、讓人幫忙取快遞對他來說是常事。

董雲逸表示,這不能代表大學生變懶了,校園人口密度高,需求更多樣,學校提供的服務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懶人經濟」的存在是對資源的優化配置。

「懶人經濟」方便了學生,也存在不少問題

高校「懶人經濟」予以學生方便的同時,揭示了如今大學生存在的不少問題。

「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宅在宿舍,享受上門服務。」 北京交通大學一位溫姓輔導員表示,「有些人長期宅在宿舍,整日與手機、電腦為伴,生活不規律,精神面貌不佳。」

在該輔導員看來,「懶人經濟」「宅經濟」在高校日漸流行,背後的原因有二:一方面,大學生對新事物接受度高,新興的購物方式在大學能很快流行;另一方面,一些大學生沒能適應「放養」的生活方式,沉迷於網路,缺乏自律。

同濟大學一名張姓學生談起自己的一位同學,十分惋惜,「大一時成天宅在宿舍打游戲,也不跟人交流,餓了就叫外賣,最後被學校勸退,如今被家裡人送去當兵了。」

有專家分析,大學生的許多跑腿需求實際上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的延伸,長此以往,容易造成與現實社會脫節,影響精神狀態和社交能力,值得警惕。

「代課」「代考」風盛行,「懶人經濟」也要有底線

隨著各種「懸賞群」的野蠻生長,是否會讓學生形成「花錢才能辦事」的思維,從而導致助人之德被金錢至上取代?更有甚者,懸賞群是否已經成了逃課、代考等亂紀行為的溫床?

在QQ上以「替課」為關鍵詞搜索QQ群,全國各地的高校替課群有二百多個。「有償替課」儼然已經形成產業鏈,替課明碼標價,替課者可代答到、幫記課堂筆記、回答問題等,根據替課要求不同,價格不一。在課堂上替「僱主」喊次「到」就可以輕松賺到一二十元錢,有的「替課族」甚至能月入千元。

在杭州一個高校懸賞群中,群公告明令禁止出售代考信息,嚴禁發送所有違背學校規定的懸賞,而群里依舊熱火朝天地代替上課,代做實驗,代寫某課作業。

記者所觀察的三十多個懸賞群,無一例外盛行此風。「上午找替課,私聊。」「下午第二大節可替課,有意私聊。」替課QQ群中時不時會彈出諸如此類的信息。

記者統計發現,僅11日一天時間,在山東某高校替課群就有21條尋找替課同學的消息,並都迅速成交。

有大學生在懸賞群給記者演示:「懸賞周五晚上代課。」3秒之內,有7人同時私信他,表示「接單」,並詢問他教室位置、姓名學號等信息。

在山東某高校替課群,群管理員發布的一份調價通知顯示:「一節課(普通室內1.5小時)標准價格15元,可根據課程難易程度、特殊要求、課時長短、課量多少,做適當調整,最低價格不得低於10元/節。」通知還煞有其事地稱「嚴禁無底線低價替課等擾亂市場行為」。

經常替課的小李說,他在QQ群接到「僱主」的單後,會與「僱主」確定好替課的時間、地點、課程以及需不需要做筆記等,替課時發給「僱主」照片或視頻,「僱主」就會通過支付寶或微信轉給他替課費。

「如果課程比較簡單,只需要點名時答個到的話,一般就是二三十元,如果還需要幫忙做課堂筆記、回答問題什麼的,就得至少50元了。」小李說。

針對大學生中有人花錢僱人替課的情況,中南民族大學文學院羅秉武教授認為:「一些好的應用,使學生可以生活得更方便,老師們不會死板地不同意。但不支持學生以任何形式違反校規,通過懸賞群代上課、替考等當然是錯誤的。在學校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對人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

「懶人經濟」到底怎麼樣?聽聽專家怎麼說

也有專家認為,所謂「懶人經濟」無外乎是供需關系的樸素表達,並不一定都是壞事。由於校園的特殊環境,學生的社會身份,和「懶人」這樣帶有強烈道德暗示的標簽放在一起,就會給人以不一樣的感覺。

不難發現,「懶人經濟」的消費者更多地可能是為了宅在宿舍里打游戲、看劇而不願意跑腿,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沒人替他們跑腿,這些宅男宅女不得不親自打飯、送東西,也頂多是犧牲了他們「宅」的時光。

所以,不能對「懶人經濟」一棒子打死。很多在社會上被普遍認可的價值尺度,放到校園里就扭曲、走形,這恐怕暴露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偏見。

種種案例證明,校園是社會創新的試驗場,而不是保守價值的大本營。很多創新都從大學校園發端,學生的需求反映了社會大眾的需求,學生的市場帶動了整個龐大的社會市場,「懶人經濟」自然也不例外。

要知道,校園里每一個「懶人」的背後,可能有10個以上的勤快人為他默默服務,而那一個懶得上食堂、去商店的「懶人」,也可能是創業小有所成的牛人。

近年來很多創新的經濟模式,都誕生於校園,當前最火熱的一款餐飲外賣平台,就誕生於上海一所知名大學的學生宿舍——當時還是學生的創始人通過校園「懶人經濟」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意思的是,在武漢高校的懸賞群中,8所高校的懸賞群群主為同一個人,群名皆為「供需撮合平台」。天津各高校也有相同情況,多為大學生創業。

「我做群主沒有收取任何額外費用(分紅、提成等),自己也接單。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做生意的平台,大家一起掙錢,何樂不為?」某個懸賞群主表示。

很多商家也伺機而動,「校園懸賞令」「客官來」等微信公眾號也專門負責類似的運營,范圍覆蓋全國各所高校。

北京林業大學一位心理老師表示,懸賞群在心理學上印證了一個概念,叫時間厭惡。通俗地說就是拿金錢換時間。從正面看,懸賞群各取所需,既幫助發布者解決了麻煩,同時接單人也得到了相應的報酬,是雙贏的結果。

但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降低。人會逐漸變得冷漠,本來熱心幫忙可解決的事,卻要用金錢衡量。

全球新型肺炎疫情實時查詢

❺ 宅經濟的挖掘價值

某種程度上來說,「宅經濟」實際上可以說是網路經濟的一個「別稱」。從經濟學的角度它其實不是一個新東西,但是這種提法更為新潮,也更形象。從媒體報道而言,商報這種創新包裝的手法體現出了媒體對於讀者閱讀方式的理解,「宅經濟」這三個字初看時,覺得一頭霧水,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被吸引想進一步閱讀下去。就這組報道而言,可以說商報對於當前的經濟潮流動向把握的非常好,敏銳地感受到了經濟生活中發生的變化,從細微處著手,挖掘出了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趨勢。而具體而微的深入式報道,也給讀者提供了非常具有可看性和參考性的信息。
而報道的形式也符合了「讀圖時代」的時代性。發掘出了已經成為消費「中堅力量」的80後的消費特性,可以說他們已登上歷史舞台並在推動經濟發展,商家如果要捕捉商機應該從他們身上挖掘。
網路提供的鋪天蓋地的信息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關於這個話題商報這組報道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是經濟研究很好的題材,關於這個話題還有很多可以衍生下去的東西。
就「宅經濟」帶來的「概念」,我覺得還有很多種概念可以探討,簡單而言,有如「信用經濟」、「道德經濟」、「自由經濟」、「最互利經濟」、「朝夕經濟」、「視覺經濟」、「手指經濟」等等,以後有機會我會把此形成文字和商報讀者交流。
此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宅經濟」模糊了消費者和商家之間的概念,就如我們在報道中提到的「家庭循環經濟」概念(此循環非彼循環)。就教學而言,未來類似於百貨管理公司的網路專業管理公司專業也可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❻ 唐代的「宅家」指的是:

唐代稱皇帝為「聖人」,在皇宮裡面稱皇帝為「宅家」,因為皇權至高無上,「以天版下為宅,四海為權家」,故稱「宅家」。唐代稱皇帝為「聖人」,在皇宮裡面稱皇帝為「宅家」,因為皇權至高無上,「以天下為宅,四海為家」,故稱「宅家」。

❼ 宅經濟的現象

宅在家裡
經濟環境突然緊張起來,李樂鳴只好「宅」在家裡。「看孩子,盡量不出門,至少這樣還能節約支出。」「失敗就像一個漩渦,卷進去就很難出來。」李樂鳴蜷縮在家中沉浸在迷茫的情緒里。學生時代的李樂鳴充滿了抱負,「到30歲一定要做個百萬富翁。」然而而立之年已過,他仍在迷茫中找不到方向。在李樂鳴的印象里,從2002年大學畢業之後,他失業的時間比工作的時間還要長。除了剛畢業時在設計院工作兩年以及一些短暫的工作外,他一直處於失業中。
李樂鳴最近的工作記憶還要追溯到去年9月。當經濟學家們還在討論經濟形勢一片光明的時候,他在省會西南高新區一家工程公司謀到一份差事,之後他趕往了四川。「災後重建肯定有不少工程,只要攬上一個我就發大財了。」然而,攬工程沒有他想像中那麼簡單,於是他選擇了辭職。再之後,經濟環境突然緊張起來,只好「宅」在家裡。「看孩子,盡量不出門,至少這樣還能節約支出。」李樂鳴無奈地說。
網上購物
「買衣服都是從網上看好款式而後去商場試穿,如果感覺合適再從網上買,這樣能省下不少錢呢。田英是一家公司的銷售經理,「金融危機後,業務受到了一些影響,雖然收入不算低,但肯定不能像以前那樣大手大腳地花錢了。」田英說。金融危機給田英帶來了壓力,也讓田英找到了另一個購物的好途徑。「在商場試好了衣服,從網上買,衣服質量是一樣的,但有時能省下一半的錢呢。」田英的休息時間,除了充電,更多是泡在淘寶、有啊等購物網站上。
賣網游裝備貼補生活
「胖貓」業余時間最大的愛好已經改成了打網路游戲。對他來說,網游也是賺生活費的一個渠道。「50星法師攻防,本區排名前十,150元。」在一款網路游戲里,「胖貓」正在吆喝著賣寶寶。「胖貓」是一個餐館的廚師,除了上班,業余時間最大的愛好已經改成了打網路游戲。對他來說,網游不但是個休閑的方式,也是賺生活費的一個渠道。「上次帶小號升級,3天的時間掙了500塊錢,雖然比較辛苦,但也值了。」「胖貓」說,拿著「帶練」掙到的錢,首先給家裡裝上了寬頻。「這樣就更方便了,下班以後的時間都消磨在網游里了,賣個寶寶能掙100多塊錢,而後再弄點裝備啥的擺擺攤。」雖然網游里的裝備價格不斷下降,但「胖貓」仍然樂此不疲。「金融危機了,錢都不好掙,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這樣還能賺個飯費。」他說。
高溫催熱中國宅經濟
嘉和一品粥金源店汪店長說:「由於持續高溫,店裡外賣訂餐數量有所增加,送餐人員由原來的3名增加到5名。平日午後1點左右就很少有人打電話訂餐了,但是現在訂餐時間會延長1個小時。」
麥當勞北京地區公關部的孫劍也表示,在過去兩天中麥當勞的外賣銷量有非常大幅度的提高,但他未給出具體數據。
高溫下生意紅火的不只是餐飲外賣。隨著網上購物的發展,日常用品也可以通過快遞輕松購買,使人們免去頂著烈日出門的煩惱。
中國最大的網路購物平台淘寶網公關部經理顏喬說,由於高溫,消夏類產品,包括空調、電扇等電器產品銷量直線上升;另外夏日服飾銷量亦呈現上揚趨勢。
顏喬說:「高溫天氣下,由於網上購物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網店相對實體店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專營女式服裝的網店店主張健說,酷暑高溫為原本進入銷售淡季的店鋪提供了新商機。他說:「現在本應是夏裝銷售淡季。因為女孩子們早已備齊夏天的衣服,而秋天還遠。但是高溫天氣下,不少本打算到商場購物的顧客也來網購了,所以最近生意還不錯。」
網名為「小果」的濟南女孩兒方瓊前天剛上網買了一件T恤。有兩年多網購經驗的她告訴記者:「我本來挺喜歡逛街的,但最近濟南太熱了,不想出去。想逛了,就去網店裡逛逛過過癮。」她還說,以前買衣服都要到街上的實體店裡試穿,看好了款式和型號再到網上「淘」,但連試穿都省了。
快遞服務讓不少人都和方瓊一樣省去了酷暑出門的麻煩,而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們則在烈日下奔波於城市各個角落送貨。

❽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包含的經濟學原理是

商品日益大眾化

閱讀全文

與宅家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