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高三經濟學主觀題

高三經濟學主觀題

發布時間:2021-01-10 15:18:13

① 高考文綜政治經濟學主觀題常考哪些內容

1 國家的宏觀調控是重點。
2 一二課的經濟學基礎知識必須熟練,主觀題內的一些要點會從這里出。容
3 消費也很熱,和擴大內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聯系
4 財政和宏觀調控的聯系
大概就這些,經濟學部分很簡單,這件都有密切的聯系,要有信心。

② 高考政治經濟學主觀題完全不會,地理差的沒底!還有兩個月,怎麼辦啊!救命!!啊!

背高考標准答案,試著套新題,磨合吧。好運

③ 高三了,政治知識點是背的很熟了,可是主觀題就是不會做!!!怎麼辦啊!!拜託了各位 謝謝

知識框架是必須要背的,不僅僅是高三政治常識,高一經濟和高二的哲學的框架都是要背的版。知識框架一般權都發了的。我們就有,比如高三政治常識吧,大體有5個板塊:國家及國家制度,政黨及政黨制度,民族及民族政策,宗教及宗教政策,國際社會·時代主題及我國的對外政策,當然這裡面又分了小內容,但其實比起經濟和哲學少多了,所以很容易背的。 如果框架記住了做大題就容易多了,看見大題首先審題,明確問題是用經濟,哲學還是政治常識作答,然後找關鍵詞,看關鍵詞涉及的那些知識點。比如某某(國家機關)做········,這個做就是關鍵詞,這體現了國家職能吧,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做的內容和民生有關,那涉及的就更多了,比如:國家性質,國家職能,國家機構的本質,黨的本質,公民與國家的關系等等。 所以知識框架很重要,帶上關鍵詞在框架里慢慢篩選,選出滿意的答案。 我們上課都不背書,只背知識框架,當然書中有些細小的知識還是必須注意的。

④ 高考政治經濟學的問答題要怎麼答求答題模式或方法。

(一)政府(國家)
1、政府(國家)這樣做的政治學依據。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國家)這樣做的政治學依據是什麼?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我國的國家性質;②我國的國家職能;③我國國家機構應該堅持的原則;④國家這樣做的意義。
2、政府(國家)這樣做的經濟學依據
在《經濟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國家)這樣做的經濟學依據是什麼?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社會主義的本質;②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③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⑤市場在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是有弱點和缺陷,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⑥國家宏觀調控主要運用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國家這樣做的經濟意義。
3、政府(國家)在經濟學裡面的行為是宏觀調控;政府(國家)在政治學裡面的行為是履行國家職能。

(二)國際關系
1、(政治學)為什麼會出現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為什麼會出現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國際關系極其決定因素。
2、(政治學)中國為什麼極力主張構建和諧世界?
在《政治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中國為什麼極力主張構建和諧世界?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主權國家的權利與義務;②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③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順應了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發展的要求,有利於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⑤國際競爭的實質;⑥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國的外交政策;⑦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標等)。
3、(經濟學)國際經濟關系
在《經濟生活》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發展國際經濟關系的依據,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場經濟開放性的要求;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④對外貿易的作用。
4、(哲學)國際關系
在《生活與哲學》裡面命題,凡是要求回答:發展國際關系的哲學依據,都要從以下知識點去考慮: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②整體和部分的關系;③內因和外因的關系;④事物是變化發展的;⑤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辨證關系。

(三)政黨
在我們平時的練習和高考中,經常出現運用「政黨」的知識分析說明一些政治現象。回答此類問題,一定要用以下知識點考慮:①中國共產黨的性質;②中國共產黨的宗旨;黨的指導思想;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⑤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⑥加強黨的建設;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⑧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⑨我國的政黨制度。

(四)企業
企業是市場的重要活動主體,是《經濟生活》的重要內容,高考政治在《經濟生活》部分經常考到企業的知識,而且牽涉的知識面廣,知識之間關聯度大。但是也有規律可遵循。
我們在回答企業該怎麼辦之類的問題時,與企業有關的知識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系;(因為企業生產的是商品、要重視產品質量)
②掌握市場信息,調整產品結構,面向市場組織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
③加強管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
④採用先進技術,進行技術開發和創新,建設創新型企業;開展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⑤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以較少的資源,較低的成本,生產較多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⑥經營者必須具有良好的素質,還要提高企業勞動者的素質,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⑦企業要搞好售後服務,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實施名牌戰略,堅持正當競爭,反對惡性競爭;
⑧企業必須遵循價值規律,按價值規律辦事情;要自覺遵守市場交易原則,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⑨企業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必須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
⑩堅持科學發展觀。

(五)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這個知識點上命題,經常要考慮如下知識:
⑴公民與國家的關系——是統一和諧的關系。國家權力機關由民主選舉產生,國家權力來源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應該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⑵要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⑶三大原則:①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②堅持公民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③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
合的原則。
⑷公民監督。
2、《生活與哲學》在公民(個人)這個知識點上命題,經常要考慮如下知識:
⑴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是統一的關系;
⑵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⑶人與規律的關系;人與聯系的關系;人與矛盾的關系;
⑷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⑸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3、《經濟生活》在公民(消費者、勞動者)這個知識點上命題,經常要考慮如下知識:
⑴個人消費品的分配;
⑵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勞動合同制度;
⑶公民應該有納稅人意識
⑷公民的幾種投資行為——購買股票、購買商業保險、存款儲蓄、購買債券;
⑸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質,享受了權利,就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要遵守社會公德,維護他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六)《文化生活》主要命題點
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對社會的作用;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綜合國力;文化對人的影響(優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發展與創新:創新的重要性;創新的途徑(根本途徑和具體途徑);處理好兩對關系,克服兩種錯誤傾向;創新的主體—人民。
3、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核心;為什麼要弘揚(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樣弘揚。
4、先進文化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教育、科學、文化事業);思想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凡是經濟學中見到如何經營類題時,應想到:
⑴市場:面向市場進行產業、產品結構調整,生產適銷對路商品;遵循價值規律,將生產資料與勞動力進行優化合理配置。
⑵科技:貫徹科教興國戰略,運用高新技術,加強自主創新;
⑶管理:加強管理,貫徹人才強國戰略
⑷素質:提高經營者,勞動者的素質;
⑸效益:努力降低生產成本,增大產出,提高經濟效益,走新型工業化之路。
⑹品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與信譽,創立品牌,生產優質無公害商品,沖破國際「綠色壁壘」;
⑺競爭力: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將企業做大做強,增強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運用政治學知識回答如何做,一般會從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兩個角度來回答,但具體的又可以從黨、國家機關、公民角度回答:
從國家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履行國家職能和堅持國家機構的組織活動原則方面回答
從黨的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黨的領導和執政方式及加強黨的建設角度回答;
從公民的角度回答時:要注意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及其關系的處理角度回答。
從哲學角度回答怎樣做的問題,一般要側重於方法論,原理不用過多表述,但一定要結合實際問題來談,要體現哲學的思想與方法的要求。

【解題技巧】一般意義類主觀題回答的角度和術語可以歸納如下:
第一、經濟意義
描述國內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調動積極性,解放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結構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
③(有利於)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④(有利於)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⑤(有利於)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經濟合作交流,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經濟互補;增強競爭力
⑥(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基礎地位;產業化經營,促進結構調整,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描述對外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對外貿易,增強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收引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周邊)環境。
②(有利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

第二、政治意義
對國家的政治意義:
國內有關活動
①(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人民負責);真正做到」三個代表」鞏固國家政權,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②(有利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建設法治政府),轉變政府職能。
③(有利於)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高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

對外交往活動
①對我國的意義:(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國家安全;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
②對地區,世界的意義:(有利於)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維護共同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對黨的政治意義:
(有利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基礎);保持黨的先進性,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真正做到」三個代表」,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關系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第三、思想文化意義
(有利於)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發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國民素質,以德治國

⑤ 本人現在高三在復習階段 想問一下過來人,高考政治主觀題怎麼得分啊,我現在什麼都沒背,有沒有什麼技巧

什麼都沒背,就先別談技巧了,背起來吧

⑥ #高考提分#請問經濟學的主觀題該如何分點答呢一般的思路是什麼還有哲學的主觀題一般可以從哪裡入手

高考為啥要考經濟學和哲學。
你是說自主招生么的卷子么?那也不用吧?
那經濟內學的主觀題如何分點答,這一問太籠容統了,你得要至少讀過經濟學的書啊,才能說出來點什麼啊,如果你要入門,可以去看曼昆寫的《經濟學原理》,可以像看故事書一樣。但事實上,如果你是為了准備考試看,那時間可能很來不及了,其實大家都一樣,沒學過經濟學。
哲學的話,簡單的方法是 如果要從西方哲學入門,通俗的書你可以看看《大問題》,從馬克思主義哲學,那你找本考研的大綱,看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就行了,無非是辯證法,認識論的幾個原理。

⑦ 近年全國卷高考政治主觀題原題

2009年的
38.(3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黨全面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局,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率先在農村發起改革。廢除人民公社,確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全面放開農產品市場,取消農業稅,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初步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糧食生產不斷躍上新台階,農產品供應日益豐富,農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貧開發成效顯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十三億人口吃飯問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小城鎮蓬勃發展,農村市場興旺繁榮,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就業,億萬農民工成為產業工人重要組成部分。
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據統計,全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在1978年約有2.5億,到2007年末減少為1479萬;農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實際增長6.3倍。
材料二
表2 我國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構成統計
年份 家庭人均純收入指數
(1978年=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訊
支出% 文教娛樂用品
及服務支出%
1985 268.9 57.79 1.8 3.9
1990 311.2 58.80 1.44 5.37
1995 383.6 58.62 2.58 7.81
2000 483.4 49.13 5.58 11.18
2005 624.5 45.48 9.59 11.56

(1) 根據表2描述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指出這一變化說明了什麼什麼問題。(6分)
(2) 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途徑是大力發展農業,根據所學經濟學知識,提出發展農業的有效經濟措施。(6分)
(3) 結合材料分析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從黨的宗旨出發解決農民脫貧致富問題的,(10分)
(4)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有關原理,結合材料說明中國共產黨在農村改革發展中為什麼堅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價值標准。(10分)

三國時斯的荊州地區包括現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區。這一區域位於我國經濟梯次發展戰略的中部。為統籌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國家推進「中部崛起」戰略,確定其為重點開發區域,擬加大對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等財政投入,從而使該地區而臨吸納資源、資金和人才的絕好時機。同時,東部發達地區進入產業升級換代的新階段,也使該地區具有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
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戰略的指導下,位於該地區的甲地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1978年 全國 28.2 47.9 23.9
甲地 51 30 19
2007年 全國 11.3 48.6 40.1
甲 29.7 33.5 36.8
(6)根據表3,指出甲地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並分析其經濟發展的特點。(10分)
(7)運用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結合材料分析三國時期的刑州地區在當時和現在所處地位的不同。(10分)
2008年的

38.(3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07年以來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持續上漲,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糧食危機,30多個國家由此發生民眾的抗議和騷亂,一些發達國家出現了搶購大米等食物的風潮,糧食危機有向世界蔓延之勢。
材料二
在過去五年中,我國政府從加強農業基礎入手,把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作為首要任務,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全國糧食連續四年增產,儲備充足。
⑴為了防止糧食危機蔓延到我國,造成糧食價格大幅度上升,我國政府應採取哪些政策措施?(14分)
⑵運用政治常識,分析我國政府對糧食連續四年增產所起的作用,並舉例說明。(8分)
⑶結合材料,闡述我國政府著力抓好糧食生產所體現的歷史唯物主義的道理。(10分)

一位西方把學家說,土爾扈特人回歸的悲壯之舉,「是值得我們傳誦的一篇偉太的敘事史詩」。
土爾扈特回歸祖國大事年表

——摘嫡自馬汝珩、馬大正《漂落異域的民族》等

⑴土爾扈特汗國和伊犁河各地都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但水草豐美,適合游牧業的發展。分別說明兩地水資源豐富的原因。(12分)
⑵分析土爾扈特回歸祖國的原因。(12分)
⑶土爾扈特在回歸造中歷經艱辛,其中來自自然的威脅主要有哪些?(8分)
⑷如何理解土爾扈特的回歸是「值得我們傳誦的一篇偉大的敘事史詩」?(8分)
⑸土爾扈特人回歸祖國的歷史從一個側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黨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國統一大業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並載入憲法。改革開放以采,黨和政府又將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長期堅持。
為什麼黨和政府要長期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0分)
⑹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用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說明國家與民族自治地方的關系。(10分)

2007年的

39.(3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01—2005年中國製成品進出口貨物分類表(單位:億美元)
年份 進口 出口
總額 化學品
及有關
產品 輕紡產品、
橡膠產品、
礦冶產品及其製品 雜項
製品 總額 化學品
及有關
產品 輕紡產品、
橡膠產品、
礦冶產品
及其製品 雜項
製品
2001 1978 321 419 151 2398 134 438 871
2002 2459 390 485 198 2971 153 530 1012
2003 3400 490 639 330 4034 196 690 1261
2004 4440 655 740 501 5528 264 1006 1564
2005 5122 777 812 609 7129 358 1291 1942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6》,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註:表中數據均取整。分類表中省略了「未分類其他商品」和「機械及運輸設備」項。
材料二
據統計,2005年中國高科技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約為30%。但高科技產品主要還是依賴進口,如100%的光纖製造裝備、80%以上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裝備和石油化工裝備。70%的轎車製造設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等依賴進口。
材料三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與貿易夥伴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也有所增加。面對這一狀況,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完善我國涉外經濟體制和法規政策、建立產業損害預警機制、開展與貿易夥伴國的經濟戰略對話、改革人民幣匯率機制、積極增加進口、主動減免某些非洲國家的債務等。通過這些努力既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利益,又避免了貿易摩擦的升級。
(1)根據材料一、二,描述我國製成品進出口的現狀並指出存在的問題。(10分)
(2)針對從材料一、二中所看出的問題提出相應解決思路。(8分)
(3)運用政治常識中有關國際社會的知識,分析我國政府為什麼在採取材料三中列舉的
措施後,既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利益,又避免了貿易摩擦的升級。(14分)

另外我有許多政治題 以及文科試卷 要的話 加我 623358804 可以打包發給你

滿意嗎 把分給我吧

⑧ 解答經濟學意義類主觀題常用術語歸納

一、經濟意義
描述國內經濟意義
1、(有利於)調動積極性,解放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結構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
3、(有利於)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4、(有利於)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5、(有利於)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經濟合作交流,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經濟互補;增強競爭力
6、(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固基礎地位;產業化經營,促進結構調整,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描述對外經濟意義
1、(有利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對外貿易,增強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收引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周邊)環境。
2、(有利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義
對國家的政治意義
國內有關活動
1、(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人民負責);真正做到「三個代表」鞏固國家政權,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2、(有利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建設法治政府),轉變政府職能。
3、(有利於)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高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
對外交往活動
1、對我國的意義:(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國際形象;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國家安全;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家利益。
2、對地區,世界的意義:(有利於)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維護共同利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對黨的政治意義
(有利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基礎);保持黨的先進性,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真正做到「三個代表」,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關系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義
(有利於)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發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國民素質,以德治國。
題型六「認識(評價)類」主觀題
【題型特點】:此類題通常是材料先給出一個重大的社會現象,然後要求用所學的知識談談對這一現象的認識,常見設問有「如何認識」,「如何看待」「談談對某一現象的看法」「分析(評析)某一現象」等等

閱讀全文

與高三經濟學主觀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