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感想,看法
既然是作業,我認為你還是憑借你這個學習的深切體會去寫比較好。這些都不是很難的。我建議是這樣,而且還能深化你對這門課的認識。
Ⅱ 微觀經濟學鳥瞰圖
《微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一、課程簡介:《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必開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單位作為考察對象,研究個量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微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市場均衡理論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主要內容包括: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廠商均衡理論、收入分配理論,以及福利經濟學。該課程主要介紹西方的基本經濟理論,由於我們現在在經濟領域中更多的是運用西方的理論,因而該課程是 其他專業課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和任務:《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課。該課程的任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通過學習供求理論、彈性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市場均衡與市場失靈理論等微觀經濟學知識,為學習其他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系統學習和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為學習有關專業理論課奠定基礎。掌握研究微觀經濟理論的基本方法。正確認識和評價微觀經濟理論。
三、教學的基本要求:
1、該課程的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輔之以必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教學方法上,主要以講授為主,並且靈活運用討論法、提問法等方法。
2、 考試內容、考核目標和考試命題都要體現經濟學專業的特點,注意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理論應用能力的測試,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尤其是要注意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情況和新理論。
四、總學時數:72學時
五、教材和主要參考文獻:
1、高鴻業主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
2、朱善利主編《微觀經濟學》(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黎脂遠主編《微觀經濟分析》,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一章 引論(2課時)
教學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學生了解什麼是西方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為什麼要學習西方經濟學,以及對西方經濟學應持的態度。並通過引論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本教材的特點,通過對引論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評價西方經濟學的態度。
重點、難點:對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西方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以及當前的研究熱點是重點;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稀缺性概念、經濟模型是難點。
教學方法:講授和討論
教學內容:
第一節 什麼是西方經濟學
第二節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
第三節 西方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兩個問題
第四節 對西方經濟學應持有的態度
第五節 為什麼學習西方經濟學
第六節 教材的特點
基本概念:
稀缺性;經濟模型;微觀經濟學。
思考題:
1、試述不同經濟體制下三大基本經濟問題的解決途徑。
2、為什麼在我國學習西方經濟學的目的不同於西方?
第二章 需求和供給概述以及有關的基本概念(8學時)
教學目的和要求:掌握需求、供給、均衡價格、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等基本概念和與之相關的基本原理。
重點、難點:需求、供給以及均衡的概念,包括需求和供給曲線的規律是重點;需求和供給彈性的概念及規律、蛛網理論是難點。
教學方法:講授和討論
教學內容:
第一節 微觀經濟學的特點
一、經濟學的一個假設條件
二、經濟學鳥瞰圖
第二節 需求曲線
Ⅲ 微觀經濟學...
樓主你好。
如果一種商品的供給完全沒有價格彈性,則供給曲線是垂直的。
該商品的一種替代商品的價格上升,則替代品的需求量下降,在既定價格下原來商品的需求量上升,需求曲線會向右移動,所以均衡量不變,均衡價格上升。
望採納哦!O(∩_∩)O~
Ⅳ 微觀經濟學中對均衡的看法
均衡的最一般含義是指經濟事物有關變數在一定條件的相互作用下所達到的一種回相對靜止的狀態。答
局部均衡是就單個市場或部分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
一般均衡是就一個經濟社會中的所有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
Ⅳ 微觀經濟學學習心得
通過對微觀經濟學的學習!我的看法是微觀經濟學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可能我剛開始學習,對體系的感覺不是那麼深刻,在壟斷以及壟斷競爭和消費者理論以及後面的一般均衡論理解還不是那麼不甚明白!
微觀經濟學的出發點應該是產品、勞務和生產要素的供求平衡,一般的規律是產品價格提高,則對產品需求量減少,而產品供給量增加;(貴了人就不買了,那麼就會使供給的數量增加)產品價格下降,則對產品需求量增加,而產品供給量減少。但供求量的變化對價格變化的反映程度如何?這就是價格彈性問題。為什麼對不同商品需求彈性不同,這就要研究消費行為理論,一般稱為效用理論,(效用不是越多越好,吃一個饅頭覺得很舒服,吃十個就難受了)這也是需求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不同商品供給彈性不同,這就要研究生產要素組合和成本分析,這就是生產理論和成本理論。如果考慮到不同市場類型條件下的廠商最佳產量,就是廠商均衡,亦稱市場理論。分配理論是指生產要素價格問題,因為生產要素價格——工資、地租、利息和利潤的確定就是分配問題。除上述五個基本問題外,微觀經濟學的目標是使市場均衡,即實現福利最大化——這就是福利經濟學理論,包括帕累托最優和市場失靈條件下的微觀經濟政策問題等。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對微觀經濟學的大概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老師能深入減出,把抽象的一些問題都說的明白一點!我也會加倍努力的學習!
Ⅵ 微觀經濟研究對象,如何對待喜歡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的內容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研究對象是消費者和企業。
經濟學對每個人都有用。
內容是在資源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配置資源,來得到最大的滿足。
以上都是個人看法,可能不是教科書上的答案。
建議看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Ⅶ 我對微觀經濟學的認識
有一次,在課堂上,同桌的同學開玩笑說,學習微觀經濟學這門課就像看偶像劇一樣,雖然有故事情節,但是不論從哪一節開始看都不會影響對整體內容的理解,知識點都是分塊的,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看。
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思考,有故事情節這一點我是認同的,課上老師會舉出實例來描述某個經濟學原理得來的前因後果,由這個經濟學原理引起的市場現象和找出生活當中實實在在、生動形象的例子或者老師自己以往的經歷來驗證這個經濟學原理的正確性。但是,我總覺得任何文章都不能斷章取意,經濟學這種嚴謹的學科書籍當然也不能例外。我覺得看微觀經濟學更像是讀一本推理小說,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市場上的兩大主體是消費者和廠商,由此展開,消費者需求商品,對應需求曲線,廠商供給商品,對應供給曲線,再將兩者結合,講到需求與供給關系的基本原理及供求原理作用達到的市場均衡。講到這里,我們肯定會有疑問為什麼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非得是這樣的。接下來,就介紹了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形成的原因,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成本分析。講完了消費者與廠商之後,就把他們放到市場當中,依次描述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這四種市場中發生的各種情況。其實,在知識點的編排上都是一脈相承,互相關聯,有規律可循,有依據可依的。
微觀經濟學學到現在,有很多現象都激起了我極大的好奇心,那些現象與我原先的臆想有很大的出入。比如,如果某一農戶獲得豐收,他的收入會增加;但如果所有農戶的收成都破豐收記錄的話,則他(以及所有)的農場收入非但不增加,反而(都)會下降。又比如,政府對汽油供應商征稅,最後運用供求原理分析出實際上消費者承擔了大部分的稅收,而非供應商。前者是受供給規律的影響且農產品是缺乏彈性的商品,後者則是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且供給相對富有彈性,而需求相對缺乏彈性。細細體味,經濟學中的很多例子看似有其詭異和神奇之處,其實都是有理由可以解釋的,有待我們去進一步掌握,研究和探索。
有人說,當你認真系統地學習經濟學之後,你將會用一種同以往迥異的目光去審視整個世界。以後我買東西的時候不會僅僅關注它的價格如何變動,而會想想是什麼導致了它的價格變動;大學本科畢業後我是出國,考研,還是工作,選擇哪個我的機會成本會相對小些;平常復習各門功課的時間應該如何分布才能保證各科成績最能相輔相成。經濟學是一門幫助增強洞察能力和保障選擇效率的學問,有極大的實用價值,就像老師說的,精通經濟學的人在炒股的時候也會比別人更勝一籌。
由衷而言,我不能不為經濟學世界裡的種種奧妙所折服。以上僅為我個人學習了微觀經濟學之後的一些淺薄的認識。
Ⅷ 我是大一的學生,這學期有微觀經濟學,我的專業是電子商務,想請教一下對這么課的態度
大學有些東西和專業並沒有太大關系……
從考試的方式就能看出來難易程度:
最簡單的回:不考試只寫論文答(一般是全校性的選修課);可以說是包過。
比較簡單的:開卷考(但是分值比例不大)+平時點到+作業,基本是包過。
再麻煩一點:正規開卷考;知道大概上過什麼內容,很容易能通過。
然後:閉卷考(佔一定分值比例)+論文成績+作業,稍微用心點准備考試,注意一下平時作業和點到。
最後:徹底的閉卷考。即便是這種考試,分數在55上下的只要老師不是很嚴厲
的話,也有可能會僥幸通過……
電子商務,可經濟學應該還是有些關系的吧?
當初我學「測控」,還不是得學市場管理?
Ⅸ 微觀經濟學簡要分析影響賣者變數的有哪些
1、商品本身的價格。
2、相關商品的價格。
3、生產技術的變動。回
4、生產要素答的變動。
5、政府的稅收和扶持政策。
6、廠商對未來的預期。
7、自然條件。
(9)對微觀經濟學的態度擴展閱讀:
價格、供給量關系:
在市場經濟中,供給(生產)量與價格是有一定關系的。
如果商品價格高,供給(生產)量會增加;商品價格低,供給(生產)量會減少。
在需求曲線一定的前提下,生產出來的商品量,如果要供給(售出)的多,那麼價格會低;如果要供給(售出)的少,那麼價格會高。
或者說:如果供給(售出)量增加,價格會下降;如果供給(售出)量減少,價格會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