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觀經濟學中不完全競爭市場有哪幾種類型
完全壟斷,又稱壟斷或獨占,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的市場類型。
完全壟斷市場的形成,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規模經濟的需要。有些產品的生產需要大量固定設備投資,規模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大規模生產可使成本大大降低。在這種場合,效率高的工廠規模相對於市場需求來說非常之大。
以致只需要一家廠商即可滿足需要,兩家工廠很難獲得利潤。許多公用事業,如交通、供水、發電、電話等,通常由一家廠商獨家經營。由於規模經濟的需要而形成的壟斷,稱為自然壟斷。其次,專利與專營權的控制。
(1)完全競爭市場微觀經濟學擴展閱讀:
產生發展: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
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通觀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過程與全部理論,始終圍繞著價格這一核心問題進行分析,所以微觀經濟學在很多場合又被稱為「價格理論及其應用」。
⑵ 微觀經濟學:完全競爭市場
不知道你的邊際成本是怎麼來的,一般邊際成本也是產量的函數,求解如樓上MR=MC。但是完全競爭市場還有一個核心條件是MC=P,因此如果給定MC=4, 均衡價格P也為4,Q=6, 此時邊際收益MR=10-2*6=-2。利潤=P*Q-Q*AC=0。
此時企業時無動力生產的,一般會退出市場。
⑶ 微觀經濟學:簡述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
具體條件如下:
1、大量的買者,賣者;
2、商品具有同一性:同質的,無差別的。
3、廠家可自由進入或退出市場;
4、沒有市場歧視。
5、信息完全充分(交易成本為零);
6、資源自由流動(自由締約)。
一個行業中有非常多的生產或銷售企業,它們都以同樣的方式向市場提供同類的、標准化的產品,如糧食、棉花等農產品,賣者和買者對於商品或勞務的價格均不能控制。
在這種競爭環境中,由於買賣雙方對價格都無影響力,只能是價格的接受者,企業的任何提價或降價行為都會招致對本企業產品需求的驟減或利潤的不必要流失。因此,產品價格只能隨供求關系而定。
(3)完全競爭市場微觀經濟學擴展閱讀:
完全競爭市場可以促使生產者以最低成本進行生產,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因為在完全競爭市場類型條件下,每個生產者都只能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因而他們要想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就必須以最低的成本進行生產。也即必須按照其產品平均成本處於最低點時的產量進行生產。
生產者以最低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高產量的產品,這是一種最佳規模的生產,這樣的生產也就投有浪費任何資源和生產能力,因而,這樣的生產過程也就是一種促進生產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的過程。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競爭,在引導生產者追求自己利益的過程中,也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的利益。這是亞當·斯密的重大發現及著名論斷。他認為,市場競爭引導每個生產者都不斷地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他們所考慮的並不是社會利益,但是,由於受著一隻看不見的手的指導,去盡力達到一個並非他本意想要達到的目的。
企業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能比在真正出於本意的情況下更能有效地促進社會的利益。 例如,假若每個生產者都努力使其生產的產品價值達到最高程度,其結果必然使社會的年收額有很大的增長,從而也就促進了社會公共利益的增加。
⑷ 微觀經濟學 完全競爭市場的問題。
我的問題是,
(1)由AVC=MR有:
Q^2-4.5Q+30=Q^2-9Q+30
為什麼MR=Q^2-9Q+30?
回復:應該是MR=3*Q^2-9Q+30
即Q^2-4.5Q+30=3*Q^2-9Q+30,解得:Q = 2.25。估計是打漏了個系數3。
(2)廠商的短期供給函數是: P = 3Q^2-9Q+30(Q>2.25)
為什麼(Q>2.25)?2.25哪來的?
回復:(Q>2.25)中,2.25是(1)式解得的答案。因為該廠商的停產點:P=AR=MR=AVC的最低點為2.25,只有Q>2.25也就是廠商的產量大於2.25才能維持經營。
⑸ 微觀經濟學關於完全競爭市場的問題
答案是正確的。
因為前提條件是完全競爭市場,且商品在短期內供應量既定,那麼在坐標軸上,供給曲線是固定的,則商品價格僅由市場需求曲線決定。
答案C把供給曲線放進去就不對了,因為短期內供應量既定,供給曲線是不動的。
希望能幫助你理解了。
⑹ 微觀經濟學 完全競爭 壟斷競爭
已經不太記得了,壟斷市場的話是整個市場只有他一家在銷售這個東西,所以他可以把價格定專的很高很高,而且屬這個行業進入難度比較大,占據壟斷的地位就可以自己定價,如果有別的企業想要進入這個行業,他還可以把價格降得特別低,這樣的話其他企業進入難度大他就能一直佔有壟斷的地位。比如我國的天然氣,自來水
完全競爭市場就是這個行業有許多人在賣東西,如果一家價格比其他家價格高了,產品就會賣不出去所以大家就只能努力減少自己的生產成本,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才能賣的更好。比如礦泉水,鉛筆,橡皮
總的來說完全競爭市場是理想的市場,各個企業之間保持良性競爭推動產品進步。
壟斷市場是另一種理想的市場能夠掙大錢,但是會造成剝削。
⑺ 一個微觀經濟學的問題,關於完全競爭市場
答案是正確的。
因為前提條件是完全競爭市場,且商品在短期內供應量既定,那麼在版坐標軸上,權供給曲線是固定的,則商品價格僅由市場需求曲線決定。
答案C把供給曲線放進去就不對了,因為短期內供應量既定,供給曲線是不動的。
希望能幫助你理解了。
⑻ 微觀經濟學,完全競爭市場的問題
需求的價格彈性復通常被稱為需制求彈性(即需求量對價格的反應程度),需求曲線為水平線,表示需求彈性無窮大,表示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上,需求量是無限的。由於需求量本來就是無限的,因此降價也改變不了需求量是無限的事實;
根據MR=P*(1-1/e)可知,價格完全彈性則e趨於∞,所以MR=P。
⑼ 微觀經濟學完全競爭市場
經濟利潤即超額利潤為0,不是正常利潤為0
經濟學中的成本包括正常利潤,是一種機會成本,就是如果不生產將這些生產要素投入其他方面得到的收益。
長期均衡的狀態就是企業生產和不生產的收益是一樣,就是均衡。
⑽ 微觀經濟學完全競爭市場的題目
廠商短期均衡時有MR=MC,即0.3Q^2-4Q+15=55得Q=20
利潤TR=PQ-(0.1Q^3-2Q^2+15Q+10)=790
即均衡產量為20,利潤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