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需求分析

經濟學需求分析

發布時間:2021-01-09 14:00:52

『壹』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需求側改革,用宏觀經濟學原理分析這一政策

簡單來說,經濟增長源泉可以分為供給拉動(如我們常用的索洛模型就是經典供給分析)和需求拉動(比如IS-LM模型就是經典需求分析)。
我國目前面臨的情況是供給過剩(表現在經常項目持續順差,可以簡單理解為凈出口一直為正數),所以需要拉動需求來平衡供需關系。
拉動需求就要考慮GDP支出法核算,GDP = C+I+G+NX,從我國實際國情來看,消費(C)偏低,投資(I)偏高,NX持續為正數是積久常態。所以就需要通過刺激居民消費來擴大內需。

『貳』 西方經濟學經濟現象分析題:開放經濟條件下,如何增加總需求

出口

『叄』 利用經濟學原理,分析影響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1) 商品本身的價格(P)
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商品本身價格上升,則需求量減少;價格下降,則需求量增加。需求量的多少與該商品的價格成反方向變動的關系。
(2) 相關商品的價格(PX)
當一種商品本身的價格保持不變,與其相關的其他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該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會發生變化。
在經濟學中,相關商品分為兩種:一種是替代品(Substitute goods),是指可以相互替代滿足消費者同樣需要的商品,比如大米和白面,羊肉和牛肉,棉布和絲綢,咖啡和可可,等等。消費者在購買兩種具有替代關系的相關商品時,如果其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漲,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就會增加;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另一種商品需求量就會減少。比如羊肉和牛肉,當羊肉的價格不變而牛肉的價格上升時,人們就會增加對羊肉的購買而減少對牛肉的購買,從而使得對羊肉的需求量增加。
另一種是互補品(Complementary goods),是指互相配合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商品, 比如影碟機和碟片,乒乓球和球拍,鋼筆和墨水,汽車和汽油,等等。消費者在購買兩種具有互補關系的相關商品時,如果其中一種商品價格上漲,另一種商品需求量就會減少;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另一種商品需求量就會增加。比如影碟機和碟片。如果影碟機的價格不變, 碟片的價格上漲,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影碟機的需求量就會減少。
(3) 消費者對未來價格變動的預期(PE)
如果消費者預期將來商品價格上升,則會增加現在的需求,反之,如果預期未來商品價格下降,則會減少現在的需求。例如,消費者預期電腦價格還會持續下跌,則會推遲購買,從而減少了當前電腦的市場需求;反之,消費者預期電腦價格還會持續上升,則會抓緊購買,從而增加了當前電腦的市場需求。對未來價格變動的預期有時會帶來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現象,這是因為人們普遍有「買漲不買落」的心理。
(4) 家庭收入(I)
一般來說,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就會增加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就會減少對商品的需求量。對於低檔商品而言,收入增加,會引起需求量減少。
(5) 消費者偏好(T)
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強時,需求量就會增加,反之,偏好程度減弱時,需求量就會減少。消費的過程,也是滿足心理與社會需要的過程,因此,社會消費風尚的變化對消費者的偏好影響很大。廣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消費風尚從而達到影響消費者偏好,促進商品購買量的目的。這也就是許多廠商大做廣告的原因。
(6) 人口數量與結構的變動(N)
一般來說,人口數量的增加會使需求量增加,人口數量減少會使需求量減少。人口結構的變動主要影響需求的構成,從而影響某些商品的需求。
(7) 政府的消費政策(G)
政府的許多政策都會鼓勵或抑制消費,從而增加或減少人們對商品或勞務的需求。例如,政府提高所得稅稅率、加征消費稅等都會抑制消費,反之,則會刺激消費,增加需求。
除上述七個因素外,還有歷史傳統、民族風俗、社會風尚、地理氣候、文化習慣、經濟開放程度等等,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需求。

『肆』 經濟學基礎,需求與供給 請你作圖分析需求和供給的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影響.

畫一個叉叉 叉叉中間的焦點為開始的均衡價格和數量,需求變化以後導致其中一條線向內下移動或向上移容動 那麼交點就變化了 新的交點的數量和均衡價格 與過去的相比 稍微分析下就好了 這是最最最基礎的啊. ----Elliott

『伍』 經濟學中16種有關需求與供給的分析

奢侈品價格彈性大,當人們收入下降或者受未來預期收入會減少時,人們就會減少奢侈品的購買,所以需求會減少,此時廠商會減少供給。當人們收入增加時,人們會增加對奢侈品的購買,需求會增加,廠商會增加供給。 所謂價格彈性,即是需求量對價格的彈性,指某一產品價格變動時,該種產品需求量相應變動的靈敏度。而價格彈性分析,就是應用彈性原理,就產品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進行分析、計算、預測、決策

『陸』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需求增加價格如何變化

需求抄供給變動分兩類:一類是需求供給襲線本身變動,另一類是量的變動.第一類的變動是由於非本產品因素變化引起,也就是需求供給線左右滑動.第二類量的變動,是因為商品本身價格變動引起的.
一種商品當它的供給不變,而需求增加時候它的價格將隨之提高.這可以解釋為物以稀為貴.

『柒』 請高手賜教:經濟學中的需求分析具體應分析什麼

這題目太大了,經濟學領域分布廣,如果是泛泛,那麼你可以從經濟學的研究回的對象、答方法、分類,范圍等很大的定義中去找和你認知不同的地方做為你的突破口,最後形成按照你的需要,達到你的要求,就是需求。
如果你能具體指經濟學某個活動或研究對象,那麼你可以根據你想得到的結果,和目前狀態下的經濟學造成的結果來做分析,最後形成需求。

『捌』 如何理解經濟學上的"彈性分析

在經濟學上,彈性概念是由阿爾弗萊德·馬歇爾提出的,是指一個變數相對於另一個變數發生的一定比例的改變的屬性。
彈性的概念可以應用在所有具有因果關系的變數之間。作為原因的變數通常稱作因變數,受其作用發生改變的量稱作從變數。

常見的經濟學彈性有:
1、需求的價格彈性
需求的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在經濟學中一般用來衡量需求的數量隨商品的價格的變動而變動的情況。
2、供給的價格彈性
供給的價格彈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有時候也被簡稱為供給彈性。它表示價格變動1%引起供給量變動的程度。供給價格彈性系數同需求的價格彈性一樣,也是由供給量變動的百分比與價格變動的百分比的比值確定。
根據經濟學中的供給定理,供給量與價格是同方向變動的,即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越大,企業的生產就會隨之變化。
3、需求的收入彈性
需求的收入彈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衡量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消費者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即消費者收入變動1%的需求量的變動百分比。
4、需求的交叉彈性
需求的交叉彈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某種其他物品的價格每變化1%,會使該物品的需求量變化百分之幾,由這個概念我們可以推導出替代品、互補品這兩個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
需求交叉彈性反映了相應於其他商品價格的變動,消費者對某種商品需求量變動的敏感程度,其彈性系數定義為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除以另外商品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交叉彈性系數可以大於0、等於0或小於0,它表明兩種商品之間分別呈替代、不相關或互補關系。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需求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