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產權經濟學新論

產權經濟學新論

發布時間:2021-01-09 09:01:12

㈠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所有制理論與西方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理論的區別及評價。

二者的比較分析:

馬克思的所有制理論和西方新制度經濟學的產權理論都是以產權和制度為研究對象的,兩種理論具有許多共同的地方。例如,二者都強調產權和制度在經濟中的重要性,把產權結構和制度安排視為影響經濟績效的重要因素;都認為產權具有社會強制性,是以法律形式確定或界定的,以此來形成個人的各種行為約束;都認為產權是一種社會工具,把產權關系看作是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把利益問題當作產權關系的核心問題等等。
但是,從總體上說,馬克思主義產權理論和西方經濟產權理論分屬於不同的經濟學流派,是兩個不同的產權理論體系和理論範式,二者之間還是存在主要區別的。

(一)研究目的不同
馬克思產權理論是以剖析資本主義制度為目的,並揭露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中資本對僱傭勞動的剝削實質,進而揭示資本主義根本產權制度的本質,說明資本主義產權關系的虛偽性和不合理性,闡明它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指出西方產權理論必然被更合理的產權理論所取代的必然性。
而西方產權理論的目的和任務是要表明產權的內容如何以特定的和可預期的方式來影響資源的配置和使用。它是為了維護完全自由的市場制度,並藉助於產權去解決市場運行中的問題,提高經濟效率。它的核心是考察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損益關系及其影響,探尋如何更好實現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二)理論基礎不同
馬克思主義的產權理論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它是辯證唯物主義在社會關繫上的運用,既是指導制度研究的方法論,也是關於社會制度變化、發展的基本理論。歷史唯物主義把社會的發展和制度的演變看成是社會基本矛盾不斷發展的自然過程,分析了人類社會各種制度的演變,深刻地闡述其變化、發展的原因、動力、過程和將來的趨勢,構建了全面、系統的制度發展理論。馬克思運用歷史唯物理論,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闡明產權起源的,詳細地分析了人類歷史上最初公有產權和私有產權的建立或起源。他認為,公有產權的產生是由原始共同體所處的自然條件決定的。
而西方產權理論的理論基礎則是交易費用理論,它從交易費用出發,以交易成本為基本分析工具,根據交易成本的大小來確定和調整產權關系、產權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西方經濟學的產權理論大多是從外部條件入手研究產權起源的。他們認為,產權就是指私有產權,產權的起源也就是私有產權的起源。產權是在產權主體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經濟活動中自然演變產生的。甚至認為人類迄今為止只經歷了一種產權形態,即起源於中世紀晚期的私有產權。

(三)研究方法不同
馬克思產權理論的方法論是科學抽象法、邏輯與歷史統一法、有機整體方法論,馬克思的研究方法為產權理論研究提供了科學的哲學背景,使產權理論形成了系統、整體、動態的理論體系。按這種系統、整體、動態的方法,一定社會的所有制形式和產權結構不是個人之間自由交易和自由契約的結果,而是社會結構的整體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產物,不是理性的個人自由選擇導致了產權制度的變遷。相反,是社會結構和產權制度的變遷決定個人的行為方式和選擇空間。因此,產權制度首先不是個人之間的一種交易關系,而是不同階級或不同社會集團之間的一種生產關系。
現代西方產權理論則採取的是個體主義的方法。西方產權經濟學家認為,產權關系首先是個人對財產的~種排他性的佔有關系,這種佔有關系在給經濟主體帶來利益的同時,也產生交易成本;產權制度的形成和變遷是個人在交易成本約束下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進行自發交易的產物。可見,西方產權理論對產權問題的分析完全是建立在以成本一收益分析為核心的新古典經濟學理性經濟人範式之上。

(四)對於產權績效的評價不同
馬克思對產權績效的評價主要以生產力為基礎。認為不同所有制或產權結構的合理性只能到社會歷史運動的規律,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去找尋。馬克思強調所有制既可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也可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如果財產關系和利益關系合理,這種合理的經濟制度必將促進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反之,則會阻礙生產力的進步。因此,應調整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要求,從而使產權制度發揮其最大的績效。
西方產權理論是以交易為基礎的,因而其對產權的經濟績效的評價主要是以交易費用的高低為依據的。西方經濟學的產權理論由於從抽象人性論出發,認為資本主義私有制合乎理性,私有產權能引導人們實現將外部性內部化的激勵,是最優的、最具效率的。而公有產權的不明晰必然導致公有產權的濫用,使資源配置達不到最優狀態。因為判定一種產權結構是否有效率,關鍵看它能否為它支配下的人們提供比外部性更大的內在刺激。在公有產權下,由於共同體的每個成員都有權分享共同體所具有的權利,人們在公有產權條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結果是公共財產的低效率。

(五)產權變遷的原因、動力不同
馬克思把所有制的產生、發展和變遷放到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中去考察,即放到歷史發展規律中去考察,認為制度變遷的原因或根源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社會制度變遷首先是生產關系的變化,生產資料所有制又是其前提。當生產力的發展受到舊的生產關系的束縛時,就要求突破舊制度,建立起符合它的性質、適應它發展的新的產權制度,進而引起社會生產關系的變革。科技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為主要標志的社會生產力的水平、性質的變化及其發展要求,是決定一種產權制度形成和演變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客觀條件。促使產權制度變革的是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這種必然性通過代表新生產力、反映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階級加以實現。
西方經濟學的產權理論是建立在抽象人性論和個人主義方法論基礎上,他們根據成本一收益分析,從效率去尋找產權制度變遷的原因,以人們追求高效率,認知和選擇高效率制度作為產權制度變遷的動力。西方產權理論認為產權制度是人類的一種創造,當制度變革帶來的預期收益大於預期成本時,行為主體便會推動制度變遷。因此,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的財產制度不是歷史發展的產物,而是歷史發展的起點;不是生產發展的結果,而是生產發展的前提;不是客觀經濟條件生成的,而是人的自然本性規定的。

閱讀全文

與產權經濟學新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