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宏觀經濟學易綱

宏觀經濟學易綱

發布時間:2021-01-09 08:19:03

1. 哪位大大有威廉森《宏觀經濟學》的中文

經濟學相關知識和數學聯系緊密因此在書目中我加進了數學修習科目

1、曼昆 《經濟學原理》 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分冊 是經濟學入門的好書,培養經濟學學習的興趣
或者《經濟學》薩繆爾森
2、學習高等數學 建議用同濟大學出版的《高等數學》,基礎好用第五版或第六版,基礎不好用第三版
3、學習《線性代數》,買一本國內線性代數教材都可以,暫時沒有值得推薦的,水平差不多
4、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國內教材就可以,水平差不多
5、在上3、4開展學習期間可以學習中級宏觀經濟學和中級微觀經濟學
推薦教程:
曼昆《宏觀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
腸頂斑雇職概辦誰暴京威廉森《宏觀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
薩克斯《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上海三聯書店;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
[美]平狄克,[美]魯賓費爾德《微觀經濟學》
學習完以上課程之後你會對經濟學有了一定的認識與理解,如果僅限於興趣可到此為止,如果有事業或考試方面的原因可繼續下面的學習
6、經濟學說史
推薦:美)斯坦利·L.布魯 等著,邸曉燕 等譯 《經濟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7、財政學
(美)羅森 著,郭慶旺 等譯 《財政學》
8、貨幣銀行學
易綱 著 《貨幣銀行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9、統計學
《商務與經濟統計》(美)安德森 等著,張建華 等譯

基礎課程就這些,至於投資學,博弈論,會計學可自己選擇

2. 有什麼比較好的經濟學科普讀物可以推薦

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是非常不錯口碑很好它是學習的書籍,如果想進一步了解的《國富論》《資本論》。

3. 金融學考研需要什麼專業書籍

.經濟學基礎(西方經濟學)部分
①《西方經濟學(上下冊),高鴻業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或《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分冊)》+《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分冊)》第三版,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②《現代西方經濟學習題指南(微觀經濟學)》、《現代西方經濟學習題指南(宏觀經濟學)》,尹伯成編寫,復旦大學出版社第五版(綠皮書),書中大題可以酌情練習,但每章開頭的內容概括很經典。
經濟學的參考書籍,「高鴻業的教材+尹伯成的習題」是基本配置。建議大家以一本比較全面的參考書為核心(高鴻業的比較常見),再挑選一些有特色的書作輔助,有些書借閱即可,比如《微觀經濟學》(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觀經濟學》(袁志剛,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觀經濟學》(王秋石),如果偏好國外的教科書,曼昆的《宏觀經濟學》該算標準的中級宏觀,可以讀讀。
2.貨幣銀行學部分
③《現代貨幣銀行學教程》,胡慶康,復旦大學出版社
④《現代貨幣銀行學教程習題指南》,胡慶康,復旦大學出版社
貨幣銀行學部分最基本的配置是「胡慶康先生的教材+習題指南」,此外還有些書可供參閱,如《貨幣銀行學》,易綱、昊有昌,上海人民出版社;《貨幣金融學》,黃憲,武漢大學出版社;《金融學》,曹龍騏,高等教育出版社;《貨幣銀行學》,戴國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貨幣銀行學》夏德仁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金融學》,黃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國際金融學部分
⑤《國際金融學》新版,姜波克,高等教育出版社
(或者《國際金融新編》,姜波克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⑥《國際金融新編習題指南》(第二版)姜波克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⑦《國際金融》馬君潞、陳平等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
此外,推薦較多的參考書還有《國際金融》,錢榮堃編,南開大學出版社;《國際金融》,易綱、張磊,上海人民出版社。
4.投資學部分
⑧《金融市場學》,張亦春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⑨《投資學》,劉紅忠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其中一部分大綱沒有要求)
另外《證券投資學》(第二版)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證券投資學》(第二版)霍文文,高等教育出版社,可供參考。實際上投資學內容零散,沒有一本能夠完全吻合大綱內容的教材。

4. 關於金融學入門教材

如果你不是金融專業的,建議你先看貨幣銀行學,這是金融學的基礎課也是入專門教屬材,之後再看國際金融學,這是金融方面宏觀的內容,之後再看微觀金融,如金融學,金融市場學,金融工程學,投資學,還有財務管理也不錯。
至於教材選擇,依個人能力而定吧,也可以向你們學校金融學的同學借也可以呀

5. 我買了一套曼昆經濟學的書,一本微觀經濟學一本宏觀經濟學本,請問我應該先學哪一本啊,謝謝

統計學《商務與經濟統計》(美)安德森 等著、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國內教材就可以,水平差不多5、在上3、4開展學習期間可以學習中級宏觀經濟學和中級微觀經濟學推薦教程,邸曉燕 等譯 《經濟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7、財政學(美)羅森 著,郭慶旺 等譯 《財政學》8、貨幣銀行學易綱 著 《貨幣銀行學》上海人民出版社9經濟學相關知識和數學聯系緊密因此在書目中我加進了數學修習科目1,如果僅限於興趣可到此為止,如果有事業或考試方面的原因可繼續下面的學習6、經濟學說史推薦;范里安《微觀經濟學》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美]平狄克,中國人民大學;威廉森《宏觀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暫時沒有值得推薦的:曼昆《宏觀經濟學》:美)斯坦利·L.布魯 等著,水平差不多4、曼昆 《經濟學原理》 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分冊 是經濟學入門的好書;薩克斯《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上海三聯書店,張建華 等譯基礎課程就這些,至於投資學,博弈論,會計學可自己選擇呵呵,培養經濟學學習的興趣或者《經濟學》薩繆爾森2、學習高等數學 建議用同濟大學出版的《高等數學》,基礎好用第五版或第六版,基礎不好用第三版3、學習《線性代數》,買一本國內線性代數教材都可以,[美]魯賓費爾德《微觀經濟學》學習完以上課程之後你會對經濟學有了一定的認識與理解

6. 你好,我想學習經濟學

一、如何讀經濟學

1. 經典原著讀不讀?
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難以回答的,我剛入學的時候就已經聽說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凱恩斯的《通論》(各位博學同仁可能還聽說過馬歇爾、熊彼特、庇古等人的著作),但初做嘗試之後,實在有摸不著頭腦之感,於是便無奈放棄了,後來逐漸體會到讀這類著作確實是需要一定的知識素養積淀的,否則的話的確很難比較深入地理解,甚至很有可能產生誤解,更何況著作中的有些內容也是值得批判的,作為初學者當然不知道如何鑒別,所以如果不是對原著有很強烈的興趣,最好在初學的時候不要去看原著,只要看看一些"導讀"知道其大略即可,比如你知道斯密說的"看不見的手"、提出了分工的重要性就夠了,至於原著中其他的豐富思想,當然是一座寶庫,只不過我們現在還沒有挖掘的工具罷了。
陸銘老師有一句話,並不能說肯定對,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現在經濟學最前沿,最豐富的思想和方法都在paper中,經典原著都是幾十年上百年前的思想,這一段時間內經濟學已經有很多的進展了。即便是教科書也已經是幾年或者十幾年前作者對自己研究成果的匯總,所以要了解前沿理論、問題、方法,還得從paper開始。當然這並不是說初學者開始看paper,教科書實際上是很好的入門讀物,教科書可以提供學科的整個框架、體系和發展脈絡,而且又比較親善易懂,所以各位初學經濟學的同學一定要好好研讀教科書。這又涉及到下面一個問題了。
2.教科書怎麼讀?
在"怎麼讀"這個問題之前應該現有一個"讀什麼"的問題,"讀什麼"一般又涉及到幾個問題:
讀外國經典教科書還是讀中國學者的教科書?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同學可能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讀國外的了,國內的教科書不值一讀。其實這個觀點還是有些片面的。的確,不可否認現在經濟學研究的前沿並不在中國,外國老頭們寫的入門的教科書又很"親善",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高級的教科書則更是需要大師級的功底才可以勝任,而國內此類大師數量不多,實力超群的又往往沒有精力和時間寫教科書,所以讀國外的經典教材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但是另一方面,國外教材多是以美國作為例證,有很多方面都與中國國情不同,列舉的中國例子和數據也比較少,這不利於我們了解自己國家的經濟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但這些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有時讀一讀中國學者的教科書也會有所收獲。然而並不是隨便挑一本國內的書就讀,這裡面我個人覺得是有些竅門的。
首先, 選青年教授的,不選老教授的。這樣做並不是對老教授的學術能力質疑和不尊重,而是出於一種不得已的選擇。有些著名老教授們在他們同輩中研究中是相當出色的,但是囿於時代和環境的限制,他們最初接受的往往是帶有批判性質的西方經濟學。就如已經過世的高老,他的《西方經濟學》銷量在全國都是排在很前面的,但各位讀過高老的書的同學都會發現,在每一章"結束語"中,高老都要對本章的內容進行批判,同時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但實際上,這些質疑和批判在西方經濟學的進程中大部分已經都有改進和解決了,這樣的批判有時不免稍顯脫離時代,而且容易讓初學者糊塗:怎麼好不容易才搞懂的理論,這會兒又被大肆批判呢?究竟應該怎麼學呢?所以我說,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要選青年教授的書。
其次, 選知名院校的,不一定選自己院校的。這一點我想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中國的經濟學研究本身就與世界前沿有相當大的差距,而國內的研究水平就更是差距頗大了,基本上大師級的人物很難在一所普通的院校出現(大家可以不同意這個觀點,這是出於我淺薄的認識,無意冒犯),那麼即使從概率上講,選擇知名院校的知名青年教授的書,你的風險是最小的對吧?當然各位同學如果本校有很牛的老師,用他的課本也會有特別的好處,因為本人講自己的教材,那種感覺是完全不同的。這里我也不怕廣告的嫌疑了,有幾本入門的書確實不錯,微觀的有陳釗、陸銘合著的《微觀經濟學》、宏觀有易綱的《宏觀經濟學》,當然袁志剛老師的《宏觀經濟學》也是不錯的。陳釗、陸銘是復旦大學的青年教授,易綱我就不用介紹了,袁志剛是復旦大學的經濟學院院長。大家在圖書館看就行了,不用買。
讀英文版還是中文版?
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困惑很久,讀中文翻譯版的好處是比較快,效率比較高,壞處是怕翻譯出錯,造成理解困難或者乾脆學到錯誤的東西。 讀英文版的好處是原汁原味地與大師交流,不必擔心翻譯錯誤,"壞處"是讀的慢,而且自己的英語水平並不一定比翻譯者好。
建議
那麼怎麼辦呢?
我這么建議大家:
首先,如果各位英語水平比較好,一定讀原版,其實教科書中的英語並不是非常難的,讀上幾頁,後面的感覺就好多了,實在不能理解的句子再看翻譯。當然我個人覺得讀英文版的教科書有些記不住,所以做一些閱讀筆記,以及反復閱讀還是比較必要的。
對於英語並不是很強的同學們也不用氣餒,可以先讀翻譯版,如果覺得翻譯版讀不懂,再去看英文版。這聽上去很奇怪,其實不然,往往你看不懂的句子是因為譯者的錯譯,所以有時候直接看看原版中的這句句子反而可以知道意思。當你對中文版中的內容比較熟悉了之後,再一次全文閱讀英文版,並藉此機會鍛煉英語的閱讀能力,由於你對書中的內容已經比較熟悉,那麼即使是讀英文版也比之前要輕松許多。

具體讀那些書呢?
論壇中經常看到有同學問:我想學經濟學,應該讀什麼書?數學讀什麼?這個問題我覺得其實並不困難,有一個很好的方法,你去逛一遍書店,發現人大出版社或者北大、清華出版社引進的國外教材一般都不錯,當然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去問問老師了。 我在這里只推薦一些基礎的書,曼昆的《原理》就不用說了,讀完之後可以讀范里安的《現代觀點》,宏觀可以繼續讀曼昆的《宏觀經濟學》,這幾本書學得爛熟,你已經很厲害(作為初學的本科生來說),其他的教材也很多,比如平迪克的微觀、尼克爾森的微觀、巴羅的宏觀、布蘭查德德宏觀等等各有各的特點,不宜貪多,將一本搞熟搞透。至於具體讀哪些,我以前也發過一些帖子,回復過一些帖子,論壇中也有很多回答了,在此不贅述。
扯了這么半天剛剛扯完"讀什麼"的問題,對於"怎麼讀"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思考一些的。這個我想各位自己也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說說我的體會供大家參考。
首先,讀一本書要觀其大略。先把目錄看一遍,看看這本書都講了些什麼內容,能不能從中找到一些聯系呢?試著去看看,想想,這對於接下來閱讀這本書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你知道了大概各個章節是講什麼的,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現在正在閱讀的這個章節到底占整個框架的哪個部分,起到什麼作用,這樣一來對於閱讀就有了整體把握,不會迷失方向,不會不知道為什麼這一章學這個,下一章又學那個,這樣就會提高閱讀的效率。
其次,我覺得讀書要讀到爛熟的境界,不能只是模糊大概知道內容,這樣一段時間內一定會忘記。那麼怎麼讀到爛熟呢?第一,肯定要多讀幾遍,這是必要的。第二,主動閱讀,當讀到第二遍時,就可以想一想,書接下來要講什麼?記不住沒關系,只要你這么想了,然後再去閱讀,印象就會深刻。第三,合上書本,自己能不能寫出書中內容提綱、主要模型的推導?如果不能,那麼在哪一步卡住了呢?再回過頭去翻翻書看看,會加深印象。這三點只是能夠保證你記住和初步理解了書中的內容,並不能保證你真正理解和能夠靈活應用。那麼最後一招就是做書後的題目了,一般國外的教科書書後都有豐富的習題,這些習題都是國外教授們精心編制的,非常有價值,所以做習題不但是一種檢驗,更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最後,如果你在完成了上述的步驟之後,還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那麼恭喜你,你對於書本的理解已經比較深刻了。任何一本教科書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講述一個模型的時候把所有情況都考慮上去,自然會有漏掉的情況,如果你想到了,那麼這是非常不錯的信號,它有可能意味著:你可以開始試著做研究了。你懷疑嗎?認為自己離做研究還太遠嗎?"不要等所有的基礎都打好了才開始做研究,只要有一些基本扎實的基礎,就可以邊做研究邊學,這樣效率更高"。田國強老師說過這么一句話。那麼接下來我就稍稍談談自己對於做經濟學研究的理解。
二、現在可以讀paper了嗎?
很多同學都還一直停留在讀教科書的階段,一提到讀論文,往往就說,我現在才本科,不用讀論文的。這其實是不對的。正如陸銘老師說的,教科書的內容已經不是前沿,如果希望做一些有意思的經濟學研究,還是得看論文。 通過對於論文的閱讀,你才能真正感受到經濟學研究的過程、方法和樂趣。所以如果對於做經濟學研究有一些興趣的話,即使是本科生也可以多讀一些論文。大家對於頂尖的期刊應該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國際上最好的:AER、JPE、QJE、RES還有閱讀難度比較大的econometrica,國內如果要看的話,《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還都是不錯的,當然還有一些也可以看看。
談談做學術研究:
1.如何決定題目?
陸銘老師在做實證研究方面的經驗比較豐富。他曾經告訴過我們一個原則,就是你有topic還不夠,要有question。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經說我想研究教育不平等的問題。陸銘老師一聽就問了,你想研究教育不平等的那個方面?是機會不平等還是結果不平等?如果是機會不平等,那麼你要解釋的是什麼?是機會不平等造成的後果還是機會不平等的原因?你為什麼要研究它呢?你的研究有哪些創新?是用了新的理論模型?新的計量方法?還是新的數據?或者其他什麼?有多大的貢獻?當然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沒有貢獻,你把pai從3.141592算到3.1415926多算一位也是貢獻,但是你必須考慮貢獻的大小對吧?陸老師的這一番話將我點醒,我再此給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也有所悟。
2.paper讀到何時方可休?
我們都知道做論文肯定是要閱讀大量文獻的,一 是可以了解前人對你所研究的問題的成果和來龍去脈,二是可以避免自己做重復性的工作,三是可以學到很多相關的知識。但是paper這么多,每篇paper都有各自的參考文獻,各自的參考文獻又分別有自己的參考文獻,這么像金字塔一樣追溯上去,恐怕一輩子都讀不完,那麼究竟該何時停止讀文獻了呢?
就這個問題我有幸請教過數學系的陳恕行老教授,老教授給出的答案很簡單:這就是你的導師應該做的工作。也就是說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方法就是找到這個領域的老師,向他咨詢一下,就可以事半功倍。第二個方法,是方漢明老師說的,就是把和自己研究最相近的幾篇論文背得滾瓜爛熟,就好像是自己的論文一樣,其他的相關文章,一般的只要看看摘要、結論就可以了,感覺有用的再去讀全文。並且方漢明老師說了一個驚人的事實: 實際上你的研究思路恰好與前人相同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並不用在意要把所有論文都看一遍,生怕出現重復,這是沒有必要的。
3.自己做model,可以嗎?
其實像我們這種血氣方剛的學生很希望快點展示出自己的水平,一聽說哪個諾獎得主或者名家大師做了一個某某模型就獲得了很高的榮譽和成就,我們就按耐不住自己內心波濤洶涌和海濤澎湃,就像摩拳擦掌一顯身手。用自己剛剛學的某某定理,某某優化方法上來就建一個復雜的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模型,滿懷信心和希望的去找老師,結果被罵的像泄氣的皮球一樣回來。
做模型,不是那麼簡單的。也許我們覺得自己的模型很不錯,但是當我遇到以下這些老師可能會經常問道的問題時,往往會不知所措:
你這個模型有文獻支持嗎?
你這個模型有微觀基礎嗎?
你這個模型就解決了這一個問題?能不能推廣?如果只能解決這一個問題,那我一句話不就解釋了要模型干什麼?
你這個模型背後的經濟學含義在哪裡?
你這個模型表達的意思早就有人做過更一般的模型了,你這個只是其中一種情況。
如果各位同學能夠對於上面的這些問題都能夠應付,那麼,你的model已經非常棒了,但是理論的東西,有時並不是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可的。
4."顯著"有什麼用?!
我曾經做過一個學術資助項目,在中期答辯的時候,我很自信的說:我用了面板數據方法估計了這個聯立方程組模型,結果是我需要檢驗的變數都在1%的程度上顯著了。。。。。。某青年教授(呵呵,也是我比較崇拜的老師吧)打斷我的話,說了一句:顯著有什麼用?!我當時都驚呆了,的確我的這個計量模型在某些因果關繫上面缺少必要的理論支持,我自己也還沒有找到可以解釋的方法,但是這么一做,清清楚楚的顯著啊,而且判定系數還接近0.7,我自我感覺是很良好的。但是後來回來一想, 的確是這樣,理論上解釋不清,顯著有什麼用,且不談偽回歸的問題,就算是變數真有關系,那麼到底是一種機製造成的,還是幾種機制疊加造成的呢?如果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做出來的顯著,意義就不那麼大了。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些我一直以來也深受困惑的東西,希望大家能夠提出更好的見解。
三、經濟學和數學的關系
說起這個話題,恐怕將是一場論戰爆發的開始,有些人非常反對數學,覺得是在經濟學中的濫用,有些人卻十分支持,而且還強調經濟學想要成為嚴謹的"科學"離不開數學。就我自己的理解,我認為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有以下幾點好處:
1、數學逼迫你列出問題的前提假設
我們都知道任何經濟理論,或者更廣的來說其他科學的理論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的,自由落體定律的一個前提是真空,經濟學的討論也必須要有前提假設,不然大家都在爭論政策應該怎麼實施,理論應該是怎麼樣的,表面看似各有各的道理,邏輯都對,其實到最後發現,原來是假設條件不一樣啊。所以 數學的一個好處就是逼迫你寫出前提假設,因為數學推理的嚴謹是要建立在很多已知條件上的,這些在平常的文字推理過程中就容易被忽略。
2、數學提供方便的手段進行復雜的邏輯推理
這一點我覺得還是比較實在的,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邏輯學的天才,能在大腦中展開對n個變數的互相影響的推理,能憑借大腦進行m個步驟的推理,即便推理能力可以,記憶能力也不夠啊,剛想出一個方面,要想另外一個方面,前面的東西就忘了,所以數學是能夠幫助我們進行比較復雜的推理演繹的一種方法。
3、數學提供統一的語言
有時候讀哲學名著,發現這位學者和那位學者雖然在討論一個問題,但為什麼就是看不懂呢?我想這個能是因為語言不統一。各國之間的學者更是這樣,各自有各自的研究的淵源和路徑,學術語言當然不盡統一。但是 數學卻給經濟學的討論提供了一種統一的語言,通過數學式子可以讓一些不完全相同的領域的學者迅速了解到對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這樣其實也是一種效率的提高。
4、數學帶來精確的實證
這點我也不多說了,如果沒有計量經濟學,現在的經濟學討論還要更加熱鬧很多,沒有人會認為自己的理論是不對的,因為很難接受科學的現實的檢驗。
除了以上這些有點,數學也當然會有一些不足。
(1)數學定義和抽象可能會遺漏掉重要的解釋因素,這也是社會學家一直指責經濟學的一個方面,你怎麼知道抽象掉的那些東西不重要呢?所以有時候建模不但是科學了,可能也是一種藝術,通過巧妙地方法,規避了遺漏的可能性。
(2)經濟學是數學嗎?這個問題有點傻,但是我相信有一部分學過"三高"的同學都會點頭,到最後的感覺就是微觀被抽象成非線性規劃,宏觀被抽象成最優控制理論,計量更是矩陣、分布滿天飛。這么看來經濟學難道不是數學嗎?
我的回答是:不是。 很簡單的一句話,你如果能說出這個公式背後的經濟學含義,那麼經濟學就不是數學,就比如壟斷定價的一階條件:P+P'Q=C' 在數學上讀出來很簡單:p加上p對q的導數乘以q等於c對q的導數。這就是數學,你完全不覺得是經濟學。那麼經濟學怎麼解釋呢?如果你在兩邊都乘以dQ: PdQ+dpQ=dC, 你可以看到,等是左邊第一項是說多生產單位產量所帶來的收益,第二項是說由於多生產單位產量造成價格下降所帶來的從所有商品上面造成的損失,等式右邊是多生產單位產量的成本,那麼這么一來,左邊就是多生產單位產量的收益,右邊是成本,這么解釋就比較像經濟學了。 如果再變一下形狀:(P-C')/p=1/e,你會看到左邊是價格高出邊際成本的比例,右邊是彈性的倒數,這就成了眾所周知的逆彈性法則,這就是經濟學了,你用數學去解釋永遠都想不到這個。

7. 本少年有志自學經濟學

既然有志,我認為只要你努力發揮自己的銳志、智力,並堅持,一定會成功!版!
以下書目,若權你讀完,則可媲美經濟學研究生了:
1,《西方經濟學》(宏觀微觀,高鴻業)(必讀)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2,易綱的《貨幣銀行學》(人行研究生部考試重要書目之一)
3,黃達的《金融學》(人大最牛的教授寫的,有助於你對整個金融框架的鳥瞰)
4,《為未來博弈》(個人推薦,適合茶餘飯後閱讀,啟發性,實踐性思考)
若想深入,可看看
1,范里安的或者平迪克的《微觀經濟學》
2,周惠中的《微觀經濟學》
3,霍恩布希的《宏觀經濟學》
4,姜波克的《國際金融學》
5,楊之剛的《公共財政學》

全部看完的話,可能思緒會感覺有點亂,需要重復閱讀重點部分,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學科之間都是有很強的聯系的。 若都能融會貫通,你可以直接去考名校的研究生吧。
加油~

8. 請教高手,《宏觀經濟學》哪種教材好作者、出版社、版本謝謝!

經濟學相關知識和數學聯系緊密因此在書目中我加進了數學修習科目 1、曼昆 《經濟學原理》 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分冊 是經濟學入門的好書,培養經濟學學習的興趣 或者《經濟學》薩繆爾森 2、學習高等數學 建議用同濟大學出版的《高等數學》,基礎好用第五版或第六版,基礎不好用第三版 3、學習《線性代數》,買一本國內線性代數教材都可以,暫時沒有值得推薦的,水平差不多 4、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國內教材就可以,水平差不多 5、在上3、4開展學習期間可以學習中級宏觀經濟學和中級微觀經濟學推薦教程:曼昆《宏觀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 威廉森《宏觀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 薩克斯《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上海三聯書店; 范里安《微觀經濟學》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 [美]平狄克,[美]魯賓費爾德《微觀經濟學》 學習完以上課程之後你會對經濟學有了一定的認識與理解,如果僅限於興趣可到此為止,如果有事業或考試方面的原因可繼續下面的學習 6、經濟學說史 推薦:美)斯坦利·L.布魯 等著,邸曉燕 等譯 《經濟思想史》北京大學出版社7、財政學(美)羅森 著,郭慶旺 等譯 《財政學》 8、貨幣銀行學 易綱 著 《貨幣銀行學》上海人民出版社9、統計學《商務與經濟統計》(美)安德森 等著,張建華 等譯 基礎課程就這些,至於投資學,博弈論,會計學可自己選擇呵呵,好運

閱讀全文

與宏觀經濟學易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