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要點樹狀結構圖

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要點樹狀結構圖

發布時間:2021-01-09 07:15:23

⑴ 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點總結

《經濟生活》知識要點總結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包括三課: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以及綜合探究——正確對待金錢。

第一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的知識要點:
1.商品的定義及基本屬性(提示:商品的定義主要強調它的交換特徵;對商品的基本屬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2.貨幣產生的原因及其本質;
3.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提示:為什麼貨幣具有價值尺度職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
4.紙幣產生的原因、紙幣的定義、紙幣的優點(延伸:貨幣的歷史: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其中前兩者是商品貨幣;紙幣一樣具有價值尺度、儲藏手段等職能);
5.紙幣的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匯」的知識要點:
1.信用卡的含義及在使用上的特點和優點(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廣義的信用卡);
2.支票的含義、類型及在使用上的特點
3.什麼是外匯、匯率(提示:外匯定義中的支付手段是廣義的;匯率就是貨幣買賣的價格;必須學會識別匯率升值與貶值;與其他物品一樣,貨幣買賣的價格——匯率也由供求關系決定,主要是受購買力平價的影響);
4.為什麼要保持人民幣的幣值穩定。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包括兩框:影響價格的因素;價格變動的影響
第一框「影響價格的因素」的知識要點:
1.影響價格變動與差異的因素:直接與間接因素(提示:變動是時間維度,差異是空間維度;要知道間接因素是如何通過直接因素起作用);
2.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包括:需求擴大對價格的影響;需求縮小對價格的影響;供給擴大對價格的影響;供給縮小對價格的影響;
3.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4.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5.企業為什麼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及社會勞動生產率對商品價值量的影響。
6.價值規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提示:第一目是重點)

第二框「價格變動的影響」的知識要點:
1.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商品價格變動與商品購買量之間的一般規律(提示:需求法則是針對同一時間而言的,必須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變);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替代商品與互補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
2.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調節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第一框「消費及其類型」的知識要點有:
1.收入水平對消費的影響:當前收入水平,未來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的影響
2.物價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提示:源於名義收入與實際收入);
3.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的含義、區別及各自的適用范圍
4.消費結構變化的一般規律;
5.什麼是恩格爾系數及恩格爾系數大小變化的含義。

第二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知識要點:
1.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實心理所引發的消費現象的表現及對它們的評價(提示:如何區分從眾與攀比);
2.若干值得倡導的消費原則: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提示:它與提倡貸款消費矛盾嗎?);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提示:與鼓勵消費矛盾嗎?)。

第二單元 生產、勞動與經營,包括: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第五課 企業和勞動者;第六課 投資的選擇;以及綜合探究——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准備。

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包括兩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一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的知識要點有:
1.生產對消費的決定性作用: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對生產的導向作用;消費對勞動力再生產的作用;
3.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及意義(提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准確表述);
4.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科技、培養人才;改革落後的生產關系。

第二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知識要點有:
1.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2.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的含義、作用;
3.混合所有制經濟;
4.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及准確理解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5.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含義、作用;
6.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
7.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

第五課「企業和勞動者」包括兩框:公司的經營;新時代的勞動者
第一框「公司的經營」的知識要點有:
1.公司的特點;
2.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異同
3.公司的組織機構;
4.國有企業為什麼要以公司制為方向;
5.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依靠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形成競爭優勢;誠信經營;
6.企業兼並與破產。

第二框「新時代的勞動者」 的知識要點有:
1.勞動的意義;
2.就業的作用;
3.我國的就業問題;
4.如何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國家該怎麼做;勞動者自己該怎麼做;
5.正確的擇業就業觀:自主擇業、競爭就業、職業平等、多種方式就業;
6.勞動者享有的主要權利;
7.如何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包括國家如何維護勞動者權益;勞動者本人合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第六課「投資的選擇」包括兩框: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股票、債券和保險。
第一框「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的知識要點有:
1.儲蓄存款的含義;
2.我國主要的儲蓄機構(延伸:究竟什麼是商業銀行;我國的信用社);
3.利息的含義及計算;
4.活期儲蓄、定期儲蓄的區別;
5.商業銀行的含義及其主要業務。

第二框「股票、債券和保險」 的知識要點有:
1.股票的含義、特點及股東的主要權利;
2.股票投資收入的來源及特點;
3.國債、金融債券及企業債券的特點(延伸:從流動性、收益性、安全性總結儲蓄、股票及債券的特徵);
4.保險的含義及保險業務的種類(提示:嚴格說來保險不是投資)。
5.訂立保險合同的原則。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包括: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課:征稅和納稅;以及綜合探究——講求效率,維護公平。

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包括兩個框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以及「兼顧效率與公平」。
第一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知識要點有:
1.按勞分配的內容、必然性;
2.按勞分配的作用、意義;
3.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延伸: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也是按要素分配。提示:不要對按要素分配作進一步的分類,如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
4.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第二框「兼顧效率與公平」 的知識要點有:
1.效率的含義、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的影響;
2.公平的含義及社會主義為什麼要重視收入公平分配;
3.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系;
4.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含義及為什麼要效率優先;
5.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

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 包括兩個框「財政收入和支出」及「財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框「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識要點有:
1.財政收入的種類
2.影響財政收入高低的因素;
3.財政支出的種類;
4.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對比關系

第二框「財政的巨大作用」 的知識要點有:
1.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表現: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經濟平穩運行;促進經濟發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現:財政是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財政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財政具有促進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3、財政政策如何正確運用:經濟不景氣時如何運用;經濟過熱時又如何運用。

第九課「征稅和納稅」,包括兩框:「稅收及其種類」及「依法納稅」。

第一框「稅收及其種類」的知識要點有:
1.稅收的含義及特徵;
2.增值稅的內容、優點(提示:不要求掌握計算);
3.個人所得稅的含義、特點、作用。(800到1600元)

第二框「依法納稅」 的知識要點有:
1.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區別;
2.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的表現及其處罰。

第四單元「面對市場經濟」包括: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十一課: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第十二課: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以及綜合探究——經濟全球化與中國。

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包括兩個框「市場配置資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一框「市場配置資源」的知識要點有:
1.為什麼要合理配置資源(延伸:經濟學的定義——研究資源的有效配置);
2.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提示:強調價格、供求兩個機制);
3.市場調節的兩大優點(提示:不要忽視它,不能把它與2混淆);
4.如何規范市場秩序:市場規則、社會信用制度。
5.市場調節的局限性(提示:究竟什麼是公共物品。)。

第二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的知識要點有: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和基本特徵;
2.我國宏觀調控的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3.我國宏觀調控的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提示:多挖掘經濟手段中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第十一課「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包括兩個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

第一框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的知識要點有:
1.總體小康的微觀和宏觀表現;
2.總體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
3.為什麼要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4.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第二框題「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 的知識要點有:
1.為什麼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延伸:國內生產總值的准確計算;沒有發展的增長是什麼意思:經濟增長是指產量或生產能力的擴大;經濟發展是指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發生的結構性、體制性變化);
2.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科學發展觀的主旨;
4.如何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統籌區域發展。

第十二課「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包括兩個框題:「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第一框「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知識要點有: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2.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提示:比較優勢要學會計算);
3.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
4.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影響;
5.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6.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

第二框「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的知識要點有:
1.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
2.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
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我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4.對外開放是長期基本國策;
5.對外開放在當前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
6.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必要性及戰略措施;
7.「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戰略的內容;
8.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的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⑵ 高中政治樹狀分析圖!

發郵件給你
我有

⑶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單元的思維導圖或知識結構圖

因為新課標,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不知道你要哪一本的。你可以找本版對應的同步類的教輔,像什權么《教材完全解讀》之類的,最前面一個版塊就是知識結構圖(點擊可以看大圖的)

⑷ 跪求 高中政治 歷史 地理 知識點樹狀圖 馬上要高考了 感謝你救我於水火之中 幫忙 有謝

我地理 歷史都還好
我學的是人民版的歷史
必修一是講的是政治
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鬆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後,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
(第二課)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
●了解古代中國在冶金術、制瓷業、絲織業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3.魏晉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5.宋代江西的景德鎮,到元代發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制出彩瓷;清代還發明了琺琅彩。7.明清時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使用花樓機機構復雜精密。
(第三課)古代商業的發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發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4)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中心
(5)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6)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起家;商業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晉商興辦票號);活動范圍都涉及國外,都積累起巨額財富)

(第四課)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極其影響
(1)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
首倡「重農抑商」政策的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重農抑商」得以長久實行的根本原因:適應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需要。
其目的:維護自然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徵收,維護政治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積極作用: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封建社會初期鞏固新興地主政權。
明清重農抑商的表現:農本商末的思想,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
消極後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發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並未禁止官方對外貿易;清代是因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兩者都是為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3)清代一直實行的「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清代只開一處對外通商是在:廣州(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閉關鎖國的後果: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力,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第二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一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背景和興起的史實: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自然經濟逐漸解體。(2)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3)洋務派對民辦企業起了誘導作用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地點是:東南沿海地區
2、代表企業: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
(第二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
●短暫春天(1)時間:一戰期間(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b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c歐洲列強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3)主要行業:紡織業、麵粉業(4)著名實業家:張謇、周學熙、榮氏兄弟
(5)為什麼是「短暫」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列強卷土重來
●曲折發展(1)國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
原因:為了鞏固統治,國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於發展經濟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戰爭期間: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
原因:淪陷區:一些廠礦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以各種形式吞並
國統區:國民政府實施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官僚階層壓榨民族企業牟取暴利
●萎縮(1)時間:抗戰勝利以後(解放戰爭期間或1945—1949)
(2)原因:a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排擠了國貨(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b官僚資本大肆進行經濟壟斷,擠壓民族企業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不斷膨脹
二、理解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經濟上,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有利於社會進步;
2、政治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質和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和中共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3、思想上,不斷沖擊和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第一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
2、了解八大的主要內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主要內容:(1)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2)當前的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掀起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黨在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一次嚴重的失誤,造成1959—1961三年經濟困難。
(第二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歷史意義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主要內容:(1)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2)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實行撥亂反正。
(3)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4)實行改革開放
意義: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成為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開創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起點。(45頁下面)
(第三課)經濟體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農村:1、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廢除人民公社制度3、發展鄉鎮企業,為農民致富、為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環節是增加企業活力,把企業搞活。內容:(1)、管理體制上: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3)分配製度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4)、1992年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作用:調動工人生產積極性,增加了企業活力,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使人民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第四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1)經濟特區的設立:1980年,深圳(第一個經濟特區)、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海南省。
(2)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灣地區
(4)經濟技術開發區:1988年
(5)1990年開發上海浦東,帶動長三角和長江流域經濟,成為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2、十四大的主要內容:1992年召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1.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築從唐山到胥各庄的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的誕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紀初在南京開辦第一個電話局,開通第一部市內電話電話。
3.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電訊產業得到迅速發展,到2000年末,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的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還用傳真機和互聯網發送文件。
報刊 影視 互聯網
概況 1.19世紀中前期,外國人開始在中國辦報,《中國叢報》、《萬國公報》
2.1873年艾小梅在漢口主辦的《昭文新報》被認為是國人在中國境內創辦的報刊。
發展:
3.此後中國人自己辦的報刊越來越多,如戊戌變法時期的《事務報》,辛亥革命時期的《民報》,五四時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軍山》電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
2.1931年,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結束中國電影無聲的歷史。
3.蔡楚生導演、王人美主演《漁光曲》1935年獲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4.1958年北京電視台實驗播出,標志著中國的誕生。
1.、、電視被稱為三大媒介。20世紀90年代以後媒介誕生了。它被稱為「第四媒介」。
2.互聯網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末,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3.互聯網的四大優勢:
(1)集三大媒介的優勢於一體。
(2)費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動,雙向傳受。
(4)可以更主動、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獲取信息。
■第五單元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第1課)開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開辟意義:(1)新航路的開辟,逐漸結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狀態,各地的文明發生接觸與碰撞,開始了匯合交融,世界日益連成了一片整體。(2)貿易范圍空前擴大,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3)、世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開始了殖民擴張。
(5)、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新航路的開辟(結合課本82頁新航路開辟圖記憶)
時間 航海家 支持的王室 開辟的航路 意義
1487年 迪亞士 葡萄牙王室
歐洲到非洲 到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開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進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 哥倫布 西班牙王室 歐洲到美洲 發現美洲新大陸

(第2課)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1、列舉荷蘭、英國野蠻掠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的史實,認識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1)上馬車夫——荷蘭:
背景:優越的地理環境和經商傳統、資本主義工商業發達,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政治上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獲得獨立。
地區 基本情況
亞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據點、奪得馬六甲和錫蘭,侵入印尼一帶,一度占據中國台灣
非洲 從葡萄牙手中奪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 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

(2)「日不落帝國」——英國
戰爭 結果 備注
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西班牙失敗,西喪失海上實力的喪失和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
三次英荷戰爭 英國奪取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由英國頒布的《航海條例》引起
英法七年戰爭 英國奪取了大片法國的殖民地,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2、了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擴張與掠奪
歐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是世界市場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掠奪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給亞、非、拉美等殖民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打斷了它們正常的歷史進程,使它們發展緩慢、貧窮落後,造成這些地區的長期落後。

(第3課)工業革命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
(1)、工業革命的開始——珍妮機的問世(英國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棉紡織業)
(2)、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動力問題,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2、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歐美資產階級確立對世界的統治。
(2)、工業革命在客觀上也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促使世界面貌發生了變化
(3)、工業革命還引起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的變革,產生了兩個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4)、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時間:19世紀中後期)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
電力的廣泛應用: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研製發電機成功;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汽車和飛機;
化工技術的發展;鋼鐵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壟斷組織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建立。(19世紀末20世紀初)
5、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比較
在交通領域: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火車、輪船,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了汽車和飛機
在社會結構:第一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兩個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壟斷組織。
在世界市場: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6、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
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殖民擴張:世界市場拓展
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第六單元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
(第一課)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3)
1、發生經濟危機的原因:(1)貧富差距擴大(2)股票投機活動(3)分期付款方式的隱患(4)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點:(1)范圍廣(2)時間長(3)破壞性大
3、影響:(1)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美國、法國社會動亂;德國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勢動盪不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結果:危機反而惡化
(第二課)羅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經濟危機爆發後,總統胡佛採取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結果經濟危機非但沒有克服,反而更加惡化。1932年羅斯福在大選中獲勝,1933年上任後實行新政。
2、羅斯福新政的起止時間:1933——1939
3、新政的內容:(1)整頓銀行與金融業(2)調整農業政策(3)復興工業:藍鷹行動(4)社會救濟與公共工程
4、羅斯福新政的意義:(1)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2)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避免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發生(3)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政府的權力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4)※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對以後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5、政的實質: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管制。新政的前提:未觸動資本主義制度
6、特點:指導思想方面:放棄自由放任思想,轉向國家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內容方面:國家加強對金融、工業、農業和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預;影響方面: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誕生。
(第三課)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了解二戰後美國、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的新變化
1、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表現:
戰後二十年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政策有:大力拓展世界市場;應用先進的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延續並發展社會福利政策。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滯漲」。
80年代,里根上台後,減少政府開支,緊縮通貨,削減稅收,建設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使美國經濟復甦。
90年代柯林頓倡導介於自由放任與國家干預之間的第三條道路,對經濟進行改革,經濟持續增長,美國進入「新經濟」時代。
2、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的表現:
20世紀50年代,聯邦德國經濟進入持續高速發展時期:(1)政府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殘余勢力,社會秩序比較穩定,同時實行非軍事化,集中國家有限的財力、物力發展經濟:(2)政府採取市場經濟、國家調控、社會保障三者相結合的經濟政策,注意發展科技和教育;(3)美國的扶持政策,通過馬歇爾計劃對德國提供大量援助。60年代,德國經濟超過英、法,成為歐洲頭號資本主義國家。

■第七單元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1、了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
2、了解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與作用:
3、認識實施新經濟政策的必要性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國人大《關於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標志蘇俄開始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 新經濟政策(1921--1928)
背景 十月革命後進入國內戰爭、外國武裝干涉、物質匱乏 國內戰爭結束後,戰時共產主義弊端日益顯現,領導人卻希望藉此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引起人民不滿。國內隱藏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喀琅施塔得兵變)

農業 實施余糧收集制 以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核心內容)

工業 全面推行工業國有化 允許部分企業由私人或外國資本家經營;擴大地方和企業的自主權

貿易 取消自由貿易 改變國家壟斷,恢復貨幣流通和商品交換

分配 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國家配給制,實物分配製 廢除實物分配製,實行按勞分配

結果 使蘇維埃取得了國內戰爭(1918--1920)的勝利,鞏固了蘇維埃;但它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促進經濟迅速恢復,起到鞏固工農聯盟、穩定政治形勢的作用,使1925年蘇聯國民經濟基本恢復。它是一條適合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但因後來的領導人對其認識不足而被過早的終止。

新政策的特點:(1)公有制為主導的前提下,允許多種經濟成分並存(2)允許商品經濟的發展,利用商品貨幣關系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經濟方面的主要表現

政治方面:(1)高度集權,破壞民主集中制;(2)幹部職務終身制,對幹部沒有形成必要的監督;(3)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
經濟方面:(1)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影響國民經濟平衡和持續發展;(2)實施計劃經濟體制排斥價值規律作用(3)阻礙勞動者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4)犧牲廣大農民利益,挫傷他們生產積極性,造成蘇聯農業生產的長期停滯不前。
5、了解赫魯曉夫改革的主要內容(120頁,):
農業:取消農產品義務交售制,實行收購制,提高收購價格,增加農民收入;撤消全國的機器拖拉機站,把所有的農業機械賣給集體農庄;大規模開墾荒地,提出種植玉米,提高糧食產量。
工業:改革工業管理體制,將中央一部分權利下放到地方,擴大地方和企業的許可權;精簡機構;大量壓縮國民經濟計劃指標。
政治: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平反冤假錯案。

6、了解戈爾巴喬夫改革的主要內容與後果
戈爾巴喬夫改革 經濟改革 用經濟管理方法代替原來的行政命令,這實際承認了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調整所有制結構,允許多種經濟成分並存。 沒有迅速取得預期成果
政治改革 (1)改變指導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
(2)改變共產黨領導地位:1990年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從憲法刪去關於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條文;蘇共「二十八大」宣布蘇聯實行議會制、總統制、多黨制,並放棄黨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壟斷」,實行政治和意識形態多元化。
逐漸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脫離了蘇聯國情。最終導致改革失敗,蘇聯解體。
(1).蘇聯解體的標志:1991年阿拉木圖協議
(2).蘇聯(1922—1991)解體的原因: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體制上的弊端和錯誤政策長期得不到糾正,沒有從實際出發,建設符合蘇聯國情的社會主義;
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改革的錯誤方針
外部原因:西方敵對勢力長期的「和平演變」戰略
(3).蘇聯解體給我們的啟示:
A.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社會主義制度要通過不斷的改革來逐步自我完善。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具有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的特點;
B.社會主義建設要遵循客觀發展規律,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

■第八單元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第一課)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了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1)1944年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布雷頓森林協定》。
(2)、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成立。它們都是國際金融機構,美國從中取得了決定性的控制權。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建立起來,即「布雷頓森林體系」。
(3)、《布雷頓森林協定》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
(4)、「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作用:
積極: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有了同意的標准和基礎;擴大了世界貿易;擴大了世界購買力;有利於世界貿易的發展和國際資本的流動
消極: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特權和支配地位
2、《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定
1947年簽定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立、《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定,構成了調整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第二課)當今世界的經濟區域集團化
1、對世界經濟影響最大的三大區域集團是: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2、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
3、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問世。
4、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組成的經濟集團。
5、1989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成立。
1991年《漢城宣言》正式確定該組織的宗旨和目標
1994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茂物通過《茂物宣言》,提出了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時間表。
1995年通過了《執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動議程》,使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目標有了保障。
6、1991年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

(第三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
了解世界貿易組織由來和發展;
理解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經過;
認識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1、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它標志著規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建立起來。世貿組織的前身是: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把多邊貿易組織改名為世貿組織。
2、世貿組織的目的是: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
3、世貿組織的作用:(1)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2)促使成員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繁榮(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國際經貿關系中的強權政治
4、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影響:
機遇:(1)有利於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分工(2)有利於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並在平等條件下參與世界競爭(3)有利於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4)有利於直接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維護合法權益
(5)有利於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
挑戰: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5、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進程:(1)新航路開辟使世界經濟聯系逐漸增多
(2)工業革命後,世界經濟朝著全球化方向發展
(3)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真正進入全球化時代
6、經濟全球化的本質:發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7、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對於發達國家:最大受益者
對於發展中國家:
機遇:有利於吸收外資、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開拓國際市場
挑戰: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空前壓力和挑戰
地理的話就好難了
一下子說不瓦你

⑸ 高中必修一政治第一單元知識總結(樹狀圖)

http://wenku..com/view/3be3394acf84b9d528ea7af8.html
這個文檔就是樹狀圖知識點總結,可以直專接下屬載

⑹ 高考 政治 知識結構圖

我的網路 我的貢獻草稿箱網路首頁 | 登錄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網路 幫助設置

首頁 自然 文化 地理 歷史 生活 社會 藝術 人物 經濟 科學 體育 編輯詞條 蘋果目錄[隱藏]

蘋果1.名稱
1.1中文名稱
1.2.外語名稱
1.3.相關諺語
2.概括介紹
2.1.栽培歷史
2.2.營養價值
2.3.食療價值
2.4.生活相關:挑選及貯藏
2.5.其他相關
3.栽培學介紹
植物學分類
3.1.栽培歷史
3.2.栽培現狀
3.3.生物學特性
3.4.病蟲害防治
3.5.主要品種
電影相關(國內)1.劇情簡介
2.相關評論
3.精彩評論
4.幕後製作
5.獲得獎項
電影相關(國外)1.劇情簡介
2.演職員表
3.製作發行
4.上映發行
5.幕後花絮
韓國電影
蘋果電腦公司蘋果新產品:
蘋果 1.名稱
1.1中文名稱
1.2.外語名稱
1.3.相關諺語
2.概括介紹
2.1.栽培歷史
2.2.營養價值
2.3.食療價值
2.4.生活相關:挑選及貯藏
2.5.其他相關
3.栽培學介紹
植物學分類
3.1.栽培歷史
3.2.栽培現狀
3.3.生物學特性
3.4.病蟲害防治
3.5.主要品種
電影相關(國內) 1.劇情簡介
2.相關評論
3.精彩評論
4.幕後製作
5.獲得獎項
電影相關(國外) 1.劇情簡介
2.演職員表
3.製作發行
4.上映發行
5.幕後花絮
韓國電影
蘋果電腦公司 蘋果新產品:

[編輯本段]蘋果
花葉

1.名稱

1.1中文名稱

【詞語】蘋果
【拼音】píngguǒ
【解釋】a.落葉喬木,葉橢圓形,有鋸齒,花白微紅,果實圓形,味甜,是普通的水果。
b.這種植物的果實。

1.2.外語名稱

英文名稱:apple 英文復數:apples
日語名字:リンゴ (ri n go)
枝和果韓語名稱:사과(sa/gua)

1.3.相關諺語

[10]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個蘋果,醫生不找你。
The rotten apple injures its neighbours. 一個壞朋友可以影響一群好人。
When the apple is ripe, it will fall. 蘋果熟了自然會掉下來。

2.概括介紹

2.1.栽培歷史

蘋果原產於歐洲、中亞和我國新疆西部一帶,栽培歷史已有5000年,以上已有一個朝代之久。中亞野蘋果被認為是現代栽培蘋果發源地之一,為歐洲及美國栽培蘋果的原始種。 歐洲蘋果栽培起源於希臘,隨著300年前新大陸的發現,蘋果由歐洲傳入了美洲,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從歐美引入栽培,現代栽培蘋果乃傳至亞洲,此後澳洲、非洲也相繼引入栽培。
我國原產的綿蘋果在秦漢時代就有記載,在魏晉時代已有栽培。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有關於柰和林檎的詳細闡述。柰就是現在的蘋果,包括檳子在內。林檎即沙果,故蘋果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已有二千多年,我國陝西、甘肅、新疆、青海至今仍有綿蘋果分布,河西走廊地區是其中心產區。目前作為經濟栽培的品種大部分由國外進入,被稱為西洋蘋果,栽培歷史不到200年。

2.2.營養價值

蘋果,古稱柰,又叫滔婆,酸甜可口,營養豐富,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2]。它的營養價值和醫療價值都很高,被越來越多的人稱為「大夫第一葯」。許多美國人把蘋果作為瘦身必備,每周節食一天,這一天吃蘋果,號稱「蘋果日」。
◇功效
蘋果中的維生素C是心血管的保護神、心臟病患者的健康元素。
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蘋果的人感冒機率要低。所以,有科學家和醫師把蘋果稱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稱為「全科醫生」。現在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多吃蘋果可改善呼吸系統和肺功能,保護肺部免受空氣中灰塵和煙塵的影響。
蘋果中的膠質和向量元素鉻能保持血糖的穩定,所以蘋果不但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小吃,而且是一切想要控制血糖的人必不可少的水果。並且它還能有效地降低膽固醇。
蘋果還能防癌,防鉛中毒。
祖國醫學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止渴、潤肺除煩、健脾益胃、養心益氣、潤腸、止瀉、解暑、醒酒等功效。
現在城市生活節奏十分緊張,職業人群的壓力很大,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憂郁,這時拿起一個蘋果聞一聞,不良情緒就會有所緩解,同時還有提神醒腦之功。
准媽媽每天吃個蘋果可以減輕孕期反應。
吃蘋果既能減肥,又能幫助消化。且蘋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糖類、脂肪等,是構成大腦所必須的營養成分。 蘋果中的纖維,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有益,能促進生長及發育。蘋果中的鋅對兒童的記憶有益,能增強兒童的記憶力。但蘋果中的酸能腐蝕牙齒,吃完蘋果後最好漱漱口。
◇適用人群
非常適合嬰幼兒、老人和病人食用。
◇適用量
每天吃1-2個蘋果就足以達到上述效果了。
男性吃蘋果的數量應多於女性,因為蘋果有降膽固醇的作用。
蘋果的營養很豐富。吃蘋果時要細嚼慢咽,這樣不僅有利於消化,更重要的是對減少人體疾病大有好處。
不要在飯後吃水果,以免影響正常的進食及消化。
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腎炎及糖尿病者不宜多食。
◇主要營養素[3]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可食部 86 水分(克) 85.8 能量(千卡) 50
能量(千焦) 209 蛋白質(克) 0.2 脂肪(克) 0.2
碳水化合物(克) 13.6 膳食纖維(克) 1.7 膽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0.2 維生素A(毫克) 8 胡蘿卜素(毫克) 50
視黃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 核黃素(毫克) 0.01
尼克酸(毫克) 0.2 維生素C(毫克) 1 維生素E(T)(毫克) 0
a-E 0 (β-γ)-E 0 δ-E 0
鈣(毫克) 4 磷(毫克) 0 鉀(毫克) 70
鈉(毫克) 0.6 鎂(毫克) 0 鐵(毫克) 0.6
鋅(毫克) 0 硒(微克) 0.03 銅(毫克) 0
錳(毫克) 0 碘(毫克) 0

2.3.食療價值

2.3.1.功效
蘋果品種很多,如國光、青香蕉、黃香蕉、紅星、祝光、勝利等均較有名。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西北和四川、雲南等地均有栽培。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洗凈鮮用,或切片曬干用。
【性能】味甘、微酸,性涼,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清熱除煩,潤肺開胃,益脾止瀉的功效;
主治中氣不足,消化不良,氣壅不通,輕度腹瀉,便秘,煩熱口渴,飲酒過度,高血壓等。
【參考】含蔗糖、還原糖、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奎寧酸、醇類、果膠、維生素C、鉀、鈉等成分。
除去果膠的蘋果注射液,給家兔靜脈注射,能升高血糖、利尿、調整腸管功能(使其過度興奮或抑制轉為正常化),並可輕度阻止去氧皮質酮對大鼠升高血壓的作用。
【用途】用於煩熱口渴,或飲酒過度;消化不良或脾陰不足,少食腹瀉。
【用法】生食、絞汁、熬膏,或以干品研末、煎湯。
2.3.2.營養分析:
1. 蘋果中的膠質和微量元素鉻能保持血糖的穩定,還能有效地降低膽固醇;
2. 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中,多吃蘋果可改善呼吸系統和肺功能,保護肺部免受污染和煙塵的影響;
3. 蘋果中含的多酚及黃酮類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以減少肺癌的危險,預防鉛中毒;
4. 蘋果特有的香味可以緩解壓力過大造成的不良情緒,還有提神醒腦的功效;
5. 蘋果中富含粗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協助人體順利排出廢物,減少有害物質對皮膚的危害;
6. 蘋果中含有大量的鎂、硫、鐵,銅、碘、錳、鋅等微量元素,可使皮膚細膩、潤滑、紅潤有光澤。
2.3.3.相關性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氣滯不通者,便秘、慢性腹瀉、神經性結腸炎,高血壓、高血脂和肥胖患者,癌症患者、貧血和維生素缺乏者尤其適合。准媽媽每天吃個蘋果可以減輕孕期反應;
2. 冠心病、心肌梗塞、腎病、糖尿病的人不宜多吃。心肌梗塞的病人也不宜食用.(蘋果富含糖類和鉀鹽)
3.食物相剋:蘋果忌與水產品同食,會導致便秘。
2.3.4.附方
玉容丹:
鮮蘋果1000g,切碎搗爛,絞汁,熬成稠膏,加蜂蜜適量混勻。每次1匙,溫開水送服。源於《滇南本草》。本品長於益胃生津。用於胃陰不足,咽干口渴。
蘋果山葯散:
蘋果乾50g,山葯30g。共研為細末。每次15g,加白糖適量,用溫開水送服。
本方以蘋果與山葯配伍,能益脾胃、助消化、止腹瀉。用於消化不良,少食腹瀉,或久瀉而脾陰不足者。
蘋果治小兒腹瀉配方:
蘋果若干個,將蘋果用開水洗凈,削皮,隔水蒸熟,搗爛成泥,備用。服法:每日4次,每次約一百克,一歲以下嬰兒每次約五十克,日服3~4次,此時不食其他食物,待症狀好轉後可減少吃蘋果泥,而適當增加牛乳酪。功效:益脾健胃,厚腸止瀉。還適用於經常大便溏薄。製作指導:將削掉皮的蘋果浸於涼開水裡,可防止氧化使蘋果清脆香甜。
蘋果蒸蛋食療法巧治支氣管哮喘
蘋果蒸蛋法
方法是:選擇底部較平的蘋果一個,用小刀取出果蒂,掏出果核和部分果肉,做成蘋果盅,然後再取新鮮草雞蛋一枚,敲碎,倒入蘋果盅里,再用果蒂蓋上,放進籠屜內蒸,水開後再蒸20分鍾即可。取出趁熱吃掉。
老中醫建議我再服用蛋黃冰糖方食療。方法是取雞蛋黃10個,冰糖100克,混合攪勻後加黃酒500克,放置10日即可。每次服用25克,每天2次,服用一段時間我的支氣管哮喘的症狀就消失了。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哮喘當然要責之於肺,但中醫的整體觀又不是把肺臟看作是孤立的臟器,它的功能是與脾和腎相關的。首先說肺臟在五行中屬金,而脾屬土,腎屬水。它們的關系是,土可生金,而金可生水。也就是脾是肺的母臟,腎是肺的子臟。因此治療肺臟的疾患有時是通過調整脾和腎的功能來實現的。另外,該方中的蘋果屬甘平之品,常吃可以補脾氣,起到培土生金的作用。我聽說過一些治療哮喘的偏方均加入雞蛋,蛋黃入腎經補腎氣,又可達到金水相生的功效,冰糖是潤肺的佳品,這也許這就是該方能對哮喘有一定作用的原因吧。
蘋果+綠茶調出瘦美人
可能,你試過蘋果減肥法、綠茶減肥法,蘋果和綠茶明明都是很好的減肥食物,但為什麼就是效果不明顯呢?各位,你們有沒有想過將蘋果和綠茶混合一起,用來減肥呢?哈哈,快來試試看吧!
方法:1顆蘋果打成汁,加進1小匙的綠茶粉,早晚各喝1次,要連蘋果渣一起喝進,就能讓你窈窕又美麗。
美味的蘋果真是好處多多,減肥美膚還排毒……在這個季節里真是減肥的首選幫手。
成本:你只要花……每次大約只要1元。
PS:綠茶粉在茶莊就可以買到,一般是20小包10塊錢,摺合每小包5毛,每小包的量大約是3,4匙左右。
專家解讀:
適合對象:無法控制食慾,看到什麼就想吃什麼的人。
飲用期間:每餐飯前,可以天天飲用。
減肥原理:
蘋果含有豐富的鉀,而鉀不僅可以緩和因攝取過量的鈉而引起的水腫,鉀也有利尿的作用, 可以將體內多餘水分排出。
PS:帶渣的蘋果汁含有豐富的果膠和纖維素,每一顆蘋果的纖維質(約3克),就相當於半斤的芹菜,它們能夠幫助腸胃消化、吸收,預防 便秘的發生。飯前喝杯綠茶蘋果汁(蘋果渣不可濾掉)會讓你先產生飽足感, 這樣就不會吃進過量的東西了。
貼心建議:
不過,營養師建議,為了讓綠茶蘋果汁的減重效果加乘,最好在飯前15-20分鍾前喝1杯,等飽足的訊息傳送到大腦後,再開始用餐,像這樣,在用餐時至少可以減少攝取1/3左右(約240卡)的熱量。
吃蘋果可治療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1]患者每天食用3—5個蘋果,或者經常飲用濃度較高的蘋果汁,可以提高 前列腺液中鋅蛋白的鋅成人,從而提高了前列腺的抗菌、殺菌能力。以達到治療及預防前列腺炎的目的!
蘋果抗腹瀉與便秘方
在秋季,腹瀉與便秘都是高發的疾病,這兩個症狀完全相反的疾病可以用到同一個的處方:蘋果。
蘋果中含有豐富的鞣酸、果膠、膳食纖維等特殊物質,生果膠可軟化大便,膳食纖維又起到通便作用。所以,生吃蘋果可以起緩解便秘的作用。
而如果把蘋果作為煲湯材料,加熱後又能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因為鞣酸和加熱後的果膠具有收斂作用,能使大便內水分減少,從而達到止瀉目的。所以如果家裡有腹瀉的孩子,家長可以把蘋果洗干凈,連皮放入沸水中煮幾分鍾,用勺子刮果泥給孩子吃。或者把蘋果放入水中煎煮,取汁濃飲用。

2.4.生活相關:挑選及貯藏

2.4.1蘋果挑選方法:
蘋果有:紅富士,嘎啦,紅將軍,喬納金,紅星,秦冠,黃元帥,黃香蕉等品種。
紅富士:
1看蘋果柄是否有同心圓,由於日照充分,比較甜
成熟的蘋果2看蘋果身上是否有條紋,越多的越好
3蘋果是越紅,越艷的好。
秦冠蘋果:
1挑大小勻稱的(最好是中等大的)
2用手按下蘋果,按的動的就是甜的,按不動的就是酸的
3 顏色要均勻
黃元帥蘋果:
1挑顏色發黃的,麻點越多越好
2用手掂量,輕的比較綿,重的比較脆
黃香蕉蘋果:
1麻點越多越好
2顏色是青的,略微泛黃的好
2.4.2.家庭蘋果儲藏
家庭中常見的容器有缸、罐、壇、紙箱、木箱,這些容器都可用來貯藏蘋果。所用的缸、罐、壇必須洗凈擦乾,並用白酒塗擦缸、罐、壇的內壁,也可在其中放半瓶白酒(用量可根據貯量的多少而定),瓶口敞開。蘋果採收後先放在陰涼處攤放幾天,然後分層放在缸、罐或壇內。裝好後再噴灑上白酒,根據貯量不同可噴灑50—150克不等,用棉絮蓋其上再蒙上一層塑料布封口,防止酒氣散發,吃蘋果時隨取隨蓋,一般可貯藏半年以上。
用於貯藏蘋果的箱子要清潔無味,箱底和四周放兩層紙,每個蘋果也用柔軟的白紙包好,整齊地擺在箱子里。對於紅玉、紅星、香蕉等圓形蘋果要橫著放,國光和印度等品種為扁圓形的立著放為好,這樣可以使蘋果承受更大的壓力。箱子最適宜主在溫度為0—2℃的環境內,每隔一個月檢查一次,個別腐爛的果子要及時清除。

2.5.其他相關

與蘋果有關的地方
談到蘋果,又不得不提起靈寶,因為境內海拔高,特別適宜蘋果生長,果味在酸度和甜度都高於全國其他地區。作為靈寶三大寶之一,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了生產、儲備、加工,銷售的良好產業鏈
天水花牛蘋果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第一個獲得正式商標的蘋果品種。早在四十幾年前,天水「花牛」蘋果就與美國「蛇果」齊名。2008年,天水市被農業部列為第二批中國蘋果優勢產區。目前,全市蘋果總面積達115.7萬畝,光「花牛」面積就達 75.8萬畝,總產值為5.1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元帥系蘋果生產基地。
煙台蘋果是山東名產之一,產地以煙台轄區內的棲霞、招遠、海陽、牟平、福山等市(區)為主。煙台蘋果素以風味香甜、酥脆多汁享譽海內外,歷來為國內外市場所歡。作為煙台蘋果的發源地的煙台市,蘋果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突飛猛進的新階段。到2000年,全市果園面積、蘋果產量均比1978年增長了6—7倍。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且深受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我國蘋果優勢區域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蘋果生產國和消費國,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世界總量的40%以上,在世界蘋果產業中佔有重要地位。我國蘋果有黃土高原區、渤海灣產區、黃河故道產區和西南冷涼高地四大產區,根據氣候和生態適宜標准,西北黃土高原產區和渤海灣產區是我國最適蘋果發展產區,兩個區域蘋果栽培面積分別佔全國的44%和34%,產量分別佔全國的49%和31%,出口量佔全國的90%以上。黃河故道產區屬於蘋果生產的次適宜區,西南冷涼高地蘋果生產規模小、產業基礎差,無法滿足蘋果生產優勢區域的要求。

3.栽培學介紹

植物學分類

蘋果的植物學分類是[9]: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AE
目:薔薇目 Rosales
科:薔薇科 Rosaceae
亞科:蘋果亞科 Maloideae Weber
屬:蘋果屬 Malus
組:真正蘋果組 Sect. Malus
系:蘋果系 Ser.Pumilae
種:蘋果 Malus pumila Mill.
蘋果是薔薇科(Rosaceae)蘋果屬(malus)植物的果實,該屬約25種,蘋果樹是栽培最廣泛的果樹。蘋果是梨果的一種,由子房和子房外圍的組織發育而成。蘋果樹多為異花授粉,有2~4%的花座果較為理想。雖然成熟蘋果的大小、形狀、顏色和酸度因品種和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差異很大,但通常圓形,直徑50~100毫米(2~4吋),帶紅色或黃色。
蘋果品種數以千計,分為酒用品種、烹調品種、尾食品種3大類。3類品種的顏色、大小、香味、光滑度(可能還有脆性、風味)等特點均有差別。不少品種含糖較高,中等酸度,丹寧含量很低。蘋果除生食外,烹食方法也很多,常用作點心餡,蘋果餡烤餅可能是最早的美國式甜尾食。炸蘋果常與香腸、豬排等菜餚同食,尤其在歐洲是如此。

3.1.栽培歷史

蘋果原產歐洲中部、東南部,中亞細亞乃至我國新疆[4]。歐洲在紀元前三百年,M.P.Cato已記載了蘋果的品種。其後,羅馬人開始栽培,並有嫁接繁殖。十八世紀J.B. 蒙氏及T.A已利用自然雜交進行實生苗選育,逐步推廣栽培。當發現美洲新大陸,歐洲移民把蘋果傳入美洲,在美洲又培育了不少新品種。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從歐美引入蘋果,乃傳入亞洲。此後,澳洲、非洲也都相繼引入蘋果。近百年來,世界五大洲先後有了蘋果栽培。 最早期的歐洲人已食用蘋果,並對之進行了改良和選育,一些品種早見於2,000多年前,在向美洲殖民前,歐洲已知品種達數百個。以後隨著移民浪潮湧遍北美,實生苗蘋果品種也到處傳播,變成當地傳奇人物的巡迴使者,在蘋果的傳播中起了主要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查浦曼(John Chapman,綽號「蘋果佬」〔Johnny Appleseed〕),他在俄亥俄及印第安納廣泛種植蘋果。印第安人和設陷阱捕獸者可能也傳播了蘋果。
蘋果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相傳夏禹所吃的「紫奈」,就是紅蘋果,可見中國有蘋果已經很久遠了。晉朝郭義恭著《廣志》中說:「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為脯,數十百斛為蓄積,謂之頻婆糧」。當時已知「正月二月中,翻斧斑駁椎之,則饒子」。即類似現代的環狀剝皮技術,來促使多結果。可見,晉代中國種植蘋果的技術水平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了。宋人李調元的《南海百詠抄》,已有詠蘋婆果詩雲:「虞翻宅里起秋風,翠葉玲瓏剪未工,錯認如花枝上艷,不知莢子綴猩紅。」迄至明代,不但有「夏熟」的「素萘,朱柰、綠柰」,而且「涼州有冬柰,冬熟,子帶碧色」(李時珍《本草綱目》)。然而,中國古代栽培的柰和林檎,雖「光潔可玩,香聞數步」,但「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過熟又沙爛不堪食」(見《群芳譜》)。19世紀中葉歐洲蘋果入籍中國後,就逐漸代替中國的綿蘋果。歐洲蘋果先在山東煙台落戶,19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山東青島和遼寧南部,又相繼引種,並開始進行經濟栽培。現在中國各蘋果產區,除原有蘋果屬樹種外,作為經濟栽培的蘋果品種絕大部分都是從歐、美、日、蘇等國引入的,稱為西洋蘋果。
中國的蘋果栽培史
一、柰的栽培歷史
柰最早見於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公元前125-前118)中:"梈柰厚朴"。其中"柰"多數學者認為就是後來的綿蘋果,即中國蘋果的古稱。據《西京雜記》(公元3-4世紀間)記載:當時"上林苑"中的各種果樹,都是"初修上林苑時,群臣遠方各獻(的)名果異樹……"其中有"柰三:白柰、紫柰、綠柰"。柰既然以名果貢獻,則在原產地的栽培就必然更早了。公元3世紀20年代,曹植有《請白柰表》和《謝賜柰表》,《史記·貨殖列傳》中曾記述當時內地已大面積生產的幾種果樹,但並沒有提及柰。總之,根據漢代以來柰的名稱與內涵的變化,反映了中國綿蘋果也存在一個發展的過程。
二、西洋蘋果栽培歷史
19世紀中葉後,海禁開放,西方文化大量輸入,果樹資源交流更加頻繁。蘋果屬果樹也隨之引入。
1、早期蘋果引進概述 早期引種蘋果的途徑是多方位的。其中以山東最早,據煙台的地方史志記載,1861年美國長老會成員約翰·倪維思(John L.Nevius)受長老會派遣,由上海來山東登州(今蓬萊市)。因倪妻患病,1864年返美。1871年倪氏夫婦重返煙台時,帶來西洋蘋果、洋梨、美洲葡萄、歐洲李及甜櫻桃等果樹品種,在煙台毓璜頂東南山麓建園栽植,取名"廣興果園"。
2、20世紀前半期蘋果引種及生產概況 20世紀初,遼寧、山東蘋果發展較快。1909年旅順最大一處蘋果園(後改為旅順農場)中有國光96株、倭錦550株。日俄戰爭後,旅順、大連的租借權轉歸日本後,1909年在熊岳建立苗圃(1913年改為農事試驗場),再從日本引進一些主栽品種,1910年引入紅魁、祝光、旭和國光等;1914-1921年間又引入玉霰等3個品種。
3、蘋果生產恢復時期 從1950-1952年,國家採取了一系列休養生息政策,扶持農業生產,對果樹生產發放無息貸款,減免果業稅收,同時還在重點果區建立果樹技術指導機構,通過供銷社組織果品運銷,提高果農收入,促進了果樹業的復甦。在老蘋果產區,殘存的蘋果老樹迅速恢復了樹勢,主要病蟲害得到有效防治,並開始組建第一批國營園藝場(其中北方以蘋果為主),因此,產量急速回升。
4、50-60年代蘋果業的興起 從l953年起,中國農村互助合作運動興起,大大地鼓舞了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l955年農業部提出了"以互助合作為中心,大力提高現有果樹的產量和質量,有計劃地積極向山區、荒山擴大墾辟新果園",新建果園一律免徵農業稅,並相應改善購銷工作。
5、商品基地的建立與發展 從1985年起,由於蘋果收回投資快,效益高,除廣東、廣西、湖南、海南及上海等五地不適於商品生產栽培外,其他地區都把發展蘋果生產作為開發山區、脫貧致富或積累資金支持農業生產的重要手段,其中陝西省發展尤為突出,在渭北地區建立25個優質蘋果基地縣,秦冠、富士等品種佔了絕對優勢,產量也迅速上升,有後來者居上的趨勢。從1992年達到年產8.429×105t,僅次子山東、遼寧。1993年超過了遼寧,居全國第2位。1995年全國各省的面積與產量。

3.2.栽培現狀

3.2.1.世界蘋果栽培現狀
世界蘋果年產量約為3,200萬公噸。在歐洲,很大部分蘋果用制蘋果酒和白蘭地。用制蘋果酒的蘋果佔世界產量的1/4。美國、中國、法國、義大利和土耳其是最大的生產國,法國、義大利、匈牙利、阿根廷、智利、南非和美國是最大的輸出國。目前世界生產蘋果的國家有80多個,年產量超過或接近100萬噸的主產國有12個,按產量排,依次為中國(46%)、美國(9%)、土耳其(6%)、義大利(5%)、法國(5%)、波蘭(5%)、德國(3%)俄羅斯(3%)等[8]。不包括中國,元帥系和金冠是世界兩大主栽品種,若包括中國在內,富士則成為世界第一大栽培品種。目前,美國、義大利、法國、智利、南非等新發展的果園中紅富士佔50%以上,中國富士栽培面積占蘋果總面積的49.6%。
各國主栽品種:
日本:富士系、津輕系、王林、喬納金、陸奧、珊夏等;
美國:喬納金、恩派、紅富士、新紅星、嘎拉、布瑞本;
澳大利亞:粉紅佳人、澳洲青蘋、姆瑞寶石等;
紐西蘭:嘎拉、太平洋玫瑰、布瑞本、華麗;
韓國:甘紅、紅露、曙光、秋光、華紅
3.2.2.我國蘋果栽培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蘋果產業有了長足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2005年栽培面積為189萬公頃,產量達到2400萬噸,分別佔世界蘋果總量的2/5和1/3,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蘋果生產國。單位面積產量由1995年的4.7噸/公頃提高到了近年平均的12噸/公頃。[5]
經過近10年的區域化布局調整,蘋果面積佔全國果園總面積的比重由1996年的34.9%下降到2005年的18.8%,但蘋果產量持續增長,2005年佔全國果品產量的27.2%。環渤海灣和西北黃土高原兩大蘋果優勢產區,栽培面積分別佔全國蘋果總面積的40%、39%,產量分別佔45%、35%;紅富士等優良品種的栽培面積比例達到80%以上,出口蘋果和蘋果濃縮汁的比例佔90%以上。
蘋果貯藏保鮮能

⑺ 求高中政治必修4重要知識點(必背)的樹狀圖 要簡單明了,謝謝 跪求!!! 如果有地理必修2歷史必修

必修四哲學生活
一、(辯證)唯物主義
1、唯物論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運動與靜止規律,如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2、辯證法
(1)聯系
特點及其方法論,整體與部分,系統優化
(2)發展
特點、實質,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量變與質變
(3)矛盾(重點是方法論)
含義,同一性與斗爭性,特殊性與普遍性(要細化知識點)
(4)辯證的否定觀
含義,發展的環節、聯系的環節,實質是「揚棄」,方法論(重點寫),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創新的哲學依據,創新的地位
3、認識論
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實踐,真理,追求真理是個過程(如何追求真理)
二、歷史唯物主義
(1)社會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不同步性和反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堅持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
(2)價值觀
人的真正價值,價值觀是非的判斷標准,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如何實現人生價值

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
經濟上→生產力的發展
政治上→國家性質
文化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哲學上→客觀物質

必修二1、人口增長模式特點,根據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判斷先後順序2、環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國以土地為劃分標准)3、人口遷移的影響(對遷出地和遷入地,利和弊),農民工4、城市形態(空間形態和地域形態)5、不同功能區的分布、特點及原因,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各類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圖,城市的合理規劃,生態城市目標(了解)6、城市化的標志、推力與拉力,城市化進程階段和各自特點7、農業區位選擇(氣候地形孕土壤,運輸機械找市場,旱區水源孕綠洲,勞力政策有影響)8、農業區位含義(了解),影響某地農業生產的主導因素(比如東北甜菜,新疆棉花江南茶樹,以色列無土蔬菜等),城郊農業9、農業地域類型(區位條件,特點,發展措施,典型地區),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名稱及其分布位置,美國本土農業帶10、工業區位選擇(能源水土地,原料勞動力,市政運輸和環境)11、評價我國鞍鋼和寶鋼的區位條件,既是評價,說明既要說好的,也要說不好的。12、污染嚴重的工業的區位選擇(印刷廠基本上無污染)13、工業集聚的優勢,工業分散的優勢14、傳統工業區以機械、化工、採煤、紡織、鋼鐵為主(「計(機)劃(化)采訪鋼鐵部門」)15、德國魯爾區工業的區位優勢,衰落原因以及綜合整治措施(類似我國遼中南地工業區)16、義大利新工業區形成條件、特點(小輕同專散)17、美國矽谷區位因素、高新技術產業特點(類似我國中關村、印度班加羅爾和德國慕尼黑)18、交通運輸方式的比較19、鐵路線建設的意義(以南昆鐵路為例)(類似青藏鐵路)20、可持續發展系統結構,三大基本原則21、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 必修三1、三S技術實際應用2、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的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和防治措施3、草方格沙障的優勢4、非地帶性熱帶雨林的分布和成因,熱帶雨林被毀的原因,如何保護熱帶雨林5、山西能源開發條件(工業區位選擇),能源基地建設措施,如何保護我國能源安全,我國、世界能源消費結構6、田納西河流域開發意義以及不利影響(類似三峽、埃及阿斯旺大壩),修水庫、大壩應該考慮的因素(自然和社會經濟)7、我國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的條件(自然和社會經濟),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向(了解)8、珠三角對外開放的區位優勢、產生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泛珠三角(國家9+2)我國區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工農業發展比較9、煤炭與天然氣比較,西氣東輸路線圖,西氣東輸對東部、西部和沿線地區的影響(利弊,對沿線和東部可以不說不利影響)10、產業轉移的原因和影響,分析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11、南水北調東中西三線的比較,南水北調對調入區的意義,對調出區和沿線的不利影響

⑻ 求高中政治《經濟生活》知識框架圖,類似於思維導圖的那種,要一張圖覆蓋一本書的那種,不用太復雜,點出

⑼ 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的知識結構樹狀圖

第一課
商品 含義: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交換的演進: ①物物交換(①偶然的物物交換②擴大的物物交換)
②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交換
③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
屬性: ①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商品的使用價值)(自然屬性)
②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商品的價值)(社會屬性)
一般等價物含義:大家普遍樂意接受的,能夠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媒介的商品叫做一般等價物。
貨幣 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商品交換發展中的產品)
本質:一般等價物。(貨幣與一般等價物的區別:是否固定)
產生: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標志著貨幣的產生。
職能含義:指貨幣在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貨幣本質的體現
基本職能:①價值尺度:用以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觀念上的貨幣)
(價格含義: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
②流通手段: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現實的貨幣)
其他職能:①貯藏手段:貨幣退出流通領域,當做社會財富的代表被保存起來(足值的金屬貨幣)
②支付手段:在賒銷賒購中,被用來償還債務。被用來支付地租、利息、稅款、工資等。
③世界貨幣:越出國內市場,在世界市場上購買外國商品,支付國際收支差額,作
為財富的代表在國與國之間轉移時,具有了世界貨幣的職能。(實際金屬貨幣)
商品流通:含義: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
公式:商品——貨幣——商品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商品的價格水平X待售商品數量)/貨幣流通次數)
紙幣: 優點:①製作成本低,
②易於保管、攜帶和運輸,
③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
本質:價值符號,不是商品,沒有價值,只有使用價值。(只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含義: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可以任
意發行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影響:①如果紙幣發行量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和社會的經濟秩序
②如果紙幣發行量小於這個限度,會使商品銷售發生困難,直接阻礙商品流通
通貨膨脹: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
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它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下跌,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出現。
兩種結算方式:①現金結算:用紙幣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
②轉賬結算:雙方通過銀行轉賬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
(信用卡,支票等是經濟往來結算中經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含義: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銀行信用卡是商業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
功能:在發卡銀行指定的消費場所消費,指定的營業機構存取現金或轉賬。
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一體
優點: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
支票: 含義: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
人或者持持票人的票據。
分類:①轉賬支票
②現金支票
外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匯率:(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外匯:包括:外國貨幣,外幣有價證券,外幣支付憑證
外匯匯率:用一定單位的外幣所兌換的本幣數量
人民幣匯率:用一定單位的人民幣所兌換的外幣數量。
人民幣:保持其基本穩定的含義: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意義: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要點樹狀結構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