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微觀經濟學與競爭理論

微觀經濟學與競爭理論

發布時間:2021-01-08 21:53:17

㈠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 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 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㈡ 微觀經濟學知識點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
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
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

㈢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和核心思想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要素供給理論、市場競爭理論和政府規制理論五大部分。

核心思想:在自由市場體制下,人們的自利決策能實現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而在市場失靈的一些特殊場合,則可以通過政府規制改善公平與效率。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3)微觀經濟學與競爭理論擴展閱讀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

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

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

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

㈣ 為什麼鼓勵競爭,反對壟斷微觀經濟學論述。

壟斷會導致資源利用低效率,生產者佔有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消費者剩餘,而且回會形成哈答伯格三角,造成社會福利損失。舉個技術創新的例子:如果在完全競爭市場上,一個企業先發明了一項可以提高效率的技術,即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由於其他公司都沒有新技術,生產成本不變。這時擁有新技術的公司就可以降低單位產品價格,產量上升,市場份額擴大,收益增加。其他公司為了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就會競相進行技術創新,這樣整個市場的效率就會提高。而在壟斷市場上,由於某個行業的市場由一個或幾個壟斷廠商控制,其他廠商進入該行業壁壘很高。於是在沒有競爭壓力的條件下,壟斷廠商就沒必要擔心自己的市場份額及收益會受到外來廠商的影響,就不會進行技術創新,那麼整個市場的效率就不會提高,還有可能會下降。而且壟斷廠商可能會聯合定價,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㈤ 微觀經濟學的五大基本原理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
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准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
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繫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產生發展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標志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
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通觀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過程與全部理論,始終圍繞著價格這一核心問題進行分析,所以微觀經濟學在很多場合又被稱為「價格理論及其應用」。

㈥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和核心細想!!!!!

微觀經濟學從總體上來講可以劃分為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要素供給理論版、市場競爭理論權和政府規制理論五大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在自由市場體制下,人們的自利決策能實現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而在市場失靈的一些特殊場合,則可以通過政府規制改善公平與效率。

㈦ 微觀經濟學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

由於STC求導可得到邊際成本,所以MC=0.3Q2-6Q+100。由於利潤最大,所以滿足邊際內收益等於邊際成本,而容Q=40,將其帶入MC表達式有:MC=340。所以邊際收益MR=MC=340。
將Q=40代入STC得,STC=8100.而利潤等於1000,所以收益等於8100+1000=9100.又產量為40,所以價格為9100/40=227.5
總受益的話已經求了,為9100.

㈧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和核心思想是什麼

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框架: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要素供給理論回、市場競爭理論和政府規制理答論五大部分;

核心思想:在自由市場體制下,人們的自利決策能實現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而在市場失靈的一些特殊場合,則可以通過政府規制改善公平與效率。

㈨ 微觀經濟學求助:幾種競爭形勢比較及博弈論

您好,這道題非常經典涵蓋了很多博弈論的概念,如Nash equilibrium, subgame equilibrium, Cournot Modle of Duopoly, Stackelberg model of Duopoly.
下面將分別詳細每道問題
1)所謂的古諾均衡,特指Cournot在1838年於Researches into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Wealth.提出的雙頭壟斷模型均衡。其中的關鍵思想是在信息對稱的情況(包括觀察到總需求以及對對方的理性預測還有期待對方做出理性行為)下古諾假設雙頭同時做出各自最大利潤產量的決定。

在這里我們假設這兩個公司風別為1和2。他們分別的產量為Q1,Q2。在做出產量決定的時候,1公司先假定2公司選擇了Q2產量,因此公司1的利潤函數W=P*Q1-20Q1,(以下所有的*都表示乘號)運用一階條件可得如下等式,2*Q1+Q2=60。又因為這兩個公司的對稱性,所以我們可以直接寫出公司2的一階條件2*Q2+Q1=60。聯立以上兩個式子,可以解出Q1=Q2=20,P=40,W1=W2=400。

2)在這個問題中就不再是古諾均衡了,因為雖然在此處兩個公司雖然也是做出產量決定,但是他們做出決定不再是同時做出,而是先1公司做出決定,然後二公司再做出決定。我們要在這里展示的是公司1因為這種機制獲得了優勢,而公司2卻受到了損害。也就是說讓公司1知道公司2擁有更多的信息實際上損害了公司2的利益。而這種雙頭模型是由Stackelberg於1934年提出。

在這個游戲中1公司先做決定,所以2公司只能在1公司做出決定後考慮到1公司選擇的產量再選擇他自己的最優產量(也就是博弈論中非常著名的backward inction approach)。和問題1)中相似,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等式2*Q2+Q1=60,又可以寫成Q2(Q1)=(60-Q1)/2。作為公司1在信息完全對稱的條件下,他能夠預測到公司2會按照這樣的規則確定公司2的最優產量於是現在公司1的利潤函數就變成如下W=P*Q1-20Q1=(80-(Q1+Q2))Q1-20Q1,求利潤函數的一階條件就可得Q1=30,Q2=15,P1=P2=35,W1=450,W2=225。

非常的明顯相較於第一問,公司1獲得了優勢,而損害了公司2的利益。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公司1知道公司2會考慮到公司1的產量來決定公司2的產量,而公司1又不能在公司2決定了產量之後改變其產量所導致。如果我們將這個游戲拓展為infinite horizen repeated games,這樣第二問的結果會與第一問的結果所重合。(具體請參看《Game Theory for Applied Economists》Robert Gibbons)

3)如果形成了卡特爾的話也就是說兩個企業和二唯一了雙頭變成了壟斷了,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合並公司後的利潤函數如下W=PQ-20Q,運用一階條件可得Q=30。但是這兩家公司如何分配產量呢?這個問題本身如果放在現實中來考慮的話並不是很好回答,因為其中可能涉及到很多因素。但是在這里我們假設沒有別的因素干擾同時又假設這兩個公司是對稱的所以他們應該平分總產量,也就是Q1=Q2=15。利潤風別為450。比第一問的情況更為優越。

4)但不幸的是這種組織並不穩定,因為給定其中的一方遵守這個協定,對於另一方而言最優的選擇是不遵守這個協定,因為游戲雙方都知道對方不會遵守這個協定因此這個卡特爾是不可能存在的(除非有其他外部因素強制實行)。
假定公司1遵守這個協定,對於公司2而言它的利潤函數如下W=(65-Q2)Q2-20Q2,運用一階條件可得Q2=22.5。因此公司2會背離這個協定。兩個公司都不是傻瓜,所以這個卡特爾公司不復存在。

以上解答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請追問或者參見如下書籍第一,二章(此書淺顯易懂,非常有意思):
《Game Theory for Applied Economists》Robert Gibbons

㈩ 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包括哪些

1、生產理論。

2、成本理論。

3、需求理論。

4、競爭理論。

5、博弈論。

6、一般均衡理論。

7、不確定性理論 。

(10)微觀經濟學與競爭理論擴展閱讀:

博弈論的改寫:

新古典經濟學市場分析有兩個重要前提假定:

1、個人決策是價格參數和收入給定條件下的最優選擇,不影響他人也不依賴他人;

2、市場信息充分且無成本。這兩個前提假定使微觀經濟分析始終處在完美的一般均衡確定性分析的美妙境界中。但現實生活卻非如此,經濟作為一個整體,不僅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個體獲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信息也是有成本的。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博弈論、信息經濟學和不確定性分析應運而生。1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特恩(Von Neuman,Morgenstern)合作出版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標志著「經濟博弈論」的正式創立。到1994年納什、澤爾騰和豪爾紹尼三位「博弈論」巨匠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閱讀全文

與微觀經濟學與競爭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