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政治經濟學計算題
某工廠投資固定資本400萬元,其中,
廠房投資120萬元,用30年,每年周轉的價值是4萬元;
機器200萬元,用10年,每年周轉的價值是20萬元;
工具80萬元,用5年,每年周轉的價值是16萬元;
因而固定資本每年周轉價值總額為4+20+16=40萬元。
流動資本200萬元,每年周轉7次,因而流動資本年周轉價值總額是200×7=1400萬元。
這樣,該企業預付資本年周轉次數=(40+1400)/(400+200)=2.4次。
⑵ 政治經濟學計算題(急)
(1)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待售商品價格總額-賒購商品價格總額+到期支專付總額屬-彼此抵消的支付總額)/同一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即貨幣流通次數)
答案為(1400億-350億+400億-250億)/8=150億
(註:其中350億和250億兩個數字來歷不明,個人認為按照題目所給條件,答案應為:(1400億-400億)/8=125億)
(2)按照答案:150/200=0.75為紙幣價值。紙幣貶值25%
⑶ 政治經濟學計算題
1.答案:M'=m'×n =100%×1/4 =0.25×100%=25%
2.答案:股票理論價格=預期股息收益÷銀行同期存款利率 =(100×8%)÷5%=160元
3.答案:貨幣需要量(M)=PQ×V=42000/10=4200(億);貨幣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4.答案: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流通市場貨幣需求量/紙幣流通總量=30000(1+20%)/50000=0.72 ;則 紙幣貶值了(1—0.72)×100%==28%
5.答案:貼現金額=票據金額×(1—年貼現率*貼現日至到期日時間)=10000×(1—10%×73/360=9797.22(元)
6.答案:P'=m/(c+v)=200/(200+800)=20%
7.答案:在工廠有機構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資總額為:1000萬×1/9+1=100萬。因每個工人的工資為500元,故工廠的工人總數為100萬/500=2000人。
勞動生產率提高後的每月的工資總額為1000萬×1/19+1=50萬,因每個工人的工資額仍為500元,所以本月工廠工人總數是50萬元/500元=1000人。
所以現在每月被排擠出工廠的人數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8.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貨幣總額的數量為220元。
⑷ 大一政治經濟學計算題
資本有機構成=不變資本:可變資本=C:V。因為積累率為25%,所以兩個部類的追加資本分專別為250和200(剩餘價值*25%)。第一部屬類追加資本的有機構成(⊿C:⊿V)為9:1,所以4,000C+225⊿C+1,000V+25⊿V+750M=6000。根據I V+M=II C的基本條件 所以IIC必須等於1000+25+750=1775 也就是說在200的追加資本中有175(1775-1600)的是給不變資本的,所以資本有機構成必須是7:1。
第二題沒學過。
⑸ 大一政治經濟學計算題
擴大後的第一部類的生產模式為:4000c+225Δc+1000v+25Δv+750m/x=6000
根據擴大再生產實現的回基本公式I(v+Δv+m/x)=II(c+Δc)
則第答II部類擴大再生產的模式為1600c+175Δc+800v+25Δv+600m/x=3200
第II部類追加資本的資本有機構成c:v應是7:1
⑹ 政治經濟學計算題
1、某一年度社會商品價格總額為42000億元,貨幣流通速度10次,求貨幣需要量?若貨幣流通量為5250億元時,求貨幣的流通速度?
答案:貨幣需要量(M)=PQ×V=42000/10=4200(億);貨幣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分析] 掌握上面的兩個概念,此題就可以了。
[難度] *[概念] 社會商品價格總額 貨幣流通速度
2、某一時期,流通中貨幣需要量為3萬億元,由於生產發展,貨幣需要量增加20%,但實際執行結果卻使流通中的紙幣量達到了5萬億元,求此時貨幣的貶值程度?
答案: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流通市場貨幣需求量/紙幣流通總量
=3(1+20%)/5=0.72則,紙幣貶值了(1—0.72)×100%=28%
[分析] 實際上考的是通貨膨脹的表現
[難度] **[概念] 流通中貨幣需要量 紙幣 貶值 通貨膨脹
3、已知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總額200元,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貨幣的流通次數為5次。求流通貨幣的總額X的數值?
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貨幣總額的數量為220元。
[分析] 考的是貨幣的兩個職能 流通和支付手段 {賒-、到+、抵-(口訣:說到底,減加減)}
[難度] ** [概念]商品價格總額、到期支付總額、抵消支付總額、流通次數、流通貨幣的總額、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第三章
4、一張面額為100元的股票,預計股息為8%,銀行此時的存款利率為5%,求股票的理論價格應是多少?
答案:股票理論價格=預期股息收益÷銀行同期存款利率=(100×8%)÷5%=160元
[分析]股份資本和股息 {剩餘價值理論、資本論}
[難度] ** [概念] 股票、股息、存款利率、股票價格、資本、剩餘價值
5、某資本家的全部預付資本為1000萬元,其中不變資本800萬元,可變資本200萬元,獲得剩餘價值200萬元,其利潤率是多少?
答案:P』=m/c+v=200/(200+800)=20%
[分析]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七大轉化之一}
[難度] *** [概念]預付資本、不變資本、可變資本{註:流通資本和固定資本,一個是小c;一個是大C,一個是預付;一個是生產,一個是價值構成;一個是有機構成,有階級性}、利潤率、七大轉化:略。
6、某企業原預付資本為1000萬元,資本有機構成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資為500元,本月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採用了新的機器設備,使資本的有機構成提高到19:1。試問,在不追加資本的情況下,由於有機構成的提高,被排擠出工廠的人數是多少?
答案:在工廠有機構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資總額為:1000萬×1/9+1=100萬。因每個工人的工資為500元,故工廠的工人總數為100萬/500=2000人。
勞動生產率提高後的每月的工資總額為1000萬×1/19+1=50萬,因每個工人的工資額仍為500元,所以本月工廠工人總數是50萬元/500元=1000人。所以現在每月被排擠出工廠的人數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分析]資本的有機構成 {分析資本主義的剝削性}
[難度] *** [概念]資本的有機構成、工資、勞動生產率
計算題(後補充)
7、 某製鞋廠擁有平均生產條件,資本家雇傭工人50人,工作日為8小時,工人人均4小時生產1雙鞋,消耗生產資料價值為22元,每個工人1小時創造新價值2元,勞動力價值8元。計算:(1)該廠工作日中的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2)該資本家一天消耗的資本價值,其中c和v各為多少?(3)資本家一天共獲得的剩餘價值和剩餘價值率。 (4)每雙鞋的價值量。
解:(1)必要勞動時間=8/2=4(小時);剩餘勞動時間=8-4=4(小時)
(2)c=22×(8/4)×50=2200(元);v=8×50=400(元);共計耗費資本價值= c+v=2600(元)
(3)m=2×4×50=400(元);m』=400/400=100%
(4)總價值=c+v+m=2200+400+400=3000(元)
總雙數=8/4×50=100(雙)
每雙價值量=3000/100=30(元)
答:(1)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各為4小時。
(2)資本家共耗費資本價值量為2600元,其中c為2200元,v為400元
(3)資本家一天共獲取剩餘價值400元,剩餘價值率為100%
(4)每雙鞋價值量為30元。
[分析] 資本與剩餘價值
[難度] **** [概念]略
8、 某製鞋廠擁有一般生產條件,工作日為8小時,每個工人生產2雙鞋,每雙鞋社會價值量為30元,其中生產資料轉移價值為22元,新創造價值為8元,工人日工資8元。如果該廠首先採用先進技術,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倍,工人日工資仍為8元。計算:該廠資本家一天從一個工人身上獲得的超額剩餘價值。
⑺ 大一政治經濟學計算題
工資50*800=40000
勞動生產資料每月耗12000\12=1000
16000+1000=17000
總消耗40000+17000=57000
因為剩餘價值率是100%
57000*2=10000*x
x=11.4yuan
總產量10000*(1+0.5)=15000斤
5000*11.4=57000
多生產的5000斤棉花只多消耗了版材料因權此是16000*0.5
y=57000-16000*0.5=49000yuan
總價值15000*11.4=171000
171000-16000-16000*0.5-1000-40000=106000
z=49000\10600*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