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經濟學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經濟學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發布時間:2021-01-08 14:06:21

『壹』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實現共同富裕。②深化分配製回度改革。堅持和答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③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通過稅收政策等措施調節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低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調節過高收入,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④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貳』 :社會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有哪些

這類不平等主要是待改革的體制性因素所致,是分配關系扭曲的重要表現。其中在非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方面,政府的「缺位和越位」貫穿始終。
一是勞動力流動中的體制性歧視。勞動力流動的體制性歧視,源於計劃經濟早期的城鄉分割體制。在城鄉經濟一體化或城市化逐步形成的趨勢下,原有體制中以戶籍制度為基礎的身份性歧視並沒有根本改變,農村勞動力在向城市轉移過程中,農民的身份在就業、收入分配以及公共品分享方面,仍然受到相當程度的歧視待遇。在市場經濟收入增長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的條件下,這種歧視必然帶來收入差距的擴大,成為目前全國總體基尼系數過高的重要體制性原因。
二是缺乏有效的勞資協調機制,中下階層缺乏表達訴求權。我國在轉型經濟體制中,雖然按勞分配依然被強調為主體地位,但相應的體制設計還很不完善,甚至有些方面存在嚴重「缺位」現象。特別是勞動集體談判的權利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使得勞動要素在參與分配過程中始終處於弱勢地位。國有企業工會組織基本作為企業「職能部門」存在,在維護職工利益方面往往受到企業管理層的掣肘;大量的非國有企業還沒有工會組織或工會組織徒具形式,勞資矛盾協調機制嚴重缺位。從一些國有企業早期「砸三鐵」到後來的隨意裁員,以及「農民工」工資長期被壓低的現象中,可以明顯感受到這一機制的缺乏。
三是壟斷行業對分配關系的扭曲。行政性壟斷實際上是從計劃經濟時期的部分行業歸口管理演變而來。在體制轉型期比較普遍的現象是,行政性壟斷行業往往熱衷於「選擇性」地參照「市場化」和「國際慣例」,這種選擇性集中體現在所謂「市場價格」、贏利和收入水平方面的參照,大部分壟斷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價格。更為重要的是,由行政性壟斷帶給行業的超額利潤大都沒有回饋給國家和社會,而是以「做大做強」之類的理由留在了部門和企業,並且部分地轉化為這些行業經營者和職工的收入、福利等。這是目前我國行業之間收入差距過大的根本原因,也是對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關系的重大扭曲。
四是政府職能轉變滯後的影響。相對於經濟市場化進程而言,政府職能轉變還僅僅是初步的,集中表現為政府職能的缺位、錯位和越位。目前社會反映強烈的教育、醫療、住房以及社會保障等問題,是一些突出的表現。
五是缺乏對資源配置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我國在體制轉軌中雖然大幅度減少了行政性資源配置,但在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下,行政性資源配置的權力具有了「價格」意義。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利用產品「雙軌」價差牟利,到90年代要素市場化中的「尋租」,出現大量權力市場化的現象。近年來,在城市改造拆遷和土地轉讓、資金信貸以及資本市場「圈錢」等領域,權力市場化的現象依然沒有止步的跡象。這是產生灰色甚至黑色收入的根本原因。

『叄』 導致收入不平等加劇會有哪些原因

1、教育不平等,特別是山區師資力量薄弱,教育軟體和硬體匱乏,導致山區孩子專身心得不到全面發展屬,那麼就會影響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甚至影響他們掌握生活技能。所謂學習,就是要學一技之長。
2、高等教育不普及,導致農村家庭、部分城市家庭無資金供孩子讀書,部分家庭在教育投資上負擔重。
3、不好的社會風俗,在社會,往往以財富多少來評價人的價值,導致部分家庭希望孩子早入社會出人頭地,但缺乏文化教育的他們,只能輾轉各地打工,製造當地一般「虛假」繁榮!
4、教育沒有突出「學以致用」,導致有些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其實說到底,就是學生就沒有掌握一技之長,他們畢業進入社會,以什麼來打拚。

『肆』 微觀經濟學論述題,分析市場經濟條件下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原因。急!!!

「國家政策對農產品定價過低造成農民收入過低」這個是哪裡得出的結論哦!
國家對農產品回的價格管理主要是限答價政策、支持價政策等方式。限價政策的出現主要是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保障菜籃子工程的實施。支持價政策則是在市場的收購價格低於農產品生產成本時採用的!在目前,我國政府大多數情況是提高農產品的收購價格,而不是壓低農產品收購價格。

『伍』 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和對策

  1. 分配製度改革,由政府、國企、富人索取巨額利潤,轉向勞動者獲得大多數的專分配原則。

  2. 加大政府轉移屬支付力度,解決百姓吃、住、行、醫、學等生活必須需求。

  3. 將國有資產如數分配給全國合法公民,由公民自己決定所控制的公有資產的投資領域,從而獲得更大的資產性收益。

  4. 提升經濟發展速度,尤其發展附加價值高、低消耗、低排放的經濟領域。

  5. 加速海外投資,購買國際先進技術及產品製造技術,或將高消耗產業轉移至欠發達國家或地區。

  6. 政府應成為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服務型機構,而不是權力機構,更不能佔有更大的資產。

『陸』 導致人們的收入和財產不平等的原因是什麼啊

地位、關系、人脈、知識水平

『柒』 你身邊收入不平等的現象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如何用經濟學原理解釋漂亮貼

收入不平等的現象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當前中國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存在許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
其一,初次分配過程中存在許多不平等的競爭,如最為突出的各種形式的行業壟斷的存在;
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嚴重不足,例如對高收入調節不力,對低收入階層缺乏有效保護;
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敗等非法收入問題突出,打擊力度遠遠不夠;
其四,由於地域差別的存在,東部地區比西部地區收入高,地區收入差距拉大。
應該說,中國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現是國民經濟整體發展和提高的結果,是構建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結果,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社會不公正現象的結果。

『捌』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斷擴大,貧富分化加劇
主要表現為:
一是以基尼系數反映的居民收入總體性差距逐年拉大,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承受線
1991年為0.282,1998年為0.456,1999年為0.457,2000年為0.458,10年上升1.62倍。
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1990年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為1:2.2,1995年為1:2.71,2000年為1:2.79,2001年擴大到1:2.9。
三是地區間差距擴大
2000年,東部地區人均收入是西部的2.26倍,最高的省與最低的省差距超過3倍。
四是行業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80年代中期,行業間收入差距開始顯現,到90年代中期最高行業人均收入與最低行業之比為2.23:1,2000年又上升到2.63:1。

五是不同經濟性質的單位職工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國有經濟性質單位職工工資與集體經濟性質單位職工工資相比,1985年的平均工資差距為1.25:1,2001年擴大到1.63:1,其他經濟性質單位職工工資與集體經濟性質單位職工工資相比,1985年的差距為1.49:1,2001年發展到1.77:1。
六是城鎮內部各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的擴大速度明顯加快
特別是近兩年,高收入戶的收入增長大大超過了低收入戶的收入增長,2002年1季度的統計表明,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總收入的46.2%,2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占總收入的6%,高低收入差距為7.66倍。
2、財產的集中度越來越強,居民家庭財產的差別越來越大
最新的調查統計顯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財產總額佔全部居民財產的1.4%,另外80%的家庭佔有財產總額的53.6%。與此同時,城市居民金融資產出現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趨勢,戶均金融資產最多的20%家庭擁有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總值的比例目前約為66.4%,在最低的20%的家庭中,戶均擁有的金融資產只有居民金融資產總額的1.3%。
當前我國城市居民家庭財產的基尼系數為0.51,遠遠高於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0.32。
3、體制內的「平均主義分配」和體制外的「收入差距過大」兩種極端現象同時並存
「平均主義」並沒有徹底根除,主要表現在工資收入(不包括工資外收入)分配上,多數國有企業以及機關、事業單位、群眾團體內部工資收入分配差距偏校
與此同時,在工資外收入分配方面存在著「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現象。工資外收入、壟斷性收入和非法非正常收入是引起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主要根源。
4、收入分配不規范
一是工資支付不規范,全國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拖欠職工工資現象;二是工資提取不規范,實行工效掛鉤企業的計劃外、基數外提取工資現象較普遍;三是部分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超過工資總額的4%的標准進入,變相提高收入;四是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職務消費」隨意性太強,缺乏合理有度的約束。
5、整體收入結構仍不合理
主要表現為:一是工資收入結構不合理,制度內工資低,制度外勞動報酬高,項目繁多,未納入工資內;二是按多種要素分配的收入比重不大,與中央關於「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要求尚有差距。我國城鎮居民按多種要素分配的格局還遠遠沒有真正調整到位,其它要素參與分配還需要進一步增加比重。

『玖』 從西方經濟學角度簡述我國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我國現階段市場特徵是市場經濟因素和非市場因素共同對收入分配版產生影響。
一、社會主義權市場經濟也是市場機制起主導作用,這決定了不同要素按照對經濟的貢獻獲得相應報酬。從勞動力要素的報酬看,個人的稟賦、才能不同,會導致薪金、工資等收入不同;從土地要素報酬看,部分人因持有住房等不動產而獲得財產性收入;從資本要素報酬方面看,擁有金融資產而獲得資本收入等。正因為上述市場經濟的必然因素,導致我國居民收入的必然不平等。
二、非市場因素,如腐敗、國家壟斷勢力等因素,部分人獲得大量灰色收入,導致收入差距存在。(當然你考試可不能這么直白的寫~~)
三、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結構現狀也導致收入分配不均。總的方面,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方面佔比較小,政府投資等佔比大,導致與政府相關聯較緊密產業、行業的就業人群收入較高;同時部分行業發展不合理,如金融、房地產等,導致這些行業人群收入較高。

閱讀全文

與經濟學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