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經濟法責任與經濟法義務的區別
經濟法責任是經濟法主體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形式。有經濟法主體參與的經版濟法關系所決權定,經濟法主體實施經濟違法行為,破壞經濟法律關系,即應該按照經濟法的規定,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就是經濟法律責任。
經濟法責任因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義務或者不當行使經濟法權利而產生
經濟法義務,是經濟法義務主題為滿足權利主體的要求,而必須做出或抑制一定行為的約束。他與經濟法責任的聯系在於:經濟法義務是經濟法責任的前提和基礎,經濟法責任是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義務的法律後果。經濟法責任與經濟法義務的區別在於:
二者對應不同:經濟法義務與經濟法權利相互對應,經濟法責任與國家強制力相互連結;
二者性質不同:經濟法義務作經濟法主體的一種約束,不具有法律的制裁性,經濟法責任是經濟法主體的違反經濟法義務的後果,具有法律制裁性;
二者內容不同:經濟法義務的內容是必須做出或抑制一定行為的約束,與經濟法權利的內容相互對應;經濟法責任的內容是違反經濟法義務的法律後果,具有法律制裁性。
『貳』 從權利和義務角度看經濟法是義務本位法嗎
所謂法律本位乃指法的基本觀念,或基本目的,或基本作用(依王伯倚先生專之說)。經濟法的社會屬本位性是指經濟法立足於社會整體 ,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基本目標,具有社會法的性質。經濟法是在私法社會化和公法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的,其經濟基礎、思想理論基礎、法律基礎都產生了社會化傾向,經濟法的產生正是滿足了社會化的需求,使其自出生起就帶有社會法的氣息。經濟法屬於社會法中的一員,與民法、行政法區別開來,各盡其責,更加證明其社會本位性。經濟法所維護的社會公共利益從其內涵、核心以及目的也表現了經濟法這一與生俱來的性質。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http://china.findlaw.cn/
『叄』 經濟法制定的特點是什麼
1。 綜杳性
綜合性是指經濟法是由多方面的經濟法律規范組成的法律部
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從經濟法的規范構成和內容 上看,它是根據國家經濟管理職能的需要,由許多單行經濟法 律、法規組成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它既調整宏觀經濟領域的
管理和調控關系,也調整微觀經濟領域的管理和協作關系,涉及 工業、農業、商貿、財政、金融、會計、審計、海關、物價等范 疇。
二是從經濟法的調整手段上看,它運用了多種不同的調整方
法,主要有指導性調整方法、鼓勵性調整方法和抑制性調整方 法。經濟法的指導性調整方法是通過一定的法律規定為行為主體 積極地指明方向和行為所能達到的范圍,而它的鼓勵性調整方法
和抑制性調整方法則分別表現為它對行為主體的行為的促進(包 括獎勵、激勵)和控制(包括限制、禁止)。
經濟法正是採用這 種綜合性的調整方法來實現其調整目的的。三是經濟法律規范的
作用結果表現為綜合調整效應。經濟法律規范在對經濟管理關系 的調整中採用了多種調整方法,既可有效地發揮它們各自的功 能,又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產生綜合的整體調整效
應,包括建立和維護自由、公平的競爭秩序、宏觀經濟秩序,以 及從整體上建立和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2。 政策性
經濟法是經濟政策的體現,具有經濟政策性。其主要原因在
於具體經濟政策的實現過程往往會對一定的經濟法主體的權利加 以限制。為防止這種限制的任意性,經濟法律規范必須對此加以 確認、固定和防範。
不過,經濟政策是多種多樣的,經濟法只能
表現那些較為穩定的經濟政策,而不是權宜之計的政策。
3。 公法和私法屬性兼具
經濟法橫跨公法、私法兩個領域,並產生了使這兩者相互牽
連以致相互交錯的現象。
經濟法在實施過程中體現出較好的利益 協調功能,實現社會利益與個體利益的平衡,突出社會利益優先 的原則,但又不以犧牲個體利益為代價,在法治理念的約束下反
映著鮮明的控制國家行政權力的特點;其不排斥個體利益,但又 抑制脫離社會發展而片面強調個體利益的發展模式。
因此,應該 說經濟法是以公為主、兼顧於私的法。
4。 程序保障的非獨立性
在我國,與民法、行政法、刑法等部門法相比,經濟法沒有
一個獨立的程序法典與之相對應,主要原因仍然在於其所調整的 社會關系的獨特性。
拋開外力因素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以私利為驅動力,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形成了以追求私人
利益為紐帶的社會關系;而經濟法站在社會利益需要的高度介人 社會經濟生活,其手段按照強度的不同劃分為三:其一是相對 「最弱」的介人方式,即間接引導私人利益,主要依靠國家作為 財產所有者的身份,通過與市場主體之間的平等交往來影響私人 利益配置的格局,從而實現利益的發展;其二是國家通過行政權
力介人私人經濟生活,基於現代行政法學中的控權思想,應該說 行政權力介人的力度變得更加緩和,但由於行政權力隸屬性的存 在,因而這種介人具有明顯的直接引導的傾向;其三是基於對社
會公共利益形態的設計,站在一種權威的角度,去評判私人利益 在與社會公共利益發生碰撞時的妥當性,並通過強制手段來體現
和維護社會利益的至上性,如制裁經濟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就
是一種介人「最強」的方法。
以上三種介人方式恰恰是民法的方 式、行政法的方式和刑法的方式,因此經濟法律責任具有明顯的
綜合性,是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的統一。在落實實體 權利與義務的過程中,獨特的程序性問題也隨之變得不再重要。
但是,在現代法治思想的統率下,第一種介人手段相對處於主導
地位,因此,經濟法的程序性問題更接近於民事法律,也便成為 一種合理的選擇。
『肆』 什麼是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
經濟權利是指經濟法主體依法享有的自己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和要求他方為或不為專一定行為的資格屬。
經濟義務是指由經濟法律、法規所確認的一種責任。其含義包括:其一,經濟義務主體必須依據經濟法律、法規、合同、協議為或不為一定經濟行為,以實現經濟權利主體的利益和要求。其二,經濟義務主體應自覺履行經濟法律、法規、合同、協議所確定的各項要求,否則要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制裁。
(4)經濟法的權利與義務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經濟義務特徵:
(1)是經濟法律、法規規定的一種約束;
(2)內容是經濟法律關系主體依照經濟法律、法規,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
分類:
1、經濟義務(一般經濟義務)
指一般組織或公民依照經濟法律、法規規定,必須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的約束。
2、經濟職責(特殊經濟義務)
指經濟管理機關基於其地位與職能,依照經濟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履行的職責。
『伍』 經濟法關系除了具有法律關系的特點以外,還具有那些特徵
怎麼給劃分到生物學了?
找了點東西。經濟法律關系作為許多法律關系的一種,除具有法律關系的一般特點之外,還有其本身的特徵。1.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相統一的法律關系。經濟法調整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之間盡管有差別,但它們又是有機聯系,相互統一的,是統一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2.經濟法律關系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的。任何法律關系都是以當事人之間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內容。在經濟法律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則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否則不是經濟法律關系。這種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直接反映當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體現了經濟性。3.經濟法律關系除法律規定允許採用口頭形式外,均應採用書面形式。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一般採用法定的書面形式來表示,以體現經濟法律關系的穩定性和嚴肅性,並作為將來可能發生爭議的處理依據。
『陸』 經濟法律關系的特徵有哪些
1.經濟來法律關系是源由經濟法律規范調整的經濟關系社會生活中存在著某種經濟關系是經濟法律關系存在的前提,當這種經濟關系被經濟法規確認和調整時,便形成了經濟法律關系。因此,在我國目前的經濟建設階段,經濟法律關系體現了國家宏觀調控、微觀搞活的經濟運行機制。
2.經濟法調整的各種經濟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都具有經濟性在各種經濟管理和經濟協作活動中,國家機關與社會組織、生產經營者之間以及社會組織和生產經營者之間,都依法產生一定的權利義務關系,這種關系的存在,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利益。因此,經濟法律關系的權利義務都具有經濟性,這是經濟法律關系的一個顯著特點。
3.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具有特殊性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的特殊性表現在下列三個方面:
(1)主體依法進行的活動只能是經濟活動。這是由經濟法調整的經濟關系所決定的。
(2)主體存在的形式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這是由多種所有制和經濟活動的相對獨立性所決定的。
(3)主體地位具有不平等性。在宏觀經濟活動中,國家經濟管理機關和其他社會經濟組織、企業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不是平等的。因為國家經濟管理機關代表了國家意志,由其所做的決定,其他經濟主體必須服從和執行。
『柒』 請簡述經濟法主體權利義務的特點
經濟法主體亦稱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依專法享屬受權利(權力)和承擔義務的社會實體。它是經濟法律關系構成的基本要素,是經濟法律關系的直接參與者,既是經濟權利(權力)的享有者,又是經濟義務的承擔者,是經濟法律關系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基本特徵范圍的廣泛性地位的層級性角色的變動性
『捌』 經濟法對經濟法律關系的保護有哪些特點
在整個國民經濟生活中,經濟法對經濟法律關系的保護,既可以在通過監督經濟法律關系的參加者正確行使權利(權力)和切實履行義務中得到體現,也可以通過嚴格執法來保護權利主體的的合法權益來保護經濟法律關系。
保護經濟法律關系的方法:
1、經濟制裁。常用的有賠償經濟損失,交付違約金等。
2、經濟行政制裁。指行為人尚未構成犯罪,由國家行政機關依法給予的經濟性質的行政處分。
3、經濟刑事制裁。指對違反經濟刑法造成嚴重後果的經濟犯罪分子,由法院給予的刑事制裁。
『玖』 經濟法律關系的特徵是什麼
特徵:
1.經濟法律關系是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相統一的法律關系。經內濟法調整容的經濟管理關系和經濟協作關系之間盡管有差別,但它們又是有機聯系,相互統一的,是統一在社會經濟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
2.經濟法律關系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的。任何法律關系都是以當事人之間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內容。在經濟法律關系中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則是以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為內容,否則不是經濟法律關系。這種經濟權利和經濟義務直接反映當事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體現了經濟性。
3.經濟法律關系除法律規定允許採用口頭形式外,均應採用書面形式。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一般採用法定的書面形式來表示,以體現經濟法律關系的穩定性和嚴肅性,並作為將來可能發生爭議的處理依據。
『拾』 經濟法律關系的特點
經濟法介於公法與私法之間,是指國家在干預和參與國民經濟的過程中專,根據經濟法的規定發生屬在經濟法主體之間的經濟權利關系和經濟義務關系。
經濟法律關系主體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主體地位不平等性,主體資格多重性。
你是學會計的應該對金融領域比較在行,經濟法中很重要也是很難的部分就是關於金融方面的管理。如稅法,銀行業監管法律,證券法,保險法都屬於經濟法調整的范疇。
從法學專業來看,經濟法屬於比較難的法律部門,不好學,技術性更強,但在對經濟法有了宏觀把握後,知道其調整對象就好下手了。
我是主修法律的,科班出身。捎帶著自學些會計知識,不過我覺得還是會計比較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