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葯物流行病學研究的對象、目的和意義
1、葯物流行病學的研究對象
(1)葯物流行病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群。
內(2)研究范疇
①葯容物利用研究;
②葯物有利作用研究;
③葯物經濟學研究;
④葯物相關事件和決定因素的分析;
⑤葯物安全性研究等。
2、葯物流行病學的目的:
描述、解釋、驗證和控制一定時間、空間與人群中,某種葯物的使用情況和效應分布及其決定因素,並據此制定相應對策,以達到合理用葯,降低疾病發生率的目的。
3、運用流行病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葯物的利用及其效應的應用科學。近20年來葯物流行病學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不同的研究分支,如葯物經濟學、葯效學和葯物利用研究等。
與臨床葯學相比,葯物流行病學側重葯物在人群中的應用效應,即葯物的安全性和效果,尤其是葯品不良反應。
⑵ 問答題 何謂葯物經濟學,有何臨床意義
王見定教授挑戰「生命科學突破獎」
(三)申報「生命科學突破獎」的理由
作為統計學突破的又一最大受益者(它與經濟學並列),非生命科學莫屬。生命科學簡單地可以定義為:它是系統闡述與生命特徵有關的重大課題的科學。醫學是針對人進行生命特徵研究的科學,從這點意義上講,醫學是生命科學的一個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每一個學習生物或醫學的人都會發現統計學貫串了生物學與醫學的整個過程。
一般認為最早的記錄是1348年歐洲一半人死於黑死病(鼠疫);第一世界大戰時爆發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幾個月內帶走2000萬人的生命,一年時間內,全球范圍內5000萬到一億人死於此疫(HINI禽流感)......到1859年達爾文完成了《物種起源》,1865年孟德爾完成的《植物雜交試驗》,1889年高爾頓完成的《自然遺傳》,1916年皮爾遜完成的《數學對進化論的貢獻》,1925年費希爾完成的《研究人員用統計方法》,......這些都是早、中期運用統計學進行生命科學研究的典範。到了20世紀50年代,遺傳物質DNA螺旋結構的發現,整個試驗過程處處使用了現代統計學方法,開創了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動的新紀元。進一步對基因的檢驗以及基因檢測結果能告訴你有多高的風險患上某種疾病,而且正確指導你合理用葯,均應用了現代統計學的基本方法。最後,我們注意到各種病毒、病菌的發現,生存原理、控制方法以及相應的各種葯物的研發、各種疾病相關指標的測定無一不是採用了各種統計學方法......
一句話,統計學是生命科學的生命線,離開了統計學,生命科學不得生存和發展。「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統一理論」作為統計學的最新理論,必將全面提升生命科學的水平,當然完全達到了挑戰「生命科學突破獎」的水準。
⑶ 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
隨著世界范圍的水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世界各國都為污染物的處理制定了更為嚴格的標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必須經過嚴格處理才允許排放。然而,目前地表水體中的許多污染物,特別是一些高濃度、有毒、致癌、致畸的難降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很難被徹底凈化,或者由於處理廢水量大、處理時間長,加上環保技術相對落後,造成大多數廢水處理設備體積龐大,佔地面積大,處理效率低下,處理工藝復雜,處理費用很高,致使許多工業部門的大部分污水根本沒有處理或處理未達標就被排放到環境中,造成了地表水體的嚴重污染。由於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存在水力聯系,已污染的地表水體很有可能進一步入滲污染地下水。值得重視的是,河流滲濾系統對入滲的地表水有一定的凈化作用,而且這種自然凈化過程成本低廉,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已污染的河水在入滲地下水過程中被河流滲濾系統凈化的機理和凈化效果,從而更好地利用河流滲濾系統的凈化作用,避免河水中污染物進一步對地下水系統造成潛在的危害。
針對不同水文地質條件、不同水質狀況等實際情況,開展河流滲濾過程中污染物遷移轉化機理及應用的研究,目前已成為熱點問題。如德國很早就開始研究河流滲濾系統的凈化作用,尤其是在1986年萊茵河發生污染事故之後,德國環境保護局等政府機構採取多種措施促進了對河流滲濾作用研究的不斷深入,現已取得豐碩成果並部分運用於實踐,目前,整個德國飲用水的供給總量中約16%是通過河流滲濾系統凈化作用獲得的。近年來,美國環保署也不斷加大對河流滲濾系統研究的資助力度,僅2001年就資助了至少四個項目,總經費超過200萬美元,例如在河流滲濾過程中,顆粒物及病原體的去除作用研究獲得了536 000多美元的資助;同時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並已在俄亥俄州、內布拉斯加州、肯塔基州和西弗吉尼亞州等地的城市供水處理過程中開始運用河流滲濾作用,並且呈現出不斷增加趨勢。受德國等國家多年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成果的吸引,匈牙利、韓國、瑞士等許多國家也相繼開展了河流滲濾系統中污染物環境行為及其應用的研究。由於研究目的所限,而且發達國家水環境狀況好轉,嚴重污染河流比較少,因此,目前國外涉及污染河水在河流滲濾系統中的遷移轉化機理及凈化作用的研究較少,開展河流滲濾過程中污染物環境行為強化措施的研究尚不多見。
與德國、美國等國家相比,我國將河流滲濾系統應用於水處理的時間可能更早,但開展河流滲濾系統中污染物遷移轉化機理及凈化作用的研究卻相對滯後,只是近年來,有宿青山等(1991,1993)、翁煥新(1995)、翁煥新等(1997)、俞艷榮等(1998)、馬唐寬等(1998)、薛禹群等(1998)、謝水波等(2000)以及吳耀國等(1999、2000、2002a,b)、李金榮等(2004)利用野外監測手段和室內模擬試驗開展了一些污染河流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分析與評價研究,發現河流滲濾系統對污染河水具有凈化功效,但對河流滲濾系統中特定污染物的遷移轉化機理的深入系統的研究未見報道,而關於其強化措施研究方面的文獻也比較少。
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應用表明,河流滲濾系統可以顯著地去除河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氮素、顆粒物、病原體、微生物等。河流滲濾系統可以作為飲用水的預處理步驟,人類也很早就開始應用這一廉價的、有效的自然水處理技術,然而針對特定的污染組分在這個滲濾過程的環境行為是怎樣的,其去除機理和去除效果如何等一系列問題的室內模擬試驗研究相對缺乏,因此有必要加強相關研究,為野外強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和治理根據。
傍河取水是開采地下水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在實踐中應用河流滲濾系統自然凈化作用的一種普遍方式。傍河水源地地下水的補給源主要是河流的側向入滲補給,因此,地表河流的水量與水質的好壞,對傍河地下水源地的開采量和水質影響均比較大。以前的研究多集中在海洋和湖泊水體中的沉積物-地表水界面作用對上覆地表水體的影響,卻很少研究河流沉積層-地表水界面作用對地下水體的環境影響。而河流水動力條件比湖泊和海洋更加復雜,加上目前河流水體污染的嚴重性,特別是河流水體的富營養化現象的普遍性,以及有機污染的嚴重態勢,污染物在沉積物-地表水界面發生的變化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一系列環境行為,而地表水在這些作用的影響下,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研究河流滲濾系統中的沉積物-地表水界面作用不僅可以深刻理解沉積物-地表水界面作用的內容,而且研究污染物在河流滲濾系統中的遷移轉化機理,還可以為減少污染河流對地下水環境的負效應影響提供治理措施,因此,河流滲濾系統中沉積物-地表水界面作用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近年來,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地下水有機污染日趨嚴重。美國地下水中的化合物約有200多種,其中有機污染物約佔175種(Chih-Ming et al.,1997)。以色列某深部含水層中苯和甲苯濃度分別為700×10-9mg/L和400×10-9mg/L(Zoller,1993)。石油污染是我國石油化工地區土壤和地下水的主要污染類型,目前包括河北平原、南陽油田、山東淄博大武水源地、京津唐等地區都出現了地下水石油污染(郭永海等,1996;郭華明等,1999;徐紹輝等,1999)。其中苯系物(benzene,toluene,ethylbenzene and xylene,BTEX)不僅是燃油的成分,還是應用極為廣泛的化工原料,微溶於水,易揮發,毒性大,難降解,在地下水中容易遷移,因此,這類揮發性污染物的發生、分布及其在環境中的歸屬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Bianchi et al.,1998;Busoon et al.,2003;Douglas et al.,2002;Lee et al.,2002;豆俊峰等,2006;李玉瑛等,2007;李志萍等,2007;沈學優等,2005)。鑒於我國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的普遍性、危害性及復雜性,以及目前本研究領域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本項研究不僅有助於探索上述基礎性研究中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而且可為地表及地下水環境有機污染治理、水資源規劃、管理和保護提供基礎資料。因此,本書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⑷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由陸—陸碰撞形成的造山帶或許是地球表面最顯著的地質特徵(Dewey等,1973)。青藏高原地處亞洲大陸的南部,在大地構造上是全球著名的巨型東西向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的主體部分之一。由於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復雜的地殼結構,長期以來一直為廣大地學工作者所矚目,成為地球科學家競相探索的對象。圍繞它的成因和某些獨特的地質現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早在19世紀末葉,喜馬拉雅山就被地質和地球物理學家當作地殼均衡的例證;而巨型推覆構造的發現,更激發了眾多地質學家深入探索的興趣。隨著板塊構造學說的興起,這里被視為研究和解決造山帶地質演化和大陸板塊岩石圈發展模式的理想地區,是解決亞洲乃至全球構造問題的「金鑰匙」。
Medlicott(1872)在研究印度中部晚古生代以來形成的地層時,提出「岡瓦納系」一名,代表該地此一時期的沉積(Feistmantel,1876)。此後陸續證實,這種以冰川堆積和舌羊齒(Glossopteris)植物群為代表的沉積,普遍見於南半球各大陸。這是大陸漂移學說的重要依據之一。該學說告訴我們:印度次大陸本是分布於南半球的岡瓦納的一部分,它是在白堊紀時從岡瓦納分離出來並向北漂移的。
大量的地質、古生物和地球物理的證據(Gansser,1964、1980;常承法和鄭錫瀾,1974;徐仁,1973、1981)表明:雅魯藏布江以南的喜馬拉雅地區是屬於印度板塊的組成部分。有關印度板塊向北漂移並與歐亞板塊碰撞的文章中,多是以現今的印度次大陸(或包括喜馬拉雅地區)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的,其向北漂移的時間是從白堊紀中期開始的(朱志文和騰吉文,1984)。大印度的前緣俯沖於青藏高原之下也是基於上述思想(Bingham and Klootwijk,1980)。
印度與亞洲板塊之間的碰撞也許是中生代末期以來所發生的意義最為深遠的構造事件(Harrison等,1992;Rowley,1998)。它是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原抬升的主要原因,並被認為對全球的地質、地球化學及氣候效應起著主要作用。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盡管人們對碰撞事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但對於碰撞的起始時間尤其是陸間海相層最終消亡的時間的把握仍十分不確定,且各家所做的解釋大相徑庭。導致這種情況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用來確定碰撞的方法各不相同,且這些方法一般是間接的(Rowley,1998)。
碰撞造山作用是一個在碰撞事件之後的均變過程。碰撞事件一般來說不會留下肉眼可以直接觀察到的明顯的地質記錄。因此,我們必須利用碰撞事件發生前後產生的地質記錄來限定碰撞事件的時間范圍。在眾多用來限定碰撞時間的方法中,碰撞前被動大陸邊緣沉積物的時代與前陸磨拉石盆地沉積物所提供的年齡證據是目前所知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碰撞後發生大面積海退,因為碰撞不可能沿縫合帶同時發生,所以某些地區在碰撞後仍存在有殘留海盆。殘留海盆的消亡過程是大陸全面碰撞的完整記錄,所以最高海相層的研究是恢復碰撞發生與發展的關鍵所在。
喜馬拉雅造山帶是世界上最新、保存最好的大陸碰撞帶之一。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是印度與拉薩地塊自白堊紀末期—古近紀初期碰撞拼合和新特提斯洋閉合的遺跡,其南側的喜馬拉雅地塊是原印度板塊北部被動大陸邊緣的組成部分,發育一系列的逆沖-推覆構造。實際上,喜馬拉雅地塊是由一系列自南往北的逆沖-推覆岩片組成的,最終於中新世沿西瓦里克主邊界斷裂發生陸內俯沖時與印度板塊拆離,構成獨立的地塊。基底的前寒武紀聶拉木群構成喜馬拉雅山系的主脊;古生界—中生界為印度古陸的被動大陸邊緣沉積,南側的恆河盆地則是喜馬拉雅造山帶的周緣前陸盆地(Allen等,1986)。但是,這個周緣前陸盆地發育在印度板塊內部,是伴隨喜馬拉雅地塊沿西瓦里克主拆離—逆沖而在其前緣形成的晚新近紀—第四紀磨拉石盆地。沿西瓦里克帶出露的陸相石炭系—二疊系(周詳等,1988),說明恆河前陸盆地是在陸內克拉通盆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根據大陸碰撞帶演化規律,被動大陸邊緣沉積盆地消亡轉換為造山帶,而前陸盆地為盆轉山的必由之路(許效松等,1999)。印度大陸北部的被動大陸邊緣與亞洲大陸南部的活動地帶邊緣拼接的時間可能是在晚白堊世晚期—古近紀初期。在特提斯喜馬拉雅帶中生代被動大陸邊緣沉積之上可能存在早期(晚白堊世—古近紀)的前陸盆地沉積,但由於後期的構造破壞和剝蝕而難以識別出來(周新源,2002)。劉寶珺等(1993a)的沉積學研究、Gansser(1994)的古生物研究、Beck等(1995)的地層學和沉積學研究,為該盆地的可能存在提供了重要依據。
藏南地區發育著西藏地區最晚期的海相沉積,曾是西藏特提斯演化晚期殘留海盆的停留地,可提供關於西藏特提斯演化晚期及其最終封閉時間的良好信息。西藏特提斯晚期演化史的研究及其封閉時間的確定,對於印度與亞洲板塊之間碰撞發生過程的研究無疑起著極為重要的直接的作用。這就是本書的研究目的及意義之所在。
⑸ 葯學經濟學及其在葯品費用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 如何控制葯品費用的上漲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葯物經濟學研究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工具。文章對葯物經濟學的定義、研究方法、實施步驟及作用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 葯物經濟學 費用,葯品 控制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and its role in controlling drug costs He Zhigao,Chen Jie,Dept. of Research on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200032
Abstract Controlling the rise of drug costs has become a problem which is in dire need of solution.The study of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The paper offers an introction to the definition,research methods,application steps and functions of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Cost,Drug Control
近年來,我國的醫療費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遠遠地超出了國內生產總值10%左右的增長速度,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控制醫療費用的迅速增長已成為大家所關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葯品費用是醫療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醫療費用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影響醫療費用急劇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醫院的業務收入中有50%左右來源於葯品,因而醫療費用的控制焦點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葯品費用的迅速增長。
控制葯品費用迅速增長的關鍵是弄清楚葯品費用上漲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葯。造成葯品費用迅速增長的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齡化、疾病譜改變、慢性病增加、居民保健意識增加、葯品成本提高等;二是不合理因素,如價格管理存在漏洞,醫院補償機制不完善,以葯養醫、用葯管理鬆懈,現行的醫療制度存在弊端和不合理用葯等。
葯品費用控制要從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即醫院,付費方、需求方即病人等方面著手,重點是在盡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的基礎上控制費用上漲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衛生資源,保證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特需性。
目前國內外在控制葯品費用方面採取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如葯物利用評價〔1〕,葯品價格控制,風險共擔合同〔2〕,制定基本醫療目錄和醫療保險用葯目錄,實行「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改革城鎮職工醫療制度即費用共擔〔3〕,以及職業道德教育。這些方法對控制葯品費用的上漲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但也存在著某些不足之處。一是它更多地考慮葯品的價格,而忽視了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葯品費用短期上漲的同時,可能帶來葯品費用的長期上漲;二是它對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帶有一定的強迫性,沒有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葯物的經濟學評價可彌補這一缺陷,它從葯物的成本和治療效果兩個角度出發,綜合評價葯物治療的成本效益。
一、葯物經濟學
(一)定義:葯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是指葯物治療對衛生保健系統和人類社會所付出的成本和產生效果的描述和分析。具體地說,葯物經濟學應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手段,結合流行病學、決策學、生物統計學等多學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葯物治療方案、葯物治療方案與其它方案,如手術治療以及不同醫療或社會服務項目,如社會養老與家庭照顧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評價其經濟學價值的差別。葯物經濟學的服務對象包括醫療保健體系的所有參與者:政府管理部門、醫療提供單位、醫療保險公司、醫生以及病人。葯物經濟學目前已發展成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視。
(二)研究方法:葯物經濟學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種:最小成本分析(Cost Minimization 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 Utility 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CBA)。
1.最小成本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是在臨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何種葯物治療,包括其它醫療干預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須證明兩個或多個葯物治療方案所得結果無顯著性差異,然後通過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於它要求葯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包括療效、副作用、持續時間完全相同,應用范圍較局限。
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較為完備的綜合經濟評價形式之一,比較健康效果差別和成本差別,其結果以單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其特點是治療結果不用貨幣單位來表示,而採用臨床指標,如:搶救病人數、延長的生命年、治癒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採用兩種表示方法:(1)成本與效果比值法:成本與效果比值,即每產生一個效果所需的成本。(2)額外成本與額外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給予一額外成本,是否能產生額外效果,成本效果分析雖然受到其效果單位的限制,不能進行不同臨床效果之間的比較,但其結果易於為臨床醫務人員和公眾接受,是葯物經濟學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發展,與成本效果有許多相似之處。從某種程度上講,兩者均用貨幣來衡量成本,並且測量結果也都採用臨床指標作為最終結果的衡量參數。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為一種單純的生物指標,如延長壽命時間、增加體重、降低的血壓數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結果卻與質量密切相關,注意到病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採用效用函數變化,即常用單位是生活質量調整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QALY),而非健康結果變化。可以進行不同疾病葯物治療措施的比較,是近年來受到推崇的葯物經濟學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響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質量指標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葯物經濟學研究界對於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爭議。
4.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種成本和結果均以貨幣單位測量的經濟學分析方法。與成本效果分析所不同的是結果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它不僅具有直觀易懂的優點,還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較不同葯物對同一疾病的治療效益,還可以進行不同疾病治療措施間的比較,甚至疾病治療與其它公共投資項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資的比較,適用於全面的衛生以及公共投資決策。然而,許多中、短期臨床效果變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殘疾狀態難以用貨幣單位衡量,有關長期效果的數據資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經濟學家以外的臨床醫療人員和公眾很難接受以貨幣單位衡量的生命、健康的貨幣價值。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衛生經濟學以及葯物經濟學研究上的應用遠遠少於成本效果分析。
(三)實施步驟:葯物經濟學分析的實施需要10個步驟來完成〔4〕:(1)明確葯物經濟學研究的問題;(2)確立研究的觀點;(3)治療方案和結果的確立;(4)選擇恰當的葯物經濟學方法;(5)結果的貨幣價值;(6)資源的區分;(7)確立結果事件的概率;(8)決策分析;(9)進行成本兌現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結果表示。
必須明確葯物經濟學所研究的問題和研究觀點。葯物經濟學的觀點可來自於社會、付費方、機構、部門、病人、任何或所有這些方的一個結合。其次,必須區分治療方案和與它們相關的積極或消積的後果。選擇葯物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將其治療結果用貨幣價值來表示。葯物獲得成本與醫療成本包含在與臨床效果直接相關的成本之中,也可來源於文獻或者歷史記載,也可以將其建立在合理的假設基礎之上。
二、葯物經濟學研究在控制葯品費用上漲方面的作用
葯物經濟學不僅注重葯物治療的成本,同時也關注葯物治療的結果,因而在控制葯品費用方面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接受性。葯物經濟學的作用主要通過下面幾個方面來體現:
(一)指導新葯的研製生產: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中,商品的需求取決於商品的價值和質量。葯品雖作為一種特殊商品,但其仍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徵,其需求同樣的取決於葯品的價值和質量(效果)。葯品的成本效果(效益)越大,其需求量也越大。因此,對研製生產葯品的廠商來說,必須盡可能研製生產出成本-效果好的葯品,從而獲取所需的利潤。葯品生產廠商可根據葯物經濟學研究結果,作出是否生產某種葯品或在遵循葯品價格制定原則的前提下適當降低葯品的價格以提高葯品的成本效果。
二)用於制定公費醫療用葯報銷范圍:目前我國的《國家基本葯物目錄》主要是根據臨床醫療需要來考慮的,即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經濟因素、價格因素考慮較少。該葯物名錄適用於全民,主要是指導和規范臨床用葯行為。公費醫療用葯報銷范圍的葯物遴選是以《國家基本葯物目錄》為基礎進行的。用葯報銷范圍既考慮臨床需要,又考慮經濟等綜合因素。其經濟因素主要指葯物的療程價格,它沒有考慮葯物治療過程中的其它費用,如檢查化驗費、住院費等;它也不考慮葯物的成本-效果比或成本效益比,因而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目前國外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在確定葯品報銷范圍時,除了要求廠商提供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外,還要求廠商提供該葯與國內治療同樣疾病的最常用葯物或以適當的非葯物治療措施作為對照比較物的葯物經濟學結果,國家指導委員會將參考葯物經濟學的結果來作出是否給予報銷的決定。
(三)幫助醫院制訂醫院用葯目錄、規范醫生用葯:目前我國許多省市為了控制醫療費用的迅速上漲,開始實行「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政策。其基本思想是提高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降低醫院的葯品收入,使葯品費用的增長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這一政策的推行,對醫院的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醫院盡可能使用療效好、價格低的葯物,即成本效果好的葯物,將成本效果好的葯物納入醫院的用葯目錄中,以便葯物費用的增長幅度控制在政策規定的范圍內。葯物經濟學的研究結果有助於醫院將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葯物選進醫院用葯目錄中。同時,醫院用葯目錄的制訂可規范醫生的用葯行為,阻止不合理用葯。
(四)確定葯物的適用范圍:任何葯物都不是萬能的,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對患某種疾病的某一人群有效的葯物對另一人群不一定有效,其成本效果也是低的。例如,降膽固醇葯物用於治療具有一定危險因素的高膽固醇血症病人,是公認成本效果好的治療措施,而用於單純高膽固醇血症病人,則成本效果不佳。若將降膽固醇葯物用於治療許多沒有危險因素的單純高膽固醇血症病人,則不但不能降低醫療費用,相反將引起醫療費用的上漲。葯物經濟學研究的是特定人群特定疾病葯物治療的成本效果,因而其針對性較強,目的比較明確。
(五)幫助病人正確選擇葯物: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醫療體制的改革,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識將逐步增強,醫療服務市場的特殊性也將因此有所改變,不會純粹是醫療服務的供方市場,尤其是葯品服務,越來越多的病人將會自己到醫葯商店選擇和購買葯品。因此,病人對有關葯品信息的需求將會增加,尤其是葯品的價格、效果和成本效果。病人希望得到成本效果比較好的葯品,葯物經濟學研究可滿足病人這方面的需求。
葯物經濟學可從多方面來控制葯品費用的迅速上漲,在我國開展葯物經濟學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必須給葯物經濟學在控制葯品費用中的作用以一席之地。目前,我國的葯物經濟學研究還剛剛起步,許多人對其還不了解,知之甚少,國家在制訂《公費醫療用葯報銷范圍》沒有完全考慮葯品的葯物經濟學特性。因此從現在開始必須大力開展葯物經濟學的宣傳和研究工作,並象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國家一樣將葯物經濟學研究納入有關的規定中,充分發揮葯物經濟學的作用。
⑹ 葯物經濟學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對象有哪些
◆ 疾病知識,醫學抄知識,臨床知識,健康科普知識,為您疾病康復提供幫助葯物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片面地追求葯物資源的最大節約,而是確保占社會全部資源合理比重的葯物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實現健康狀況的最大限度改善。主要研究對象有以下幾方面。① 研究葯物資源利用的經濟效果,對葯物資源利用程度的現有水平進行評價,選擇一葯物經濟學評價,也即對葯物資源利用的客觀經濟性進行評價,從而選用經濟性好的葯物以及葯物資源利用程度較高的途徑與方法。② 研究提高葯物資源利用程度的途徑與方法,從深層次上能動地提高葯物資源的利用程度,進而提高葯物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③ 研究醫葯和經濟的相互關系,探討醫葯與經濟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途徑。來源:浙江省醫學會資料提供,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⑺ 研究目的和意義
論文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選題意義和目的一般作為開題報告裡面的第一塊內容,是闡述你所研究的這個選題有沒有研究價值或者說討論價值的,寫開題報告的目的,其實就是要請導師來評判我們這個選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這個研究方法有沒有可能奏效、這個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
寫意義的時候根據你的選題來決定形式
可以分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也可以不細分,把目的和意義和在一起寫,總之突出你觀點的新穎和重要性即可
建議可以從這兩點來敘述,不過要根據自己的選題,不要生搬硬套:
1. (你的選題)是前人沒有研究過的,也就是說研究領域中一個新穎有意義的課題,被前人所忽略的
2. 前人有研究過,或者說闡述過但是沒有闡述論證的足夠全面,你加以豐滿,或者駁斥前人的觀點,
總之,意義和目的一定要敘述的清晰並且是有一定新意的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論,你是用什麼理論證明你的觀點,也要敘述清楚,否則難以有說服力,在做文獻綜述和國內外研究水平的評價等等也要有翔實的根,這樣才能襯托出你的選題的意義所在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論文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論文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主要內容包括:
(1) 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 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2)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⑻ 葯品論文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這得分清是葯理學的作用呢還是葯代動力學的作用吧
⑼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義
本書是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前瞻性研究項目「中上揚子構造地層演化差異性與成藏主控條件」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南方中上揚子區疊合盆地沉積充填過程與物質分布規律」等項目研究的基礎上完成的。筆者作為該兩個課題的主要研究人員,具體參與並完成了子課題的總體研究目標設定、方法思路設計、成果研究等所有內容,因此綜合以上課題作為筆者博士論文的基礎資料,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礎,同時該選題也具有較大的挑戰性和實際的應用價值。本書是以上兩個縱向課題的進一步總結與提升。
四川盆地是世界上天然氣勘探開發歷史最悠久的氣區,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開發研究歷史。研究區川東南地區位於四川盆地東南緣有利的天然氣富集帶上,曾經是20世紀四川盆地的主要天然氣產區,為四川乃至我國天然氣工業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
川東南地區從20世紀50~60年代開始勘探研究,大部分鑽井達三疊系和二疊系,並在二疊系、三疊系和侏羅系獲得工業氣流;僅有少部分井鑽達志留系、奧陶系。近幾十年的油氣勘探已經證實,川東南地區在縱向上存在三大勘探領域,即上三疊統-侏羅系碎屑岩、石炭系-三疊系碳酸鹽岩以及震旦系-志留系下組合(童崇光,1992;謝增業等,2005;張曉東等,2005)。中生界、古生界在縱向上發育多套生儲蓋組合,具備油氣勘探資源基礎,油氣勘探前景較好。然而,幾十年過去了,上震旦統燈影組-下二疊統氣藏除二疊系氣藏早已勘探開發,少部分鑽井在志留系中有工業氣流顯示外,並無進一步的突破。目前仍以二疊-三疊系為主要產層,然而經過長期的開采,老區可采儲量逐年減少,老層系的勘探發現也越來越困難,因而急需尋找新的勘探領域(老區新層系、新區老層系和新區新層系),獲得新的儲量接替。
震旦系-志留系是川東南地區油氣勘探的新層系、新領域。下寒武統牛蹄塘組、上奧陶統五峰組、下志留統龍馬溪組灰黑色泥岩和頁岩是區內主要烴源岩,其中龍馬溪組烴源岩最為發育。研究區下志留統小河壩組砂岩標准剖面出露在南川縣龍骨溪小河壩,連續沉積厚度為158.8m。其餘主要分布於川東、川東南及湘西等地區。小河壩組砂岩之下為龍馬溪組黑色筆石泥、頁岩作為優質烴源岩,之上有巨厚的韓家店組泥、頁岩作為良好的蓋層。因此,下古生界志留系具有良好的生儲蓋組合條件,且大面積被保存下來,埋藏適中,是很有勘探潛力的目的層系。在如此較好的勘探前景下,研究區是否具有較好的油氣儲集體便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⑽ 葯物經濟學的發展前景
◆疾病知識,醫學知識,臨床知識,健康科普知識,為您疾病康復提供幫助葯物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片面地追求葯物資源的最大節約,而是確保占社會全部資源合理比重的葯物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實現健康狀況的最大限度改善。主要研究對象有以下幾方面。①研究葯物資源利用的經濟效果,對葯物資源利用程度的現有水平進行評價,選擇一葯物經濟學評價,也即對葯物資源利用的客觀經濟性進行評價,從而選用經濟性好的葯物以及葯物資源利用程度較高的途徑與方法。②研究提高葯物資源利用程度的途徑與方法,從深層次上能動地提高葯物資源的利用程度,進而提高葯物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③研究醫葯和經濟的相互關系,探討醫葯與經濟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途徑。來源:浙江省醫學會資料提供,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