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觀經濟學中外部影響有哪些特徵
所謂外部影響也就是Externality. 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如果買賣方在做決定的時候不考慮行為產生的版外部性影響,就會使權市場的均衡點偏離,不能使整體利益最大化,這樣就導致資源配置的失效。比如一個企業不考慮往河水裡排泄污水是對環境有傷害,忽略了環境惡化對社會危害所造成的損失,政府則會出面懲處,那麼他們的供應成本就會增加,就會減少供給,這樣供需平衡點就會偏離原來的位置,反之,如果如果一個企業發明了新技術,產生了技術外溢效應,整個社會受益,那麼政府會給予一定的產權保護或者補助,這樣就相當於降低了成本,使供應增加,也會產生均衡點移動。
糾正外部性影響,一般是說擴大正面,減少負面。私人方法可以是用道德或者法律約束,再者就是建立慈善機構。公共政策的話,可以由政府出面樹立條例約束,或者征稅等等。
❷ 關於微觀經濟學里的外部影響
所謂來外部影響也就是Externality. 分正面和負面自的影響。如果買賣方在做決定的時候不考慮行為產生的外部性影響,就會使市場的均衡點偏離,不能使整體利益最大化,這樣就導致資源配置的失效。比如一個企業不考慮往河水裡排泄污水是對環境有傷害,忽略了環境惡化對社會危害所造成的損失,政府則會出面懲處,那麼他們的供應成本就會增加,就會減少供給,這樣供需平衡點就會偏離原來的位置,反之,如果如果一個企業發明了新技術,產生了技術外溢效應,整個社會受益,那麼政府會給予一定的產權保護或者補助,這樣就相當於降低了成本,使供應增加,也會產生均衡點移動。
糾正外部性影響,一般是說擴大正面,減少負面。私人方法可以是用道德或者法律約束,再者就是建立慈善機構。公共政策的話,可以由政府出面樹立條例約束,或者征稅等等。
❸ 垃圾處置場地質環境風險經濟學評價
垃圾處置場地質環境風險評價一般指垃圾場污染地質環境的事故發生的概率與其造成的損失之合。這里的地質環境一般指土壤、地下水。鑒於垃圾淋濾液在土壤中的運移緩慢,影響范圍一般不大,造成的損失一般也不大。因此,這里進行的「垃圾處置場地質環境風險評價」重點是污染地下水的風險評價。本文將以滹沱河石家莊段兩側垃圾處置的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為例來說明這一問題。
一、研究區地理基本情況
研究區屬北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夏季炎熱,冬季較寒冷。大氣降水年內、年際變化懸殊。多年平均降水量549.4mm,年內70%~80%的降雨集中在6~8月。區內蒸發作用強烈,蒸發量為900~1200mm。滹沱河石家莊段河谷寬闊,河漫灘發育。1959年以前,滹沱河河道常年有水,自黃壁庄水庫攔蓄後,河川徑流由水庫調節。一般在汛期放水,平常河床乾涸。
評價區為地下水資源保護區、泄洪區、農民居住密集區,農業種植和生態保護區。
二、風險識別
如要對垃圾處置場地質環境風險進行危害識別,就需要對可能出的事故即填埋氣體逃逸進入地層、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傳播疾病;並要對這些事故進行逐項分析。但是,由於這里只針對處置場對地下水污染風險進行評價,顯然,這里的地質環境事故只有垃圾污染地下水一項。
「垃圾場污染地下水」是否發生,或有多大的可能性發生,主要決定於兩大方面的因素,一是該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二是垃圾場的建設是否按照標准建設。
1.水文地質條件
1.1 地質條件
從總體上看,評價區內的土地利用現狀比較簡單,基本上是以耕地、綠化帶為主要的用途。地質、水文地質條件雖然比較復雜,主要是粘土、粉土、砂等岩性組成,其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很小的范圍內岩性變化大,且結構復雜。其簡單性主要體現在地層岩性的沉積環境類型比較單一,除了評價區西北區的邊界為山區沖洪積沉積類型外,評價區內的地層沉積是滹沱河的河流相沉積,且水文地質條件研究程度較高。
包氣帶地層:地下水含水層水位之上的包氣帶地層主要是粘土、粉土組成,最大厚度均小於20m(圖9-3-1)。
地下水含水層:基本上由細砂、中砂、含礫砂層組成,交錯層理發育,富水條件好,是石家莊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圖9-3-1)。
評價區大部分處在石家莊地下水降落漏斗邊緣(圖9-2-2,彩圖13),污染物進入地下水含水層將向漏斗中心擴散,污染地下水。
圖9-3-1 評價區地質剖面圖[215、216]
該區是石家莊地下水源地,地下水污染將影響石家莊市的供水。
1.2 研究區污染防護能力
根據黏性土對污染物防護性能研究結果(表8-2-6),結合評價區具體情況,對評價區內的包氣帶岩性對污染物質的防護的相對能力進行評價分區,分區結果見彩圖14。從圖中可以看出,防護能力共分四個區:防護能力好、防護能力較好、防護能力一般、防護能力差。各等級區具體情況如下所述。
(1)防護能力好:這是污染防護能力最強的區域,包氣帶地層以粘土、亞粘土為主的岩性地層,累積厚度一般大於18m,主要分布在河道西南部的山前沖洪積扇的前緣和東部河流拐彎處;分布范圍如彩圖14所示。
(2)防護能力較好:為污染防護能力次好的區域,包氣帶地層岩性主要為粘土、亞粘土和亞砂土組合,粘土、亞粘土的累積厚度在9.5~18m之間,亞砂土的累積厚度在16~30m之間;分布離河道較遠的兩側(彩圖14)。雖然本區的防護能力較好,但垃圾污染物仍有可能進入地下水中。
(3)防護能力一般:為污染防護能力一般的區域,包氣帶地層組合為粘土、亞粘土和亞砂土,粘土、亞粘土累積厚度在5~9.5m之間,亞砂土累積厚度8.4~16m之間;分布緊靠河道兩側(彩圖14)。本區的垃圾污染物進入地下水中的可能性加大。
(4)防護能力差
為污染防護能力差的區域,包氣帶為粘土、亞粘土,累積厚度小於5m,亞砂土累積厚度小於8.4m,主要分布在河道帶(彩圖14)。本區的垃圾污染物進入地下水中的可能性極大。
2.正規垃圾處置場風險來源[108、117-126、169-172、181、182、184]
對於工程式控制制的填埋場可能發生在設計、施工、運行及林場的各個階段。由於這些危害產生的可能性可能隨時間而變化,還會隨廢物所經歷的穩定化過程而造成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填埋場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如下:
(1)設計階段:A:不適合的場底斜坡促使淋濾液排泄到池塘中;B:土工膜厚度;C:淋濾液收集系統,包括淋濾液收集池的設計;D:不正確的淋濾液水頭。
(2)施工階段:A:不適合的底部鋪設,導致不均勻沉降;B:所使用的材料質量差及保存出問題;C:襯墊控制系統受到扎損;D:土工膜焊接及縫合失敗;E:質量保證措施缺乏或實施不合格。
(3)運行階段:A:運行程序很差,導致襯墊系統受損害;B:由於場地建設工程質量差導致淋濾液排出失敗;C:雨量過多滲入場內;D:過大的淋濾液水頭作用在襯墊系統上。
(4)封場後:A:由於人類或自然作用使蓋層系統失敗;B:淋濾液收集系統塌陷;C:不適當的廢物長期侵害效應。
三、風險評估
就是對垃圾處置場污染地下水這件事故進行發生的概率分析、計算或評估。垃圾處置場污染地下水的風險評價,實際上可以分解為「填埋場垃圾淋濾液滲漏風險」和「淋濾液滲漏後可能穿過地層進入地下水的風險」兩個大的方面來評價。評價區同時存在按標准建設的正規垃圾填埋場(如叉河垃圾處置場)和相當多的未經正規設計建設的垃圾堆放場。對前者的風險評價包括「淋濾液滲漏風險」和「滲漏的淋濾液污染地下水的風險」兩方面,而後者僅對「淋濾液滲漏污染地下水的風險」評價即可。
1.滲漏的淋濾液污染地下水的風險概率評估
滲漏後的淋濾液污染地下水的風險概率評估,實際上相當於一般排放的污水污染地下水概率的評估。污水污染地下水的風險概率的計算涉及許多地質參數及其他相關參數的求取,這些參數求取實際上很難。在工作條件限制,不能求取足夠參數的情況下,可選用主觀概率法(頭腦風暴分析法)來評估這個概率。
將評價區的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包氣帶岩性特徵、地下水污染防護能力分區情況、垃圾場的可能規模、可能產生的垃圾淋濾液的量、垃圾淋濾液中可能的污染物成分及其濃度等詳細信息,分別為8位本領域的專家提供,讓他們獨立判斷在彩圖14所示的幾個區域內,淋濾液污染地下水風險概率。
對這8位專家的判別,進行綜合歸納後,得到淋濾液污染地下水風險概率在Ⅰ區、Ⅱ區、Ⅲ區、Ⅳ區分別為:0%、37%、63%、100%。
換句話說,分別在Ⅰ區、Ⅱ區、Ⅲ區、Ⅳ區隨意堆放的垃圾淋濾液污染地下水風險概率分別為:0%、37%、63%、100%。
2.正規填埋場垃圾淋濾液滲漏並污染地下水的概率評估
按照建設部《城市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准》(建標[2001]101號)和《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標准》(CJJ2001)等標准和規范,建立垃圾衛生填埋場,垃圾淋濾液將被控制在垃圾場內的一定范圍,並被收集系統收集。只要設計、施工、運營及封場等均嚴格按標准進行,這種處置場的淋濾液一般不會滲漏。但是,一般不會並不等於絕對不會,劉長禮等研究成果[108]表明,正規垃圾填埋場垃圾淋濾液滲漏的概率為3.9%。
如果分別在上述Ⅰ區、Ⅱ區、Ⅲ區、Ⅳ區按標准建設正規垃圾處置場,則淋濾液污染地下水風險概率分別為:0%、1.443%(0.039×37%)、2.457%(0.039×63%)和3.9%(0.039×100%)。
四、後果評估
1.危害評估
垃圾場產生的環境事故將污染空氣、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傳播疾病、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等,從而導致經濟損失、健康損失和生態損失,對事故發生的後果評估比較復雜和困難。
2.危害造成地下水經濟損失評估
這里僅對「污染地下水」這一事件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評估。
(1)首先計算一個通常規模的垃圾場污染地下水後造成的經濟損失:假設垃圾場使用期限是10年(垃圾填埋場的一般要求),計算10年裡垃圾污染物進入地下水可能的污染范圍和可能污染的地下水量。利用「城市垃圾地質環境影響調查評價方法」(見本書第三章)[108]介紹的垃圾淋濾液產生量的估算方法,計算出垃圾淋濾液產生量;假設這些垃圾淋濾液(第六章第一節介紹的污染源)成分與濃度相近,都進入地下水,按本文第六章介紹的計算方法,計算污染物在10年時間里能污染的地下水量為0.87億方,且地下水中污染物主要是NO3-濃度超標,為55.4mg/l。
設該垃圾場使用時間與第六章第一節污染源時間一樣長,都為20年,用地下水污染的「濃度-價值損失率法」[93]計算出地下水污染損失率為R=9.99%。
目前石家莊地下水資源水價平均為4.5元/m3,如按水價與0.87億方水資源量的乘積計算地下水資源(未污染時的)的總價值,那麼,其價值為:
K總價值=0.87(億m3)×4.5=3.915(億元)
由於垃圾造成地下水污染產生的經濟損失為:
S=K總價值×R=3.915(億元)×9.99%=0.3911(億元)
也就是說,當這個垃圾處置場完全失敗,污染物進入地下水所造成的最大經濟損失為0.3911億元。
(2)然後計算垃圾場對地下水污染的風險———風險核算:按照風險度的計算式「風險度=概率×危害損失」,結合上述危害評估結果,對研究區垃圾場地下水帶來的風險進行計算,得到分別在上述4區內隨意堆放垃圾和建立正規垃圾場兩種情況對地下水的污染風險。結果如表9-3-1和表9-3-2所示。
表9-3-1 隨意堆放垃圾污染地下水風險評價結果
表9-3-2 正規垃圾場污染地下水風險評價結果
五、風險評判
1.垃圾隨意堆放產生的風險
上述表明,風險等於風險概率與事故造成的損失,則在評價區的Ⅰ區、Ⅱ區、Ⅲ區、Ⅳ區如進行垃圾隨意堆放處置,則產生風險經濟損失分別為:0、1447.07萬、2463.93萬和3911萬。
2.建設正規填埋場產生的風險
在評價區的Ⅰ區、Ⅱ區、Ⅲ區、Ⅳ區如用為建設衛生填埋場處置垃圾,則分別產生的風險的經濟損失為:0、56.437萬、96.093萬和152.529萬。
很顯然,使用衛生填埋場處置,比隨意堆放垃圾,污染地下水的風險要低很多。
3.其他風險
(1)地下水被污染後,污染物通過人畜飲用或使用污染的地下水澆灌農田等,可能進入人的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也可能通過使用污染的地下水澆灌植物,影響植物或生物種類,甚至影響生物多樣性等;同時,垃圾處置場還帶來周圍空氣、土壤、地表水污染的風險。這些後果都是嚴重的,也是難以用經濟損失數值來評估的。這些風險將由社會大眾承擔。
(2)評價區屬於地下水資源保護區、泄洪區、農民居住密集區,農業種植和生態保護區,僅從污染地下水角度評價,在評價區建垃圾處置場(不論是衛生填埋或隨意堆放)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尤其是在河道帶(IV區);還將導致空氣、土壤、地表水等的污染,惡化生態環境。這樣的風險後果的直接承受者是當地居民,他們是不能接受的。
(3)另外,相關法律法規也不允許建設垃圾處置場。因此,作為建設垃圾處置場的政府機構或者企業也不能承受法律風險。
六、風險控制對策
評價區目前有垃圾填埋場1個,而隨意或簡易的堆放場則有13個,它們對地下水污染風險很大,必須採取下列措施加以控制:
(1)垃圾填埋場地質環境風險較小,應該按標准或規范對已建的垃圾填埋場進行全方位的環境監測,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合理地採取措施進行補救。
(2)對隨意堆放的垃圾場,應按相關規范和技術標准,搬遷到適宜場地,按照相關規范和標准進行衛生填埋處置。
(3)評價區內絕對不要再堆放垃圾,即使是建立標準的衛生填埋場也不允許。
❹ 熵增理論在經濟學中如何應用有相關研究成果嗎
熵增原理最經典的表述是:「絕熱系統的熵永小會減少」,後來又把這個表述推廣為「在孤立系統內,任何變化小可能導致熵的減少」。熵增原理如同能量守恆定律一樣,是普遍規律。
熵概念逐步應用到經濟學,經濟學家們也致力於用熱機中冒出來的熵來研究經濟過程。
傳統的經濟學有一個信條:「無限增長的需要可用經濟無限增長來滿足」。這種信條,正隨著經濟增長出現的資源、環境、人口等嚴重問題而動搖,人們意識到:自然界有其自身的限界,它小能為人類提供取之小盡的資源和無限大的生存空間。人類只是地球環境演變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類通過生產和消費,從自然界獲取生存資源,然後又將經過改造和使用的自然界和各種廢棄物還給自然,從而直接參與了自然界的能量流動和物質交換,從熵變的角度看,人類作為一個巨大的耗散結構體系,為了本身的存在和發展,時刻都在向大自然獲取負熵,拋棄正嫡,熵增引起能量退化。
經濟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物質系統,經濟系統中存在著物流、能流、貨幣流及與之相隨的熵流,經濟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小斷與自然界進行物質、能量、嫡的交換,在物質交換中,輸入物料資源,排出廢物和產品;在能量交換中輸入可利用能量,排出廢熱,在經濟系統中,物流、能流總是伴隨著熵流和熵的產生,在經濟過程中固然以得到低熵的產品和能量為目標,卻總是以同時獲得高熵的廢物為代價。經濟過程包括三個子過程:生產過程,流通過程和消費過程,每個過程都會導致熵增加。
在生產過程中,產品中殘留的熵十廢物廢熱的熵>原料的熵+能源的熵,從原料到產品,這部分物質熵減了,但環境的熵卻因廢物廢熱而增加了,總熵增加了。除了輸入原料、能源外,還要具備知識技術,它可以使生產安排合理而科學,可以減少能耗和廢品,總之,可以減少嫡的產生,知識、技術起著負熵的作用。在流通過程中,各種運輸工具和機械需要消耗能源,也會導致熵增加,流通過程也是一個熵增過程。在消費過程中,食物經消化變成排泄物,各種生活消費品,最終都會進垃圾箱、垃圾場。消費過程是徹頭徹尾的熵增過程。
❺ 地面污染物對地下水污染風險經濟學評價
本章主要是針對農田污水灌溉與農業施肥料等面狀污染源、污水溝渠等線狀排放、污水或垃圾處置等點源等對地下水可能造成的污染風險進行評價。這里以北京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為例來說明問題。
一、研究區基本情況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隅,地理坐標為北緯39°28″~41°05″,東經115°21″~117°30″,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現代國際城市。北京的建設要弘揚民族優秀文化,進一步發展文化、教育、科技、體育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保護古都傳統特色,創建社會主義中國首都的獨特風貌。
北京是一個擁有16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經濟和生產力都十分發達。地下水是其重要的供水水源,總可開采量達26.7億方/年。
開展北京地下水污染風險經濟學評價,對該市寶貴的地下水資源保護具有特別重要實際的意義,評價方法對其他地區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地下水污染的風險識別
1.北京水文地質條件使地下水污染成為可能
1.1 平原區水文地質條件(彩圖8)[116、133~140]
北京平原地區主要由永定河、潮白河、拒馬河、沙河、錯河、溫榆河、泃河等河流沖積洪積作用形成的這一廣大平原地區,因其沉積物鬆散、多孔隙、厚度大,成為地下水蓄存的天然倉儲,在長期的地質作用及水文、氣象因素的影響下,儲存了豐富的地下水,成為北京地區的重要供水來源,北京各地因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的差異變化及含水層岩性,埋藏深度的不同,其水文地質條件有較大的差別,由山前至平原大致可分為
(1)山前地帶:即山區至平原的轉折地帶。地形坡度較大,在3%~5%以上,寬度1至數千米不等。含水層主要由坡、洪積作用形成的粘土碎石層組成,透水性差異變化大,地下水位埋深大,一般大於10m。水位變化幅度一般在5m以上,有的地區可達10~20m。地下水接受基岩裂隙和來自山區的供水以及本區降水入滲的補給,主要補給帶是山區溝谷出口的山前洪積地帶,是平原區地下水主要補給區之一。
(2)山前沖、洪積扇頂部地區:大致位於大石河蘇村以北,昆明湖、蓮花池以西,昌平馬池口、羊坊、北安河以西,順義牛欄山以北,平谷以東的平原地區。含水層主要由各河流作用形成的、厚度不等的砂礫卵石組成,導水性良好、滲透系數一般都在:0.116cm/s以上。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徑流及本區降水補給,山區地表徑流的15%~20%,本區降水的40%~60%的水量在這一地區入滲,是平原區地下水的主要補給區。
此區由山前至平原,含水層導水性漸差,地下水位埋藏深度漸淺,水位變化幅度和地下水水力坡降漸小,水礦化度漸增為其明顯特徵。河流出口的山前地帶,含水層滲透系數一般可達0.35~0.58cm/s。地下水位埋深大於20m,南口北流村地區甚至可達60~70m以上,水位變化幅度大於3m,水力坡降在2‰~3‰以上;到沖、洪積扇地下水溢出帶附近,含水層漸由多層砂礫石組成,滲透系數減至0.116~0.232cm/s以下,地下水位埋深、變化幅度漸減至1m左右,水力坡降遞減至1‰。
此區的地下水主要消耗於側向徑流和人為開采,因地下水位埋深較大,潛水面蒸發占據很次要的地位。地下水位的升降變化直接反映了地下水補給與消耗量的變化,具有明顯的相似性。
(3)沖、洪積扇地下水溢出帶:位於沖、洪積扇頂部的邊緣地帶,是位置不很固定隨地下水位升降變化而變化的變動帶。豐水年及地下水補給期,水位升高,溢出帶上限向地下水流上方推移;枯水年及地下水消耗期,地下水位下降,溢出帶上限則向地下水流下方後撤;在地下水形成過量開採的永定河沖、洪積扇地區,則因地下水位的區域下降而消失。
此帶的寬度有限,一般僅幾千米,大者不大於10km。含水層在此帶以下,即由一層漸變為多層,滲透性變差。地下水位埋深和變化幅度不大,一般都小於1m,有的地區甚至常年積水。主要接受上游地下水徑流及本區降水入滲的補給,而很快消耗於潛水溢流及潛水面蒸發,不能大量形成對地下水的有效補給,是平原區地下水的主排泄區。地下水的開采主要是靠增加這一地區的有效補給減少其溢出量和潛水面蒸發量來獲取。
(4)沖、洪積平原地區:即房山東南、海淀北部、昌平馬池口、羊坊以東、平谷西部及朝陽、順義、通州、大興廣大平原地區。這一地區含水層由淺部潛水層及深部多層承壓水組成。淺部潛水層,在古河道帶含水層主要為砂層;非古河道帶,主要為黏性土層、或黏性土與下部第一層砂礫石層組成統一含水層,透水性較差。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灌溉回滲水的入滲補給,以垂直循環為主,水平徑流條件差,地下水主要消耗於人為開采、潛水面蒸發,和向深部承壓水層的越流入滲。深部承壓水層、多由數層厚度不等的砂、砂礫石組成。滲透系數一般介於0.0232~0.116cm/s之間,靠近沖、洪積扇頂部地區,可大於0.116cm/s,而在大興、通州南部及延慶中部則可小於0.0232cm/s。在非開采區,有比潛水位較高的壓力水頭,有的甚至可高出地表,主要接受沖、洪積扇頂部側向徑流的補給,局部構造部位,受基岩水頂托的補給,水位變動很小,年變化幅度一般不超過2m。在開采區、除上述補給外,還受上部水層越流入滲的補給、隨著開采強度的增大,承壓水位下降逐漸低於潛水位,導致潛水越流補給,水位變化幅度亦隨之增大,一般都比潛水位變化幅度大,在透水性差的地區,水位年變幅甚至可10m以上。
1.2 平原區環境水文地質概況[116、133~149]
如前所述,北京的自然地理、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山區、山前與平原各地的岩石、構造與地下水動力條件的不同;包氣帶岩性變化及其厚度的分布特徵;化學組分與總鹽量的分布差異等,奠定了北京天然的地下水化學環境,成為人類活動影響下地下水污染的基礎。
北京山區岩溶裂隙水、風化裂隙水、孔隙水,由於地下水徑流排泄條件好,交替強烈,水質優良。
在平原區的頂部,多為潛水,含水層單一,水力坡度大,徑流通暢,水交替強烈,水質良好,但是由於該區是單一的砂卵礫石,顆粒粗,有的甚至裸露或覆蓋層很薄,透水性強,防護性差,使地下水易於遭受人為污染。
在沖洪積平原的中下部,含水層由單層變多層,顆粒變細,富水性變弱,上面為潛水,下面為多層承壓水層。潛水含水層由於顆粒細、水力坡度小、滲透性能差,水平徑流遲滯,以垂直補給、排泄為主。該地帶承壓水層次多,比潛水水質要好,地表覆蓋層較厚,對深層承壓水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本區各河流沿岸,大石河,溫榆河沿岸上段,昌平北部,密雲、懷柔、順義的東部,延慶北部等地,表層黏性土厚度小於2m,岩性為黏砂、砂黏夾卵礫石或砂類土直接裸露地表,地下水自然防護條件差;清河鎮-海淀-金鼎街-衙門口-南苑、大興104農場-西梨園、禮賢-安定、通州史村-關隆庄、通州北運河與潮白河沿岸、順義區漢石橋-北務、密雲韓各庄、楊宋各庄、懷柔城關-西三村等表層黏性土厚度2~5m,地下水自然防護條件差。北京東郊、通州東部、大興東南部、房山長陽、懷柔水庫南部到順義東部、平谷南部等表層黏性土厚度為5~10m,地下水自然防護條件好。北京東南郊、昌平西南部、房山東部、東南部,大興北部、通州南部、順義西部與平谷相鄰的地帶等黏性土厚度大於10m,地下水自然防護條件好。
2.地面存在大量污染源
在北京平原地區大量耕地施用化肥、農葯,並大面積進行污水灌溉;大量生活與生產用污水以溝渠排放或零星點狀排放;同時,調查表明(北京垃圾地調項目),區內存在近200個簡易或隨意垃圾場,7個垃圾衛生填埋場。這些都構成了北京平原區地下水污染源,對總允許開采量為26.7億方的地下水質量形成了威脅。
3.取水井或構成地表污染源與地下水的連通通道
實地調查發現,北京平原區(包括防護能力很好的A區在內)大量的采水井,已經成為污水、垃圾等污染源進入地下水含水層的通道,並造成地下水居住的污染。
綜上所述,北京平原區地下水污染風險主要因為地面存在大量污染源,而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條件、人工開采井等容易讓污染物進入地下水而造成污染。
三、地下水污染的概率評估
地下水污染的概率評估方法,本例採用第八章第二節介紹的方法。即先進行區內地下水污染防護能力分區,然後根據污染防護性能計算地下水污染概率。
1.地下水防護性能分區
1.1 分區參數的確定
垃圾場對地質環境的污染物主要體現在地下水上,而對地下水起決定性防護作用的就是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因此,我們以有效阻隔層足額厚度Hz作為垃圾處置場地質環境分區的主要因素。
1.2 分區參數標準的確定
垃圾滲濾液中的污染成分是十分復雜的,概括起來分有機污染物和無機污染物兩類。根據現有國內外對垃圾場滲濾液中污染物的生物化學性質、污染物在地層中遷移轉化、黏性土對垃圾污染物的凈化和阻隔能力的研究結果[108、117、213],確定地質環境條件分區參數標准確定見表9-1-1:
依據表9-1-1中的標准,我們把北京市平原區未來垃圾處置規劃區分為地質條件理想的地區、地質條件較好的地區、地質條件基本合格的地區和不宜填埋垃圾的地區四類。
表9-1-1 地質環境條件分區參數標准[116]
1.3 地質環境條件分區結果
根據北京市平原區大量的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方面的鑽孔資料及我們調查數據,應用上述分區標准,對北京市平原區進行分區,得到如彩圖9所示的分區結果。
2.地下水污染概率計算
根據上表9-1-1中的黏性土(含砂質粘土、粉質粘土、粘土、膠泥土)厚度(包括累計厚度)在區內的分布情況,利用式(8-2-11)進行污染危險概率計算,得到研究區地下水污染危險概率分布如彩圖10所示。
四、地下水污染的風險評估
1.地下水污染造成的損失計算
地下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包括地下水功能喪失、危害人類身心健康、影響植物生長、破壞生態環境等。理論上,在計算其風險時應包括所有這些危害,包括所有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但由於實際上要量化計算所有的損失是不可能的。在本例中,由於資料數據的缺少,即使是計算地下水污染後功能價值的損失都困難。考慮到本例以評價地表所有面狀、線狀和點狀污染源對地下水的污染風險為目的,地下水污染造成的損失,在更詳細參數求不到的情況下,以地表污染源可能造成的單位面積(km2)地下水資源污染量來代表地下水污染損失。
對研究區水文地質資料和近期研究成果分析,包括對地下水含水層結構、性質、厚度及地下水位動態和地下水潛力調查結果等綜合研究,概算出研究區每平方千米地下水儲量的分布狀況如彩圖11所示。
2.地下水污染造成的風險評估
根據計算方法:風險=危險概率×損失,計算出評價區個小區內污染單位面積(km2)的地下水量,並以0~20萬m3/km2、20萬~100萬m3/km2、100萬~220萬m3/km2、220萬~400萬m3/km2為界限,分4個等級,綜合繪製成「北京地下水污染風險等級分布圖」(彩圖12)。彩圖12即是評價區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結果圖。
五、地下水污染的風險評判
(1)含水層上部隔水黏性土越厚,污染危險性概率越小;反之亦然。從評價區地下水污染危險性概率分布情況(彩圖10)來看,評價區東邊比西邊污染可能性小,污染概率具體分布情況見彩圖10。但地下水污染風險大小除污染危險性概率外,還受到地下水儲量大小控制:地下水儲量越大,風險越大;反之亦然。地下水儲量具體分布情況見彩圖11。
(2)風險評價結果表明,即使是含水層上部隔水黏性土很厚、防護性能很好的A1、A2、A3區(彩圖9),地下水也有被污染的可能,污染相對概率小於5%。風險一般為0~20萬m3/km2(彩圖12)。其污染風險主要來源於連通了地下水含水系統的人工開采井。
(3)B1、B2(彩圖9)是污染防護性能僅次於A1、A2、A3區的區域(彩圖9),地下水污染的相對概率為5%~55%,大部分區域的地下水污染風險為20萬~200萬m3/km2(彩圖12)。污染風險主要原因為含水系統上部黏性土比較薄及連通了地下水的人工開采井。
(4)污染風險最大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清河、大紅門、西紅門一線以西,巨山村、高立庄一線以東,清河以南、大興城以北(彩圖12),這一區域地下水污染的相對概率為55%~95%(彩圖10),地下水污染風險為220萬~400萬m3/km2(彩圖12)。主要原因是本區域地下水之上的阻隔性黏性土薄,防護能力弱,且這一帶為北京地下水主要水源地,地下水儲量大而豐富,富水性高。
(5)在巨山村、高立庄一線以西,大寧水庫、北廟連線以東等區域,地下水污染的相對概率為大於95%,地下水污染風險為100萬~220萬m3/km2(彩圖12)。盡管污染概率比上述「3」所述區域大(大於95%),但由於地下水儲量比較小,風險比這一區域小(彩圖12)。風險原因主要是本區域地下水之上的阻隔性黏性土薄,防護能力弱,且部分為地下水水源地。
(6)在評價區的最西部,盡管絕大部分基岩裸露,黏性土阻隔層極薄,地下水污染的相對概率大於95%(彩圖12),但由於本區地下水儲量極小,因而風險和地下水儲量大、黏性土阻隔層極厚的地區一樣小,在1萬~20萬m3/km2之間(彩圖10~彩圖12)。
六、地下水污染的風險控制
北京是個水資源極度匱乏的城市,地下水是其主要供水水源,地下水進一步污染將導致水資源更加短缺,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會更加尖銳。為使北京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採取措施降低或控制其地下水水資源的污染。可選擇的措施如下:
(1)按標准和規范建立垃圾衛生填埋場或焚燒場,將現在排放的城市垃圾進行填埋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置;對堆放在風險大(大於20萬m3/km2)地區的固體廢物,尤其是風險大於100萬m3/km2的區域的「三廢」要堅決清除掉,將搬運到衛生填埋場進行處置。
(2)清理或治理現有(尤其是污染概率大於55%區域)排污河道或溝渠,並不向其中再排放污水;杜絕任何單位和個人亂排污水。從根本上去掉地下水污染源。
(3)停止在污染概率大於55%區域進行污水灌溉,並改變農田施用肥料。
❻ 一道經濟學問題!!!!!急
這個可以用微觀經濟學理論來解釋。農產品的需求的價格彈性往往是小於1的,即當農產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農產品的需求往往是缺乏彈性的。谷賤傷農」是經濟學的一個經典問題。農民糧食收割後到底能賣多少錢取決於兩個因素:產量和糧價,是二者的乘積。但這兩個變數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其關聯性由一條向下傾斜的對糧食的需求線來決定。也就是說,價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另外還要注意的是,糧食需求線缺少彈性,也就是說,需求量對價格的變化不是很敏感。當糧價下跌時,對糧食的需求量會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於,糧食是一種必需品,對糧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對糧食的生理需求所決定的。此外,當今對大部分人來說,糧食方面的花費在全部花費中所佔比例已很小了,並且還會越來越小,這也導致人們對糧價的變化反應不敏感。
認識到糧食市場的這一特性後,就不難理解下面的現象:當糧食大幅增產後,農民為了賣掉手中的糧食,只能競相降價。但是由於糧食需求缺少彈性,只有在農民大幅降低糧價後才能將手中的糧食賣出,這就意味著,在糧食豐收時往往糧價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現糧價下跌的百分比超過糧食增產的百分比,則就出現增產不增收甚至減收的狀況,這就是「谷賤傷農」。
在歉收的年份,由於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的作用,農產品均衡數量減少的幅度將小於由它所引起均衡價格的上升幅度,最後導致農民的總收入量增加。
基於以上的經濟事實及其經驗,在不少的國家,為了保護農場主和農民的利益,為了保護和支持農業的發展,都紛紛執行了農產品的支持價格政策。其一般做法是:通過減少農產品的種植面積,來減少農產品的攻擊,從而將農產品的價格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保證農場主和農民的收入。
❼ 這個作業怎麼做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K
(1)①經濟來發展源與環境保護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環境是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發展經濟是保護環境的必要條件。②「牧童經濟」模式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對立起來,只注重發展經濟而不注重環境保護,最終必然會因環境遭破壞而影響經濟發展。③「宇宙飛船經濟」模式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既注重經濟發展又注重環境保護。 (2)①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倫理原則: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和代際平等的要求。②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把環境倫理的基本原則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倡導資源節約的增長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 |
❽ 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K·E·博爾丁提出了兩種不同的經濟模式,分別比喻為「牧童經濟」,和「宇宙飛船經濟」
(1)①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影回響、相互作用。環境是經答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發展經濟是保護環境的必要條件。
②「牧童經濟」模式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對立起來,只注重發展經濟而不注重環境保護,最終必然會因環境遭破壞而影響經濟發展; ③「宇宙飛船經濟」模式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既注重經濟發展又注重環境保護,有利於實現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2)①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倫理原則: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和代際平等的要求。 ②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原則,推進改革和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把環境倫理的基本原則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倡導資源節約的增長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 ❾ 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K.E.博爾丁提出了兩種不同的經濟模式,分別比喻為「牧童經濟」和「宇宙飛船經濟」。
❿ 林志平的副教授 性別: 女 與排泄資源經濟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