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曼昆,宏觀經濟學,英文第5版
經濟學學習
《經濟學》(2001年,第17版)是一本供初學者使用的經濟學入門書,也是一本供經濟學的老學生溫故而知新的經濟學手冊。它可以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以供自學之用。當你在決定是否購買這本書之前,你需要考慮的是:你能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麼收益?這種收益是否能補償你為此付出的成本?(這種成本不僅包括你支付的貨幣,而且包括你讀這本書所要花費的時間。一般來說,讀書的時間成本遠遠大於貨幣成本,但許多人常常忘記了這點,所以他們在決定是否買一本書時,過多地考慮了書價的高低。)下面的問題或許有助於你作出決策。 如果你已經決定學點經濟學,接下來要作出的一個決策是選擇哪本書入門。你當然希望選擇一本最好的教科書。問題是選擇好的教科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圖書市場充斥著眾多的教科書,質量參差不齊。每位作者都會聲稱自己的書最好,而作為初學者,你不大可能有能力判斷哪本好,哪本不好。這就是經濟學家講的信息不對稱:買的入不如賣的精。 在這種情況下,最安全的辦法當然是選擇最權威的經濟學家寫的最新版的教科書。為什麼要選擇最權威的經濟學家寫的教科書?原因不僅是因為最權威的經濟學家爐火純青,對理論的把握最准確,能深入淺出的寫出「正經」來,而且因為最權威的經濟學家最注重自己的名聲,他們既沒有必要用出一本新書的辦法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也不敢為了賺取版稅而濫竽充數地出書,這就如同麥當勞不敢賣過時的漢堡包一樣。他們的聲譽就是質量的代號,他們的名字就是一種品牌。 為什麼要選擇新版的教科書?因為如同經濟生活本身一樣,經濟學也在不斷發展和演化,以用新的理論解釋新的經濟現象。特別是過去20多年裡,隨著博弈論、信息經濟學和理性預期的引入,經濟學可以說發生了一場革命。經濟學理論越來越貼近現實,對現實的解釋能力越來越強。比如說,20多年前,經濟學理論還難以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多少理論指導,而今天,博弈論已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的基礎;20多年前,經濟學家對公司融資幾乎無話可說,而今天,信息經濟學已成了公司融資理論的基礎;20多年前,經濟學家還在迷信於用政府管制來彌補市場的失靈,而今天,政府管制被認為是資源配置無效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從而導致了席捲全球的經濟自由化浪潮。或許,我們可以將20世紀70年代經濟學教科書與21世紀經濟學教科書的差別,類比於286計算機與奔騰計算機的差別,只有使用最新版的教科書,你才能學到最新的經濟學理論。 過去,中國教科書市場上很難看到最權威的經濟學家寫的最新版的經濟學教科書,翻譯過來的教科書一般滯後於原版10年以上,而國內經濟學家寫的「西方經濟學」教科書其內容則更為陳舊,更不用說在有色眼鏡透視下的扭曲了。可喜的是,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學圖書市場正在發生一場革命性的變化,不僅國外最新版的英文著作在及時引進,而且國內經濟學家也出版了一些在內容上與國外同步的經濟學教科書。 在此,我願意向你推薦如下三本教科書:1.曼昆(N. Gregory Mankiw)著的《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2.William Baumol和Alan Blinder合著的《經濟學:原理與政策》(Economics:Principles and Policy)。3.Paul Samuelson和William Nordbaus合著的《經濟學》(Economics),2001年第17版。 這三本書都是享譽全球的經濟學大師撰寫的最新版的經濟學入門書,是西方大學里最流行的教科書。 曼昆是美國著名的年輕一代經濟學家,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並在MIT獲得博士學位,現為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同時兼任著名的智囊機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貨幣經濟學項目主任,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顧問。他的《宏觀經濟學》是美國最暢銷的教科書之一。他是一位多產而富有創新思想的經濟學家,在多種一流學術雜志上發表了數十篇開創性的論文,被公認為是新凱恩斯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經濟學界的名氣比他的年齡大得多。曼昆的《經濟學原理》1998年初版一上市,就成為最暢銷的教科書,出版商在付印之前就支付了作者100萬美元的版稅,創下了教科書版稅的新紀錄。這本教科書的最大特點是它的「學生導向」。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寫的是一本學生喜歡看的經濟學教科書。與其他同類教科書相比,本書更多地強調的是經濟學原理的應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經濟學模型。為此,作者在大部分章節里都提供了案例,以說明經濟學原理如何應用於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此外,作者在書中還提供了大量的「新聞摘要」,以使讀者懂得什麼是生活中的經濟學。 William Baumol和Alan Blinder也是兩位享譽全球的著名經濟學家。Baumol生於1922年,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獲得藝術學學士學位,在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執教於普林斯頓大學,現為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曾擔任過美國經濟學會主席等多種學術職務。他在產業組織、企業理論、經濟增長、反壟斷理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開創性貢獻,發表了500多篇學術論文和20多本著作,其中有些著作被翻譯成多種文字。 Blinder生於1945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在MIT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自1979年以來,Blinder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1989年至1990年間擔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主任;1993年至1996年間,先後擔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 聯邦儲備委員會副主席。Blinder發表有多種專著和學術論文,在人力資本和勞動供給、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不確定性和一般均衡等方面都有重要貢獻。 Baumol和Blinder合著的《經濟學:原理與政策》初版於1979年,也是美國等國家最流行的經濟學教科書之一(就我所知,本書有澳大利亞版),多次再版,到1997年已出到第7版。本書的最大特點是敘述上的「問題導向」和「政策導向」。作者認為,學習經濟學的最好方法是「從問題到理論」,而不是相反。為此,本書的每一章都從一個具體的、使人感到困惑甚至自相矛盾的政策問題或現實問題開始,然後通過深入淺出的經濟學分析,使你走出迷霧。這樣做不僅提高了讀者讀書的興趣,而且可以加強讀者對所學內容的記憶。如果你能記住本書作者所歸納的經濟學的12個基本觀點,你將終身受益。 保羅·薩謬爾森(Paul Samuelson)是當代經濟學泰斗,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T經濟系的創始人。他的《經濟學》第1版出版於1948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在50多年的時間里,他的《經濟學》不斷再版,被翻譯成包括中文、俄文、日文、法文、德文在內的數十種文字,風靡全世界,是有史以來發行量最大的經濟學教科書,教育和影響了數代經濟學家、政治家、企業界領袖、新聞記者以及眾多的普通人。難怪他自豪地說:「如果我能為一個國家寫經濟學教科書,我並不在乎誰為它寫法律,誰在為它起草條約。」薩繆爾森本人對他的《經濟學》的修訂到第14版(1992年)。1995年,另一位著名經濟學家WilliamNordhaus的入盟,使得《經濟學》沒有隨薩繆爾森本人的衰老而衰老,而繼續以主流經濟學最前沿的教科書身份暢銷全球。你現在看到的是該書的第17版。 盡管這三本教材所敘述的經濟學原理並無大的差別,但由於每個作者的個人偏好和學術風格不同,在敘述方法、切入角度、材料的取捨等方面還是各有千秋。不同書中用於說明同一原理的有些材料互為補充,有助於加深讀者對基本理論的理解。據悉,這三本書由18位國際著名商學院的教授聯合推薦作為中國MBA及經濟學/管理學院的首選教科書。我個人學習經濟學多年,可以說是經濟學的老學生了,但現在再拿起來讀這些入門書,仍感有不少新的收獲。事實上,當我在為博士生備課時,常常要翻一翻這樣一些經濟學入門書以在理解上「溫淺而知深」,講課時深入淺出。美國著名經濟學家Herbert Stein說:絕大部分可用於指導公共政策的經濟學都在本科生的經濟入門教程中。我的經歷告訴我,他的話是對的。 如果你的經濟條件許可,我建議你不妨同時擁有這三本書。我的經驗是,讀三本由不同經濟學大師寫的同一類型的教科書要比讀三遍同一大師寫的同一本書收獲大。你可以從任何一本書開始,然後在每一部分對照閱讀。特別地,當你對一本書的內容難以理解時,最好看看另外兩本書上是如何寫的。你大概有過這樣的生活經歷:見過一次面的人沒有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但在另一場合再次謀面後,他就深深印在你的腦海中。讀書也是如此。當然,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你買其中的一本就可以了。但你最好能記住我一開始說過的話:讀書最大的成本是時間而不是書價。要買好書,不要買便宜的書。 現在,你可以作出自己的決策了。 經濟學(Economics) 作者:Samuelson & Nordhaus 到今天,這部名著已經跨過了53個春秋,出版了第17版。耄耋之年的Samuelson仍然是本書的第一位署名者,然而,正值壯年的Nordhaus教授已經承擔了主要的編寫和修訂任務,我們甚至可以說第17版是兩位親密無間的作者完成接力的一版。本書集中針對經濟學的核心原理,這些原理多年以來,幾乎顛撲不破。同時,本書又適應當代經濟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即令人目眩的革新與日新月異的變化,新的經濟現象的出現,直接導致經濟學的理論相應的變革與發展。毋庸多言,本書是經濟學教材的里程碑。 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 作者:Mankiw 曼昆是一位多產而富有創新思想的經濟學家,被公認為是新凱恩斯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經濟學原理》1998年初版一上市,就成為最暢銷的教科書。這本教科書的最大特點是它的「學生導向」。如作者自己指出的,他要寫的是一本學生喜歡看的經濟學教科書。作者在書中還提供了大量的「新聞摘要」,以使讀者懂得什麼是生活中的經濟學。一個讀者在著名的圖書網站亞馬遜上曾經毫不客氣地評價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是令人乏味的。讀者感受,見仁見智,但我們有理由猜想,他用的教材一定是曼昆的。 宏觀經濟學:原理與政策(Macroeconomics:Principles and Policy) 作者:Baumol & Blinder 該書初版於1979年,也是美國等國家最流行的經濟學教科書之一,到1997年已出到第7版。本書的最大特點是敘述上的「問題導向」和」政策導向」。作者認為,學習經濟學的最好方法是「從問題到理論」,而不是相反。為此,本書的每一章都從一個具體的、使人感到困惑甚至自相矛盾的政策問題或現實問題開始,然後通過深入淺出的經濟學分析,使你走出迷霧。這樣做不僅提高了讀者讀書的興趣,而且可以加強讀者對所學內容的記憶。如果你能記住本書作者所歸納的經濟學的12個基本觀點,你將終身受益。
Ⅱ 關於 曼昆 宏觀經濟學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7%bb%8f%e6%b5%8e%e5%ad%a6%e5%8e%9f%e7%90%86&id=1
答案補充
曼昆《宏觀經濟學原理》第四版的專中文版下屬載
Ⅲ 曼昆宏觀經濟學 第八版 答案 中英文都可
我有啊 你怎麼採納
Ⅳ 曼昆經濟學原理與曼昆宏觀經濟有什麼區別
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
1)宏觀經濟理論包括: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函數理論、投資理論、貨幣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發經濟理論。
2)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即經濟政策工具如何達到既定的目標)、經濟政策效應與運用。
3)宏觀經濟計量模型包括根據各派理論所建立的不同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理論驗證、經濟預測、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應檢驗。
以上三個部分共同構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現代宏觀經濟學是為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服務的。戰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在西方各國得到廣泛的運用,相當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也引起了各種問題。
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國家財政、國際貿易等方面.涉及國民收入及全社會消費、儲蓄、投資及國民收入的比率,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價水平,利息率,人口數量及增長率,就業人數和失業率,國家預算和赤字,出入口貿易和國際收入差額等。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對稱。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同時,微觀經濟學還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 ——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微觀經濟學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進行的供給和收入分配。
「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一個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Pareto) 有效的。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區別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5)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當然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
Ⅳ 宏觀經濟學常用的英文縮寫及其中文意思
經濟學術語解釋
1、什麼是CPI、通貨膨脹、PPI和GNP縮減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貨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他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主要價格指數有三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Consumer』s Price Index),生產者價格指數PPI(Procer』s Price Index),GNP縮減指數(GNP Deflator)。
三種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基本一樣,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程度的加權平均。不過,每一種價格指數計算中選擇的商品籃子不一樣。計算消費者價格指數時,商品籃子中包含的典型市民的消費籃子。所以,消費者價格指數也被稱為生活成本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計算時,選取的商品籃子中包含的是生產資源。GNP縮減指數則是一個更具綜合性的指數,其計算中選取的商品籃子既包含消費品,也包含生產資源。
可以這樣說,CPI是一個同步經濟指標,PPI是一個先行經濟指標。一般來說生產者價格指數領先於經濟3個月到半年,消費者滯後於經濟3個月到半年。CPI可以顯示目前經濟狀況,而PPI可以顯示未來經濟狀況。PPI計算的是廠商出售的價格,而CPI計算的是消費者購買的價格。
2、什麼是恩格爾系數?
1857年,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在研究了當時西歐某些居民家庭的收入和食物消費支出的關系後,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一個家庭收入越少,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費用所佔的比例越大。這一觀點被稱為「恩格爾定律」,即恩格爾系數。用公式表示為:
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額÷消費支出總額)×100%
恩格爾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總消費支出隨收入變化而變化的一定趨勢。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間的定量關系和相關關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來說明生產發展、收入增加對生活消費的影響程度。眾所周知,吃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 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其在消費支出中必然佔有重要地位。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消費的重心才會開始向穿、用等方面轉移。因此,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
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一經提出,就得到西方經濟學界的廣泛接受和確認,認為它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是較早引入我國的西方經濟學和統計學的概念。
國際上常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准,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低於4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在西方,個人消費包括了住房、醫療、衛生、交通等全部支出。而在我國,特別是城市實行公費醫療、低房租和食品、燃料、水等多種補貼,這些政策性因素對消費結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比較分析尤其是進行國際對比和城鄉對比時,要剔除不可比因素。我國運用這一標准進行國際和城鄉對比時,要考慮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費品價格比價不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要注意政策性影響的計算和分析及由社會經濟制度不同所產生的特殊因素。對於這些不可比問題,在分析和比較時應做相應的剔除。另外,在觀察歷史情況的變化時要注意,恩格爾系數反映的是一種長期的趨勢, 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絕對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動中求得長期的趨勢。
3、什麼是GDP?什麼是GNP?二者有什麼區別?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GN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by domestically owned factors of proction within a given time period。
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它們都是核算社會生產成果和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指標。但因其計算口徑不同,二者又有所區別。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反映所有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所謂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所謂生產活動包括三次產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和部門。在價值形態上它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的增加值之和。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實際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等)總和價值。本國常住者通過在國外投資或到國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應計入本國國民生產總值。而非本國國民在本國領土范圍內的投資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則不應計入本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去。因此,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用國內生產總值加上本國常住單位從國外得到的凈要素收入(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觀地講,國民生產總值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從國外獲得的勞動報酬、投資收益(包括紅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凈額。即: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外凈要素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的概念。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之間的主要區別,前者強調的是創造的增加值,它是「生產」的概念,後者則強調的是獲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講,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二者相差數額不大,但如果某國在國外有大量投資和大批勞工的話,則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往往會大於國內生產總值。
The Gross National Proct is one of the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robably almost as significant as the automobile and not quite so significant as TV。 The effect of physical inventions is obvious, but social inventions like the GNP change the world almost as much。
——By Professor Kenneth Boulding
4、什麼是NNP?什麼是NI、PI、DPI?
NNP(Net National Proct) is the total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ced in the econom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 excluding the depreciation of capital。
簡單地說,NNP=GNP-折舊。
NI(Nati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earned by the factors of proction。
簡單地說,國民收入NI=NNP-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出+政府對企業補貼。
PI(Personal Income) is the income received by households。
簡單地說,個人收入PI=NI-掙到但沒有收到的收入+收到的但不是掙到的收入(政府對私人的轉移支出)。
DPI(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 is income remaining after paying personal income taxes。
簡單地說,DPI=PI-所得稅=個人消費C+個人儲蓄S。
5、還有什麼常見的經濟術語?
CRB是期貨價格指數,反映期貨價格的高低。
ECI是就業成本指數。它是在受薪就業時對在美國所有州及255個地區超過500個行業所提供的工作數量的量度,就業估計是基於大企業的市場調整。而且把在國內企業及政府里全職或兼職的受薪員工數目計算起來。它反映的是就業的難易及其條件的好壞。
工業生產率:它是對某國工廠,礦業,公共事業的生產量變化的連續加權式的測量,等同測量他們工業生產能力及在工礦,公用事業中有哪些可用資源可以被利用(通常指使用效能)。製造業這一塊可以影響1/4的經濟,使用效能提供一個多大生產能力在被利用的評估。
采購經理指數:采購經理的國家協會(NAPM),現在稱做為供應管理之協會,公布每月綜合指數,包括國內製造業情況,房屋建築新訂單。生產,供應者送貨次數,訂貨,庫存,價格就業,出口訂單,及入口訂單,它是將製造也除以非製造業以下指數。
耐用品:耐用品的訂單時量度國內廠家對立即或將來要送貨的貨品所接的訂單數。一件耐用品定義為該商品會持續使用一段時間(超過3年),而在期間對它的服務也持續。
零售銷售:它是一個適時的指標,關於消費者的主要消費模式以及會因正常季節變動,節假日,交易日不同而調整。零售包括耐用和非耐用品商品銷售,及服務及難免發生的加在商品的費用稅收,但不包括負擔在消費者身上的銷售稅。
新建房屋報告:新建房屋報告量度每月與居住有關為單位的新建房屋的數目。一個建築的開始是指開挖地基的開始。同時主要由居住房屋建造組成,住宅房是對利率變動而作出反應的第一要素。對開始/接受利率變化的反應,若以圖形來表示利率的話,可能是接近谷底的谷峰。要分析,關注前個月的價格變動百分比,報告會在大約下月中公布。
Ⅵ 跪求宏觀經濟學曼昆第七版所有名次解釋。注意要英文版的名次解釋哦。要考試了。大家幫幫忙。
剛剛考完,祝你考試順利!
Ⅶ 曼昆宏觀經濟學
具體問的是什麼???曼昆的書都很好啊!!!容易讀懂。。。貼近生活。。。
Ⅷ 求曼昆 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的pdf 英文還是中文的都行
曼昆《經濟學原理》課後答案.pdf 已發送到您的郵箱,請注意查收![email protected]
前半部是微觀答案,後面是宏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