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計量經濟學和金融工程哪個好
個人觀念,如果你是一個不想冒險,處理事情比較穩重.思想比較後者.計量經濟學.(選擇這個之後回你可以去答金融市場做分析.)
如果你有豐富的創造力,有冒險精神.處理問題比較富有自己思想.有遠大思維.(對美國的經濟體系有著了解)那就可以選擇這個.(這個是對現在已經擁有的金融創新理念.這個的用途比較大.)
你選擇一定要你有這樣的本事.沒有的話,你以後會很累...
希望對你有用.
② 金融系的研究生可不可以不懂計量經濟學
如果你是研究生,有想公務員,建議你還是懂得越多的經濟學方面的知識更好版些,掌握的(知識權)技能越多,競爭力就越強
金融學發端於經濟學,但如今已經從中獨立出來,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成為獨立的學科.現代金融學也象經濟學一樣,從微觀主體的理性行為入手(行為金融學考慮了非理性行為),構建考慮時間和不確定因素的市場均衡體系,考察金融系統在資源跨期配置中的機制和作用.但是金融學有區別於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比如說金融資產定價中常用的無套利分析,實際上比經濟學中的供求定價分析更具有一般性,在市場中更容易實現.金融學區別與經濟學的另一個的特點是前者考慮了市場中的隨機因素,因此市場主體的預期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經濟概念比金融廣得多
金融是經濟的一小個分支,只是有自己的側重點
經濟學是一個一級學科,金融學是一個二級學科,在經濟學之下,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方式、道路等。是比較宏觀的了,它對經濟的各個方麵包括工業、農業等。金融只是對一個國家經濟領域中的金融方面進行研究,比如貨幣、證券、金融市場等。
③ 金融計量經濟學碩士課程
這是原來數量經濟學的金融計量經濟學方向,現在改為一個專業,課程應該跟原來一樣,都是高級宏觀微觀高級計量課程吧
④ 什麼是金融計量經濟學
金融計量經濟學,是以經濟理論和經濟數據為依據,應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研究經濟現象及其變化規律的一門經濟學科。
基礎知識:微積分和線性代數基礎,統計學基礎。公司金融、金融市場、投資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主要應用:組合管理、資產交易、風險管理、財務咨詢和證券管理。
就業方向:證券公司,上市公司,投資公司等金融領域的崗位。
⑤ 上海財經大學的 金融計量經濟學 怎麼樣——懂的求進
1,首先上來財的這個專業是自支持跨專業考研的,這個是肯定的。
2,一般是保送生源佔到招生計劃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之間,也就是說按最高的百分之六十來算還是會招16個人左右的非保送生源。
3,金融計量經濟學是量化投資的學科。現代金融是以數學為核心的,而傳統的投資是非量化的投資也就是不以數學模型為導向的,是以財務知識為主,藉助金融工具來進行的投資;量化的投資方面,以建模為導向的量化化投資,藉助計算機,輸入參數,來大量分析數據,力求結果有參照性,不得不說,現在單純的傳統投資走向下坡,金融市場上更多的是量化投資,原因有三,一是全球化的趨勢,也來越多的金融人士利用數學模型來從事,二理論上的支持,資產定價模型的出現後,越來越的人認可價格是可以預測的,去年的諾獎也說明了,學術界對此的看法,三,成功的案例像紅極一時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美林,高盛為代表的投資銀行,越來越多。所以金融專業需要那些和數學相關的課程要好高數,線代,概率論都是比較基本的了,編程課程最好也認真學習,復合型金融人才是缺少的,編程+專業知識=未來。
4,本科背景很適合,但是工作壓力很大,一般是發1.5-2份薪水做3個人的工作。
⑥ 我想問下金融學和金融工程,計量經濟學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我是學金融的,以後還要學金融工程和計量經濟學
這三個專業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
培養方向和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金融學可能更多在於培養學生 了解金融行業 能夠分析金融環境 具有良好的金融意識和能力
金融工程等於金融+計算機 主要研究的是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 主要用來設計金融產品的 像銀行 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都是這些人做的
計量經濟學主要是培養能夠在基礎知識基礎上能夠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的 研究經濟規律的
現在現在文科專業基本上這些課都會學 但是專業不一樣學的深淺也不一樣 看你自己的喜好 不過通常的理解最假大空的就是金融學了 什麼都學 什麼都不行 所以學金融一般的都考研了
⑦ 碩士《計量經濟學》和《金融經濟學》的區別
這兩門課完全不一樣。
《計量經濟學》是學習使用傳統的計量工具和統計原理,內例如回歸分析之類容的這種去分析量化經濟問題。而《金融經濟學》是在隨機過程的基礎上研究金融資源的配置和風險的測量。
這兩門課完全不一樣的。
⑧ 學習計量經濟學有什麼用,具體的實際的應用領域,我的專業是電子金融
作為一名數量經濟學專業的博一研究生,我就自己的經歷來談談如何學好計量經濟學。我不知道你學習計量經濟學的主要目的是什麼,但是要像你說的「穩扎穩打、效率較高地掌握計量知識」,我覺你可以這么做:由於計量經濟學涉及到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的知識(比如統計量的構造、P值,t檢驗和F檢驗等等),我覺得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推薦教材的話,首推茆詩松版本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個人覺得這應該是目前國內這方面教材最好的一個版本)。有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的知識後,你可以著手學習計量經濟學了。
入門教材有很多。國內的話,首推龐皓的《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之間的權衡把握的不錯,其次就是李子奈的《計量經濟學》,可能這本書稍微會難一點。
國外的話,優秀的教材就很多了,比如伍德里奇的《計量經濟學導論》、古扎拉蒂的《計量經濟學基礎》等等。以上書籍學完以後你差不多計量經濟學基礎就算不錯了,但是要注意,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工具學科,總要到解決實際的經濟學問題中才能發揮的作用,所以我建議你如果是非數量經濟學專業的話,掌握基礎的計量經濟學用好就夠了,如果遇到什麼計量經濟方面的問題的話,再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也不遲。而且在學習過程中要邊看書學習邊操作,這樣學習效率會比較高。
至於要使用哪種軟體的話,入門的話可以用用Eviews和Stata。
如果你學有餘力或者致力於讀數量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的話,你可以這么做:中級和高級的計量經濟學中會常常涉及到用矩陣的描述問題或模型,你可以補充一下這放那個面的知識,比如《線性代數》和《矩陣分析》這樣的教材。
如果還想進一步提高的話,可以看看濮曉龍版本的《高等數理統計》或者陳希孺版本的《高等數理統計》。接著就可以看看格林版本的《計量經濟分析》這本書,它幾乎包括了計量經濟學的方方面面。國內的話,李雪松的《高級經濟計量學》也不錯有了以上兩方面的基礎以後,再學習計量經濟學就需要按照你的興趣來專研了。計量經濟學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和微觀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方面,首推漢密爾頓的《時間序列分析》和蔡瑞胸的《金融時間序列分析》這兩本書。面板數據方面,至今還沒發現比較好的教材。微觀計量經濟學方面,首推卡梅隆《微觀計量經濟學:方法與應用》。以上僅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對請親拍!
【王也】:
Bruce Hansen的講義,入門不二之選;後面看走哪條路吧,搞搞基本因果推斷念念基本無害,翻翻Imbens和Wooldridge2007年的NBER講義怎麼也夠了
【周彬】:
不建議從李子奈的那本書開始學,雖然很多國內高校的計量經濟學是從那本書起步的。學習計量經濟學,建議從矩陣運算開始學,也就是線性代數。掌握最基本的矩陣變換法則,然後從矩陣起步,循序漸進學習OLS, MLE,再逐步進階。事實上,各種estimation是需要不斷推導的,假設前提以及達成最優化的條件要加以系統性總結,這樣才能看懂模型,進而運用模型。同時為了避免出現spurious model, 建議不要放鬆對理論的學習,理解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軟體上看,國內通常是從Eviews起步,北美是Minitab; 前後者對入門學者來說差距不大。在往後,針對非計量經濟學專業的經濟系同學,建議Stata, SAS, R等等都用用,用熟一個,其他也都會一些;計量專業的同學,建議學通Matlab, 這是立身之本。
【王帥】:
如果有統計基礎的話,可以看Introctory Econometrics: A Modern Approach
【lukelly】:
國內的話。李子奈的《計量經濟學》做基礎開始,裡面理論知識很多。他的《高級應用計量經濟學》也可以讀讀。微觀應用的初級模型logit、tobit、probit打好基礎,宏觀就是時間序列相關的內容為主。軟體應用有eviews,stata,一些東西也會應用到Matlab。
⑨ 計量經濟學數量經濟學等學科的區別
兩者主要的區別在於:研究方向不同、學習內容不同、發展特點不同。
1、研回究方向不同:計量經濟學答為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數量經濟學為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指導下,以質的分析為基礎,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技術,研究經濟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
2、學習內容不同:計量經濟學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經濟關系測定的特殊方法;數量經濟學根據經濟理論在質的分析基礎上,利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技術研究經濟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性的經濟學科。
3、發展特點不同:計量經濟學主要用於微觀經濟分析,宏觀經濟理論出現後,在宏觀經濟方面的應用發展很快,由於計算機的出現和迅速發展,更加促進了計量經濟學的發展;由波蘭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和前蘇聯經濟學家涅姆欽諾夫等發起的現代經濟數學的研究,標志著數量經濟學的產生。
⑩ 金融考研要考計量經濟學嗎
金融考研一般不考計量經濟學
初試的時候很少有學校考計量的,有的是同等學力的加試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