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分別是誰呢,或集大成者
微觀經濟學創始人為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微觀經濟學創始人為法國的魁奈和英國的馬爾薩斯。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賓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
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宏觀經濟學在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出版後迅速發展起來。凱恩斯把國民收入和就業人數聯系作為中心進行了綜合分析。
(1)微觀經濟學誰寫的好擴展閱讀:
微觀經濟學發展的階段
(1)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2)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
(3)第三階段: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
(4)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❷ 微觀經濟學選哪個老師好
英文「economy」的詞源
英文中economy源自古希臘語οικονομα(家政術)。οικο為家版庭的權意思,νομο是方法或者習慣的意思。因此,其本來含義是指治理家庭財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擴大為治理國家的范圍,為了區別於之前的用法也被稱為「政治經濟學」(Political Economy)。
這個名稱後來被馬歇爾改回經濟學(Economics)。到了現代,如果單稱經濟學的話,是在政治經濟學或者更廣的層面來考慮經濟,因此一般在指經濟學的時候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是同義的。
❸ 微觀經濟學的創立人是誰
丹尼爾·麥克法登——現代微觀經濟學創始人
丹尼爾·麥克法登是同時代中最全面的經濟學家之一。他以幾種不同的風格撰寫理論文章,影響著經濟計量經濟學的發展。他致力於大范圍的經驗調查,這些調查涉及了生產關系、不確定狀態下的決策、發展計劃、福利經濟以及城市交通系統等領域。在他所有的著作中都體現了一個共同的精神實質:經濟學家的使命就是解釋現實經濟現象。我們授予他此項榮譽,不僅因為他在科學問題上的認真態度,而且也在於他著作中的細致與嚴謹。
丹尼爾·麥克法登(Daniel McFadden)
丹尼爾·麥克法登,1937年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市。1953年進入明尼蘇達大學,1956年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958年獲物理學碩士學位,1958~1961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及斯坦福大學學習經濟學。1962年獲得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行為科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62~1963年在美國匹茨堡大學做博士後。1963~1977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系任教。1977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任教,1986年成為其統計中心主任。1991年回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至今。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和計量經濟學實驗室主任。
他的研究領域包括計量經濟學及經濟學理論方面:隱含變數模式、選擇模式及應用、大規模抽樣計量經濟學、抽樣理論、經濟生產理論以及消費理論。目前正在研究的課題有老齡化趨勢經濟學、儲蓄行為、人口統計學、住房流動性、健康和死亡比例研究、利用計量心理學數據進行的消費者需求分析以及計量經濟學模擬方法研究。2000年他以「對分析離散選擇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發展和貢獻」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丹尼爾·麥克法登顯然又是經濟學家中的數學家。事實上,赫克曼有數學學位,而麥克法登有物理學位。他們的研究工作即使從數理統計的角度來看,也都有重大突破。
麥克法登教授曾任《統計物理雜志》主編、《計量經濟學》副主編、《美國經濟評論》及《數理經濟學》雜志等刊物的編委、世界計量經濟學會主席、美國經濟學會副主席。曾獲1975年美國經濟學會克拉克獎,1977年當選為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並獲1986年計量經濟學會費希爾勛章、1994年美國農業經濟學會最佳論文獎、2000年美國西北大學耐莫斯經濟學獎。2000年與赫克曼一起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主要學術貢獻
離散選擇分析
丹尼爾·麥克法登最為突出的貢獻是他對與離散選擇分析(即在不限定決策變換中的選擇)有關的經濟理論和經濟計量方法的發展。
微觀數據經常反映離散選擇。在一個資料庫中,有關個人職業或居住地的信息反映出他們在有限的變動中所進行的選擇。經濟學理論中傳統的需求分析假定個人的選擇是由一個連續變數所代表的,並由此而認為它不適宜於進行離散選擇行為的分析。在麥克法登取得這一最終獲得諾貝爾獎的貢獻之前,對此類選擇所進行的經驗性研究缺乏經濟理論的支持。在他所創立的新理論的基礎上,麥克法登發展了一系列可以用於社會科學諸多領域的微觀計量經濟學模型。
麥克法登的離散選擇理論來源於微觀經濟理論,根據微觀經濟理論中的基本假設,個人選擇某一特定的可變換方案,力求達到個人效用的最大化。然而當研究者無法觀察影響個人選擇的所有因素時,他感知到通過具有相同觀察特徵的個人的隨機變數。在麥克法登的新理論中,他開發出微觀計量經濟模型,這些模型可以用於諸如預測將在總體中選擇不同變換方案的佔有份額。
有條件的邏吉特分析
麥克法登的開創性貢獻是他在1974年提出的有條件的邏吉特分析。為了描述這一模型,需要假設在總體中的每一個人面對某一數目(比如說J個)的變換方案,令X代表與每一變換方案相聯系的特徵,Z代表研究者在其數據中可以觀察到的個人特徵。比如說,在對旅行模式進行選擇的研究中,可變換方案可能是小汽車、公共汽車和地鐵,X可以包括有關時間和費用的信息,而Z有可能覆蓋有關年齡、收入和教育的數據。除X和Z之外的個人及可變換方案之間的差異,盡管是研究者所無法觀察到的,也決定著個人效用最大化選擇。此類特徵是由隨機的「誤差項」所代表的。麥克法登推測這些隨機誤差在總體中具有特定的統計分布(稱為極值分布)。
此類模型經常被應用到對城市旅行交通需求的研究之中,它們可以被應用於交通計劃之中,用於檢驗政策措施的效果以及其他社會與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比如說,這些模型可以解釋價格變化、通過改進而獲得的可能性或者人口構成的變動是如何影響使用不同交通方式所佔比例的。這些模型在其他領域也具有應用意義,比如說對居住方式和居住地以及教育的選擇等。麥克法登還將他自己的模型應用到對許多社會問題的分析上,比如民用電力、電話服務和為老年人所提供的住所等。
有條件的邏吉特模型具有在兩個可變換方案(比如乘公共汽車或小汽車旅行)之間進行選擇之相對概率的特殊屬性,而對其他交通選擇方案的價格和質量不予考慮。這一屬性稱為非相關選擇方案(ILA),而這在有些應用中是不現實的。麥克法登不僅設計了確定ILA得到滿足的統計測試方法,而且還引入了更為一般的模型,比如歸巢式邏吉特模型。在此個人選擇被假設為可以在一個特定序列中進行排序的,比如說在研究有關居住地和居住類型問題時,某一個人被假設為首先選擇居住地段或位置,然後再選擇居住類型。
即便有了這些概括和抽象,這些模型仍然對有關總體中未觀察特徵的特定假設相當敏感。在過去十年中,麥克法登構建了模擬模型(採用模擬片段方法)用於對離散選擇模型的統計估測,並且容許比以前多得多的總體假設。計算機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這些預測方法的實用性,其結果是,如今個人的離散選擇可以被描述得十分逼真,並且他們的決策可以被預測得更加精確。
著作點擊
麥克法登的主要著作有:
《謹慎選擇分析的替性估計和樣本設計》(1981);
《經濟選擇》(2000);
《觀察性研究:基於樣本的選擇》(2001);
《怎樣量化環境損壞或改善的經濟價值》(2002);
❹ 微觀經濟學的創始人到底是誰
按現在西方經濟學比較主流的觀點是
宏觀經濟學是凱恩斯創立的,整個的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基礎都是他的觀念,但是他也吸收了前人的經驗,而微觀經濟學創始人是亞當斯密,代表作《國富論》
❺ 微觀經濟學讀誰的書好
曼昆 第五版
強烈 推薦 !
不讀 這本 真的 會 後悔.
讀了這本書 你會 覺得 學習 經濟 原來也是 如此有趣!!
我 親身體驗的.!
❻ 微觀經濟學買那個作者的比較好
微觀經濟學學習指南 作者 周惠中 ISBN號 7208048533出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3-11-01開本裝幀 膠版紙 / 簡裝本 / 223頁 / 195000字定價
❼ 微觀經濟學誰寫的
是約翰.梅納德.凱思斯在1920-1930年提出著作觀念的。
❽ 關於微觀經濟學的最經典教材
微觀經濟學最經典教材,不是曼昆,也不是什麼馬斯`科萊爾。
范里安的算一本,但是最經典的還是樓主你說的,平狄克的微觀,絕大多數學校在用,而且寫的相對通俗了,你看看我們中國人寫的就知道平狄克其實很簡單了。我看張元鵬的微觀,裡面證明一大堆呢,還海賽矩陣呢……
宏觀最經典的不是曼昆,而是北美大陸最流行的多恩布希的宏觀,現在最新第八版,但是個人覺得曼昆的好,我對曼昆有感情。
在中國,經原屬曼昆那本最常見。
微觀的話,還是平狄克經典,不會要求你什麼證明題的,簡單通俗。其次是范里安的比較常用了。國內專家寫的話,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算最流行了,很多學校用。
順便提一下,想看高級宏觀的話,戴維羅默的好
呃……請允許我發表下意見,樓上亞當斯密,約翰斯圖亞特穆勒,以及凱恩斯的通論,都是經典傑作,但是不好做教材,這些都是論文式的作品,而且有些還很早,比如斯密的,跟現代觀念差太多了,而通論是天才作品,但是組織得太差了。而曼昆的書則是為了作為一本教材而寫的教材
然後一樓的那位「專家」,怎麼可以復制粘貼別人的答案http://..com/question/23610500.html?fr=qrl3
請不要侮辱學術
❾ 微觀經濟學看什麼書好
薩繆爾森的《微觀經濟學》語言平易易懂,實例較多,圖表豐富。但是作者的內部分觀點和立場要注意鑒容別。我剛學時看的,覺得很好,是一本入門級的很好的書。
平迪克的《微觀經濟學》。層次比薩繆爾森的稍高,比較適合研究生學習。內容也很詳實,例子圖表豐富。特別是他有很多專門的案例。
另外還有一個曼昆的《微觀經濟學》或者《微觀經濟學原理》,我沒看過,不好評論,但是很流行,很多高校都用它當教材。
總之,國外的書籍都比較注重實例、理解,所以書都很厚,看起來很高深,其實很容易上手的。
國內的: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部分)》(人大出版的),和國外的相比比較注重邏輯,比如很多地方都用喜歡數學語言來說明,理解會更深些,可能覺得無味一點(其實比想像中的要好)。這本書很適合中國的國情,一來語言方面更符合我們的習慣,二來教學體系也比較有序清晰,最重要的是,他對西方經濟學有批判的東西,不是全盤接受。(呵呵,有點像推銷了)
另外,介紹一本非學術書籍,《牛奶可樂經濟學》,比較有趣輕松,基本是來自生活,可以當作生活常識來看。我現在正在看,還沒看完,就不做更多評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