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發展經濟學基本理論

發展經濟學基本理論

發布時間:2021-01-06 22:08:04

㈠ 發展經濟學概論的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發展中國家
第二節 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
第三節 發展經濟學的興起和演變
第二章 經濟增長理論和論證經濟發展問題的基本思路
第一節 經濟增長理論
第二節 論證經濟發展問題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 資本形成
第一節 資本匱乏對經濟發展的障礙
第二節 促進資本形成的理論
第三節 資本形成的來源
第四章 人力資源
第一節 控制人口的重要性
第二節 人力資源的閑置
第三節 開發人力資源的重要性
第四節 發展中國家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五章 人口流動
第一節 劉易斯模式
第二節 拉尼斯-費模式
第三節 托達羅模式
第六章 工業化和農業進步
第一節 工業化與經濟發展
第二節 工業化過程中的農業
第三節 農業的進步
第七章 技術進步
第一節 技術進步概述
第二節 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
第三節 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變革
第四節 技術選擇、制度創新與技術進步
第五節 技術差距與技術轉移
第八章 經濟發展中優先順序的選擇
第一節 平衡增長和不平衡增長
第二節 部門發展優先順序
第三節 地區發展優先順序
第四節 收入最大化和就業最大化
第九章 對外貿易
第一節 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特點
第二節 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
第三節 從發展中國家國情看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
第四節 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戰略
第五節 關稅與外匯管理
第六節 區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
第十章 外資利用
第一節 外資彌補國內儲蓄的模式分析
第二節 外國援助
第三節 外國投資
第四節 對外債務問題
第十一章 財政政策和金融體系
第一節 稅收政策
第二節 政府支出
第三節 金融抑制
第四節 金融自由化
第十二章 社會項目評估
第一節 項目評估的歷史發展和理論基礎
第二節 項目評估的基本結構和內容
第三節 項目評估在發展中國家的應用
第十三章 計劃與市場
第一節 對市場機制缺陷的論證
第二節 對計劃化缺陷的論證
第三節 對計劃與市場關系的再認識
第十四章 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因素分析
第三節 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
第十五章 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實踐
第一節 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過程
第二節 發展中國家經濟建設的成就和遇到的問題
第三節 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
第四節 經濟全球化中的發展中國家
第十六章 發展經濟學的展望
第一節 發展經濟學在西方國家的衰落
第二節 發展經濟學的光明前景

㈡ 《發展經濟學》這門課主要學什麼

主要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和解決方法…… 是二戰後第三世界形成之後形成的經濟學的新分支。
主要話題有經濟增長、人力資本、環境等等……
理論上說是有很多模型的,不過要看老師要求怎樣。本科生的課的話一般就考考概念,模型瞄一眼就可以,比較難理解的……理解了也記不住。研究生的課的話不學模型好像不太可能……

個人認為本科生的不難,純文科,靠背。我跟你一樣,怕數學,這門課主要理解一些社會現象什麼的比較多…… 比如二元結構之類的……

㈢ 發展經濟學的主要流派包括

發展經濟學是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它具有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固有的庸俗性質,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首先,發展經濟學的主流是新古典學派,依據的基本思想是傳統庸俗經濟學和以A.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的思想。 傳統庸俗經濟學和新古典學派對發展有三個基本觀點:①認為發展是漸進的、連續的、累積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通過邊際調節來實現的。價格機制是經濟調節,從而也是經濟發展的杠桿 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用靜態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就足以論證經濟發展問題。②認為發展是和諧的、平穩的過程,是以自動的均衡機制為基礎的。在發展過程中,沖突之間會出現秩序,私利角逐中會出現協調。③認為繼續發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樂觀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會出現橫向的「擴散效應」和縱向的「涓流效應」,從而經濟發展所得的利益會普及社會各個階層。總之,經濟發展被認為是一個無沖突、無飛躍、無質變的過程,它所要求的僅止於創造適當的刺激、完善市場的機制和起動會自行運轉的增長機器而已。新古典學派這種發展觀點,顯然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客觀實際。事實上,市場機制起不了合理調節的作用,經濟增長的利益並不能普及人群,貧困、失業、社會矛盾、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現象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有增無已。除了前述對發展的基本看法外,發展經濟學也承襲了新古典學派的研究方法,並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經濟發展的質的規定性。有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如以繆達爾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者,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新古典學派觀點的束縛,比較注意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特點,從結構上、制度上進行分析,但他們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同傳統的以及當代的庸俗經濟學並無根本的歧異。 其次,以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往日經驗來規范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那些主張一般的、統一的發展理論的學者們自然認為各國的經濟發展走的是一條共同的途徑,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模式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並無不同,就是採用經驗分析的學者也持有類似的看法。他們使用統計資料,把今日的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和發展前期的發達國家相比,雖然發現兩者是有差異的,但又找到一些「規范化的事實」,並從它們推演出一個一般性結論。例如,結論之一是,在發展過程中首先要通過收入的不均分配以積累資本,促進增長,然後再實現公平分配。這無異說,發展中國家應當而且必然走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走過的老路。 再次,從發達國家的立場看待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一些問題。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之下,發展中國家在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關系中處於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從而在貿易條件、商品出口、跨國公司投資各方面都遭遇著困難並蒙受損失。但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卻往往從發達國家的角度去解釋和辯護,從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盡管發展經濟學有上述的庸俗觀點,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它所分析研究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經驗和教訓,其本身是有參考價值的。發展經濟理論中對一些局部的、具體的問題的分析,並非都是謬誤。發展經濟學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各個側面如人口、工業、農業、貿易、財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當細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論點,如兩缺口模式指出了一個開放經濟利用外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發展極的概念說明了中心城市對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投資項目估價分析使人們認識到,利用資源時應當把眼光從項目本身的經濟效益擴大到社會經濟效益。發展經濟學中有一些學說和理論,與新古典學派並不一致,對它們應當區別對待。盡管新古典學派是發展經濟學的正統,但西方經濟學界還是有人能以動態的觀點從互相聯系的因果關系中去研究經濟發展問題,提出了比較切合實際的主張。在發展經濟學的文獻中,還可以看到激進學派的理論。激進學派是作為主流派的對立面而出現的,在有關經濟發展的許多重要問題上,持有與新古典學派完全不同的觀點。例如,關於發展中國家不發達的性質和根源,激進學派就提出了比較中肯的意見。

㈣ 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是什麼

1、經濟學基本理論是作為經濟學科學體系的出發點的公理、由科學的經濟學公理推導出來的經濟學定理。不同的經濟學範式有不同的經濟學基礎理論,但只有科學的經濟學才有經濟學基本原理。

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一般均衡論,對稱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是對稱平衡論。對稱平衡論是經濟學的最基本原理。

2、以一般均衡理論、配置經濟學、價格經濟學為基礎理論、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出發點、以私有制為經濟基礎、以價格機制為市場的核心機制。

3、以競爭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以博弈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方式、以利潤最大化為微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GDP經濟規模最大化為宏觀經濟的最終目標、以線性非對稱思維方式和還原論思維方法為方法論特徵、擅長數量分析。

(4)發展經濟學基本理論擴展閱讀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

經濟學的發展曾經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希臘色諾芬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

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中國經濟學家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逐步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實際應用不斷完善。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通過研究、把握、運用經濟規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最大限度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與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㈤ 發展經濟學是怎麼回事

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國家逐步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是適應時代的需要興起,在經濟學的體系中逐漸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是主要研究貧困落後的農業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工業化、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是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它具有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固有的庸俗性質,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首先,發展經濟學的主流是新古典學派,依據的基本思想是傳統庸俗經濟學和以A.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的思想。 傳統庸俗經濟學和新古典學派對發展有三個基本觀點:①認為發展是漸進的、連續的、累積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通過邊際調節來實現的。價格機制是經濟調節,從而也是經濟發展的杠桿 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
。用靜態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就足以論證經濟發展問題。②認為發展是和諧的、平穩的過程,是以自動的均衡機制為基礎的。在發展過程中,沖突之間會出現秩序,私利角逐中會出現協調。③認為繼續發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樂觀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會出現橫向的「擴散效應」和縱向的「涓流效應」,從而經濟發展所得的利益會普及社會各個階層。總之,經濟發展被認為是一個無沖突、無飛躍、無質變的過程,它所要求的僅止於創造適當的刺激、完善市場的機制和起動會自行運轉的增長機器而已。新古典學派這種發展觀點,顯然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客觀實際。事實上,市場機制起不了合理調節的作用,經濟增長的利益並不能普及人群,貧困、失業、社會矛盾、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現象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有增無已。除了前述對發展的基本看法外,發展經濟學也承襲了新古典學派的研究方法,並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經濟發展的質的規定性。有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如以繆達爾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者,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新古典學派觀點的束縛,比較注意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特點,從結構上、制度上進行分析,但他們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同傳統的以及當代的庸俗經濟學並無根本的歧異。 其次,以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往日經驗來規范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那些主張一般的、統一的發展理論的學者們自然認為各國的經濟發展走的是一條共同的途徑,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模式和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並無不同,就是採用經驗分析的學者也持有類似的看法。他們使用統計資料,把今日的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和發展前期的發達國家相比,雖然發現兩者是有差異的,但又找到一些「規范化的事實」,並從它們推演出一個一般性結論。例如,結論之一是,在發展過程中首先要通過收入的不均分配以積累資本,促進增長,然後再實現公平分配。這無異說,發展中國家應當而且必然走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走過的老路。 再次,從發達國家的立場看待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一些問題。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之下,發展中國家在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關系中處於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從而在貿易條件、商品出口、跨國公司投資各方面都遭遇著困難並蒙受損失。但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卻往往從發達國家的角度去解釋和辯護,從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盡管發展經濟學有上述的庸俗觀點,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它所分析研究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經驗和教訓,其本身是有參考價值的。發展經濟理論中對一些局部的、具體的問題的分析,並非都是謬誤。發展經濟學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各個側面如人口、工業、農業、貿易、財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當細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論點,如兩缺口模式指出了一個開放經濟利用外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發展極的概念說明了中心城市對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投資項目估價分析使人們認識到,利用資源時應當把眼光從項目本身的經濟效益擴大到社會經濟效益。發展經濟學中有一些學說和理論,與新古典學派並不一致,對它們應當區別對待。盡管新古典學派是發展經濟學的正統,但西方經濟學界還是有人能以動態的觀點從互相聯系的因果關系中去研究經濟發展問題,提出了比較切合實際的主張。在發展經濟學的文獻中,還可以看到激進學派的理論。激進學派是作為主流派的對立面而出現的,在有關經濟發展的許多重要問題上,持有與新古典學派完全不同的觀點。例如,關於發展中國家不發達的性質和根源,激進學派就提出了比較中肯的意見。

㈥ 經濟新常態符合發展經濟學的什麼理論

發展經濟學是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它具有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固有的庸俗性質,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首先,發展經濟學的主流是新古典學派,依據的基本思想是傳統庸俗經濟學和以A.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的思想。

傳統庸俗經濟學和新古典學派對發展有三個基本觀點:

①認為發展是漸進的、連續的、累積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通過邊際調節來實現的。價格機制是經濟調節,從而也是經濟發展的杠桿
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
。用靜態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就足以論證經濟發展問題。

②認為發展是和諧的、平穩的過程,是以自動的均衡機制為基礎的。在發展過程中,沖突之間會出現秩序,私利角逐中會出現協調。

③認為繼續發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樂觀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會出現橫向的「擴散效應」和縱向的「涓流效應」,從而經濟發展所得的利益會普及社會各個階層。

發展經濟學所分析研究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經驗和教訓,其本身是有參考價值的。發展經濟理論中對一些局部的、具體的問題的分析,並非都是謬誤。發展經濟學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各個側面如人口、工業、農業、貿易、財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當細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論點,如兩缺口模式指出了一個開放經濟利用外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發展極的概念說明了中心城市對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投資項目估價分析使人們認識到,利用資源時應當把眼光從項目本身的經濟效益擴大到社會經濟效益。發展經濟學中有一些學說和理論,與新古典學派並不一致,對它們應當區別對待。盡管新古典學派是發展經濟學的正統,但西方經濟學界
還是有人能以動態的觀點從互相聯系的因果關系中去研究經濟發展問題,提出了比較切合實際的主張。在發展經濟學的文獻中,還可以看到激進學派的理論。激進學
派是作為主流派的對立面而出現的,在有關經濟發展的許多重要問題上,持有與新古典學派完全不同的觀點。例如,關於發展中國家不發達的性質和根源,激進學派
就提出了比較中肯的意見。

㈦ 發展經濟學

1.
赫克歇爾-俄林理論又稱要素稟賦說,由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首先提出,後又由他的學生俄林(197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加以發展。

這種學說認為,同類產品存在的價格絕對差是各國進行交易的直接基礎,而引起各國同類物品價格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關鍵的是各國生產各種物品的成本比率不同,而成本比率是由使用要素的價格差別決定的,而要素價格是由要素相對存量決定的,要素存量則是由要素供給決定的,要素供給又是由要素稟賦決定的。這樣得出的一般結論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應該生產並出口自己資源豐富的要素的產品,並進口自己資源缺乏的要素的產品。

這一學說還說明了國際貿易對國內收入分配的影響。這就是說,國際貿易使各國之間生產要素的價格差別逐步縮小,並趨於相等。這是因為勞動資源豐富的國家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資本資源豐富的國家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的結果是,在前一種國家,勞動價格上升而資本價格下降;在後一種國家,資本價格上升而勞動價格下降,最後,這兩個國家勞動的價格與資本的價格趨於相等。這樣也有利於使各國國內的收入分配更為平等。這就是由要素稟賦說引申出的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原理。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用數學方法證明了在嚴格的假設之下,各國要素價格必然是均等的。但實際上由於國際貿易總不完全是自由的,而且各國匯率會由於各種因素而變動,所以,要素價格的相等幾乎是不可能的。

2.ABC

㈧ 請高手指點發展經濟學的基本理論

發展經濟學比較雜,因為主要是戰後當代發展中國家摸索前進,所以沒有絕對正確的理論,只能說與時俱進。早期是劉易斯的二元模型和拐點(剩餘農村勞動力轉入工業,加快城鎮化)以及哈羅德-多馬模型,丁伯根也有他的理論,還有普雷維什的中心-外圍理論(號召發展中國家相互合作,共同對抗發達國家的資本剝削);中期,阿德爾曼有他的理論,還有庫茲涅茨提出過一系列曲線,開始加入計量檢驗,國際貿易從提倡進口替代轉向出口導向;近來幾十年,又引入福利經濟學等等。
總之,發展經濟學挺雜的,發展中國家只能自己摸索,發達國家是已經走過這條路了(而且他們的條件大多不可復制),除了一些理論還有類似荷蘭病的現象之類的反思等等。
至於制度經濟學,相對好一點,畢竟大體上是有傳承的,先是科斯在其著名論文《企業的性質》中提出交易成本,為制度經濟學奠定基礎(其實他本人是無心插柳,當時沒有引起重視,幾十年後被別人發現價值),然後諾斯(經濟史學家,創造性提出制度變遷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舒爾茨(林毅夫導師)提出制度變遷理論,再後來就是德姆塞茨、威廉姆森,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理論,甚至張五常(佃農理論)。
這兩門課學是都學過,就是有些記不清了,大體如上,沒有什麼基本理論,只有一些上面提到的概念和不同分支、流派,不像古典那樣系統。

㈨ 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什麼(有無參考文獻)

理論基礎有兩種解釋: 1、基礎理論指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范疇、判斷與推理。科學的基礎理論,指科學的基本概念、范疇與原理。經濟學基礎理論是由概念、范疇與范疇體系組成的學科邏輯體系,包括科學的經濟學理論與不科學的經濟學理論。科學的經濟學理論即經濟學科學真理,內容是反映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經濟學科學規律,形式是語言(包括數學)。不科學的經濟學理論往往是復雜經濟現象中某些方面的抽象,是片面的,包含著合理的因素。 2、基礎理論是指研究社會經濟運動的一般規律或主要規律並為應用研究提供有指導意義的共同理論基礎的學科。如政治經濟學、分配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經濟史學等。是指在這門科學理論體系中起基礎性作用並具有穩定性、根本性、普遍性特點的理論原理。這個基礎理論,主要有三大基本原理:一是關於人的思想產生、形成和變化的基本原理;二是關於人們思想與行為活動變化的基本原理;三是關於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基本原理。前兩者屬於基礎性原理,後者則屬於應用性原理。

閱讀全文

與發展經濟學基本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