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危機對房地產業的影響與哪些經濟學知識有關
金融危機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1、2008年1-11國內房地產市場的運行狀況
(1)房地產開發完成情況。1-11月,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6546億元,同比增長22.7%,增幅比1-10月回落1.9個百分點。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25.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7.7%;房屋新開工面積8.4億平方米,增長5.4%;房屋竣工面積3.5億平方米,增長6.1%。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9億平方米,增長5%。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3.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5.9%;完成土地開發面積2.1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7%。
(2)商品房銷售和空置情況。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9億平方米,同比下降18.3%。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8.8%;商品房銷售額19261億元,同比下降19.8%。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下降20.6%。截至11月末,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1.36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5.3%,增幅比1-10月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空置商品住宅708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9%,增幅提高4.9個百分點。
(3)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來源情況。1-11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資金來源33404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國內貸款6416億元,增長5.2%;企業自籌資金13444億元,增長30.9%;其他資金12942億元,同比下降14.5%。其中,個人按揭貸款3046億元,下降25.6%。
(4)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2%,漲幅比10月份低1.4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5%。新建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2%,漲幅比10月份低1.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6%。
(5)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為98.46,比10月份回落1.22點,比去年同期回落8.13點。
點評:從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及各項分類指數延續回落的態勢來看,此輪房地產行業的調整仍在繼續,房價同比漲幅已經回落到0.2%,基本上與去年同期持平。在前段期間貨幣政策松動、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救市政策的不斷刺激下,只有部分地區的成交量呈現明顯回暖的趨勢,如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等11月商品房銷售面積較10月分別增加了29%、40%和9%,但從全國來看,11月商品房銷售面積較10月依然減少了3%。由此可以看出,盡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減少了購房者的支付成本,但短期來看對刺激消費需求釋放的作用是有限的,消費者對房價繼續下調的預期以及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致使觀望氛圍依然濃郁。
2、預計中國今後的房地產市場趨勢
總體來看,目前全國市場呈現量價齊跌的形態。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國房地產市場開始調整,今年以來下行速度加快,下滑幅度加大,房地產價格也隨之開始回落。從區域上看,以深圳、廣州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最先開始調整,接著長三角、華北、中西部也開始調整。 今後兩年我國房地產市場走勢非常不樂觀。我們認為:2008年房屋成交量同比2007年將出現大幅下滑,估計萎縮3-4成,但由於全國房價拐點出現在第三季度,因此2008年全年房價同比2007年,依然呈正增長,不過漲幅將由2007年的18%(商品房)大幅回落到5%左右的可能性較大(預計與2006年4.4%的漲幅相近)。至於2009年,全國房屋成交量將依然在低位徘徊,但全年成交價格將比2008年出現負增長。2010年全國樓市觸底反彈的可能性最大
Ⅱ 房價對經濟的影響是什麼,請結合經濟學原理
1、對物價水平的影響
在計算物價水平時,會選取一些物品,並賦予一定的全重,房產作為個人資產的重要組成,被賦予的權重相對較大,所以房價的波動,對CPI影響不小
2、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房價波動,必然會對房地產市場產生重要影響。以目前我國房價為例,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房地產市場更是非常火,暫且不去考慮房市火爆的原因,來看看他的影響:
吸引了大批資金的投入,無論是蓋房子還是炒房子。這就會使得固定資產投資上漲(房地產投資是固定投資組成之一),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當然這是有力的一方面。
但是我國現在是房地產過熱,就是說房地產需求占總需求比重過大,這就是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挑戰——一旦房地產市場衰落,經濟將遭受重創(所以國家提出需求結構調整,同時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所以,房價的波動對經濟影響要從利弊兩個方面來分析。
Ⅲ 在經濟學中影響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一種商品的需求通常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這些因素是:
1.商品自身的價格
一般情況下,商品本身價格高,需求量小;價格低,需求量大,春運期間對飛機和火車票的需求就是這種情形。飛機票價格高,需求量小,相對就容易買到,火車票價格低,需求量大,容易形成一票難求的情況。
2.相關商品的價格
某種商品的需求量不僅取決於自身的價格,而且還取決於其他商品的價格。這種影響可以分兩種情形分析:一是其他商品是互補品,二是其他商品是替代品。互補商品是指兩種商品用來共同滿足某一種慾望,兩者之間是互補的,缺少任何一個商品,都難以達到消費或使用的目的。如鋼筆與墨水、手機和充電器、香煙與打火機。互補關系的商品,當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時,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就下降,反之亦然。
替代關系是指兩種商品都能滿足某一種慾望,他們之間是可替代的。如豬肉與牛肉、麵粉與大米、公路與鐵路。這種替代關系的商品,當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時,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就上升,反之亦然。2007年的豬肉價格上漲,馬上導致牛肉價格也上漲。
3.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會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消費者收入增加時,對商品的需求一般會增加;收入減少時,需求量減少,不過,並不是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和消費者收入同方向變動,對低檔商品的需求量和消費者收入可能發生反方向變動,進入白領、金領階層的高收入人士對低檔商品消費的數量是很少的。社會收入分配平等程度對需求也會發生影響。雖然人們目前的收入水平已經大大的提高,坐飛機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對於學生和農民工等低收入階層來說,火車還是他們的首選。
4.消費者的偏好
偏好是消費者基於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價值觀念而產生的不同口味和嗜好,一般來說,偏好的商品需求量最大,反之需求量小。滿族人不食狗肉,而朝鮮族人喜食狗肉,需求量很大,偏好不同所致。男人和女人對服裝消費的偏好就有很大的差異。
5.消費者對未來價格的預期
如果預期未來商品價格水平上升,會增加現在的需求量;反之,會減少現在的需求量。目前居民房價上漲,需求量依然激增,除了其他因素外,害怕以後價格還會增加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時候一些家電採取降價促銷,結果銷售量增加的並不多,其原因是消費者可能認為還會降價,採取持幣觀望造成的。
6.人口數量與結構
人口數量的增減直接影響需求的變化。人口結構的變動主要影響需求的結構,進而影響某些商品的需求。例如,人口的老齡化會減少對碳酸飲料、時髦服裝、口香糖、兒童用品等的需求,但會增加對保健品、葯品的需求。
家庭的不同結構也是影響消費的一個因素,比如新婚家庭、有孩子的家庭和孩子上大學以後的家庭,對生活用品、教育等的需求就有很大的差別。
此外,政府的經濟政策也會影響需求,例如,偏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會抑制消費需求,而鼓勵消費的消費信貸制度則會增加需求。2009年國家為了刺激內需,對農民採取了「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補貼政策,刺激了農民的消費需求。
Ⅳ 房地產市場需求和供求影響因素探討(從經濟學角度):(1)影響城市因素有哪些(2)影響城市住宅供給的因
影響房地產市場需求和供給的因素主要有:
價格、收入水平、市場規模(這些回不用多解釋);相關答產品的價格(比如房租、物業費等等);消費偏好(比如某時期人們特別喜歡小戶型,那小戶型自然均價會高一些);價格預期等等。
但是在市場上始終存在「無形的手」,雖然現在中國樓市有些畸形,但「無形的手」依舊存在。
Ⅳ 房地產的市場供給、需求的影響因素,並簡要分析。
影響房地產市場供給的因素 1.可以供給城市使用的土地的數量城市房地產的供給能力,首先決定於能夠供給城市使用的土地數量。由於土地是一處稀缺資源,因此一個國家能夠供給城市使用的土地數量總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一個國家究竟能夠把多少土地提供給城市使用,這決定於經濟發展的水平、房地產本身發展的水平以及舊城改造的速度等。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越高,特別是它的農業生產力越高,它能夠提供城市的糧食越多,它能夠提供給城市使用的土地也就越多。這也就是說,農業勞動的生產力越高,它就可以用較少的土地生產更多糧食,就可以把更多的土地提供給城市使用。所以這里涉及到國民經濟中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關系。 由於中國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尖銳,從而較大地制約了城市土地的供給。 2.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房地產價格是影響房地產供給的一個重要因素。房地產的供給與其他商品的供給一樣,房地產價格越高,房地產的供給也就越大。房地產供給價格彈性雖然小於一般工業品,但是隨著價格的波動,房地產供給還是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的。同時,由於房地產供給的滯後性,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並不一定馬上表現為房地產供給的增多,但它會表現為在房地產一、二級市場上對於土地需求的增長,因此,只有在一個生產周期完成後,才會在房地產市場上表現為房地產供給的增多。另外,由於房地產市場信息不充分的特性,價格信號對於市場供給關系的反映也是滯後的。而且,在房地產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下,房地產價格下調也有一個過程。但是,不管怎樣,房地產市場價格始終是影響房地產市場供給的一個重要因素。 3.國家政策的影響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在土地批租、投資規模和投資結構、稅收調節等方面對房地產市場供給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影響需求的因素包括:1.價格水平 2.國民收入水平,包括企業收入狀況、居民收入、財政收入、房地產需求的收入彈性 3.宏觀政策 主要有住房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4.對未來的預期 影響供給的因素包括:1.價格因素 2.開發成本 3.政策因素 4.對未來的預期
Ⅵ 影響房地產需求的主要因素 要具體的分析哦~
這點分就想要具體分析??
房地產需求肯定是整個市場經濟的運行宏觀情況了,社會流動資金的多少,房屋供給的多少、社會其他行業的盈利情況等都是影響地產行業房地產需求的主要因素。自己慢慢去想~
Ⅶ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房地產價格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房地產價格上漲的原因、危害及對策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持續高速發展,作為國家支柱性產業之一,對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相對不成熟,房地產投資過熱、房價收入比過高、房價漲幅過快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不少城市出現了房價增長幅度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相符合、與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相協調的現象。從一方面來說,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是房地產價格的「催化劑」;但是,從另一方面,房地產價格增長速度過快卻會增加城市的生產、生活成本,阻礙城市經濟的發展,降低城市的競爭力。
一、房價上漲的成因分析
(一)供需不平衡。房屋的供應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對房價的變動起著主導作用,但是房價的供應和需求同一般的商品相比還有其特殊的地方,如每年新增房產的數量只佔房地產市場總量很小的一部分,供應變化相對於其他許多商品較遲緩(從買地到銷售需2-3年),因此,從短期看,房產的價格更多的取決於需求數量而不是供應數量。伴隨著全國樓市回暖的大趨勢,素有火爐之城的武漢在房價上漲上也表現出相當火爆的勢頭。而造成江城「房地產盛夏」的原因,從供需方面來看主要有兩個:一是房地產開發商刻意營造「熱銷」氛圍。他們找來各種「房托兒」,進行瘋狂購買,擾亂了正常購房者的理性思考,造成需求競爭激烈的假象,從而為房價的量價齊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二是購房者通脹預期強烈,消費者心理規律導致廣大住房需求者追漲勢頭強硬。
除開2010年2月,從2009年3月起,武漢樓市銷量已連續11個月過萬套。進入4月,40家樓盤捱過了「兩會」,在確定了政策方向後,加大了供應。供給量增大,投資方仍熱情不減,而剛性需求置業者則在做最後的掙扎。拋開表面的繁榮發現,今年3月,支撐樓市銷量絕大半集中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及8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樓盤。根據億房網研究中心的數據,3月,全市商品房銷量佔比中,價格在5000-6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樓盤比例為28.18%,8000元/平方米以上的為24.06%。從數據組成不難發現,是剛性置業需求在尋求平價房源,而投資型需求在中心城區搏殺。長城建設錦綉龍城、百步亭世博園等,這些地處三環線以內,價格相對較平的樓盤,受到剛性需求置業者的追捧;另—方面,福星惠譽國際城、融科天城等高價樓盤,也迎來投資客的瘋搶。但也應理性地看到,由於房價虛高,隨著自住型需求的急劇萎縮,其崩盤的危險,也日益膨脹。需求方加入了另一個新的購房群體———炒房團。與以往不同的是,以炒房著稱的溫州投資者,此次將主力轉向了二三線城市。這批購房者是從上月底開始陸續進入武漢樓盤的。目前國家只對境外人士購房有限制,如一人只能買一套等,對境內炒房者能夠採取的應對措施不多。炒房團的加入,不論是給普通自住房性購房者,還是住房投資者都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使原本就激烈的需求競爭變得更加緊張。而炒房團引起的更巨大的需求,不僅在保持房價高漲上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同時也使地產商們的資金流動性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商品房的投資速度和供給量。一般來說,房產的需求越大,則房產的價格越高,而房產的供應越大,則房產的價格越低。從2009年以來,市場持續旺銷,需求量不斷加大,但供應量下降幅度較大,因此,新增供應量與需求量的差距不斷被拉大。2009年,武漢商品住宅累計供應面積與成交面積的比值為1:2.11,新增需求量遠遠超過了新增供應量,供需矛盾更為激化。
(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響。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是衡量居民購買力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支撐房地產價格的重要指標。
城鎮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一直處於快速增長中,並一直處於商品銷售價格和住宅銷售價格之上,城鎮居民收入和支出支撐著房地產價格的上升。從這一角度看,我市的房地產價格以居民收入的增長為支撐,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對房地產的有效需求相應增加,房地產的價格也隨之上漲。
(三)通貨膨脹因素。根據近幾年國際上的部分國家和城市情況可看出,投資房地產是抵禦通貨膨脹的一個很好的途徑。越是在物價上漲的時期,房地產越能體現其保值性,也就是說,在物價上漲的時期里,持有房產是比較理想的,正因為這樣,真實的通脹率和預期的通脹率一般會對房價產生正面的影響,通脹率越高,人們對房地產的投資就越多,房價上漲的也就越快。
蓬勃發展的房產推動著我國房地產及相關行業的迅猛發展,這幾年,房地產等行業連續幾年以超過20%的增速運行,對房屋的需求大量增加,使得相關原材料價格穩步升高,特別是與建築業密切相關的鋼鐵價格大幅上升,增加了房地產的開發成本,繼而導致了住房價格的上升。
(四)政策因素。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及信貸的擴張給開發商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使開發商資金緊張程度降低;另外,存貸款利率的下調,購房首付款的壓力減小,使得投資投機型和自住型需求同時擴大。在供給彈性較小甚至有所減少的情況下,需求量的擴大必然就引起了房價的上漲。與此同時,由於擔心國內外銀行向市場注入的大量流動性資金,加上國內經濟形勢開始好轉,投資者對未來通脹的預期也越發強烈,在金融市場發展緩慢、投資渠道有限的情況下,我國富有階層資產保值增值的首要選擇即是置業買房大量購入固定資產以尋求保值。再者,中央採取了增加稅收的措施,其原意本是控制房地產投資過快增長,而實際上卻將增加的稅費轉移到消費者頭上,使得房價不跌反而上漲;再加上,十多年前的分稅制改革,使得地方事權、財權不對等,財政缺口大,政府就通過把土地高價賣給房地產來彌補財政缺口,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房價的上漲。
(五)投機因素。在房價剛剛起來,而大量的投機資金還沒有進入房地產時,開發商開始自買自賣,通過假按揭來套現。開發商利用假按揭,提前收回成本,變現利潤,把風險和包袱悉數丟給銀行,自己進退自如,完全占據主動。由於房價估值越高,假按揭從銀行套取的資金越多,開發商越傾向於提高價格。這正是房價與房屋成交量同步上升的根本原因。從2008年11月開到2009年6月,國家投放了8萬多億資金,龐大數量的投入帶來了一種非常強烈的通貨膨脹預期。為了規避通脹帶來的經濟損失,在通脹期間,但凡有點經濟實力的理性人為了使自己手中的資產保值甚至增值,就會去購買能保值增值的商品。但由於我國投資渠道十分有限,投機客覺得在貨幣貶值的情況下,房價肯定有獲利空間,導致投機客們大量湧入房地產。據武漢房地產業內人士介紹,2009年武漢就來了一批溫州「炒房團」,在武昌繁華地段的幾個樓盤里,一出手就是半棟樓,並以現金付款,當時以均價4000元/平方米買下,幾個月後,房價就開始上漲。在房價肆長的情況下,一些自住型購房者也就恐慌了。擔心房價沒完沒了的漲,越等下去住房成本越高。自住型購房者的這種盲從心態使得他們也進入了房地產。這樣三波力量導致前期房價非理性上漲。武漢市房地產市場信息網統計,到2010年3月底,全市商品房成交均價為6321元/平方米,漢口、武昌、漢陽三大中心城區的商品房成交均價分別為9210元/平方米、8508元/平方米、7913元/平方米。而2009年3月的「小陽春」,三大片區中,價格最高的漢口中心區成交均價只有6982元/平方米,價格漲幅驚人。
二、房價上漲產生的危害
第一,房價上漲過快使得居民購房負擔過重,抑制了居民的其他消費。2009年武漢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02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食品支出5109.70元,增長4.7%;房地產投資增幅由一季度的0.5%,升至上半年的23.1%,再到1—11月份增幅達41%。由於預期房價將會繼續大幅上升,因此許多家庭會為了積攢首付款和支付月供款,減少在其他方面的消費,住房的需求明顯擠出了工薪階層的其他消費需求。在金融形勢嚴峻的今天,這無疑削弱了我市刺激內需的政策效果,成為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絆腳石之一。
第二,房價上漲過快導致社會財富向富人轉移,擴大了貧富差距。居民的財富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當期收入、不動產和動產。不動產包括房屋、土地等,動產包括銀行存款、家用電器、汽車、衣物、傢具等,而房地產在居民的財富中佔了很大的比例。中國人擁有個人住房的比例超過了80%,大部分人在房改過程中付了有限的費用之後將公房變成個人所有,還有相當比例的窮人沒有自己的住房,或者說居住在比較簡陋的房屋裡,越富裕的家庭擁有的住宅價格越高,那麼高收入家庭的資產總量將迅速增長,加大了低收入者家庭之間的差距。
第三,高房價推動下的房地產業容易形成經濟泡沫,從而降低社會生產和資源配置效率,威脅金融市場的秩序。在發展中國家,資金屬於稀缺資源,再加上經濟泡沫的存在,房地產佔用了相當大的資金,如2008年武漢市房地產投資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26%,從而無效或低效的使用著稀缺資源,嚴重扭曲了資源配置,從整體上降低了社會生產效率。
第四,房價的過快增長將影響城鄉統籌發展。加快城市化步伐是我市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之一。房價增長過快,提高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的成本,從而抑制了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不利於解決「三農」問題。
第五,房價的過快上漲提高了我市城市整體的運行成本,降低城市的綜合競爭力。由於高昂的房價加大了自住房和商務用房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優秀人才向大城市的聚集,減少了外資的投入數量,降低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不利於城市經濟的長期發展。
三、緩解房價上漲的政策建議
第一,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供應,並實現其模式的多樣化。武漢市政府可以通過提高住房貸款利率水平和購房首付款比例,抑制投資性購房,同時制定出引導消費者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調整住房供需結構,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同時政府還應該鼓勵住房建設多元化,無論是開發商、住房合作社還是個人,只要其住房開發與建設符合政府的城市發展規劃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應該得到允許和鼓勵。
第二,逐步完善住房金融體系,促進總消費增長。居民為了能夠購買合適的住房,重儲蓄、輕消費成為消費率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在消費不足的環境下,充分發揮住宅價格的財富效應,促進城鎮居民的消費,保證經濟穩定增長,為使住宅價格帶來的財富效應能順利實現,必須有發達的住房二級市場,只有這樣,消費者才可能比較容易地進行住房交易,順利地實現房屋的價值,進而刺激家庭的消費支出。
第三,控制住房抵押貸款風險,防範因投機行為對宏觀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房地產商可以通過拓寬融資渠道,實現企業融資方式的多元化來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找到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Ⅷ 急求!!!西方經濟學房地產需求的增加對產出的影響!
比如購 房地產需求的增加會引致更多對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投資是總產出增加內的三駕馬車之一,因此,產出將容會增長。 買建材,機器設備,這些都會轉化成公司的收入,這些公司也要購買原材料,以此類推,產出不斷增加。雇傭工人要發工資,工人收入增加,就會增加消費。進一步增加產出
Ⅸ 急求!西方經濟學房地產需求的增加對產出的影響!
房地產需求的增加會引致更多對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投資是總產出增加的三駕馬車之一,因此,產出將會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