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級宏觀經濟學問題 大家求助!!
一、需求拉上通貨膨脹值得是總需求的增加導致物價水平的持續上升。當總需求增加時,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總供給量一定超過了總需求量,從而總供給量(是總供給量不是總供給)必須上升,從而推動價格上升。反映在圖上就是AS曲線向右移動,達到新的均衡時物價水平提高。治理當然就是減少總需求,採取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都是可行的,例如減少政府購買,增稅,緊縮貨幣供給等,只要使AS曲線向左移動就行。
二、財政政策包括稅收政策,支出政策等,當經濟蕭條時,減稅增加政府支出等積極財政政策都能增加總需求,使總需求向右移動,從而增加產出,使經濟恢復充分就業,同理經濟過熱時就採取緊縮財政政策。
看法:一方面財政政策的確能夠影響經濟,但同時他也有它的弊端,
一是時滯,從發現經濟問題到財政政策的決策作出存在一個時滯,從作出決策到財政政策發揮作用也存在時滯,如果經濟在這段時滯內已發生改變,如開始時經濟蕭條,此時決定試行擴張型財政政策,但等到政策開始發揮效果時可能經濟已轉變方向開始過熱,這樣政策不但不會平穩經濟反而加大經濟波動。
二是處理滯漲,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是需求管理政策,都只能改變總需求,如果存在技術沖擊使供給改變,如石油危機,導致通貨膨脹與失業並存,這時無論擴張還是緊縮的財政政策都會加大通脹減少失業或者降低通脹減少失業,而不能夠有效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事實上滯漲的出現也是使凱恩斯經濟學在流行了30多年後近乎破產的一個根本原因。
三是人們的預期,凱恩斯經濟學中消費函數有一個重要隱含的假定,人們的消費是與當期收入相關的,如增加當期稅收,人們就會減少消費,增加政府購買導致赤字,總需求就增加等等。但如果人們是理性預期的,也就是說人們的消費取決於人未來永久性的收入,當期稅收的改變,在人們看來如果未來稅收不變,他的永久收入幾乎不改變,也許當期消費變化並不大,而政府發行債券來加大支出,也許人們會預期到政府在未來會加大稅收從而支付這筆債務,從而會擠出私人的消費,事實上從李嘉圖等價原理來說,政府發行債券和征稅效果其實是一樣的。
㈡ 中級宏觀經濟學題目求解
a(1)政府購買增加IS右移,要保持r不變,LM要右移,貨幣供應需要增加
(2)因為均衡收專入增加,所屬以消費增加,利率保持不變,則投資不變
b(1)IS右移,要保持Y不變,LM要左移,貨幣供應減少
(2)收入不變,消費也不變;LM左移,利率提高,投資減少(剛好抵消政府支出的增加)
c (1)IS右移,LM不變,利率上升
(2)收入和利率都上升,則消費增加,投資減少
㈢ 中級宏觀經濟學問題
經濟學問題,建議你到了中級宏觀經濟學的我帶去。
㈣ 誰知道那本中級的宏觀經濟學比較好
曼昆的是中級宏觀經濟學。我覺得在中級教程中,多恩布希的就有超越曼昆之處,多恩布希的《宏觀經濟學》對各個流派的描述和評價相當公允,而曼昆的是比較欠缺的。再者,中級教程中的薩克斯的《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細節和層次都比曼昆的清楚,而且更有門戶之見。當然,三者同為中級教程,難度其實相當。只是若都讀你會有更全方位的把握,畢竟宏觀經濟是百家爭鳴。高級教程當然首推羅默的《高級宏觀經濟學》,結構條理很清晰,是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典範,而且讀起來不生硬,也不抽象。
㈤ 宏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區別:
1、內容不同
初級宏觀經濟學其實就是經濟學原理的宏觀部分,嚴格來講只是給學生一些和宏觀經濟學相關的一般概念以及一些學派(主要是凱恩斯主義)的主要觀點,基本是描述現象和定性地闡述理論的主要內容。
中級宏觀經濟學在初級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定量成分,並且對於理論的闡述也更為嚴密。主要還是凱恩斯主義學派的觀點,對於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除非是非常簡化的例子,一般只能進行定性的介紹。
高級宏觀經濟學,對於優化問題尤其是動態規劃等都已經非常熟練。這時很多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觀點(所謂具有微觀基礎的宏觀經濟學)就能夠通過嚴密的數學建模進行闡述了。
2、對數學的要求
宏觀經濟學學習中需要的數學技巧極低,主要是讓讀者對學科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中級宏觀經濟學由於在初級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定量成分,所以數學上需要讀者掌握微積分的相關概念。
高級宏觀經濟學需要讀者的數學基礎非常高,對於優化問題尤其是動態規劃等都已經非常熟練。能夠對很多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觀點(所謂具有微觀基礎的宏觀經濟學)就能夠通過嚴密的數學建模進行闡述了。
聯系:
初級宏觀經濟學和中級宏觀經濟學主要是理論加模型,高級宏觀經濟學對數學的要求很高,基本以模型為主。
(5)中級宏觀經濟學重點擴展閱讀:
推薦教材:
初級的推薦看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宏觀分冊》,中級的話,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多恩布希的《宏觀經濟學》、薩穆爾森的《經濟學》都不錯,國內的推薦高鴻業的《宏觀經濟學》(考研參考書)。
羅默的《高級宏觀經濟學》和威廉姆森的《宏觀經濟學》都介於中級和高級之間,可以作為過渡。
高級基本就是看相關學派的專門著作,可以看Sargent和Ljungqvist的《迭代宏觀經濟理論》、Stokey和McCandless的the ABCs of RBCs等。
㈥ 中級宏觀經濟學一道題
所謂宏觀經濟學就是研究經濟的整體現象的學科,作為比較,微觀經濟學感版興趣的地方是權個人或者企業如何進行決策,而宏觀經濟學感興趣的地方是宏觀經濟變數如經濟增長、商業周期、通脹、就業等及其影響因素。所謂初級宏觀經濟學其實就是經濟學原理的宏觀部分,嚴格來講只是給你一些和宏觀經濟學相關的一般概念以及一些學派(主要是凱恩斯主義)的主要觀點,基本是描述現象和定性地闡述理論的主要內容,需要的數學技巧極低,主要是讓讀者對學科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中級宏觀經濟學在初級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定量成分,並且對於理論的闡述也更為嚴密,數學上需要讀者掌握微積分的相關概念。但由於考慮到讀者在數學上的局限,還是只能介紹一些數學要求不高的模型,主要還是凱恩斯主義學派的觀點,對於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除非是非常簡化的例子,一般只能進行定性的介紹。高級宏觀經濟學則已經假設讀者的數學基礎已經非常高了,對於優化問題尤其是動態規劃等都已經非常熟練。這時很多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觀點(所謂具有微觀基礎的宏觀經濟學)就能夠通過嚴密的數學建模進行闡述了。而且由於宏觀經濟學學派眾多,學科構架不像微觀經濟學那樣統一,因此到高級宏觀經濟學的話基本是沒有統一的
㈦ 宏觀經濟學,初級和中級,有什麼區別
區別如下:
1、包含內容不同:
宏觀經濟學初級主要是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識點;
中級宏觀經濟學是對初級宏觀的深化。
2、內容層次不同:
初級一般是原理性的介紹,在國外是中學高年級或大學一年級的學習材料,原理教材強調內容的故事性和現實性;
中級一般是經濟學專業一年級或非經濟學專業二年級的教材,中級教材具有學科領域完整的框架和主要的主題覆蓋,但研究方法簡化在中學數學或簡單微積分的層面,該階段更強調理論背後的直覺和直觀。
3、側重不同:
所謂初級宏觀經濟學其實就是經濟學原理的宏觀部分,嚴格來講只是一些和宏觀經濟學相關的一般概念以及一些學派(主要是凱恩斯主義)的主要觀點;
中級宏觀經濟學在初級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的定量成分,並且對於理論的闡述也更為嚴密,數學上需要讀者掌握微積分的相關概念。
㈧ 有沒有比較好的中級宏觀經濟學的題集推薦
曼昆的是中級宏觀經濟學。我覺得在中級教程中,多恩布希的就有超越曼昆之處,多恩布希版的《權宏觀經濟學》對各個流派的描述和評價相當公允,而曼昆的是比較欠缺的。再者,中級教程中的薩克斯的《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細節和層次都比曼昆的清楚,而且更有門戶之見。當然,三者同為中級教程,難度其實相當。只是若都讀你會有更全方位的把握,畢竟宏觀經濟是百家爭鳴。高級教程當然首推羅默的《高級宏觀經濟學》,結構條理很清晰,是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典範,而且讀起來不生硬,也不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