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宏觀經濟學里, y=c加i加g ,y、 c、 i、 g 分別代表什麼
需求=消費+投資+政府購買
Y是真實GDP即產量,C是消費,I是投資,G是政府購買
y=c+i+g表示的是支出法計算GDP。
② 經濟學里V,C,M各代表什麼
這三個字母在《資本論》中分別代表可變資本價值(v)、不變資本價值(c)和剩餘價值(m).
③ c在經濟學里代表什麼意思
c代表消費來源於消費的英語單詞——Consumption的首字母;收入的英語單詞——Income,首版字母I與投權資相同,故為了區分二者認為規定以y代表收入。
經濟學是研究價值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規律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自然科學、其他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的客觀規律。
經濟學是一門科學,是有機整體,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④ 宏觀經濟學c的計算
1.邊際消費傾向c=0.75,也就是消費中隨收入變化的部分的系數
2.根據凱恩斯的方法,總需求AD=C+I+G+NX(凈出口沒提到,為0)=0.6Y+900=Y,
所以均衡收入Y=2250
3.政府預算盈餘BS=TA(稅收)-G(政府支出)-TR(轉移支付,沒提到,為0)
均衡收入水平下,BS=0.2*2250-500=-50,因此政府實際上有預算赤字50
4.(這里說G由400增加到410與題目矛盾,姑且改成500增加到510),當G'=510時,再令AD=Y,如問題2算出均衡收入Y'=2275,Y'-Y=25,G'-G=10,支出乘數=25/10=2.5
⑤ 關於經濟學中f.o.c
FOC 是 first order condition的縮寫。就是對上述 U 方程針對未知數K求一階導,然後讓等式等於0.然後根據該等式,最專終求出K的最優值。你屬說的那兩個系數,是因為求一階導的過程中產生的。如果對導數概念不熟悉,去翻翻教科書,很簡單的過程。
順便說一下,你寫的FOC條件是錯的。應該是
0.99*0.5*(-0.011)*(35000-0.011K)^(-1/2) + 0.01*0.5*0.989*(25000+0.989K)^(-1/2) = 0
⑥ 在經濟學中,總需求Y=C+I+G+(X-M),為什麼有時候總需求又變成Y=C+I+G+X呢
這兩個公式都是正確的,只是對C的理解不同,第一個公式中C是總消費,而第二個版公式中的權C指的是國內需求,所以第二個公式中的C等於第一個公式中的C-M。
⑦ 宏觀經濟學,關於y=c+s等式公式
首先,房子是屬於投資部分的。同時,y = c + s這個本身是一個數量上的均版衡等式。裡面權暗含著一個 s = i, 也就是投資的一個條件。從這個角度上看,y = c + i也成立。居民住宅花費就劃在這個投資裡面。
⑧ 西方經濟學中C=α+βY這個式子的含義和裡面每個字母代表什麼
搜一下:西方經濟學中C=α+βY這個式子的含義和裡面每個字母代表什麼
⑨ 宏觀經濟學中c代表了什麼
消費
⑩ 經濟學里V,C,M各代表什麼
C = constantly
V =changeably
M = maxs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每一件商品的價值都可以分解為三個部分,即W=C+V+M,其中C是轉移到商品中的生產資料的價值,是生產商品所消耗的物化勞動。
V+W是創造的新價值,是工人在生產中所消耗的活勞動,生產商品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之和構成了商品的實際生產成本。延長剩餘勞動時間所創造的剩餘價值(M)和工人勞動力的價值(V)
基本特徵:
①商品生產發展到最高階段,成為社會生產普遍的和決定性的形式。
②資本佔有生產資料。
③以使用機器的大生產為特徵。
④與現代化社會形態的統治形式相適應,近代以前的各種上層建築被適應人類文明發展的上層建築所代替,產生了人類文明的國家政權、法律制度和思想體系,形成包括現代社會和與它相適應的上層建築的社會制度。
(10)經濟學C等於擴展閱讀:
社會和資本都是人類進步的社會歷史產物。在當代同處於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第二大形態,具有共同的「社會存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
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需要經過一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用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擺脫對物的依賴性,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
兩種價值觀和兩種社會制度發生、發展的歷史清楚地表明:
第一,資本和社會都是人類進步的社會歷史產物。它們幾乎同時產生,又同時在社會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第二,社會與資本對立,集中體現在生產關繫上:一個要消滅私有制,一個要維護私有制。
第三,社會是對資本的揚棄。它反對剝削,但繼承人類一切美好的價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權、平等。
第四,當代社會可以從資本與社會的矛盾運動中找到存在的意義:在民主國家裡,人民群眾占據社會的統治地位,而在社會國家裡,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廣大勞動群眾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