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延遲退休下體現的經濟學原理
運用經濟學來原理構建了以社會源福利最大化為目標的延遲退休年齡動態均衡分析模型。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老年人在勞動力市場里,他們並沒有搶占資源。他們自願地增加工作年限,提供商品和服務,他們的存在和年輕人沒有任何區別,實在不應受到排擠,反而應當受到尊重。
老年人在市場上工作,不只利於自己,其實也是在幫助年輕人「減壓」。一個社會的養老,不管採取何種形式,家庭養老也好,商業養老也好,社保養老也好,說到底都要看商品和服務是否充裕。老年人有餘力自養,不只是在創造財富,也是讓年輕人減輕負擔,有更多資本和精力創業。長期計劃生育使得中國社會的老齡化來得又快又猛烈,養老將成為年輕人很沉重的負擔,無力他顧。這也是「銀發社會」經濟不振,社會缺乏活力的原因。未來中國想擺脫老齡化帶來的經濟衰退,年輕人固然要努力,老年人其實也能做出貢獻。
② 列舉出常用的經濟學原理,並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說明
原理一:人們面臨權衡取捨(people face trade-offs)
當人們組成社會時,他們面臨各種不同的權衡取捨。典型的是在「大炮與黃油」之間的選擇。大炮代表軍費開支,黃油代表民用開支。引用艾森豪威爾總統的話就是,軍事上所佔的資源越多,可供民用消費和投資的資源就會越少。在現代社會里,同樣也有很多類似的事情。政府用於生產公共品的資源越多,剩下的用於生產私人品的資源就越少;我們用來消費的食品越多,則用來消費的衣服就越少;學生用於學習的時間越多,那麼用於休息的時間就越少。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機會成本(opportunitycost)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例如某公司決定在一個公園附近開採金礦的成本。開采者稱由於公園的門票收入幾乎不受影響,因此金礦開採的成本很低。但可以發現伴隨著金礦開采帶來的雜訊、水和空氣的污染、環境的惡化等,是否真的不會影響公園的風景價值?盡管貨幣價值成本可能會很小,但是考慮到環境和自然生態價值會喪失,因此機會成本事實上可能很大。
③ 求一個經濟類題目 請運用經濟學原理,對經濟生活中,某一現象進行分析《不用太長哦,言簡意賅就好》
這是我自己從當前比較熱的話題得出的題目和自己的一些看法,僅供參考。經濟類專范疇很大,你最好屬還是說的具體些,比如貿易類,人力資源類等等。
1、《電荒緣何提前到來》
煤炭價格上漲,熱電廠開工不足,熱電廠依然頻頻上馬,電力結構需調整,制度需變革。
2、《中國物流之困》或《菜價緣何傷農又傷民》
為何蔬菜產地菜價便宜傷農,市場菜價高傷民,中國物流困於最後一公里
3、《出口企業的未來出路》
出口加工型企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自主創新之路卻舉步維艱,中國出口企業路在何方?
4、《經濟適用房為何不經濟》
經濟適用房為何頻頻遭出售,而需要的人卻依然望經適房止渴,原因何在?
④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中的「楔子」是什麼意識
上粗下銳的小木橛
wedge?
是不是講壟斷的社會成本之類的圖中?
就是說形狀而已
⑤ 「一帶一路」和宏觀經濟學原理是什麼
一帶一路政策是打通與沿線國家的經濟聯系,在模型中表現為is商品與服務市場的需求擴大,即is曲線右移。在貨幣市場無新政策的情況下,即lm曲線不變,能夠推出對應價格下,社會總需求的向右擴張。
中長期內「一帶一路」助力亞太經濟一體化,戰略意義重大,且有助於我國外儲投資方向多元化。中國將通過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帶動區域間貿易活動的增長和更廣泛的區域合作,通過充分利用各經濟體的比較優勢做到貿易成本的最小化,從而促進區域間資源的合理配置。此外,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著眼於能源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意義,對「一路一帶」的投資將帶來經濟體外延的擴張。同時,此戰略有助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投資方向的多元化。
「一帶一路」須循序漸進地展開,加強危機應對機制,並在海外援助中增加對中國下游產品的需求。中國的地緣政治十分復雜,並且從中國多年歐洲開發的經驗來看,有必要保持較高的軍事水平應對海外投資可能面對的多方困難。對外的基建輸出仍應當循序漸進的原則,在資金的投放上採取「試水」的態度,充分保障投資的回報率。同時,借鑒美國馬歇爾計劃的經驗,我們在今後海外投資和援建中應增加對我國下游產品的需求,擴大海外投資和援助對我國經濟的拉動效應。
在現階段國內經濟緩慢築底,國內需求相對疲弱的局面下,「一帶一路」為國內部分產業中短期內消化過剩產能和去庫存提供了契機。依託於港口、公路建設公司等投資主體,通過「走出去」戰略,投資於「一路一帶」沿線的基礎設施建設,並通過運營管理收回部分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