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於和關於的區別
對於和關於的區別:
(1)第一,指出明確的對象,用「對於」,不用「關於」。如:「對於文化遺產,我們必須研究分析。」表示關涉,用「關於」,不用「對於」,如:「關於牽牛織女星,民間有個美麗的傳說。」
(2)第二,「對於」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關於」只用在句首。如「我對於這件事的前因後果非常清楚。」不能說成:「我關於這件事的前因後果非常清楚。」
(3)第三,「關於」有提示性質,用「關於」組成的介詞結構,可以單獨作文章的題目,如:「關於人生觀」「關於散文」。用「對於」組成的介詞結構,多作狀語,一般不能單獨作文章的標題。
(1)衛生經濟學與衛生政策擴展閱讀:
對於,介詞。引進對象或事物的關系者。毛澤東《紀念孫中山先生》:「 中國 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引進對象或事物的關系者:我們對於公共財產,無論大小,都應該愛惜ㄧ大家對於這個問題的意見是一致的。
關於,介詞。引進某種事物的關系者,組成介詞結構做定語(現代漢語後面要加『的』)。
巴金《寒夜》一:「無論如何,向父親告別的時候, 小宣 應該問一句關於媽的話。」現代漢語也在「是……的」式中做謂語。如:今天在廠里開了一個會,是關於愛國衛生運動的。
Ⅱ 考研都有哪些專業可以選擇
每年考研的時候很多的考生都在糾結,到底選擇什麼院校什麼專業,那面對這么多戰友們,我們該如何選擇,才能讓自己脫穎而出呢。那麼有哪些相對來說容易考的一些專業呢。
首先就是教育類專業。這幾年國家對於教育這一塊還是比較重視的,所以其實現在教育類的碩士也是在擴招中,那麼對比起其他專業的話,其實教育類的專業考試的話難度會比較大,還有就是教育類專業其實復試要求稍微沒有那麼嚴格,如果有跨專業的學生選擇這個專業的話其實入門也會簡單一點,專業課不會很多,前進也是蠻不錯的,可以去重點中學裡面當老師。
第二個就是會計類的了。會計的話這幾年算是一個大熱門了,因為我們現在會計的稀缺性還是比較大的,上升空間其實不是很大,但是需要更加專業的會計師人才。所以很多人為了突破,就會考研。專碩初試的話是不需要考專業課的,所以其實很多學生都非常喜歡。
第三個就是農業了,其實這個專業的話稍微冷門一點點,很多學生的話呢,基本上看到農業就不想考慮,很多985的大學還降分錄取呢,但是很多大學還是不想要報。其實農業確實比較冷門一點,大家都會認為你這個專業稍微冷門,所以就沒什麼人報名,但是錄取幾率就大很多了。
還有一個歷史專業。就歷史專業來說,世界史比中國史要容易點兒,正因為都是中國人,所以中國史考試的深度明顯要比世界史更深。中國史錄取率極高的專業像陝師大,社科院等都是不錯的院校。世界史錄取率高的好學校不多,人大還是很不錯的。
哲學專業。哲學專業將來的就業難度比歷史還要困難許多,畢竟文科類專業幾十年來就業趨勢一直比較慘淡,而哲學更是文科類專業中的就業困難戶,所以選擇此專業的考生務必要小心了,除非你能繼續深造,不然僅僅為了一紙文憑讓自己畢業後失業也是悲催的事情。
采礦類專業。此類專業就業根本不成問題,而且工資待遇要普遍高上不少,不過常年在外搞研究四處漂泊卻是一大就業弊端。還有一點就是專業課偏難,但錄取率較高。如果有學生以高薪就業為前提,此類專業是不錯的選擇。
文物與博物館類專業。非常冷門的專業,就業趨勢在中小城市十分慘淡,只能寄希望於考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找個博物館或者文化局之類的工作。而一線大城市的就業前景還是比較不錯的,拍賣公司、收藏公司等許多職位的待遇還是非常不錯的。
關於錄取率,單獨招生(研究生校企合作)可能是錄取率最高的的研究生,單獨招生就是單獨試卷、單獨劃線、單獨錄取。某某高校2021年研究生單獨招生基本就是1:1進入了考試,所以錄取率近100%。
Ⅲ 經濟類專業有哪些
經濟學是一個學科門類,下麵包括兩個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
理論經濟學包括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 經濟史、西方經濟學、世界經濟、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
應用經濟學包括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 財政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 國際貿易學、 勞動經濟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國防經濟等。但在本科專業中一般是設置有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學,統計學等專業,其他一般在研究生期間開設。
(3)衛生經濟學與衛生政策擴展閱讀:
經濟類專業就業情況:
1、經濟預測、分析人員:此職位各個行業中都有,但一般只有跨國公司、大中型企業和政府經濟決策部門、公共研究機構才會設置。主要負責各種市場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該崗位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
2、薪酬水平:2000-5000元/月不等。
3、對外貿易人員:將「世界工廠」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國外客戶;為國內客戶尋找國外貨源;組織國際貿易貨物物流等。有相當一部分外貿人員在經驗成熟後,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外貿公司。
4、薪酬水平:新人做外貿,在外企待遇在5000元/月左右。而外貿就業機會集中的溫州、義烏等地,新人的待遇大概只能在2000元/月左右.當然,在擁有一定的客戶開發能力後,貿易提成是一筆更大的收入來源。
5、市場營銷人員:對於以技術為背景的行業裡面,例如電訊、軟體等,銷售的需求仍然會持續走高.即使在非技術領域,銷售職位也一直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職位類別之一。一些跨國公司的銷售培訓生中常能見到經濟學專業的研究生.當然,這個崗位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Ⅳ 大學理科有什麼專業
理科專業
數學類
0101 數學
0104數理統計
0102 計算數學及應用軟體
0105 運籌學
0103 應用數學
0106 控制科學
物理學類
0201 物理學(專門方向:理論物理、半導體物理、固體物理、晶體物理、低溫物理、光學、磁學、等離子體物理、電子物理)
0202 應用物理學
0203 原子核物理及核技術
化學類
0301 化學(專門方向: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實驗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高分子化學)
0302 應用化學 0305 放射化學
0303 材料化學 0306 食品化學
0304 環境化學
天文學類
0501天文學
地質學類
0601 地質學 0605 水文地質學與工程地質學
0602 構造地質學 0606 岩礦地球化學
0603 地震地質學 0607 放射性礦產地質學
0604 古生物學及地層學
地理學類
0701 氣候學
0702 生物地理學
0703 化學地理學
0704 天文地理學
0705 冰川學
0706 氣象學
0708土壤地理學
0709 綜合自然地理學
0710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球物理學類
0801 地球物理學 0802 空間物理學
大氣科學類
0901 天氣動力學 0903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0902 氣候學 0904 大氣探測學
海洋科學類
1001 物理海洋學 1004 海洋生物學
1002 海洋物理學1005 海洋地質學
1003 海洋化學
力學類
1101 力學1102 應用力學
信息與電子科學
1201 電子學與信息系統 1204 聲學
1202 無線電物理學 1205 光學
1203 物理電子學 1206 微電子學
計算機與技術類
1301 計算機軟體 1302 計算機及應用
心理學類
1401 心理學1402 工業心理學
試辦專業
試01 信息科學 試06 微生物工程學
試02 經濟數學 試07 生物醫學電子學
試03 科技情報 試08 自然資源管理
試04 材料科學 試09 礦物岩石材料學
試05 分子生物學 試10 環境地學
國內理工科著名院校
1、清華大學理學院。
在清華大學行政管理體制的框架下,理學院院級行政管理屬於虛體建制,下設四個實體建制的理科系。數學科學系設置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兩個本科專業,
物理系設置物理學本科專業,化學系設置化學本科專業,生物科學與技術系設置生物科學本科專業。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均為一級學科博士和
碩士學位授予點。理學院現設有數學、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四個博士後流動站。
2、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高校,
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湖北省2011計劃」、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是21世紀學術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七校聯合辦學、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成員,
是與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共建醫學院的十所院校之一,是擁有國家大科學中心的四所大學之一,是與清華大學一同被美國製造工程師協會(SME)授予「大學領先獎」的兩所中國大學之一,
入選《Nature》評出的「中國十大科研機構」,被稱作「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
學校前身是1952年創辦的四大工學院之一的華中工學院、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醫學堂和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歷經傳承與發展,2000年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並成立
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簡稱中國科大,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
位列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20所學位自主審核高校之一,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
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她的創辦被稱為「中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
建校後,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著名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以後,學校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新舉措;
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
Ⅳ 衛生經濟學與體制改革和衛生政策就業那個好
這個是什麼意思,有點看不明白。是這個兩個專業選擇就業情況嗎?還是兩門回課程。如果是就業情況答的話,那麼這里兩個都不怎麼好,反正是現在是沒什麼市場,估計短時間內也不會好轉。而且看上這兩個也不怎麼好學啊。你自己好好斟酌一下吧。
Ⅵ 如何調控中國經濟使其健康穩定地發展(用宏觀經濟學理論)
一、目前我國宏觀調控仍面臨著較為嚴峻的挑戰(獨家證券內參,披露更多內幕……)
1.經濟開放度進一步提高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繼續發展,這是當今世界不可抗拒的潮流,現在我國已經成為WTO的正式成員,和世界經濟的聯系和交融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將對我國宏觀調控的有效性構成較為嚴峻的挑戰。當前我們正處於加入WTO後最為關鍵的「過渡期」,一方面,我國經濟開放速度將進一步加快,開放程度將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國必須充分利用時間有限的「過渡期」,提高駕馭宏觀經濟全局的能力,以適應日益加速的開放步伐。由於時間表的限制,與過去20年的「自主開放」相比,其緊迫性將更為突出,剛性將會更強,將會更加「不由自主」,對於這種開放型經濟深化過程中出現的這種質的變化,宏觀調控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目前,我國選擇的是「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而對資本流動進行了管制。這意味著,一旦資本流動得不到完全的管制,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就會大打折扣。而實際情況是,雖然目前中國的資本項目尚不能自由流動,然而巨額的「錯誤與遺漏」數額的存在表明,資本項目一直在變相地實現著國際間的流動。這說明,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條件不充分,也為決策層如何處理好開放經濟條件下對內平衡的政策限度提出了挑戰。
2.宏觀調控的基本環境進一步復雜化
從嚴格意義上說,我國目前還只是處於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宏觀調控面臨的是不成熟的市場經濟,在經濟快速發展中,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矛盾開始更為凸顯,使得宏觀調控的基本環境相對復雜化,可變性大,從而對宏觀調控的運作構成了較為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不夠高。宏觀調控生效有一個隱含的前提條件——經濟市場化程度必須很好,以便於任何宏觀調控措施的實施都能夠迅速、無偏地通過政策中介傳遞到基本的經濟單元,使其根據自身利益的受影響程度作出反應,間接地實現預定的宏觀調控目標。企業和個人作為宏觀調控的個體,其行為直接關繫到宏觀調控目標能否落實,調控信號能否生效。從現實經濟生活中可以看到,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的行為都還不盡合理,還沒有成為規范的市場經濟主體。從企業的經濟行為來看,無論是公有產權還是私有產權,都存在著不清晰或不甚清晰的問題,還沒有按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起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生產經營行為短期化、產品缺乏競爭力、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不高等現象十分突出。就個人經濟行為而言,作為勞動力,難以完全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公平自由流動;作為消費者,尚未完全以貨幣所有者身份進入市場;作為投資者,尚不具備獨立的資格自由從事多種生產經營活動。
第二,市場機制不健全,市場經濟秩序混亂,市場信號扭曲,地方保護主義嚴重,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大市場。諸如,價格扭曲現象較為突出,資金、資源、技術、價格不合理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生產要素市場尚處於發育階段,既不健全也不規范;經濟行為的利益驅動更加明顯,嚴重的地區貿易封鎖和地方保護主義不僅妨礙著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且造成局部利益剛化。這些扭曲現象不糾正,宏觀調控措施就很難到位。
3.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矛盾進一步突出
首先,在出口下降和進口增加的雙重壓力下,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壓力仍很突出,需求的內在自主增長機制還沒有完全形成。社會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的基本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多數工業消費品和生產資料仍處於供給過剩狀態。嚴峻的出口形勢又進一步加劇著國內市場供大於求的矛盾。從供求總量來看,加入WTO初期,由於擴大開放國內市場和降低關稅稅率,進口剛性增長,總供給超過總需求的矛盾還有可能加劇,通貨緊縮的趨勢仍是宏觀調控中需要特別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其次,城鄉居民就業壓力持續增長。「十五」期間,城鄉每年新增勞動力人數將升到峰值,加上現有的下崗失業人員,城鎮每年勞動力供給量在2000萬人以上,而每年新增就業崗位在800萬個左右,缺口很大。另一方面,我國現正處在深化改革和調整的關鍵時期,現有企業和今後新增企業,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等量資本投入所需的勞動力將會減少。
再次,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日趨突出,存量資產結構重組、增量資產結構高效要求更加迫切,地區結構、產業結構優化的任務更加繁重。如何既提高效益又優化結構,如何既調控總量又調控結構,都在挑戰著現行的宏觀調控。
4.宏觀調控的難度進一步增加
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一方面必須擔負起市場經濟宏觀調控目標所賦予的艱巨任務,另一方面必須在為實現目標服務的同時,盡快地彌補自身的缺陷。事實上,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已經對宏觀調控形成了一種「硬約束」,即宏觀調控只能成功,不能失敗,而且越是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化,越是需要提高調控的質量。再加上前面述及的問題,使得我國的宏觀調控更具有特殊性。比如,我國已經確定「十五」期間將從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為主要目標的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為追求經濟增長質量為主要目標的適度增長階段。這種轉變必然伴隨著結構調整,因而經濟增長速度出現波動的可能性也會增大。但既然以追求經濟增長質量為主要目標,就意味著即使經濟速度下滑,也不應犧牲經濟增長質量。然而,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結構調整也會受到限制。又如,我國宏觀調控目標不僅要追求效益,還要兼顧公平。為了維持社會穩定,政府還需要增加完善社會保障、支持農業生產等方面的支出,這使得政府負擔加重,宏觀調控空間縮小,難度加大。另外,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主體,其行為仍不盡合理,不盡規范,如何在重構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過程中,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目標的進程中,建立起公平合理、有機配合、相互制約的宏觀調控體系亦非易事。
二、宏觀調控需要注意把握的幾個基本原則
1.廓清宏觀調控的界限
准確而完整地理解宏觀調控是正確實施宏觀調控的先決條件。在現實經濟中,宏觀調控異化和濫用的現象並不鮮見。因此,有必要「正本清源」,還宏觀調控以本來面目。
首先,要明確政府的經濟職能和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具有三重身份:
一是國有資產的管理者,其基本職能是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二是社會經濟秩序的維護者,其基本職能是保持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三是宏觀調控者,其基本職能是保持國民經濟總量平衡,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引導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同的身份必須履行不同的職能,否則就會造成「越位」。所以,在轉軌時期,尤其是在目前政府機構進行重大改革,進一步把綜合經濟部門改組為宏觀調控部門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界定清宏觀調控的職能,這是我國建立成熟的市場經濟宏觀調控體系的基本出發點。
其次,要把宏觀調控與政府管制嚴格區別開來。政府管制屬於微觀經濟學范疇,可以理解為對微觀經濟的干預,其管制對象往往是個體經濟單位;而宏觀調控屬於宏觀經濟學范疇,可以理解為對宏觀經濟的干預,其調控對象是經濟總量和結構。雖然微觀基礎是宏觀調控得以充分發揮作用的現實前提,但是宏觀調控和政府管制畢竟不是一碼事。
再次,要把宏觀調控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嚴格區分開來。雖然宏觀調控的順利實施離不開規范的市場經濟秩序,但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卻不是宏觀調控者身份下的份內之事。
最後,要把宏觀經濟調控與帶有全局性質的管理和縱向管理嚴格區別開來。雖然宏觀調控所要解決的都是就業、經濟增長等重大經濟問題,但並不是所有重大經濟問題都是宏觀調控的對象。
2.正確確定宏觀調控政策取向,把握好調控力度、時機和手段
宏觀調控要成功,首先要立足現實,准確把握現實,正確判斷形勢,選擇正確的調控方向。西方發達國家「逆經濟風向行事」的原則對我們也是適用的。筆者在此強調兩點:一是為和國際慣例和通行做法接軌,也為了清晰地界定出宏觀調控政策的方向,宜將積極的政策更名為擴張性的或膨脹性的政策。因為積極僅表明一種態度,並不能清楚地刻劃出方向。當經濟偏冷時,擴張是積極的,而當經濟過熱時,從緊也是積極的,故不能把積極與擴張劃等號,把緊縮和消極劃等號。二是決策層要見微知著,審時度勢,准確地找出經濟走勢的「拐點」,及時調整政策方向。政策方向一旦確定,力度的把握便至關重要。力度適度關鍵在於「微調」,微調這個詞是美國前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沃爾特·海勃創造的用來指導政府精確地調控宏觀經濟的專業術語。要搞好微調,一是要把它當作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開展;二是要及時掌握信息,科學作出判斷;三是要充分了解不同微觀主體的政策反應。調控時機的把握一方面應考慮時滯因素,加強預調。任何一項政策的實施或停止都要留出餘地,以便和實際經濟走勢同步發生;另一方面應考慮政策的及時性,要在問題發展過程中及時採取措施,而不是等到問題嚴重到不可收拾時才採取行動。為了能夠准確地把握調控力度和時機,就需要加強對國民經濟運行態勢的監測和預警,不斷完善宏觀調控統計指標體系。在調控手段運用方面,筆者認為主要應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除計劃手段外均應淡化,甚至有時可以把它們作為一種緊急救援手段看待。
3.應該更加註重調控手段的協調與配合,努力搞好「五個結合」雖然我國經濟出現了轉機,但是穩定增長的基礎並不十分牢靠。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必須研究新形勢下的新問題,繼續增加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其他政策的協調渠道,提高配合水平,努力搞好「五個結合」。
第一,把總量調節和結構調整結合起來。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與經濟結構高度相關。經濟結構優化是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反之則是經濟過熱或有效需求不足。
第二,把擴大內需政策和增加有效供給政策結合起來。姑且不論現行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空間及影響,僅就政策本身而言,它們都是短期政策,是外生力量,而經濟的長期增長是內生力量的結果。因此,應該在繼續擴大內需的同時,對有效供給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調整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質量。
第三,把宏觀調控與微觀搞活結合起來。這一結合需要政府作為社會經濟管理者職能的配合。主要是通過創造公平環境,強化競爭,激發微觀活力,提高企業競爭力,以促進經濟發展。
第四,把治標與治本結合起來。我國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是多年積累起來的,是多種矛盾交織在一起的結果,畢其功於一役不現實,但又不能懸而不決。所以,在治標的同時也要考慮治本。治標就是先消除「盛火」,而治本則注重「調理」,不僅考慮消除「盛火」,而且考慮「盛火」的根源。
第五,把宏觀調控政策的穩定與調整結合起來。宏觀調控政策應該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並非意味著不可調整。但是這種調整是「穩中求變」、「穩中微調」,以避免政策大起大落給經濟帶來的震動。
三、宏觀調控領域值得深思的幾個理論問題
1.關於西方宏觀調控理論
對西方宏觀調控理論,一方面要具體分析,尤其是要考慮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應用條件。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行之有效的理論和政策工具,也要看它是否適合我國國情。由於國情的差異,對西方適用的政策未必在我國能產生同樣的效果。其原因在於:有用的東西能否產生應有的效果,除了本身的原因之外,還取決於它所在的環境條件。由於西方發達國家與我國環境條件的差異性,就註定我們不可對號入座、照抄照搬,以防食「洋」不化。比如,在市場經濟一般情況下,經濟增長率與通脹率同方向變化,而與失業率反方向變動。而在我國,現實的情況·是:在經濟增長回升的同時,物價持續下降;在經濟增長保持較高速度的同時,下崗失業率上升。針對這種特殊情況,需要進一步具體分析政策工具及其組合,方能奏效。另一方面,對西方宏觀調控理論中的合理成分要予以高度重視,大膽吸收借鑒。根據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我認為兩種觀點值得特別關注。一個是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穩定化政策,其基本觀點是由於價格和工資粘性,經濟從非充分就業均衡狀態回復到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有必要採取刺激性政策使經濟迅速恢復。這一點對我國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主體應主動採取相應的政策,充分發揮出政策導向對市場機制的促進作用。就這一點而言,宏觀調控不是市場機製作用後的二次調節,而是完全可以和市場機制同步運作,對經濟因勢利導,共同促進增長。另一個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理性預期的觀點。雖然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從總體上否定一切宏觀經濟政策,但是對預期在經濟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卻給予了相當的重視,這對於我國宏觀經濟調控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主體會獲得越來越多的自主權,越來越多地作出自己的預期,預期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和地位會日益重要。所以,在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時應充分考慮預期這個因素,並把以預期為基礎的博弈理論自覺地應用其中,盡可能克服宏觀調控政策的博弈選擇對宏觀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最大限度地發揮宏觀調控政策的功效。
2.關於宏觀調控的路徑依賴
所謂路徑依賴是指制度變遷一旦在自我增強機制下選擇了一條路徑,它就會沿其路徑走下去。路徑依賴原本是制度經濟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筆者在此提出宏觀調控的路徑依賴無意故弄玄虛,也不避牽強附會之嫌,只是想藉此概念說明宏觀調控有可能出現的一種危險。如果初始選擇的路徑是正確的,則在自我增強機制的作用下,制度變遷會進入良性循環,這自然求之不得。但是,我們正處於體制轉軌、制度變遷的過程中,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才初步建立,如何在自我增強機制的作用下選擇正確的變遷路徑,還存在著多種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擇路徑出現差異,同樣會在自我增強機制的作用下進入惡性循環。一旦這樣,則與宏觀調控的初衷南轅北轍。從實際情況看,原有體制的慣性和原有體制下形成的思維定式在一定時期仍會存在並產生影響,有使新體制下宏觀調控走偏的危險。這就要求我們對制度變遷中宏觀調控的每一次選擇都要慎之又慎,實施後還要與既定目標經常進行對比分析,一旦偏離,立即採取措施,使之回歸正確路徑。
3.關於宏觀調控的可持續性
從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來看,宏觀調控作為國家一種特定的經濟職能,會成為市場經濟體系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樣,就必須把宏觀調控的可持續性提上議事日程。不能是不惜一切代價單純追求近期目標的實現,而是應適當著眼於今後長期目標和調控的可持續性。按可持續的觀點,當前宏觀調控既要滿足現行目標的需求,又不能對今後實現調控目標的能力構成危害。而要做到這一點還要在實踐中艱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