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河海大學的低碳經濟學考研科目和參考書是什麼還有,如果跨專業考這個學科,會難嗎
不難,只要你努力的話。
2. 經濟學哪個方向就業好點1.應用經濟學方向 2.應用金融方向 3.會展經濟與管理方向 4.低碳經濟方向
現在的話,應用金融比較火,從歐美的工資程度來看,從事金融行業的大部分屬於高收入人群。
3. 問問這里的各位大神,我是湖北經濟學院的新生,學校要開設低碳經濟學專業,我想轉,這個專業到底怎麼樣啊
同學,將來你會發現在大學里學的東西根本沒有用,根本用不上
尤其這種新興專業,看著好像很高端的樣子,其實換湯不換葯而已
4. 國外有哪些低碳經濟措施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仍面臨諸多瓶頸 中科院3日發布的《2009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目標,2020 年,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目標是: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40%至60%,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報告預計如果中國採取較為嚴格的節能減排技術和相應的政策措施,並且在有效的國際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下,中國的碳排放可爭取在2030年到2040年達到頂點,之後進入穩定和下降期。 專家表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正處於快速工業化發展階段,要實現上述目標,仍面臨諸多瓶頸。 首先,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中國向低碳發展模式轉變的長期制約因素。據了解,目前全國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煙塵都是由燃煤排放的,大氣污染中僅二氧化碳造成的經濟損失就佔GDP的2.2%。雖然中國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以煤炭為主、多種能源互補的能源結構,但是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的65%左右仍為煤炭,這種以煤為核心的能源結構在目前以及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很難改變。 參加兩會的委員和代表們指出,長期來看中國能源消費仍將穩步上升,短期來看擴內需過程中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長剛性,加上節能准入和落後產能退出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仍相當艱巨,需要繼續「沖刺」。 代表們指出,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企業的投入動力在減少,今年節能減排的壓力很大。這時,政府就面臨保增長和調結構的選擇。在保增長的時候,如何使節能減排工作跟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次,中國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與發展低碳經濟之間存在著比較尖銳的矛盾。目前中國處於快速工業化的發展階段,重化工業發展比較迅速,水泥、鋼材、電鍍等高耗能的行業含碳量非常高。這也給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帶來了壓力。如何提高這些行業的生產水平和技術,在生產最好的產品的同時使碳的排放量達到最小是我們今後關注和研究的課題。 第三,總體技術水平落後則是制約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嚴重障礙。實現低碳經濟是保護氣候的重要途徑之一,但要真正實現低碳經濟還需要先進科技的支撐。比如甲烷的回收利用、HFC23焚燒、氧化亞氮的分解、二氧化碳收集並儲存技術等。 最後,人們節能減排的意識淡薄,更多低碳經濟停留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狀態。比如在夏季,如果辦公室空調調高1攝氏度,以每天開10小時計算,則1.5匹空調機可節電0.5千瓦時。每節約1千瓦時的電,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千克;開車時快速啟動和急剎車只能節省4%的時間,而燃料消耗卻增加39%,一些有毒物質排放則增加5倍以上。 美國新能源政策將加大中國減排壓力 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對綠色能源,低碳經濟情有獨鍾。奧巴馬在其新能源政策中承諾,在未來10年內耗資1500億美元刺激私人投資清潔能源;實施「總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計劃,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在1990年水平的基礎上降低80%。 為積極應對碳排放,奧巴馬計劃自2012年起,連續10年撥款150億美元給環境署用於推廣新能源市場化,未來10年建立起一支6450億美元的能源基金,用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清潔環境和推廣可再生能源。 此外,奧巴馬還要求,全球合作建立一個規模巨大的有關溫室氣體排放權的世界組織,如果哪個國家浪費能源就必須購買溫室氣體排放權。顯然,美國期望成為全球清潔替代能源的領頭羊,其必然利用在環保和節能技術等低碳技術上的先發和領先優勢,強制推行限制碳排放等新的綠色壁壘。 在美國新能源技術革新的帶動下,包括英法日在內的不少發達國家政府在最新的拯救經濟計劃中都不約而同地將低碳經濟作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英國提出到2050年建成低碳經濟社會;日本正致力於發展低碳技術;德國環保技術產業有望在2020年趕超傳統製造業,成為該國主導產業。這種國際大環境將使新能源技術的開發和合作成為一種世界潮流,誰掌握了先進技術,誰將掌握先機,掌控世界發展的主動權。 美國的減排政策從布希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到奧巴馬提出新能源政策,可以說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這無疑會使本來就在國際上面臨減排壓力的中國要面對更艱難的局面。不久前剛剛結束在華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就將清潔能源與氣候變化問題作為訪華的一項重要議題。雙方「在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方面,同意在現有基礎上建立重要的夥伴關系,共同開發推廣清潔能源技術,以盡快轉向低碳排放的經濟增長模式。」專家認為,這預示著中國今後可能會被要求在減排方面更多地「共同承擔責任」。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在過去10年中暫時沒有強制性減排的任務,但在今後將面臨著強制性減排的可能性。 代表委員敦促加快發展低碳經濟 九三學社中央在有關提案中呼籲,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以限制排放溫室氣體已逐漸成為全球性共識,對中國而言,發展低碳經濟既是中國負責任形象的展示,也是中國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實現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歷史機遇所在。 關於低碳經濟發展的戰略,提案認為,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尚未有可資借鑒的成熟模式,走向低碳經濟可以有各種發展方向,如發展可再生能源,或者發展碳搜集和埋藏技術等。因此,應盡快組織戰略研究,統籌考慮中國的發展階段和現實能源結構,把握世界低碳經濟發展趨勢,明確戰略定位,選擇適合國情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循序漸進,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開展經濟發展碳排放強度評價,指導和引領政府、企業、居民的行動方向和行為方式。 關於政策支持方面,提案指出,中國低碳經濟發展還處於初期,必須依靠政府的管理和政策的引導。除了國際上通常採用的徵收能源稅、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貸款優惠及擔保等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創建清晰的穩定的政策框架。如將低碳經濟發展戰略納入國家發展規劃;確定近期和長期的碳價格,為碳交易建立起競爭性的商業框架;建立合理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拆除技術轉讓的貿易壁壘;制定支持低碳經濟新技術推廣政策;公布政府支持研發的低碳經濟新技術等。 提案還建議,自主開發低碳技術和低碳產品。必須高度重視研發工作,重點著眼於中長期戰略技術的儲備;整合市場現有的低碳技術,加以迅速推廣和應用;理順企業風險投融資體制,鼓勵企業開發低碳等先進技術;加強國際間交流與合作,促進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轉讓。 目前,在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下,上海和保定市已經開展"低碳城市"的試點,而由政府主導的試點示範工作卻還遲遲未開展。提案建議選擇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經濟實力比較雄厚、敢於改革開放的地區,抓緊實施低碳經濟試點示範工作。 代表和委員們敦促,中國面臨強大的外部壓力和自身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需要, 發展低碳經濟時不我待。
5. 低碳經濟運用哪些經濟學原理
宏觀經濟學
1低碳經濟概述 放,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是經濟發展的碳排放量、生態環境代價及社會經濟成本最低的經濟.是以 改善地球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為目標的可持續發展的新 經濟形態。低碳經濟的實質就是用低的能源消耗、眠的排放 和低的污染來保證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而提出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 能源、經濟甚至價值觀大變革的突出標志。低碳經濟是建立 在現代經濟高度發展的前提下,更關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 當代人與後代人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理性自覺的 經濟發展模式。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從農業社會的原生態 低碳經濟,發展到工業社會的高碳經濟,也必籽進一步發展 。低碳經濟」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隨著全球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 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不斷為人們所認識,大氣中二氧化 碳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化業已被確認為不爭的事實。 早在1997年的(o靠都議定書)》中就提出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 的問題,但。低碳經濟」一詞最早正式提出是2003年英國政 府發表的能源白皮書(俄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英 23 萬方數據 &艫場一12到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 源的利用。從歷史經驗看,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主要是依靠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實現工業化的。迅速提高發達國家生 活水平的,是以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為主要特徵的「高碳 經濟」。發展速度越快,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人均收入水平 越高。換句話說,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依賴低碳能源實現 工業化,或者說人類的現代文明是建立在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基礎之上的。但由於上述能源資源和環境資源約束條件的改 變,使得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實行低碳經濟。然而快速的經濟發展, 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加大,如何加快經濟的發展,又減少碳的 排放,是低碳經濟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這只有通過技術創 新才能實現。 技術創新的目的在於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性問題。 例如,當土地資源豐富甚至土地所有權也沒有明確的時候, 人們會選擇廣種薄收的粗放經營。而一旦土地資源稀缺,人 們則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單位土地面積的產量。又如,18世 紀以後的西歐,技術發展的方向是用機器代替勞動力,因為 勞動力價格不斷上升。在經濟學范疇中,創新主要是指通過 技術進步和制度變革來提高生產力、推動經濟及社會發展的 動態過程。技術創新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技術進步是 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和手段。技術,無論是經驗形態的 技術還是物化形態的技術,都是重要的生產力,是推動經濟 發展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18世紀以蒸汽機為主要標志的 歐洲產業革命,19世紀開始的電力時代和20世紀中葉以來 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展都是很好的例證。經濟發展就是技術 資源稀缺的約束使得企業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一 方面,被持續大量耗費的不可再生資源已經不能支撐原有的 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當不可再生資源越來越稀缺的時候, 如果不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企業就難以生存,整個社會就難 以發展。另一方面,隨著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問題目益嚴重, 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緩解全球氣候變暖.是現代 人類得以生存與發展的內在要求和迫切需要,以至於聯合國 環境規劃署確定2008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轉變傳統 觀念,推行低碳經濟」。不管是從能源稀缺還是環境資源稀缺 的角度看都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實施低碳經濟。因此,能 源資源和環境資源的稀缺就成為低碳經濟產生的根源。 3低碳經濟的核心——技術創新 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主要來自化石能 不斷創新的結果,技術創新已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決定因 素,這也是技術創新經濟學理論的主要內容。. 2低碳經濟產生的根源——資源的稀缺性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分析的前提,而低碳經濟作為一 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其產生也正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此處 資源的稀缺性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能源的稀缺性。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 重要物質基礎。在過去100多年裡,發達國家先後完成了工 業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資源,特別是化石能源資源。 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主要依賴於傳統的化石能源,全球總 能耗的74%來自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化石能源的 應用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但由於其不可再生性,化石能源資 源正在日益被耗盡。世界上一些地方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 源已被採光或即將採光已是不爭的事實。而經濟的發展,社 會對於能源的需求卻絲毫沒有減少,需求的無限性和資源的 有限性就造成了化石能源的稀缺性。 二是環境資源的稀缺性.化石能源的無節制使用,在日 益耗盡資源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問 題。使用化石燃料這種高碳能源是產生這種生態環境災難的 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地球生態系統自凈二氧化碳的能力每 年只有30億噸,全世界每年約剩下200多億噸殘留在大氣 層中,使地球生態系統不堪重負。長此下去,氣候將更為反復 無常,生態環境災害范圍更大、更頻繁和更嚴重.直接威脅著 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然而,隨著環境問題日趨嚴重,人們對於 美好環境的需求卻是不斷增加的,這就造成了環境資源的稀 缺性。 因此,當資源稀缺成為經濟發展的制約條件時,通過技 術創新來改變能源資源和環境資源的制約就成為發展低碳 經濟的核心,沒有技術創新就不可能真正實現低碳經濟。低 碳技術創新的面很廣,涵蓋了節能技術、無碳和低碳能源技 術、二氧化碳捕捉與埋存技術等。節能技術通過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在實現相同經濟效果的前提下,減少能源耗用量,也 就是降低產品或產值的能源單耗。無碳和低碳能源技術主要 是通過開發新型能源技術,比如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 能等,這些能源在使用過程不排放或只是排放很小量的二氧 化碳,通過這些能源技術的應用一方面可緩解化石能源的制 約,另一方面又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二氧化碳捕捉與埋存 萬方數據 技術是把化石能源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並 封存在地下。這些技術,有的現在已經比較成熟,能夠幫助我 們解決一些問題。有的在技術上可以實現,但應用起來成本 還是太高,需要進一步的創新,比如太陽能發電,其價格要比 常規發電的價格貴好幾倍,所以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必須 進行技術突破,大幅度降低成本使之商業化。有些技術,理論 上已經有了,但實現起來還有困難,比如核聚變,用氫的同位 素氘和氚進行核聚變,已經可以完成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如 氫彈的爆炸,但要使核聚變在人類的控制下進行,技術上很 困難。我們能做的、必須做的就是要投人大量的研究:對於現 在還不可預見的技術,首先要研究它的原理;對於已經知道 技術原理的,要研究用什麼樣的辦法實現;對於已有基礎技 術,但還沒有大規模應用的,要爭取克服關鍵技術問題,同時 大幅度降低成本,這是當前低碳技術創新的重點。 碳稅是一種比較簡單有效的經濟激勵措施,只需要增加非常 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實現。 (3)實行碳排放交易。給每個企業規定一個碳排放配額, 也就是許可排放量,對於減排工作做得較好的企業,可以將 碳排放配額拿到市場上交易。這種企業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交易,就是碳排放交易。通過碳排放交易,可使節能減排工作 做得好的企業獲取相應的利益,從而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 (4)補貼。補貼是政府給予採取低碳措施的企業的某種 形式的財務支持。對實施低碳的企業給予必要的補貼,在低 碳經濟發展初期是十分有利於加快發展低碳經濟的步伐。補 貼通常採用的形式有撥款、低息貸款和稅收減免等.. 低 碳 經 濟 的 經 濟 學 分 析 4。2政府激勵機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應該依靠市場機制來配置資源。根 據微觀經濟學原理,在理想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可 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即達到帕累托最優。但是市場機制 充分發揮作用,還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比如:不存在經濟外部 性、不存在公共商品等。在現實的市場中,這些條件卻不能滿 足或不能完全滿足,由此造成市場機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市場機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就是市場失靈。發展低碳經濟 是一種環境行為,環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 礎,人人都可從自然環境中受益而不能排除他人從中受益。 因此,發展低碳經濟有公共物品性和正外部性,這就必然造 4發展低碳經濟制度設計——激勵機制發展低碳經濟除了要有技術創新之外,還要有相應的制 度創新,其實,創新本身除了包括技術創新之外還包括制度 創新——!全新的制度設計,也就是說需要有相應的激勵機 制。發展低碳經濟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兩大方面,即經濟激 勵機制和政府激勵機制。 4-.1經濟激勵機制 經濟激勵機制是以市場為基礎的激勵機制,它是按照價 值規律的要求,運用價格、稅收、信貸、收費、保險等經濟手段調節或影響實施低碳經濟主體的行為,以確保低碳經濟的運 行。經濟激勵通過實施經濟政策,給市場主體一定的經濟刺 成發展低碳經濟的市場失靈,所以必須進行政府激勵。政府激勵通常可採取以下方式: (1)制定發展低碳經濟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對發展低 碳經濟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度來約束激勵企業和消費 者的行為,以制度強制促進低碳經濟的實施。重點是要建立 和完善一系列有關低碳經濟的法律法規和經濟政策體系,比 如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支持經濟激勵手段,若沒有相關法 律的保障,經濟激勵手段很難實施。 (2)大力開展低碳經濟的宣傳教育。目前,盡管低碳經濟 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但大多數企業和消費者對其重要性並 不太了解,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宣傳教育不夠有關。宣傳教育 是培養和增強企業和消費者低碳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宣傳 教育使消費者意識到低碳經濟的重要性,不實施低碳經濟所 帶來的危害,使廣大群眾真正意識到低碳經濟關繫到自己的 激,當企業或個人的行為符合要求時,行為人將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反之行為人將會受到相應的經濟處罰。發展低碳 經濟的經濟激勵可採取以下形式: (1)建立健全資源定價機制。我國之所以成為「世界工 廠」,與土地、礦產資源以及勞動力價格偏低密切相關,與生 態環境成本沒有內部化也有很大關系。一些地方熱衷於發展 高耗能的產業,就是因為價格沒有真實反映資源的稀缺程 度、供求關系和外部成本。資源價格不合理,在某種程度上還 鼓勵了奢侈型、浪費型的消費。根據現代經濟學的研究,企業 會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方案。當資源成 本大幅度增加的時候,企業就會轉向低碳能源。因此,發揮價 格在發展低碳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分重要。 (2)徵收碳稅。碳稅是指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徵收的稅。 碳稅通過對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產品,按其碳含量 的比例征稅來實現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徵收 切身利益。我們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媒體比如電視、報紙、廣播、廣告、小品等來宣傳低碳經濟,另一方面可以採取各種形 式的教育如學校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培訓和:肚會教育 等來普及低碳經濟觀念. 25 萬方數據 (3)政府行政支持。低碳經濟技術的不成熟,政府應對此 給予政策傾斜和引導,加大在科研和教育上的投資,培養高 科技的人才,盡快研製出更多低碳經濟的技術,加緊科研機 構和生產企業之間的聯系,使低碳新技術發揮最快最大的作 用,也使願意從事低碳發展的企業有技術可用,有項目可投。 5結束語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已越來越受到各 國重視,許多國家和地區已將低碳經濟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與 規劃。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低碳經濟產生的根源是因為能源 資源和環境資源的稀缺性,要有效解決此種資源約束條件, 我們必須進行技術創新,這是低碳經濟的實質,當然僅有技 術創新還不能保障低碳經濟的順利發展,還需要有相應的制 度的支撐,因此,我們還必須對低碳經濟的實行採取相應的 激勵措施。向低碳經濟轉型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內發 展低碳經濟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無論如何,我們必將 進一步發展到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
6. 有關低碳經濟的大學專業
有關低碳經濟的專業有很多,比如:新能源、節能減排、垃圾處理、廢水利用等等。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7. 低碳經濟存在的經濟學問題
1、有關低碳經濟發展的法律政策體系不完善的制約。
一方面是發展低碳經濟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卻是相關政策法律的供給不足,這是目前我國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的法制保障上面臨的一大問題。從國外來看,低碳經濟的發展無不以完善的法律政策體系為保障的,我國然非常重視相關政策法律的供給,但仍顯薄弱。目前,我國在有關碳經濟的開發利用領域的法律主要有《煤炭法》、《電力法》、《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促進法》等法律。除此以外,我國還積極制定並實施了減緩氣候變的一系列規劃與政策,這些政策法律的制定與實施無疑為我國低碳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但是,由於低碳經濟的專業性要有更為系統完善的法律體系,國內有關低碳經濟的政策法律體系尚有待完善。
2、發展低碳經濟的相關技術薄弱、落後及專業人才缺乏的制約。 低碳技術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核心,低碳技術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能否順利實現低碳經濟發展。雖然我們在某些技術上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處於領先地位。但目前有關低碳經濟的技術整體水平還比較低,仍以中低端為主,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此外,發展低碳經濟的專業技術人才太少,我國在風電產業技術領域的專業人才更是缺乏,遠跟不上發展低碳經濟事業的需要。
3、融資機制供給不足資金缺口大的制約。
發展低碳經濟,技術和資金是緊密連的,除了技術方面的制約,在資金方面的不足更是我國發展低碳濟面臨的又一大難題。雖然中國政府不斷加大財政預算,通過銀行動綠色信貸,還積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國際CDM交易等新型融方式,並與國際金融機構廣開合作之門,甚至開始建立國內首個環交易所,拓展融資渠道。但是,這些努力帶來的資金非常有限。目前,我國大規模低碳技術項目的投資主要依靠政府臨時撥款和政策貸款,以及國際機構的捐款和貸款,尚無穩定的政府投入機制。另方面,由於低碳經濟項目具有投資大、周期長、風險不可預期等點,金融系統普遍對低碳技術項目興趣不足,加上國內金融系統在金融方面的經驗不足,或不甚了解,大多數銀行對低碳技術項目融反應冷淡,即使部分銀行實施融資,其信貸放款數量也非常有限,能滿足低碳技術發展的資金需求,僅有興業銀行等個別金融機構有涉足,融資機制的不足使得國內低碳經濟的發展缺乏後勁。
4.高碳模式的傳統產業結構和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的制約。以重化工業為特徵的產業結構,造成了我國資源消耗強度大,低碳產業比重低的現實,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客觀問題。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城市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都對重化工產品形成巨大的需求,進而轉化為對能源需求的增加。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費持續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而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煤炭所佔比重高達69.5%。煤炭消費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較高,致使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高碳」特徵非常明顯。從而對低碳經濟的發展起了明顯的制約作用。
5、國際技術轉讓障礙的制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亟須發揮技術創新和技術轉讓的關鍵性作用,這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低碳經濟技術先進的發達國家怎麼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有效的技術轉讓,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近年來,世界各國曾召開會議,談到了在國際社會共同來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期挑戰發達國家將通過「技術推動」和「市場拉動」兩條途徑推動能源技術進步和國際能源技術合作。然而,一些發達國家和技術公司出於壟斷的考慮,限於市場上既有的障礙,阻礙了低碳技術的迅速擴散、轉讓,特別是跨國的障礙,比如知識產權、市場份額的問題等等。很多發達國家擔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會在市場上給自己增加競爭對手。從技術提供方來說,企業缺乏全球公共視野,擔心喪失其壟斷地位、經濟驅動力不足等;從技術接受方來說,人才缺乏、技術轉讓費高昂、產業結構分散、政策和法律不完善等都是國際技術轉讓的障礙。
8. 低碳經濟運用哪些經濟學原理
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版事情必須堅持一切從權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我國人均資源少,乃至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面臨著的全球環境問題等等,所有的這些客觀實際情況決定了我國要發展低碳經濟。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實踐證明,發展低碳經濟的思想認識,有利於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人類社會的進步。因此,我國要發展低碳經濟。
9. 低碳經濟大學生應該怎麼做
所謂「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版排放量。 低碳生權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水、節油、節氣,這些點滴做起。除了植樹,還有人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堅持爬樓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煩。但關心全球氣候變暖的人們卻把減少二氧化碳實實在在地帶入了生活。
http://hi..com/xnycy/blog/item/da79436c238a65d680cb4a6e.html
10. 急求~我國哪些大學開設了與低碳經濟學有關的專業
所謂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內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容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
看完這個概念,好象大部分的專業都跟低碳有關。我希望樓主好好地研究下概念,把概念搞明白了,問題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