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經濟學的角度解釋資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和經濟問題稀缺性的含義生產資源的相對有限性資源的稀缺性與經濟內問題由於資源稀缺性的容存在,使得人們必須考慮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對稀缺的生產資源來滿足無限多樣化的需要。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問題」。生產資源或生產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經濟社會中的生產資源也叫生產要素,主要包括:資本(其價格為利息)、土地(其價格為地租)、勞動(其價格為工資)。
西方經濟學研究的問題西方經濟學研究人與社會如何作出最終抉擇,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貨幣的情況下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產性資源,來現在或者將來生產產品,並把產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以供消費之用。它分析改進資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價和可能產生的收益
B. 經濟學中的『資源』指的是什麼
狹義的資源是指能夠實際存在和感知到得東西,包括自然資源、資金、人力、地域、空間等等。
而廣義的是指那些凡是能夠被利用的東西,這里除了狹義的資源外,還包括文化、知識、品牌等等。
C. 請問經濟學的定義是什麼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要研究經濟發展的規律就必須從整體上統一研究經濟現象,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是統一的經濟體中對稱的兩個方面,所以在科學的對稱經濟學範式框架中,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分,沒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別;而政治經濟學總是把經濟學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
(3)資源經濟學概念擴展閱讀
經濟學核心思想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
經濟學的發展曾經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希臘色諾芬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
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中國經濟學家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逐步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實際應用不斷完善。
D. 為什麼說經濟學產生於資源的稀缺性
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是經濟學第一原則,一切經濟學理論皆基於該原則,因為資源的稀缺性,所以人類的經濟及一切活動需要面臨選擇問題,經濟學理論則圍繞這一問題提出觀點和論證。
資源是稀缺的。一方面,一定時期內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進行生產的技術條件是有限的,同時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稀缺是由生產要素的稀缺所決定的。個人期望得到許多商品和追求許多目標。
對於人類來說,資源是重要的,也是稀缺的。正因為這種稀缺性,節約才成為必要,才產生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資源這個問題。從古至今,資源有種種配置方式,如最初的「習慣」,以及後來的排隊,抓鬮等。在理論界,根據資源配置的主體的不同主要將其分為兩種類型:
1.市場配置。即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源配置方式。鼓勵市場形成價格和自由交易,強調效率和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
2.政府配置。即政府發揮宏觀調配的作用對資源進行配置。所採取的手段往往是管制,許可證,配額,指標,投標等。
E. 經濟學中,資源分配與資源配置的概念有什麼不同
資源分配是指同域物種為了保持自己的生存和減少種間競爭消耗,通過自然競爭形成不同物種在選擇利用食物資源的大小和分布位置等方面的差異。在澳大利亞沙漠中三個同域的Ctenotus蜥蜴,其個體體重分別為14.4、6.59和1.79g,而其獵獲物主要部分的大小正好按三種蜥蜴個體大小不同而錯開。在新幾內亞雨林中生存14種鴿子,其攝食的果子的大小也因鴿子個體大小而異,14種鴿子可以按大小分為四組,分別攝食直徑為7、20、30和40mm 的果子,從而分組分配享用林中果實資源。資源分配對同域物種是一個普遍現象,是同域物種共存的必要條件,是自然選擇的必然結果。
在經濟學中,資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資源是指自然資源;廣義資源是指經濟資源或生產要素,包括自然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等。可以說,資源是指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在任何社會,人的需求作為一種慾望都是無止境的,而用來滿足人們需求的資源卻是有限的,因此,資源具有稀缺性。
資源配置是指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去,以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資源耗費,生產出最適用的商品和勞務,獲取最佳的效益。
資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圍內,社會對其所擁有的各種資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間分配。
資源配置的實質就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資源配置合理與否,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一般來說,資源如果能夠得到相對合理的配置,經濟效益就顯著提高,經濟就能充滿活力;否則,經濟效益就明顯低下,經濟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F. 資源環境經濟學的理論概念
資源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既包括自然科學理論,又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屬於自然科學理論的除了資源科學體系中的有關理論外,常用的有物質平衡理論、再循環理論、熱力學定律、環境污染理論、資源(環境)承載力理論、多種數學理論和計算機應用理論等。屬於社會科學的主要有倫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含產權經濟學)貨幣與金融學等學科中的一系列理論。其中最重要的是價值理論、價格理論和產權影響(作用)價值運動的理論。
G. 什麼是資源的稀缺性它與經濟學有什麼關系
相對於人類社會的無窮慾望而言,經濟物品或者生產這些物品所需要的資源總是不足的,這種資源的相對有限性就是就是資源的稀缺性。
生存與發展始終是各個社會所關心的也是經濟學必須面對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由於人類社會資源的稀缺性,正是由於資源的稀缺,才有如何節約使用資源的經濟學的產生。
經濟學正產生於稀缺性的存在,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也正是由這種稀缺性決定的。人類面對資源不是無能為力,在有限的資源和無窮的慾望面前人類必須做出抉擇
H. 政治經濟學中經濟資源概念
所謂經濟資源,必然具備有用性和稀缺性,有用性是資源之所以為資源的依據,稀缺性是經濟資源之所以為經濟資源的前提,而能否認識和利用這種稀缺的有用性則尚須依賴於一定的知識、技術和經濟條件,因此經濟資源通常被定義為具有稀缺性且能帶來效用的財富,是人類社會經濟體系中各種經濟物品的總稱 。
I. 西方經濟學中的資源指什麼
自然界中的物質,對人類無限的需求來說是有限的,稱為稀缺,這就是資源
J. 經濟學中的資源配置與資源利用
資源配置即以前所說的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 為誰生產的問題,微觀經濟學從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最大化行為入手,來解 決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問題。因為如果每個經濟單位都實現了最大化,整個社會的資源配 置也就實現了最優化。 宏觀經濟學解決的問題是資源利用,宏觀經濟學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研究現有資源未 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達到充分利用的途徑,以及如何實現增長等問題,如失業,通脹是資源利用的問題。微觀經濟學把 資源的充分利用作為既定的前提,但是30年代的大危機打破了這個神話。這樣,資源利用 就被作為經濟學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宏觀經濟學所要解決的問題。(資源配置是資源在社會經濟各部門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