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公共經濟學衡量指標

公共經濟學衡量指標

發布時間:2021-01-03 20:32:04

1. 請問衡量工業經濟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一、衡量工業經濟的主要指標有以下方面:
1)國內生產總值 - 所有由本國或外國公司生產的產品及服務的總和,GDP顯示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或下降)的步伐,並且被認為是一個經濟產量及增長力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2)工業生產率 - 它是對某國工廠,礦業,公共事業的生產量變化的連續加權式的測量,等同測量他們工業生產能力及在工礦,公用事業中有哪些可用資源可以被利用。
3)PMI指數英文全稱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采購經理指數 - 是國際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
4)CPI指數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PriceIndex),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5)PPI是英文 Procer Price Index 的縮寫,意為生產者價格指數或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6)耐用品 - 耐用品的訂單時量度國內廠家對立即或將來要送貨的貨品所接的訂單數。一件耐用品定義為該商品會持續使用一段時間(超過3年),而在期間對它的服務也持續。
就業成本指數(ECI) - 受薪就業時對在所有州及255個地區超過500個行業所提供的工作數量的量度,就業估計是基於大企業的市場調整。而且把在國內企業及政府里全職或兼職的受薪員工數目計算起來。
7)零售銷售 - 它是一個適時的指標,關於消費者的主要消費模式以及會因正常季節變動,節假日,交易日不同而調整。零售包括耐用和非耐用品商品銷售,及服務及難免發生的加在商品的費用稅收,但不包括負擔在消費者身上的銷售稅。
8)新建房屋報告 - 新建房屋報告量度每月與居住有關為單位的新建房屋的數目。一個建築的開始是指開挖地基的開始。同時主要由居住房屋建造組成,住宅房是對利率變動而作出反應的第一要素。
二、 經濟指標是金融及經濟的數據的片斷, 由政府或私人機構的各種各樣的代理處出版的.這些統計是定期告知公眾, 因此, 在金融市場, 幾乎每一個人都會依賴這些數據. 當許多投資對這種共享的信息的待機反應時, 經濟指標通常對產生交易及價格變動有很大的潛在力。

2. 公共經濟學簡答題什麼是稅收公平原則,衡量稅收公平的標准有哪些

一、稅收公平原則

稅收公平原則是稅收原則之一。它是關於稅收負擔公平地分配於各納稅人的原則,即國家征稅要使每個納稅人隨的負擔與其經濟狀況相適當,並使各納稅人之間的負擔水平保持平衡。

公平稅負原則曾被亞當·斯密列於稅收四大原則之首。公平包括公正、平等、合理等。公平稅負原則包括橫向公平和縱向公平兩重含義:橫向公平要求經濟條件相同的納稅人負擔數額相同的稅收;縱向公平要求經濟條件不同的人負擔不同數額的稅收。

西方經濟學家曾就稅收如何公平地分配於納稅人,提出過諸多觀點,大體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1)受益負擔公平說。亦稱「受益原則」。如亞當·斯密、盧梭等人曾根據社會契約論和稅收交換學說,提出過的受益原則。其認為,凡是受自政府提供的福利多的多納稅,這才是公平。

即根據納稅人從政府提供服務所享受利益的多少,判定其應納多少稅和其稅負應為多大。享受利益多的多納稅,享受利益少的少納稅,不享受利益的不納稅。

(2)天賦能力公平說。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公平學說,其依據人們的天賦基礎准則,即征稅應不妨礙人們按天賦才能進行收入分配。如果人們的稅後收入符合人們的天賦能力差別,則稅收是公平的。

(3)最小犧牲或最大效用說。即若征稅後能使社會的收入獲得最大效用的,稅收就是公平的。

(4)量能負擔說。亦稱「支付能力說」。即根據納稅人的納稅能力,判定其納多少稅或其稅收負擔多大。納稅能力大的多納稅,納稅能力小的少納稅,無納稅則不納稅。

近代,由於西方社會財富和個人所得分配日趨不均,稅收作為矯正收入分配懸殊差距的作用也日趨重要,公平稅負原則也日益受到重視。更多的西方經濟學者認為,稅收按每個人的納稅小來負擔才是公平的。稅負公平問題是稅收理論中的關鍵問題之一,是稅收制度設計的基本准則。

二、衡量稅收公平原則

1、受益標准受益標准亦稱「利益說」,即根據納稅人從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務中獲得效益的多少,判定其應納多少稅或其稅負應為多大。獲得效益多者應多納稅,獲得效益少者可以少納稅,不獲得效益者則不納稅。

從表面上看,這一原則有一定的合理性。既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償付從私人經濟中所得到的商品和勞務,那麼人們也應對具有公益性的政府支出,按照其獲得效益的多少做出相應分攤。

如果稅收不是按照納稅人享受政府支出效益的多少來課征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就成為對使用者的一種補助金。因為有些人享受這種服務是在其他人蒙受損失的情況下進行的。

它只能用來解釋某些特定的征稅范圍,而不能推廣到所有場合,如它可用來說明汽車駕駛執照稅、汽油消費稅、汽車輪胎稅等稅種,是根據納稅人從政府提供公路建設支出獲得效益的多少來徵收的,但卻不能說明政府的國防、教育、社會福利支出的受益和納稅情況。

每個人從國防和教育支出獲得的效益很難說清,也就不可能根據每個人的受益情況確定其應納稅額的多少。至於社會福利支出,主要是由窮人和殘疾人享受的,在他們的納稅能力很小甚至完全沒有納稅能力的條件下,又如何根據受益原則向他們多征稅呢?

所以,就個別稅種來說,按受益原則征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如我國車船使用稅就是按受益原則來分攤的稅收,即誰擁有並使用車船,享受公路、河流、湖泊或鄰海的設施,誰就負擔稅收,不使用的車船不征稅。但就稅收總體來說,按受益原則來分攤是做不到的。

顯然,這條原則只能解決稅收公平的一部分問題,而不能解決有關稅收公平的所有問題。

2、支付能力標准

能力標准亦稱「能力說」,即根據納稅人的納稅能力,判定其應納多少稅或其稅負應為多大。納稅能力大者應多納稅,納稅能力小者應少納稅,無納稅能力者則不納稅。

在西方經濟學界,這是迄今公認的比較合理也易於實行的標准。但如前所述,同意按照納稅能力征稅是一回事,怎樣測度納稅人的納稅能力是另一回事。西方經濟學界對納稅能力如何測度的問題說法不同,其中主要存在著主觀說和客觀說的爭議。

3、機會標准

機會標準是指稅收負擔按納稅人取得收入的機會的大小來分攤。納稅人取得收入的機會的大小是以其支配的生產要素的量來衡量。一般認為,納稅人支配的生產要素相等,在平均資金盈利率決定價格的條件下,就是獲得盈利的機會均等。

機會均等就被認為是公平的,反之被認為是不公平的。按盈利機會來分攤稅收有利於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從而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缺乏可行性。主要表現為生產要素的擁有量多少和經營者盈利多少並不是真正相關的。

僅就生產要素本身來說,勞動者的素質、生產設備的先進程度以及地理位置的優劣等,對盈利水平起決定作用。

(2)公共經濟學衡量指標擴展閱讀:

稅收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一)效率與公平的相容性

稅收的效率與公平是密切相關的,甚至可以認為它們是互為前提、互相促進的。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前提。沒有效率,公平只是淺層次的公平,即使形式上留有公平的痕跡,也不過是無本之木。另一方面,公平也是效率的前提。

因為失去了稅收的公平就不可能實現經濟的高增長,效率的標志就無法反映。可見,效率與公平的選擇不能顧此失彼,應該將相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公平與效率的不相容性

公平與效率歷來是一對難解的矛盾,其間存在著很深的排他性。要麼強調效率以犧牲公平為代價,換取效率的提高;要麼強調公平,以犧牲效率為代價,換取公平的實現。

(三)效率與公平的選擇

通過上述分析,必須正確處理好稅收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在「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況下,要注重解決主要矛盾。新稅制條件下,我國效率與公平的選擇應該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3. 經濟學基礎:你認為GDP指標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完善指示嗎為什麼舉例說明

不是,是一個指標之一,GDP包含的是在本國的所有企業(包括外資)的生產總值,他不包含本國在外生產的企業,這樣說來,他不能完全的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因為許多外資企業的生產價值被囊括進了GDP。一個更好但難以衡量的方式是GNP。同時GDP還有他的局限性,例如名義GDP的存在(通脹),使GDP誇大了原本的經濟實力。還有,GDP不能表現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幸福指數,而只能表現出一個國家居民的生活水準。

4.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有哪些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可以由多方面的指標來衡量,一般適用較多的是人均GDP、人均能源內消費、農村人口比容重、人口預期壽命、新生嬰兒死亡率、識字率等。不同的組織還制定指標來衡量各種制度環境。
其中,比如「人口預期壽命」、「新生嬰兒死亡率」能比較合理的反應出一個國家的人民生活水平狀況,是廣泛適用的衡量發展水平的指標。

一個經濟學論壇上看到的,如果感興趣建議看看

5. 衡量貧富差距的經濟指標是什麼

基尼系數是指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

根據國際慣例,一般認為,當基尼系數小於0.2時為高度平均,0.2~0. 3之間表示相對平均,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水平,0.4~0.6之間為不平均,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

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認為超過這條警戒線,就容易產生社會動盪。1990年,中國的基尼系數在0.34左右,2003年已經逼近0.45,2004超過0.465.收入差距的擴大導致了顯著的社會貧富差距。

在中國最貧困的20%家庭的收入僅佔全民所得的4.27%,最富裕的20%的家庭收入卻占社會收入的50.2 4%.佔中國人口10%的貧困人口,只佔有存款總額的3%,且呈下降趨勢,而占總人口10%的最高收入者卻佔有存款總額的40%,且呈上升趨勢。

(5)公共經濟學衡量指標擴展閱讀:

基尼系數的優缺點:

一、優點

基尼系數由於給出了反映居民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可以較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普遍採用。

二、缺點

1、沒有顯示出來在哪裡存在分配不公。

2、國際間,並無制定基尼系數的准則,一些問題如應否除稅項,應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應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應否加入政府的福利,並沒有一致性,以至沒有比較的准則。

6. 求助產業結構高度化衡量指標的經濟學解釋

一、以產業高度化、結構協調為重點推進區域工業化進程近年來內蒙古經濟高速增長,主要是工業經濟拉動的。第一,能源產業高速發展,內蒙古目前已成為國內的能源輸出大區,煤炭、電力高速發展的勢頭仍將持續,鄂爾多斯市的東勝、准格爾煤田儲量大、質量優,准格爾旗的高嶺土儲量在國內是最大的,質量也是最好的,完全有條件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工業陶瓷、建築陶瓷、日用陶瓷基地,煤炭、高嶺土,蘇里格天然氣田儲量為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現在僅是遠距離向外地輸送,成本高,效益低。呼倫貝爾盟的煤——電——銅冶煉加工,赤峰的煤——電——鉛鋅錫冶煉加工,都可以有力地推動區域的產業結構高度化進程,有效壯大地方經濟實力。第二,呼和浩特的河西公司、包頭的內蒙古第一機械廠、內蒙古第二機械廠等國內重點軍工企業,具有強大的機械精密加工技術,為國防事業、航天事業做出過重大的貢獻。抓住航天產業發展的契機,突出內蒙古的地域優勢,以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技術推動內蒙古的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機械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發展,不僅可以直接創造巨大的效益,而且可以有力地推動全區的產業高度化進程,促進內蒙古跨入工業大省(區)、進而躍入工業強省(區)的行列。第三,畜產品加工業發展強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鄂爾多斯、鹿王、仕奇、伊利、草原興發、蒙牛等以羊絨、羊毛、牛奶、牛羊肉為原料的畜產品加工企業迅速崛起,成為國內的馳名商標,對帶動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二、以發育市場體系、建立健全地方金融體系為重點,健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區域經濟功能在市場體系發育的進程中,中心市場、專業市場的作用日益突出,並成為影響地區經濟活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的經濟成長也進入了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經濟成長新階段,作為國內自然資源最密集地區之一的內蒙古正在向國內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業基地邁進,能源、重化工業是資本密集型的產業三、體現民族區域自治原則,適應市場經濟規范,實現體制創新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發展不同程度地受到計劃經濟時期體制因素的制約。這些體制因素既不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通行規范,更不利於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發展經濟應打破條塊分割,以資產為紐帶,組建以能源--原材料--高耗能工業為主體、高新技術產業化為主體的企業集團,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要求,打破煤、電、高耗能工業之間的行業壁壘,以地方政府進行能源--原材料--高耗能工業發展的統一規劃和項目指導,面向國內外招商引資,組建股份制的企業集團。這樣,不僅有利於克服企業各自為戰、開發效益低、環境成本高的問題,有利於資源的綜合開發、綜合利用,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加強環境保護,而且有利於將主體投資方與社會資本有效結合起來,改變目前國有壟斷企業「一股獨大」的畸形法人治理結構,使內蒙古的資源轉換戰略從依附型的被動運行模式過渡到自組織--自生長型的良性運行軌道,並以此為基礎,在5至10年內形成一批可以在國內、國外上市的大型企業集團,通過國內外資本市場的有效開發促成內蒙古區域經濟的新騰飛

7. 衡量經濟的指標有哪些如: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等。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間的相關關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例來說明經濟發展、收入增加對生活消費的影響程度。眾所周知,吃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其在消費支出中必然佔有重要地位。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消費的重心才會開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轉移。因此,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

基尼系數: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佔有了;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但這兩種情況只是在理論上的絕對化形式,在實際生活中一般不會出現。因此,基尼系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於0~1之間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8. 經濟學中衡量社會貧富差距的指標

相關漫畫基尼系數,或譯堅尼系數,是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勞倫茨曲線所定義的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

其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佔有了;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但這兩種情況只是在理論上的絕對化形式,在實際生活中一般不會出現。因此,基尼系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於0~1之間。 目前,國際上用來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標很多。基尼系數由於給出了反映居民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可以較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普遍採用。 基尼根據洛倫茨曲線提出的判斷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設實際收入分配曲線和收入分配絕對平等曲線之間的面積為A,實際收入分配曲線右下方的面積為B。並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這個數值被稱為基尼系數或稱洛倫茨系數。如果A為零,基尼系數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為零則系數為1,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洛倫茨曲線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數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趨向不平等,洛倫茨曲線的弧度越大,那麼基尼系數也越大。 另外,可以參看帕累托指數(是指對收入分布不均衡的程度的度量)。

9. 公共經濟學的計算題

一、單選

1、公共支出是下面哪一項的成本:A公共產品 B公共收入 C轉移支付 D政府行為

2、公共支出的首要原則是:A公平原則 B效益原則 C量入為出原則 D統籌兼顧原則

3、下列不屬於無償性公共支出的是:A社會福利 B教育 C財政補貼 D公用基礎設施建設

4、下列支出形式中,不以利於有償性公共支出的是:A公用基礎設施建設 B高新技術產業部門的建設 C農林牧漁的綜合開發 D教育部門支出

5、下列支出不屬於消耗性公共支出的是:A國防支出 B教育支出 C財政補貼 D行政支出

6、下列選項中,屬於可控性支出的是:A失業救濟 B國防支出 C以地方政府的補助 D食品券補貼

7、按支出的性質可將公共支出分為:A消耗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B民用支出和國防支出 C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和經濟管理支出

8、在預算管理的編制階段,應著重考慮的是:A節約 B效率 C穩定 D效果

9、國民經濟預算收入部分除下述哪一項外採用權責發生制:A個人所得稅 B儲蓄 C投資 D政府

10、國民經濟預算的支出項目除下述哪一項外,按照權責發生制計列:A商品購買 B勞務購買 C轉移支出 D國防支出

二、多選

1、公共支出的分析有:A結構分析 B總量分析 C數量分析 D質量分析

2、公共支出的原則有:A公平原則 B效益原則 C量入為出原則 D統籌兼顧原則

3、下列屬於積累性公共支出的有:A基本建設支出 B科技三項費 C文教衛生支出

D社會福利支出

4、按價值構成可以將公共支出分為:A補償性支出 B特殊利益支出 C積累性支出 D消費性支出

5、影響公共分類支出的因素主要有:A、GDP總量 B公共收入總量 C社會經濟制度 D經濟發展水平

6、影響公共分類的因素有:A國家職能的擴大 B社會福利事業的擴大 C經濟與收入的增長 D技術的發展

7、衡量公共支出規模的指標主要有:A定性指標 B絕對量指標 C相對量指標 D定量指標

8、下列屬於專用基金資金來源渠道的是:A特別捐稅的徵收 B自願繳款 C預算的撥款和補貼 D發行公債

9、加強預算管理的預算編制形式主要有:A零基預算 B專用基金 C業績預算 D復式預算

10、專用基金按照其用途進行分類,主要有:A經濟調節基金 B中央專用基金 C地方專用基金 D社會保障基金

三、判斷

1、公共支出就是政府行為的成本。√

2、公共支出按照經濟性質可分為有償性支出和無償性支出。×

3、公共支出按照價值構成可分為消耗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

4、轉移性公共支出並不反映公共部門佔用社會經濟資源的要求。√

5、可控性支出不受法律和契約的約束,可由政府部門根據需要分別加以決定和增減。√

6、政府采購也具有商業性的特點。×

7、公共支出規模的絕對量指標反映了在全社會創造的財富中由政府直接支配的數額。×

8、成本效益分析法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准確地測算各備選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9、中央專用基金歷史、數量和種類都遠超過地方專用基金。×

10、多年預算一般不經過立法機關批准通過,因而沒有法律性。√

四、簡答題

1、公共支出的原則是什麼?

答:公共支出的原則是政府在安排和組織公共支出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基本准則,是財政規律在支出上的具體化、系統化。公共支出通常應堅持以下一些原則:量入為出原則;公平原則;效益原則;統籌兼顧原則。

2、公共支出效益內涵的特點。

答:公共支出的效益內涵有自己的特點:①在計算所費與所得范圍上,要計算有形的和間接的所費與所得,既要分析政府本身的投入和所得,也需分析社會所付出的代價和所獲得的利益。②在衡量效益的標准上,必須確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重的效益標准。③在擇優的標准止追求的是整個社會的效益最大化。

五、論述題

從加強與經濟的預算編制形式的角度具體闡述公共支出的預算管理。

答:1、設計―規劃―預算制度。就是制定目標、找出替代途徑、確定最佳算什麼的預算形式。要點如下:①確定政策目標。在政府既定的撥款計劃內,首先必須清楚決策者的目標是什麼,或應該是什麼,然後對這些目標進行權衡。②找出不同的實現算什麼,即排列出完成這些目標的具體做法和手段。③確定不同途徑的成本和收益。④確定排序,判定不同途徑所實現的成果的滿意程度,做出優先劣次的排列。⑤經過比較,選取最佳方案,以最佳方案編制預算。2、國民經濟預算。是根據國民經濟核算資料編制而成的,能夠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分析和預測的經濟分析預算。該預算形式是綜合收支計劃,把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放在國民經濟的整體中考察,考察預算對國民收入、個人和企業部門收入的影響,因而擴大了預算的收支范圍,從根本上改變了預算的性質。3、多年預算。又叫流動預算或中期財政計劃,是年度預算的延長形式,其特點是,預算中不僅要列出本預算年度的有關數據,還要列出過去和若干年度的一系列數據,從中不僅可以看到某一年預算開支的各項成本,還能看到此後3到5年的支出成本。編撰多年預算的步驟主要有:①地,把國民收入、積累和投資的增長以及國際收支和公共收支聯系起來。②為支出項目中完全沒有彈性開彈性不大的基礎上做出計劃,如債務清償、行政、國防、投資的經營和維護等。③確定多年的分階段的公共投資規劃,區分最優先考慮的基礎上和在資金較充分條件下的次優先項目。④為稅收及非稅收的收入,來自車內外貸款及援助的所需資金做出計劃。

閱讀全文

與公共經濟學衡量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