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資本論》之前,馬克思已經完成了哪些政治經濟學著作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論猶太人問題》、《罷工和工人同盟》、《內工人聯合會》、《共產黨宣言》容、《僱傭勞動與資本》、《〈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剩餘價值理論》、《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工資、價格和利潤》。
(1)資本論三大經濟學巨著擴展閱讀:
馬克思是德國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馬克思創立了經濟理論《資本論》,馬克思確立他的闡述原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
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被認為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進行斗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2. 資本論是哲學著作還是經濟學著作.
個人認為《資本論》根本就是哲學著作,我承認,馬克思是個思想家,而且還挺偉大。但是說專馬克思是經濟屬學家我覺得純粹胡說八道,他可能很懂經濟學知識,但是他說出來的經濟學觀點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攻自破,還沒破的也是一層窗戶紙,捅一下就破了。他本質的錯誤就是對價值的定義,他定義價值是無差別勞動的結晶,已經將讀者引導到了僅有勞動者創造了價值的誤區中了。目的是為了團結「勞動人民」或者說「無產階級」來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既然是以政治為目的,那麼這個經濟學觀點有問題的「經濟學家」寫的著作怎麼可能算作是經濟學著作呢?
因為考慮到《資本論》確實指導了一批國家走上了民主、獨立、自強、富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道路上來,所以我這種沒看過《資本論》的人只能認為它是哲學著作,其中的經濟學部分只是為闡述哲學觀點而舉出的「特例」而已。
本人學經濟學出身的,目光不長,不懂哲學,但是這是我對馬克思的觀點,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3. 馬克思在經濟學方面的著作除了《資本論》還有什麼啊
馬克思全集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1835年8月)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1843年)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
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與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
罷工和工人同盟(1847年上半年)
工人聯合會(1847年12月底)
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1848年)
共產黨宣言(1848年)
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1853年5月31日)
倫敦交易所的恐慌—罷工(1853年9月27日)
給工人議會的信(1854年3月9日於倫敦)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1857年8月)
鴉片貿易史(1858年8月3日和9月3日)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
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1864年9月28日)
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
資本和勞動之間的斗爭及其結果(1865年5月底—6月27日)
工會(工聯)它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1866年8月底)
資本論第一卷(1867)
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致社會主義民主同盟中央局(1869年3月9日)
法蘭西內戰(1871年4月)
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4-5月)
資本論第二卷(1885)
資本論第三卷 (1894)
4. 資本論是經濟學著作,馬克思怎麼成共產主義者了因為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構建了一個偉大的理想的共產主義世界,資本論是他理論中最不靠譜的一部分,感覺是為了來為他的理想自圓其說的東西
5. 資本論是哲學著作還是經濟學著作
《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網路全書,同時也是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內社會經濟形態容的巔峰之作。
馬克思在這部著作里,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這樣就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發展。
6. 《資本論》是誰的著作
《資本論》是馬克思來主義政治經濟自學最經典的代表作,是馬克思耗費了40年時間的思想結晶。讀懂、讀通《資本論》是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必修課。只有通過學習《資本論》,掌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各種現實問題。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深刻分析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產生的根源,論證了危機的必然性,揭示了危機引發的各種經濟社會後果。所以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資本論》重新在一些西方國家成為暢銷書。德國《商報》2017年4月13日發表了《〈資本論〉及其剩餘價值》一文,其中寫道:「直到今天,如果誰想了解為什麼資本主義一再地產生危機,那麼他就繞不過《資本論》這部著作。」來源:荔枝網
7. 資本論是一部什麼經濟學著作
個人認為《資本論》根本就是哲學著作,我承認,馬克思是個思想家,回而且還挺偉大答。但是說馬克思是經濟學家我覺得純粹胡說八道,他可能很懂經濟學知識,但是他說出來的經濟學觀點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攻自破,還沒破的也是一層窗戶紙,捅一下就破了。他本質的錯誤就是對價值的定義,他定義價值是無差別勞動的結晶,已經將讀者引導到了僅有勞動者創造了價值的誤區中了。目的是為了團結「勞動人民」或者說「無產階級」來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既然是以政治為目的,那麼這個經濟學觀點有問題的「經濟學家」寫的著作怎麼可能算作是經濟學著作呢? 因為考慮到《資本論》確實指導了一批國家走上了民主、獨立、自強、富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道路上來,所以我這種沒看過《資本論》的人只能認為它是哲學著作,其中的經濟學部分只是為闡述哲學觀點而舉出的「特例」而已。 本人學經濟學出身的,目光不長,不懂哲學,但是這是我對馬克思的觀點,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8. 國富論、資本論與施國寶知本論這三大名著有相互矛盾的表述,到底信誰啊
國富論原文是「要確定兩個不同的勞動量的比例,往往很困難。兩種不同專工作所費去的時間,往往屬不是決定這比例的唯一因素,它們的不同困難程度和精巧程度,也須加以考慮。」明明白白說了要考慮勞動時間,只是勞動時間並不是唯一考慮因素。資本論里勞動生產率指的是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勞動產物的量,相對的勞動時間也是同同一勞動相比較的。兩個論述側重點不同,但是並沒有沖突。知本論沒看過,不知道。
9. 經濟學時代巨著
首先,客觀的的說明一下關於資本論到底應該閱讀么。
應該肯定的是資本論是一部全面剖析資本主義經濟的巨著,但是其中的一些理論,尤其是政治經濟學部分中的一些,已經不能解釋資本主義的發展,比如資本構成理論認為資本有機構成越高,資本家獲得的剩餘價值越少,但當今社會,所有的企業包括我們國家的國有企業無一例外的在提高自己的資本有機構成。因而我不建議通讀全文。馬克思在世時只完成了《資本論》第一卷的出版,所以只建議閱讀此卷。
其次,關於當代世界經濟,可以閱讀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這本書承認有非自願失業的存在,首次提出國家干預經濟的主張,對整個宏觀經濟學學的貢獻是極大的貢獻,而其現在的許多經濟學理論都源於此書。如果你可以認真閱讀此書的話,相信當代經濟學的整個理論構架你就可以一目瞭然了。
最後,由於經濟學自身的原因,作為經濟學的學生應該明白,沒有哪個理論可以完整解釋所有的經濟學中的問題,因而,在閱讀任何有關經濟學理論的書籍中應以始終批判的精神去閱讀思考,得出自己的觀點,希望你可以更接近人類的真理。
另外,下面是我認為不錯的一些書籍,有空時可以閱讀,由於篇幅原因不能一一介紹,可以根據興趣,選擇閱讀。自由秩序原理,魔鬼投資學,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其中有些和經濟學並無直接關系,但對理解經濟學會有幫助。
PS:如果有疑問我們可以討論啊!
10. 在《資本論》之前,馬克思已經完成了哪些政治經濟學著作
馬克思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共產黨宣言》。
1844年經濟和哲學手稿 (1844年),論費爾巴哈 (1845年),哲學的貧困 (1845年),僱傭勞動與資本 (1847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857年),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1859年),剩餘價值理論共三卷(1862年), 工資、價格和利潤 (1865年)。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1835年8月);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1843年) ;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
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與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 ;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
罷工和工人同盟(1847年上半年);
工人聯合會(1847年12月底);
關於自由貿易的演說(1848年);
共產黨宣言(1848年);
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1853年5月31日);
倫敦交易所的恐慌—罷工(1853年9月27日);
給工人議會的信(1854年3月9日於倫敦);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1857年8月);
鴉片貿易史(1858年8月3日和9月3日);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
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1864年9月28日);
工資、價格和利潤(1865年) ;
資本和勞動之間的斗爭及其結果(1865年5月底—6月27日);
工會(工聯)它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1866年8月底);
資本論第一卷(1867);
總委員會關於洛桑代表大會的呼籲書(1867年7月中旬);
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致社會主義民主同盟中央局(1869年3月9日);
法蘭西內戰(1871年4月);
巴枯寧「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摘要(摘錄)(1874年);
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4-5月) ;
資本論第二卷(1885);
資本論第三卷 (1894)。
(10)資本論三大經濟學巨著擴展閱讀:
K.馬克思和F.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立的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規律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是社會科學的一種,它的基本觀點主要包括在馬克思的重要著作資本論中,馬克思研究了經濟學和英國歷年的經濟統計資料,對經濟學理論進行了分析。
馬克思提出了剩餘價值理論,認為勞動的付出沒有得到同樣的回報,剩餘價值被沒有付出勞動的「資本」所剝削。馬克思認為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和產品的社會化必然會導致產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解決的辦法只有實行計劃經濟。
歷史上沒有一個經濟學家可以提出一貼萬應靈葯,人類對經濟規律的理解還只是處於一種大致定性的狀態,馬克思發現了經濟規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社會學領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從1843年開始,德國學者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社會經濟問題,為構建研究經濟問題的社會科學理論貢獻了畢生的精力。馬克思提出了剩餘價值理論,認為勞動的付出沒有得到同樣的回報,剩餘價值被沒有付出勞動的「資本」所剝削。
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和產品的社會化必然會導致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解決的辦法只有實行計劃經濟。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是一種社會學的觀點,是馬克思在大英圖書館中經年累月研究出來的。
他沒有提出如何實行計劃經濟的具體辦法,雖然後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實行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偏差,甚至導致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但目前仍不能夠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有錯誤,市場經濟仍然要不斷地和周期性經濟危機作斗爭,而解決的方法仍然是要不斷地加強政府調控,即對經濟進行計劃。
歷史上沒有一個經濟學家可以提出一貼萬應靈葯,人類對經濟規律的理解還只是處於一種大致定性的狀態。
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研究在一定生產力狀況基礎上的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理論。其邏輯要點可以用「五個一」來概括。一個基礎、一個關系、一個中心、一個矛盾、一個結論。一個基礎就是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
一個關系就是勞資關系。一個中心就是指著重闡述剩餘價值。一個矛盾是指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的對抗性矛盾。一個結論就是社會進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