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葯物經濟學評價的作用

葯物經濟學評價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1-03 04:26:11

㈠ 葯物經濟學與葯物經濟學評價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這個小組的名稱叫葯物經濟學,但從大家的發言來看,對於該學科的概念和范圍,還是有些地方需要澄清的。

葯物經濟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我們目前經常說的葯物經濟學,是狹義的概念,指的是葯物經濟學評價。我看到這里有些帖子裡面,其實講述的更廣義的概念,這樣容易使新入門者產生混淆。

以我個人的理解,范圍最廣闊的概念,應該是衛生經濟學(或說健康經濟學,即:Health Economics)。這指的是將經濟學理論應用於衛生領域,研究衛生資源配置、技術選擇、人員激勵等廣闊的研究領域,最終目的,是促進衛生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激勵。

廣義的葯物經濟學,是衛生經濟學的一個子領域,是專門研究葯品相關的經濟學問題,包括葯品研發、生產、流通、使用、保險給付、產業競爭等方面的內容。

狹義的葯物經濟學,也就是國內常說的葯物經濟學,是指葯物經濟學評價(PharmcoEconomics Evaluation),即以經濟學評價技術,通過對葯品治療的成本和產出的全面分析,探討葯物的經濟性,以優選經濟性好的葯品。這是醫葯廠商最需要的技術,因為可以用於市場推廣和與政府、醫保協商定價和目錄准入。

上述三個概念,是逐步縮小的關系。

所以,講述葯物經濟學,應該說清楚是廣義的經濟學分析,還是狹義的經濟學評價,否則會導致誤導和混淆。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事實上,有很多的衛生經濟學、葯物經濟學專家,他們擅長的是廣義的經濟學分析,通常活躍在宏觀衛生政策領域,而對狹義的葯物經濟學評價技術,他們其實是很不了解的,因為兩者的技術內容差別巨大。所以,在選擇葯物經濟學專家合作或者去考研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他們是做什麼的。

㈡ 葯物經濟學在促進合理用葯中有何作用

1合理復用葯的意義制1.1對待葯物應取一分為二的態度,因為葯物的作用也具有兩面性:其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有益作用是主要的一面;但其另一面則是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反應往往難以避免,對社會的危害更不容忽視。迄今為止,人類還不能達到研製出的葯物完全有益無害,因此只有加強對葯物使用許可權、過程和結果的監管,力求應用得當,趨利避害,才是合理用葯的意義所在。1.2葯物是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其實際種類數量十分有限,遠遠不能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衛生保健需求,必須在葯物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方面精打細算,通過正確選用、合理使用,發掘現有葯品的作用潛力,才能提高使用效益,從而減少浪費,節約資源。

㈢ 葯物經濟學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對象有哪些

◆ 疾病知識,醫學抄知識,臨床知識,健康科普知識,為您疾病康復提供幫助葯物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片面地追求葯物資源的最大節約,而是確保占社會全部資源合理比重的葯物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實現健康狀況的最大限度改善。主要研究對象有以下幾方面。① 研究葯物資源利用的經濟效果,對葯物資源利用程度的現有水平進行評價,選擇一葯物經濟學評價,也即對葯物資源利用的客觀經濟性進行評價,從而選用經濟性好的葯物以及葯物資源利用程度較高的途徑與方法。② 研究提高葯物資源利用程度的途徑與方法,從深層次上能動地提高葯物資源的利用程度,進而提高葯物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③ 研究醫葯和經濟的相互關系,探討醫葯與經濟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途徑。來源:浙江省醫學會資料提供,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㈣ 哪個國家第一個將葯物經濟學評價用於葯品報銷決策

韓國是亞洲第一個將規范的葯物經濟學證據應用於醫保報銷決策的國家,也是 目前亞洲唯一一個強制執行葯物經濟學評價的國家。

㈤ 葯物經濟學評價的原則

葯物經濟學評價的理論基礎為福利經濟學,由英國經濟學家霍布斯和庇古於20世紀20年代創立,這一時期的福利經濟學被後人稱為舊福利經濟學。20世紀30年代,卡爾多、希克斯、勒納等人對舊福利經濟學理論進行了批判,並從帕累托的理論出發創立了新福利經濟學。新福利經濟學和舊福利經濟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研究框架,它是一個新體系而不應僅僅被認為是理論上的改進。此後薩繆爾森、伯格森繼續在新福利經濟學的框架內研究並提出社會福利函數理論。二戰後,阿羅不可能定理的提出否定了社會福利函數理論,結束了新福利經濟學時代。20世紀70年代以來,福利經濟學進入了新發展時期,提出了許多新理論、新學說,其中包括社會選擇理論、非福利主義、超福利主義等[1,2]。由此可見,福利經濟學的發展並非一脈相承,而是由多種福利學說鬆散組成的。

從評價方法角度分類,葯物經濟學評價的理論基礎可以分為福利經濟學中的福利主義與超福利主義,二者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論框架[3,4](見表1)。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方便與超福利主義對應,本文中的福利主義是指廣義上的福利主義,代表新福利經濟學觀點,而不僅僅是新福利經濟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新福利經濟學有四個基本原則[3]:效用原則,個人主權,結果論和福利主義)。福利主義觀點是通用領域經濟學評價的理論基礎,是在固定預算的前提下嘗試最大化個體效用的總和,其分析方法為成本-效益分析,通常用支付意願來測量效用指數,成本和收益都用貨幣計量; 超福利主義觀點主要應用於健康領域,其目的旨在通過選擇比某一標准更具經濟性的健康產品來最大化健康產出,而這一標准必須由政策制定者來選擇,其分析方法主要是成本-效果分析與成本-效用分析,成本用貨幣計量,而結果用生命年(Life Year,LY)、質量調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傷殘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等效果、效用指標來測量。

效用是消費商品或服務的相對滿意程度或欲求的測量手段,效用函數是偏好的數字化表現形式。福利主義認為健康是在一個經濟體制中可以被生產出來的眾多商品之一,是可以產生效用的消費,它與人們的能力和期望有關,允許不同個體有不同的偏好,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意願支付法 超福利主義不是根據健康與其他商品頭對頭比較的偏好來進行定義,是通過健康產品對健康本身的貢獻,而不管其是否產生效用[5,6]。

福利主義的觀點視一些人的個體健康價值在與其他商品比較時比其他人要多;超福利主義的觀點則排除任何收入、社會群體的變化,認為所有患同類疾病的個體健康價值都是一致的。福利主義的觀點在健康領域里很難實現,因為在實踐中很難測量每個個體增加一個健康水平的支付意願。超福利主義觀點看似天真,但是它用一個統一的標准來衡量所有個體的健康價值,因此在實踐中很容易被執行。此外,將阿瑪蒂亞森的非福利主義觀點引進健康領域並發展為超福利主義的著名健康經濟學家Culyer也認為,健康產品不同於其他商品,有著較強的特殊性,基於效用的福利主義觀點應用於健康領域的經濟學評價是不合適的,並支持使用QALY來測量健康。大多數國家的健康管理部門也特別願意接受超福利主義的觀點,例如英國健康和臨床療效國家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就是超福利主義觀點的忠實實踐者[7]。

福利主義有著理論完備性的優點,而超福利主義易於實踐,因此一些超福利主義者常常試圖將兩種觀點的優勢結合起來,建立一種既有理論完備性又易於在實踐中執行的方法[8]。Johannes-son[9,10]認為,如果成本-效果分析使用一個外設的評價標准,它就可以被解釋為成本 - 效益分析。由此可見,在有人為設定評價標准干預下的超福利主義,同樣也具有與福利主義相似的理論完備性。

㈥ 葯學經濟學及其在葯品費用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 如何控制葯品費用的上漲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葯物經濟學研究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工具。文章對葯物經濟學的定義、研究方法、實施步驟及作用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 葯物經濟學 費用,葯品 控制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and its role in controlling drug costs He Zhigao,Chen Jie,Dept. of Research on Hospital Administration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200032
Abstract Controlling the rise of drug costs has become a problem which is in dire need of solution.The study of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The paper offers an introction to the definition,research methods,application steps and functions of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Cost,Drug Control

近年來,我國的醫療費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遠遠地超出了國內生產總值10%左右的增長速度,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控制醫療費用的迅速增長已成為大家所關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葯品費用是醫療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醫療費用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影響醫療費用急劇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國醫院的業務收入中有50%左右來源於葯品,因而醫療費用的控制焦點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葯品費用的迅速增長。
控制葯品費用迅速增長的關鍵是弄清楚葯品費用上漲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葯。造成葯品費用迅速增長的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齡化、疾病譜改變、慢性病增加、居民保健意識增加、葯品成本提高等;二是不合理因素,如價格管理存在漏洞,醫院補償機制不完善,以葯養醫、用葯管理鬆懈,現行的醫療制度存在弊端和不合理用葯等。
葯品費用控制要從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即醫院,付費方、需求方即病人等方面著手,重點是在盡可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的基礎上控制費用上漲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衛生資源,保證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特需性。
目前國內外在控制葯品費用方面採取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如葯物利用評價〔1〕,葯品價格控制,風險共擔合同〔2〕,制定基本醫療目錄和醫療保險用葯目錄,實行「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改革城鎮職工醫療制度即費用共擔〔3〕,以及職業道德教育。這些方法對控制葯品費用的上漲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但也存在著某些不足之處。一是它更多地考慮葯品的價格,而忽視了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葯品費用短期上漲的同時,可能帶來葯品費用的長期上漲;二是它對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帶有一定的強迫性,沒有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葯物的經濟學評價可彌補這一缺陷,它從葯物的成本和治療效果兩個角度出發,綜合評價葯物治療的成本效益。
一、葯物經濟學
(一)定義:葯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是指葯物治療對衛生保健系統和人類社會所付出的成本和產生效果的描述和分析。具體地說,葯物經濟學應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手段,結合流行病學、決策學、生物統計學等多學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葯物治療方案、葯物治療方案與其它方案,如手術治療以及不同醫療或社會服務項目,如社會養老與家庭照顧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評價其經濟學價值的差別。葯物經濟學的服務對象包括醫療保健體系的所有參與者:政府管理部門、醫療提供單位、醫療保險公司、醫生以及病人。葯物經濟學目前已發展成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視。
(二)研究方法:葯物經濟學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種:最小成本分析(Cost Minimization 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 Utility 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CBA)。
1.最小成本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是在臨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何種葯物治療,包括其它醫療干預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須證明兩個或多個葯物治療方案所得結果無顯著性差異,然後通過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於它要求葯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包括療效、副作用、持續時間完全相同,應用范圍較局限。
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較為完備的綜合經濟評價形式之一,比較健康效果差別和成本差別,其結果以單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其特點是治療結果不用貨幣單位來表示,而採用臨床指標,如:搶救病人數、延長的生命年、治癒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採用兩種表示方法:(1)成本與效果比值法:成本與效果比值,即每產生一個效果所需的成本。(2)額外成本與額外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給予一額外成本,是否能產生額外效果,成本效果分析雖然受到其效果單位的限制,不能進行不同臨床效果之間的比較,但其結果易於為臨床醫務人員和公眾接受,是葯物經濟學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發展,與成本效果有許多相似之處。從某種程度上講,兩者均用貨幣來衡量成本,並且測量結果也都採用臨床指標作為最終結果的衡量參數。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為一種單純的生物指標,如延長壽命時間、增加體重、降低的血壓數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結果卻與質量密切相關,注意到病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採用效用函數變化,即常用單位是生活質量調整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QALY),而非健康結果變化。可以進行不同疾病葯物治療措施的比較,是近年來受到推崇的葯物經濟學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響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質量指標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葯物經濟學研究界對於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爭議。
4.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種成本和結果均以貨幣單位測量的經濟學分析方法。與成本效果分析所不同的是結果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它不僅具有直觀易懂的優點,還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較不同葯物對同一疾病的治療效益,還可以進行不同疾病治療措施間的比較,甚至疾病治療與其它公共投資項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資的比較,適用於全面的衛生以及公共投資決策。然而,許多中、短期臨床效果變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殘疾狀態難以用貨幣單位衡量,有關長期效果的數據資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經濟學家以外的臨床醫療人員和公眾很難接受以貨幣單位衡量的生命、健康的貨幣價值。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衛生經濟學以及葯物經濟學研究上的應用遠遠少於成本效果分析。
(三)實施步驟:葯物經濟學分析的實施需要10個步驟來完成〔4〕:(1)明確葯物經濟學研究的問題;(2)確立研究的觀點;(3)治療方案和結果的確立;(4)選擇恰當的葯物經濟學方法;(5)結果的貨幣價值;(6)資源的區分;(7)確立結果事件的概率;(8)決策分析;(9)進行成本兌現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結果表示。
必須明確葯物經濟學所研究的問題和研究觀點。葯物經濟學的觀點可來自於社會、付費方、機構、部門、病人、任何或所有這些方的一個結合。其次,必須區分治療方案和與它們相關的積極或消積的後果。選擇葯物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將其治療結果用貨幣價值來表示。葯物獲得成本與醫療成本包含在與臨床效果直接相關的成本之中,也可來源於文獻或者歷史記載,也可以將其建立在合理的假設基礎之上。
二、葯物經濟學研究在控制葯品費用上漲方面的作用
葯物經濟學不僅注重葯物治療的成本,同時也關注葯物治療的結果,因而在控制葯品費用方面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接受性。葯物經濟學的作用主要通過下面幾個方面來體現:
(一)指導新葯的研製生產: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中,商品的需求取決於商品的價值和質量。葯品雖作為一種特殊商品,但其仍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徵,其需求同樣的取決於葯品的價值和質量(效果)。葯品的成本效果(效益)越大,其需求量也越大。因此,對研製生產葯品的廠商來說,必須盡可能研製生產出成本-效果好的葯品,從而獲取所需的利潤。葯品生產廠商可根據葯物經濟學研究結果,作出是否生產某種葯品或在遵循葯品價格制定原則的前提下適當降低葯品的價格以提高葯品的成本效果。

二)用於制定公費醫療用葯報銷范圍:目前我國的《國家基本葯物目錄》主要是根據臨床醫療需要來考慮的,即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經濟因素、價格因素考慮較少。該葯物名錄適用於全民,主要是指導和規范臨床用葯行為。公費醫療用葯報銷范圍的葯物遴選是以《國家基本葯物目錄》為基礎進行的。用葯報銷范圍既考慮臨床需要,又考慮經濟等綜合因素。其經濟因素主要指葯物的療程價格,它沒有考慮葯物治療過程中的其它費用,如檢查化驗費、住院費等;它也不考慮葯物的成本-效果比或成本效益比,因而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目前國外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在確定葯品報銷范圍時,除了要求廠商提供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外,還要求廠商提供該葯與國內治療同樣疾病的最常用葯物或以適當的非葯物治療措施作為對照比較物的葯物經濟學結果,國家指導委員會將參考葯物經濟學的結果來作出是否給予報銷的決定。
(三)幫助醫院制訂醫院用葯目錄、規范醫生用葯:目前我國許多省市為了控制醫療費用的迅速上漲,開始實行「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政策。其基本思想是提高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降低醫院的葯品收入,使葯品費用的增長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這一政策的推行,對醫院的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醫院盡可能使用療效好、價格低的葯物,即成本效果好的葯物,將成本效果好的葯物納入醫院的用葯目錄中,以便葯物費用的增長幅度控制在政策規定的范圍內。葯物經濟學的研究結果有助於醫院將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葯物選進醫院用葯目錄中。同時,醫院用葯目錄的制訂可規范醫生的用葯行為,阻止不合理用葯。
(四)確定葯物的適用范圍:任何葯物都不是萬能的,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對患某種疾病的某一人群有效的葯物對另一人群不一定有效,其成本效果也是低的。例如,降膽固醇葯物用於治療具有一定危險因素的高膽固醇血症病人,是公認成本效果好的治療措施,而用於單純高膽固醇血症病人,則成本效果不佳。若將降膽固醇葯物用於治療許多沒有危險因素的單純高膽固醇血症病人,則不但不能降低醫療費用,相反將引起醫療費用的上漲。葯物經濟學研究的是特定人群特定疾病葯物治療的成本效果,因而其針對性較強,目的比較明確。
(五)幫助病人正確選擇葯物: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以及醫療體制的改革,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識將逐步增強,醫療服務市場的特殊性也將因此有所改變,不會純粹是醫療服務的供方市場,尤其是葯品服務,越來越多的病人將會自己到醫葯商店選擇和購買葯品。因此,病人對有關葯品信息的需求將會增加,尤其是葯品的價格、效果和成本效果。病人希望得到成本效果比較好的葯品,葯物經濟學研究可滿足病人這方面的需求。
葯物經濟學可從多方面來控制葯品費用的迅速上漲,在我國開展葯物經濟學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必須給葯物經濟學在控制葯品費用中的作用以一席之地。目前,我國的葯物經濟學研究還剛剛起步,許多人對其還不了解,知之甚少,國家在制訂《公費醫療用葯報銷范圍》沒有完全考慮葯品的葯物經濟學特性。因此從現在開始必須大力開展葯物經濟學的宣傳和研究工作,並象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國家一樣將葯物經濟學研究納入有關的規定中,充分發揮葯物經濟學的作用。

㈦ 葯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的兩大要素是

成本和收益是葯來物經濟學研究源與評價的兩大要素。
正確識別並計量成本和收益是進行葯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的基礎。成本和收益的識別與計量的准確、合理與否,直接關繫到葯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結果的准確性、合理性。

葯物經濟學是經濟學原理與方法在葯品領域內的具體運用。廣義的葯物經濟學(pharmaceuticaleconomics)主要研究葯品供需方的經濟行為,供需雙方相互作用下的葯品市場定價,以及葯品領域的各種干預政策措施等。狹義的葯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是一門將經濟學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術運用於臨床葯物治療過程,並以葯物流行病學的人群觀為指導,從全社會角度展開研究,以求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現有醫葯衛生資源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㈧ 問答題 何謂葯物經濟學,有何臨床意義

王見定教授挑戰「生命科學突破獎」

(三)申報「生命科學突破獎」的理由

作為統計學突破的又一最大受益者(它與經濟學並列),非生命科學莫屬。生命科學簡單地可以定義為:它是系統闡述與生命特徵有關的重大課題的科學。醫學是針對人進行生命特徵研究的科學,從這點意義上講,醫學是生命科學的一個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每一個學習生物或醫學的人都會發現統計學貫串了生物學與醫學的整個過程。

一般認為最早的記錄是1348年歐洲一半人死於黑死病(鼠疫);第一世界大戰時爆發的西班牙流行性感冒,幾個月內帶走2000萬人的生命,一年時間內,全球范圍內5000萬到一億人死於此疫(HINI禽流感)......到1859年達爾文完成了《物種起源》,1865年孟德爾完成的《植物雜交試驗》,1889年高爾頓完成的《自然遺傳》,1916年皮爾遜完成的《數學對進化論的貢獻》,1925年費希爾完成的《研究人員用統計方法》,......這些都是早、中期運用統計學進行生命科學研究的典範。到了20世紀50年代,遺傳物質DNA螺旋結構的發現,整個試驗過程處處使用了現代統計學方法,開創了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動的新紀元。進一步對基因的檢驗以及基因檢測結果能告訴你有多高的風險患上某種疾病,而且正確指導你合理用葯,均應用了現代統計學的基本方法。最後,我們注意到各種病毒、病菌的發現,生存原理、控制方法以及相應的各種葯物的研發、各種疾病相關指標的測定無一不是採用了各種統計學方法......

一句話,統計學是生命科學的生命線,離開了統計學,生命科學不得生存和發展。「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統一理論」作為統計學的最新理論,必將全面提升生命科學的水平,當然完全達到了挑戰「生命科學突破獎」的水準。

㈨ 什麼是葯物經濟學評價

《中國葯物經濟學》(雙月刊)創刊於2006年,是由農工中央委員會主管,中國中醫葯研究促進會主、國家相關部門給予政策指導、全面介紹葯物經濟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案例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刊宗旨是:促進葯物經濟學在葯政管理部門和醫療保險、新葯研發與定價、臨床合理用葯、葯品資源合理配置、臨床葯學等方面的應用。直接去雜志社投稿吧,雜志社的編輯也是經常流動的。

㈩ 葯物經濟學的評價方法

(1)最小成本分析(CMA):

最小成本分析又稱為成本分析,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種特例,它是在臨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何種葯物治療(包括其他醫療干預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須證明兩個或多個葯物治療方案所得結果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P>0.05,然後通過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於它要求葯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包括療效、副作用、持續時間完全相同,所以應用范圍較局限。

(2)成本效果分析(CEA):

成本效果分析是較為完備的綜合經濟評價形式之一,主要比較健康效果差別和成本差別,其結果以單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分析比值)表示。其特點是治療結果不用貨幣單位來表示,而採用臨床指標,如搶救病人數、延長的生命年、治癒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採用兩種表示方法:①成本與效果比值法,即每產生一個效果所需的成本。②增量成本與增量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給予一增量成本,是否能產生增量效果呢?成本效果分析雖然受到其效果單位的限制,不能進行不同臨床效果之間的比較,但其結果易於為臨床醫務人員和公眾接受,是葯物經濟學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CUA):

成本效用的分析是成本效果的發展,與成本效果有許多相似之處。成本效用分析是在結合考慮用葯者意願、偏好和生活質量的基礎上,比較不同治療方案的經濟合理陛。從某種程度上講,兩者均用貨幣來衡量成本。並且測量結果也都採用臨床指標作為最終結果的衡量參數。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為一種單純的生物指標(如延長壽命時間、增加體重量等),成本效用分析的結果卻與質量密切相關,注意到病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採用效用函數變化[常用單位是生活質量調整年(QALY,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而非健康結果變化。其可以進行不同疾病葯物治療措施的比較,是近年來受到推崇的葯物經濟學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響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質量指標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葯物經濟學研究界對於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爭議。

(4)成本效益分析(CBA):

成本效益分析是比較單個或多個葯物治療方案之間或其他干預所耗費的成本和由此產生的結果值(效益)的一種方法,它要求成本和效益均用貨幣來表示。效益可是多方面的。

閱讀全文

與葯物經濟學評價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