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學中M3是什麼意思
M3=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
M0=流通中的現金=通貨發行額-金融內機構庫存容現金;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反映國內消費支出情況,對判斷國民經濟現狀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提升,表明消費支出增加,經濟情況較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表明經濟景氣趨緩或不佳。
對外貿易佔中國GDP比重達到60%以上,對中國經濟影響巨大。歐美日經濟危機持續時間越長,對中國實體經濟出口量的沖擊越大。
宏觀經濟景氣分析是一種經濟周期分析方法,它主要是指通過分析一些主要宏觀經濟指標的變動,研究經濟周期變化的客觀規律性,預測經濟波動的趨勢及其影響,為企業經營和宏觀經濟調控提供決策依據。
如前所述,經濟波動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復甦四個階段,它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性的,而且必然會通過一定的經濟指標的變化反映出來。這些指標稱為敏感性指標,通常按周期循環的時間性區分為三類,即領先指標、一致同步指標與滯後指標。
❷ 經濟學mpt是什麼意思
MPT即經濟學中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因為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英語Modern Portfolio Theory,所以簡稱MPT。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PT)是一個著名的金融概念,描述了在投資組合中配置多樣化的方法以在可容忍的風險范圍內取得預期的收益,美國學者哈里.馬科維茨在1952年的論文中首先引入這個理論,這個理論旨在降低非系統風險。也就是由某項投資的特性帶來的風險。
在使用MPT時,投資者將不同的資產組合起來,這樣當某些資產價格下跌時,另外一些價格等幅的上漲,這樣這個組合的市值保持平穩但是,當市場整體上漲時組合中的資產價值隨市場一同上漲。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主要由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APT模型、有效市場理論以及行為金融理論等部分組成。它們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過去主要依賴基本分析的傳統投資管理實踐,使現代投資管理日益朝著系統化、科學化、組合化。
(2)共票經濟學擴展閱讀;
行為資產組合理論打破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中存在的局限,比如理性人局限、投資者均為風險厭惡者的局限、和風險度量的局限,更加符合實踐中投資者的實際投資行為。
內容是;設立了單一心理賬戶和多個心理賬戶單一心理賬戶,投資者之所以把投資組合整個放在一個心理賬戶裡面,是因為他們只關心投資組合中各資產的相關系數,多個心理賬戶投資者會將投資組合分成多個部分分別放入不同的賬戶,從而忽視的各個賬戶之間的相關關系。
與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不同之處,行為資產組合理論實際上是對不同資產的風險程度的認識和特定投資目的的基礎上所構建的一種金字塔式的資產組合,金字塔的每一層對應著投資者特定的投資目的和風險特徵。
❸ 經濟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經濟學的三個基本問題概括來說就是:
一、生產什麼
二、如何生產
三、為誰生產。
拓展資料:
經濟學有以下幾種分類:
從研究的范圍來看:宏觀經濟學、中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
從歷史發展來看:家庭經濟學、政治經濟學。
從政府參與經濟發展的方式看:市場經濟、計劃經濟。
從經濟的主體來看:政府經濟(又稱公共經濟或公共部門經濟)、非政府經濟(包括企業經濟等)。
從經濟的研究對象來看:金融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等。
經濟學
❹ 曼昆經濟學原理
假如你要坐長途公共汽車回家,車票的價格是100元,而你不巧在買車票的時候專發現錢包掉了,身上只剩屬50元。而此時車也到了要開的時間,車上還有空坐位。如果你這時向車站說明了你的情況並告訴車站里的負責人說你只有50元了,他們如果同意以50元的價格載你:
他們的邊際成本就是0,而邊際利潤是50元。因為他們的車是按時必須開出的,沒載你也沒損失什麼,載上你就多賺50元。與長途汽車相同的是,航空公司多載一名等退票的乘客就多賺300美元(邊際利潤)。不同的是,航空公司在飛機飛行的過程中要提供軟飲料糕點等服務(這些服務即是邊際成本),而汽車不需要其他服務,所以汽車的邊際成本是0元,利潤是50元。
❺ 什麼是經濟學經濟學有什麼用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首先,學習經濟學有助於你作出更好的個人決策。在你的一生中,你需要作出各種各樣的經濟決策。比如說,在即將完成高中學業的時候,你需要決定是否去上大學或上什麼樣的大學?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你需要決定是繼續在國內讀研究生,還是出國留學,或者去工作?在工作之後,你要決定如何花費你的收入:多少用於現在的消費?多少用於儲蓄?如何投資你的儲蓄?是買股票還是存在銀行?或許有一天你成了一個企業的老闆或經理,此時,你需要決定你的企業應該生產什麼產品?賣什麼樣的價格?在什麼媒體上作廣告?招收什麼樣的人員?提拔誰當你的助手?如此等等,不一而舉。為什麼決策是重要的?因為你的資源是有限的――你的時間有限,收入也有限。如果你參加工作,就可能沒有時間上大學;如果你把錢用於買房子,就可能沒有錢再來買汽車。所以你必須在各種競爭性的需求之間分配你有限的資源。進一步,更為麻煩的是,你的決策常常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作出的。比如說,當你選擇學無線電專業的時候,你並不確定當你畢業的時候,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何。為了避免決策的失誤,你需要一些理論的指導。經濟學是有關個人選擇的科學。學習經濟學有助於你作出更好的決策。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明白了為什麼經濟學是西方大學里聽眾最多的選修課。
其次,學習經濟學有助於你理解你生活於其間的世界是如何運轉的。你的生活狀況不僅取決於你自己的決策,而且依賴於其他人的決策,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理解你周圍的世界如何運行,自然有助於改進你的決策。你可能為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感到驚奇。比如說,當你想買一台電視機的時候,只要支付必要的價格,就可以把它從商場搬回家;當你在大街上走的飢腸轆轆的時候,走進一家飯館就可以指揮別人給你上菜,而無須回家自己做飯。而事實上,你事前並沒有告訴電視機的生產廠家為你生產一台電視機,也沒有通知飯館的老闆為你准備飯菜。那麼,是什麼因素使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經濟學是有關人們之間的決策如何相互作用的科學。學了經濟學,你就可以明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如何使自利的個人為大家服務。你也可以明白,為什麼壟斷行業的服務那麼差,而收費卻那麼高;為什麼今年北京的計程車提價了,司機反而不高興;為什麼一個流行歌手演出一晚上可以賺好幾萬,而一個建築個人一個月也只能賺幾百元;為什麼利率一上升股票價格就下跌;為什麼中國經濟增長這么快,而下崗工人卻越來越多;為什麼國有企業設備那麼好,而就是競爭不過民營企業;為什麼那麼多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一生勤勤懇懇,一到59歲就犯貪污罪;……。
再次,學習經濟學有助於你理解政府政策的優與劣。每個社會都離不開政府。學習了經濟學,你會明白我們為什麼需要政府,什麼是政府應該乾的,什麼是政府不應該乾的。我們需要政府,是因為在存在諸如外部性、公共產品這樣的場合,依靠市場不能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比如說,如果沒有政府的干預,自私自利的企業家也許會使你喝太多的污水;如果沒有政府,私人部門也許不會提供你諸如路燈這樣的公共產品。特別地,我們需要政府來提供市場交易所需要的規則和秩序這樣一類公共產品,需要政府保護我們的個人財產和人身安全。但政府對市場的過多干預常常導致供給不足、價格扭曲、資源浪費、壟斷橫行。政府的政策選擇不僅影響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效率,而且影響包括你在內的每個公民的福利。所以當你希望政府制定某種政策的時候,你必須謹慎考慮這種政策的不利後果。經濟學常識有助於你思考這樣的問題。比如說,如果你是一個打工仔,你也許會認為政府應該制定一個「最低工資法」保護你的利益,或者向富人多征稅來補貼你,而經濟學原理會告訴你,這樣做的後果也許是你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再比如,作為消費者,你也許會認為政府應該對商品的價格作出限制,而經濟學會告訴你,這樣做的後果是你也許再也買不到這種商品。普通人總希望吃免費午餐,經濟學家告訴你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常識可能會誤導你,經濟學會使你不過於迷信政府。
最後,學習經濟學可以改進你的思考方式。經濟學是一門科學。科學是什麼?科學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如同天文學通過觀測天體現象來歸納天體運行規律一樣,經濟學家通過觀測現實經濟現象歸納經濟規律。經濟學家有自己的語言和思維方式。諸如需求、供給、彈性、消費者剩餘、機會成本、比較優勢、外部性、信息不對稱、均衡等等,是經濟學的基本語言。掌握了這些經濟學語言,你就可以更好地思考你周圍的世界是如何運行的。外行人常常批評經濟學家看問題過於簡單,而他們忘了,科學的力量就在於把復雜的現象簡單化。經濟學就象一張指路圖,它舍象了現實中的許多細節,卻使你更清楚自己要去的地方。你沒有必要成為一位經濟學家,但知道經濟學是如何思考問題是有益的,至少,你不大容易被蹩腳的經濟學家和誇誇其談的政治家所蒙蔽。無論你今後干什麼,你不會後悔自己學過經濟學。
如果你已經決定學點經濟學,接下來要作出的一個決策是選擇哪本書入門?當你在決定是否購買一本書之前,你還必須考慮的是:你能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麼收益?這種收益是否能補償你為此付出的成本?收益可能是不確定的,但就成本而言,你必須記住的一點就是,讀書的時間成本遠遠大於買書的貨幣成本。所以,你應該買最好的書,而不是最便宜的書。但是,非常遺憾,許多人常常忘記了這一點。
當然,選擇好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圖書市場充斥著眾多的經濟學圖書,質量參差不齊。每位作者都會聲稱自己的書最好,而作為初學者,你不大可能有能力判斷哪本好,哪本不好。這就是經濟學家講的信息不對稱:買的人不如賣的精。
在這種情況下,最安全的辦法當然是選擇最權威的經濟學家寫的書。為什麼要選擇最權威的經濟學家寫的書?原因不僅是因為最權威的經濟學家爐火純青,對理論的把握最准確,能深入淺出地寫出「正經」來;而且因為最權威的經濟學家最注重自己的名聲,他們既沒有必要用出一本新書的辦法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也不敢為了賺取版稅而濫芋充數地出書。這就如同麥當勞不敢賣過時的漢堡包一樣。他們的聲譽就是質量的信號,他們的名字就是一種品牌。
看完了好評我哦~~
❻ 什麼是經濟學經濟學是研究什麼的
經濟學是一門對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分配以及消費進行研究的社會科學。
經濟學注重的是研究經濟行為者在一個經濟體系下的行為,以及他們彼此之間的互動。
在現代,經濟學的教材通常將這門領域的研究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檢視一個社會里基本層次的行為,包括個體的行為者(例如個人、公司、買家或賣家)以及與市場的互動。而宏觀經濟學則分析整個經濟體和其議題,包括失業、通貨膨脹、經濟成長、財政和貨幣政策等。
經濟學的分析也被用在其他各種領域上,主要領域包括了商業、金融、和政府等,但同時也包括了如健康、犯罪、教育、法律、政治、社會架構、宗教、戰爭、和科學等等。到了21世紀初,經濟學在社會科學領域各方面不斷擴張影響力,使得有些學者諷刺地稱其為「經濟學帝國主義」。
麻省理工「開放式課程」經濟學首頁 中文版本 網頁鏈接
❼ 經濟學是什麼啊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7)共票經濟學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經濟學理論建基在理性的「極大化」這假設之上,每個人都會在局限下選取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在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真假並不重要,只要假設推論出來的可被驗證含意,能夠解釋及推測現實世界,我們就接受這個理論。但是奧地利經濟學的理論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動的行動公理基礎之上。其學派旗幟鮮明的反對把理性狀態和極大化作為經濟學的邏輯前提。
凡是有解釋能力的理論,都一定有被事實推翻的可能性,但未被事實推翻。 我們永遠不能證明一個理論,因為下一次的事件總會有機會推翻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