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強烈徵求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原理的考試經驗
1.如何應對自考政治經濟學原理新變化
從2005年1月份開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經濟管理類專業啟用了《政治經濟學原理》2004版新教材。下面我們逐一分析新版教材中考點的變化,並針對考點、命題的類型做出基本推測。
18個知識點有變化
新版教材在體系結構上作了較大調整,把整個體系分為五篇二十二章,將一般原理和范疇集中在第一篇,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分析構成第二、三篇,第四、五篇闡述了經濟體制、經濟運行、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等內容。
新版教材的邏輯結構更趨合理,也便於考生把握整體,但內容有所增加,需要考生理解和記憶的東西明顯增多。
新考點主要分布在以下一些知識點上:(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來源;(2)剩餘價值學說的地位;(3)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4)勞動聯系的經濟形式、勞動交換方式及其特徵;(5)價值的形成與創造;(6)價值源泉、創造價值的勞動和勞動者;(7)資本主義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8)分工與協作的關系;(9)產業結構的演化趨勢;(10)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11)資源配置的任務、目標、方式;(12)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含義;(13)經濟全球化的雙重作用;(14)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及其途徑;(15)國有資產的管理體制;(16)漸進式改革的歷史地位、特點;(17)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需要處理好的關系問題;(18)小康社會的實現目標。
兩種方法順利掌握新考點
2004版《政治經濟學原理》有這樣的特點:一般原理和范疇部分較為瑣碎,概念多,有些部分還較為抽象,不易理解。考生掌握這部分內容時,需要克服記憶、理解、辨析等許多困難。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分析,主要部分選自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高深抽象;闡述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經濟體制、經濟運行、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等部分的內容,相對容易理解,但內容多難以熟練記憶。所以考生無論如何要背一部分基本內容,才能應對考試。
復習的關鍵在於如何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記住必要的答案和知識點。考生通過下面兩個方法可以順利掌握2004版教材中的新考點。
當然,理解是記憶的好助手,通過理解記住概念和問題的答案是較為理想的狀態,但為了考試過關,即使不理解,考生也必須強制性記憶部分內容。如何記憶?我認為解決問題的策略是:首先從問題中找到要點,再從要點中找到關鍵詞,將關鍵詞記住,然後反過來努力用自己的話將關鍵詞擴展為要點,將要點組合成問題,再用自己的話對要點做一些必要的說明,問題的答案就比較全面了,這是應對簡答題和論述題的基本辦法。一個大問題,關鍵詞只有幾個,應當說比較容易記住。將關鍵詞擴展為要點,需要做一些准備,基本方法就是把原來的要點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應對選擇題的基本辦法是理解原理、熟記要點,也就是考試大綱中要求「識記」和「領會」的知識點。如此照辦應對試題肯定不成問題,問題是相當部分考生難以達到這個要求。那麼考生又該怎樣備考呢?據以往的助考經驗,我深信採用逆向復習法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所謂逆向復習法,就是讓考生以回答問題的方式理解和熟記最基本的要點,同時把一些有可能出選擇題的關鍵句子列出來,以填空題的方式讓考生熟記或留下印象。這種方法實際上是一種讓考生從試題的標准答案看試題,掌握應對試題的知識點。
對考點、命題類型的基本推測據以往經驗,每有新版教材推出時,其新增內容往往是命題的高度關注區。下面針對考點、命題的類型做出基本推測。
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問題答案中的黑體字部分為要點,應努力熟記。答案無黑體字的問題,考生可據情況處理,最好找出關鍵詞,將其熟記。
1、資產階級_______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提供了理論來源。(古典經濟學)
2、_______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的理論基石。(剩餘價值學說)
3、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先進生產力不斷取代落後生產力的歷史進程,而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是_______.(科學技術的應用)
4、_______是指社會勞動劃分和獨立化為不同部門和行業的分工。社會分工如果從生產領域的空間范圍來劃分,則可分為_______.(社會分工;生產單位內部分工、國家內部分工和國際分工)
5、在生產過程中,全體勞動者之間如果沒有分工,只是共同協力完成同一種工作,這叫做_______;而許多勞動者在分工的基礎上所進行的協同勞動,則叫做_______.(簡單協作;復雜協作)
6、從狹義的產業結構來看,產業結構可分為四種類型:_______.(兩大部類產業結構、農輕重產業結構、傳統與新興產業結構、生產要素密集度產業結構)
7、勞動是價值的惟一源泉,只有_______才能創造新價值。物化勞動不創造新價值,只能轉移其原有的舊價值。所以,價值的創造就是指商品生產過程中由活勞動新增加到所生產商品中的價值,而不是指轉移到商品中的物化勞動的原有價值。價值的惟一源泉是活勞動,即活的_______.作為價值惟一源泉的活勞動,既包括生產商品的工人的活勞動,又包括生產商品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的活勞動;既包括生產商品的工人的活勞動,又包括生產商品的_______和科技人員的活勞動。隨著勞動過程本身的協作性質的發展,生產商品和創造價值的勞動者,由個體生產者轉化為_______即結合勞動人員。(活勞動;抽象勞動;管理人員;總體工人)
8、資源配置的三個基本要素是_______.資源配置的任務就是在不同時間、不同部門和地區之間分配資源使用的_______.資源配置的目標,是通過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利用,使有限的資源取得_______.(資源使用的時間、空間和數量;數量;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9、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同社會主義部分的研究對象有何異同?
答: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與資本主義部分的研究對象,既相統一,又有差異。其統一面在於,二者都是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即經濟利益關系,揭示經濟運動規律。其差異面在於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重在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研究,揭示其內在矛盾、階級對抗性和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發展與滅亡的客觀規律,揭示資本主義終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則重在研究怎樣鞏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實現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經濟利益。具體表現為,研究怎樣處理好經濟生活中的各種矛盾,以加快生產力的發展;怎樣改革和完善經濟體制,健全和完善經濟運行機制,優化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以促進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逐步實現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以達到共同富裕。
10、如何理解分工與協作的關系?
答:一般來說,分工與協作是勞動過程的兩個側面,有分工就有協作,分工越是發展,生產專業化程度越高,協作也就越加發展和密切。分工協作的產生和發展,可以使生產資料得到更好的利用和節約,促進生產力諸因素得到更有效的結合,在短時期內完成某種工作,降低單位產品的勞動消耗,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所以,分工協作的產生和發展,意味著人們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強,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從而是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現代化機器大工業生產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生產過程中,既有細致的分工和高度的專業化,又有緊密的協作和相互聯系,從而促進生產力迅猛發展。
11、簡述產業結構的演進趨勢。
從各種類型的產業結構的演進趨勢來看,兩大部類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製造消費資料部類所佔比重逐漸下降,製造生產資料部類所佔比重逐漸上升;農輕重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農業比重逐漸下降,工業比重逐漸上升;工業中的輕工業的比重逐漸下降,重工業比重逐漸上升;傳統與新興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傳統產業逐步被新興產業所代替,新興產業逐漸成為主導產業;生產要素密集度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重逐漸減少,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日趨發展;三次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是,第一產業比重逐漸下降,質量日益提高,第二產業的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的比重逐步提高。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的特點及總的復習要求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這部分內容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個是它的理論性,在《政治》考研試卷涉及的各個學科中,它是理論性最強的一個學科。它所闡述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包括列寧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基本理論分析,它的各個章節、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著比較嚴密的邏輯關系,構成了一個比較完備的理論體系。另一個是它的一般性,它雖然是在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但其中的許多內容都具有一般性,即對於社會化大生產、對市場經濟是完全適用的,可以用來分析說明我國市場經濟運行中的某些問題和現象。
考慮到上述兩個特點,同學們在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這一學科的內容時,應特別注意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1)要注意對本學科中各章節所闡述的基本理論、概念、范疇、規律和觀點的全面系統的把握。由於本學科自身的理論性比較強,概念、觀點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比較緊密,考生在學習中一定要注意全面系統准確地理解有關的知識點。事實上,在每年政治試卷"政治經濟學"這一學科的試題中,有相當一部分(約25%)屬於直接考察基本概念、范疇和規律;甚至某些主觀性試題的回答,也要求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為基礎,要求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的有關理論和知識,去分析說明現實經濟運行中的現象和問題。
(2)對某些重要的概念、范疇和規律,要力求作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即不僅要知道概念、規律本身的含義,還要進一步把握這些概念、規律本身的來龍去脈,了解這些概念、范疇、規律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這是因為,在歷年政治考研試卷中,政治經濟學部分的試題,往往並不是簡單地考察某個概念、范疇和規律,而是把幾個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概念、范疇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分析說明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這一點在多選題中表現得最為明顯,而多選題往往又是難度值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個題型。
(3)要在平時學習中就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即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現象、問題以至黨的有關方針政策。由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這部分內容本身就具有一般性,可以用它來分析、說明和指導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因此,在試卷出題時,往往要求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經濟現象和問題。例如,在2001年試卷中有一道材料題,要求運用價值規律的有關原理,分析說明邯鋼經驗及其成功的原因。又例如,在2002年理科試卷中有一道材料題,要求考生運用經濟全球化的有關原理,分析、說明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及我國應有的基本對策。
(4)要注意學科之間的聯系和融匯貫通。近年來政治考研試卷命題的一個明顯趨勢,是往往給出一個或幾個材料或觀點,要求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分別加以分析和說明,考生要重視這一命題趨勢。對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來說,要特別注意它與《鄧小平理論概論》中有關經濟建設、經濟體制改革部分的聯系。預計今後試卷中有相當一部分試題,會要求考生綜合運用這兩個學科中的有關知識、原理去加以分析說明。這是因為,我們現在從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建設,是以發展市場經濟為導向的,它必然要求按照市場經濟運行自身的規律辦事,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中相當一部分內容,就是在分析和闡述市場經濟運行中的一般規律和相應的概念、范疇。
『貳』 政治經濟學原理的目錄
第一篇政治經濟學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導論 3
第一節 政治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3
一、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 3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4
第二節 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6
一、物質資料的生產 6
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8
三、在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中研究生產關系 9
四、研究生產關系包括研究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 11
第三節 政治經濟學的根本任務 12
一、經濟規律的內涵 12
二、經濟規律的特點 12
三、經濟規律的類型 13
第四節 政治經濟學的性質與意義 13
一、政治經濟學的性質 13
二、學習政治經濟學的意義 14
小結 15
單元測試題 16
第二章 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運行的一般原理 20
第一節 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與社會經濟的基本形態 20
一、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更替與一般規律 20
二、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 22
第二節 商品的二因素與勞動的二重性 24
一、商品的二因素 24
二、生產商品勞動的二重性 26
三、勞動二重性學說的意義 28
第三節 商品的價值量 28
一、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28
二、商品價值量同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的關系 30
三、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30
第四節 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31
一、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產生的經濟條件 31
二、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 32
第五節 貨幣的產生與職能 33
一、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起源 33
二、貨幣的本質與職能 35
三、貨幣流通規律 38
四、紙幣、信用貨幣與電子貨幣 39
五、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39
第六節 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40
一、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40
二、價值規律的主要作用 42
三、市場機制 43
第七節 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45
一、正確看待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時代性 46
二、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 46
小結 48
單元測試題 48
第二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與經濟運行
第三章 剩餘價值的生產 55
第一節 貨幣轉化為資本 55
一、資本的總公式及其矛盾 55
二、勞動力成為商品 58
第二節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及其特徵 59
一、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 60
二、資本主義生產過程 60
三、剩餘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 62
第三節 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 63
一、資本的本質 63
二、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 64
三、剩餘價值率 65
第四節 剩餘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 65
一、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65
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66
三、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關系 68
第五節 資本主義工資 68
一、資本主義工資的現象與本質 68
二、資本主義工資的形式 70
三、工資的變動及其國民差異 70
第六節 資本積累 71
一、資本主義再生產 71
二、資本積累的實質與必然性 73
三、資本主義積累的後果 74
小結 76
單元測試題 77
第四章 剩餘價值的實現 83
第一節 資本的循環 83
一、產業資本循環的三個階段 83
二、產業資本循環的三種形式 85
三、產業資本實現連續不斷循環的條件 85
第二節 資本的周轉 86
一、資本周轉速度 87
二、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 87
三、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 90
四、資本周轉速度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影響 91
第三節 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 91
一、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和理論前提 91
二、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 92
三、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 94
四、生產資料生產的優先增長 97
第四節 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97
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 97
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及物質基礎 98
小結 99
單元測試題 100
第五章 剩餘價值的分配 105
第一節 平均利潤與生產價格 105
一、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 105
二、影響利潤率的因素 106
三、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106
四、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108
第二節 剩餘價值的分配形式 109
一、商業資本和商業利潤 110
二、借貸資本和利息 112
三、銀行資本和銀行利潤 114
四、股份資本與股息 114
五、土地所有權與地租 116
小結 119
單元測試題 119
第六章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演化 124
第一節 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 124
一、自由競爭引起生產和資本的集中 124
二、生產和資本集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產生壟斷 125
三、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 126
第二節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實質 133
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 133
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和實質 134
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雙重作用 138
第三節 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壟斷資本主義經濟關系 140
一、經濟全球化的產生與發展 140
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資本主義國際經濟關系 143
第四節 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 147
一、壟斷資本主義是過渡的資本主義 147
二、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必然 148
小結 150
單元測試題 150
第三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與經濟運行
第七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 159
第一節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159
一、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結構 159
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客觀必然性 160
三、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162
第二節 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163
一、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內涵 163
二、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164
三、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165
第三節 社會主義非公有制經濟 167
一、非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形式 167
二、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 169
三、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170
第四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 171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按勞分配 172
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173
三、加快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176
小結 179
單元測試題 179
第八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85
第一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85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185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徵 187
三、計劃與市場兩種調節手段的有機結合 189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190
一、企業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 190
二、現代企業制度 191
第三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基礎 194
一、完善現代市場體系 194
二、規范市場秩序 197
第四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調控體系 199
一、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199
二、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200
三、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 201
四、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經濟政策 202
第五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保障體系 205
一、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 205
二、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必要性 205
三、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206
小結 206
單元測試題 207
第九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 212
第一節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12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212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13
三、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16
四、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 217
五、統籌區域發展 219
第二節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 221
一、經濟全球化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221
二、我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基本形式和戰略格局 223
三、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227
小結 230
單元測試題 231
主要參考文獻 235
配套資料索取說明 237
『叄』 急求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的心得體會
前些年,美國有一部風靡一時的電影-《誰陷害了兔子羅傑?》。在這部電影里,卡通人物和「大活人」同時出演。你說它是什麼電影呢?是卡通片還是傳統的電影?似乎很難界定。但這種拍攝手法的效果特別好,觀眾很喜歡,於是,從那時起,卡通穿插真人成了一種很時尚的電影拍攝手法。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在創新產生之前,人們認為舊的東西乃是天經地義;一旦捅破了那層窗戶紙,人們會發現:新東西是如此簡單和美麗。
這種「嫁接式」的創新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我聽過某相聲演員模仿單田芳說評書的風格播天氣預報,也挺生動新穎的。當他繪聲繪色地說到:「嗚……,從西伯利亞刮過來一股,寒流!」的時候,那效果就是比四平八穩的天氣預報播音員要來得好。
我以前在學校里上經濟學課的時候,當遇到那些味同嚼蠟的單元時,也曾經異想天開:要是用漫畫或者寓言來講述經濟學的道理,那該多好啊!後來,還真的見過一些不錯的經濟學科普讀物。比如,記得在1985年時,看過張五常的《賣桔者言》。張老師(又一個張老師,哈哈!)用大馬哈魚的例子,來說明科斯定理。還有,在詹小洪主編的《經濟學家茶座》里,也經常可以見到通俗易懂的好文章。
可惜,大部分教科書以及經濟學的文章著述,都習慣於「端著」。這似乎是為了印證馬克思的名言:「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一個普遍的誤區是:誰要是把科學弄得讓群眾喜聞樂見一點兒,誰讓通往科學的道路稍微能夠走得順一點,誰就不能稱之為科學。我們現在學的經濟學、或者叫西方經濟學(宏觀和微觀),其理論框架早在100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經搭建完成了。後來的發展和創新,也是在原有的脈絡上做出一些延展。因此,現在再來講西方經濟學,基本的工作就是介紹和詮釋已有的理論成果而非做出什麼新貢獻。既然這樣,何不把詮釋的工作做得更人性化一點呢?在這方面,張世賢老師就做了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他自己是經濟學博士,按照小人之心(比如我自己)來度君子之腹,越把經濟學弄得高深莫測,才越能顯得經濟學博士的不一般,張老師顯然不這么想。他用幽默的文筆、巧妙的比喻來告訴讀者:經濟學其實就是那麼回事,並不神秘,而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非常實用的理論。
值得一提的是,張世賢老師的《經濟學演義》,用了大量的三國的典故,這就使這本科普性質的讀物,增加了很強的趣味性。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可能是中國傳播最廣的文學作品了。即使是販夫走卒,也都津津樂道。所以,張老師選擇三國演義作為虛擬人物和事件的來源,可謂獨具匠心。使人們讀起來更加產生「無厘頭」式的幽默效果,也就拉近了經濟學理論和普羅大眾的距離。比如,同樣是闡述科斯定理,張五常用的例子是北美哈德遜河的大馬哈魚來說明,而張世賢老師則拿司馬懿和諸葛亮共用漢江來「說事兒」,後者無疑離我們中國的讀者更近。
如果你想輕松地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建議你讀張世賢老師的這本《經濟學演義》。你大可不必正襟危坐、煞有介事,只需在茶餘飯後想起來時隨手翻閱,就可以教會你很多有用的知識,使你產生很多感悟
『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遠程教育,政治經濟學原理 的單元測試答案誰!我網上找不到。
而是貫注雙腿。——「狂風奔雷腿」!說時遲那時快,漫天腿影縱橫飛舞,密集如滂沱暴雨。
『伍』 對外經貿大學遠程教育(政治經濟學原理)單元測試的答案
飯後溝溝壑壑
『陸』 緒論單元測試 提交作業 2. 多選題(20分)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 )的理論體系。 A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B.馬克思政治經濟學 C. 科學社會主義 D.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體系。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