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歇爾經濟學說的主要特點
馬歇爾經濟學說的特點:
1.馬歇爾學說的任務:拯救英國傳統經濟學的遺產,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是古典經濟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擴展或繼續。
2.馬歇爾在對古典學派進行繼承的同時,又吸收了邊際效用學派,成為繼約翰 • 穆勒之後的第二個折衷調和體系。
3.他認為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但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他所指的對人的研究不過是用制約人的經濟活動的追求滿足和避免犧牲兩種心裡動機對從事經濟事務的人的活動的解釋。馬 歇爾在這個舊的框架之中引入了新的要素之後,使得經濟學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理論體系,並對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尤其是微觀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經濟學在方法論上的主要特點:
(1 連續性是馬歇爾的經濟學分析的基礎;
(2 供求價格論是馬歇爾的經濟學理論中心;
(3 局部均衡是馬歇爾的經濟學的主要分析方法;
(4 以靜態分析為主,兼有動態分析是馬歇爾的經濟學分析的一個特點;
(5 恰當的利用數學是馬歇爾經濟學的一個特點。
『貳』 馬歇爾在經濟學界的主要貢獻有哪些,以及意義
馬歇爾在經濟學界的主要貢獻是創建了新古典學派,並使經濟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意義在於馬歇爾的經濟學說對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馬歇爾在經濟學界的主要貢獻
馬歇爾創建了新古典學派。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該書在西方經濟學界被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 這本書在馬歇爾在世時就出版了8次之多,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專著,多年來一直被奉為英國經濟學的聖經。而他本人也因此被認為是英國古典經濟學的繼承和發展者,他的理論及其追隨者被稱為新古典理論和新古典學派。
馬歇爾學說構成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礎。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核心是均衡價格論,而《經濟學原理》正是對均衡價格論的論證和引申。其認為,市場價格決定於供、需雙方的力量均衡,猶如剪刀的兩翼,是同時起作用的。 他闡述了均衡價格論,把傳統的生產費用論、供求論同邊際效用論結合在一起,提出需求價格、需求規律、需求曲線、供給價格、供給規律、供給曲線、邊際效用、邊際生產成本消費者剩餘等概念,分析了均衡價格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馬歇爾經濟學說在英語國家替換了古典經濟學體系其供給與需求的概念,以及對個人效用觀念的強調,構成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礎。
馬歇爾學說使經濟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馬歇爾之前,經濟學僅僅是人文科學和歷史學科的一門必修課。而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的主要成就之一就在於建立了靜態經濟學,它把數學的定量材料僅僅作為附錄和腳注,獨自開創了邊際效用理論,使經濟學從僅僅是人文和歷史學科的一門必修課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具有與物理學相似的科學性。
(二)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意義
馬歇爾的經濟學說集是19世紀上半葉至19世紀末經濟學之大成,並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方法,對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馬歇爾所闡述的經濟學說被看作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繼續和發展。以馬歇爾為核心而形成的新古典學派,在長達40年的時間里,在西方經濟學中一直占據著支配地位。
『叄』 馬歇爾對經濟學的主要貢獻及其對經濟學發展的影響
馬歇爾是古典經濟學派的集大成者,現代微觀經濟學體系的奠基人,版是圖解局部均衡分析法權的鼻祖,對於商品市場中的需求供給分析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主要著作為《經濟學原理》,這本書在經濟學歷史中被看作和斯密的《國富論》,李嘉圖的《賦稅原理》,弗里德曼的《價格理論》齊名的劃時代的作品。
此外,馬歇爾帶出的學生在經濟學歷史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最著名的人物是「看得見的手」的創始人凱恩斯和福利經濟學的大家庇古
『肆』 馬歇爾經濟學的理論
19世紀最後的20多年裡,價值或價格理論是經濟學家爭論的主要問題之一。J.S.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以前的古典經濟理論,把探討的重點放在供給方面,傑文斯、門格爾和瓦爾拉則把注意力集中於需求,而且傑文斯及其後來者,更進一步宣稱價值完全取決於需求。很難估計這場討論對馬歇爾的相對價格理論的內容和形式的影響。他宣稱自己關於價值和分配理論的主要內容在1870年以前已經形成,但他不會去證明自己理論的原創性,他認為這是愚蠢的自尋煩惱。馬歇爾對一些人批評供求分析十分氣憤。在供求分析中,他試圖調和古典理論和邊際效用學派。他的觀點是,他為了真理而研究而不是為了和平。而且他的供求分析的形成早於傑文斯、門格爾和瓦爾拉著作之前。
馬歇爾相信,正確理解時間的影響和謹慎處理經濟變數間的相互關系,就可以解決是生產成本還是效用決定價格的爭論。最終產品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因為價格較低時,個人的購買量將較大。供給曲線的形狀取決於分析時時段的劃分。關於價格的決定,時間越短,需求越重要;時間越長,供給越重要。長期中,如果固定成本存在且供給完全彈性,則價格將完全取決於生產成本。誇大供求中任一方在價格決定中的作用都是沒有意義的。馬歇爾用類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原因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想找到一個簡單原因的任何企圖都必將失敗。更重要的是,馬歇爾堅持認為邊際分析被許多經濟學家誤用。他說,這些經濟學家以為是邊際價值(成本、效用或生產率)以某種方式決定了整體價值。例如,在分析最終產品的價格時,按馬歇爾的觀點,說邊際效用或邊際成本決定價格是錯誤的。馬歇爾認為效用或邊際成本不決定價格,因為隨價格變動的價值是由這些因素在邊際上的行為相互決定的。這時,馬歇爾再次聰明地運用類推的方法解釋了他的觀點。傑文斯把價格決定中的主要因素(效用,成本)與價格隔離開來,他在試圖尋找一簡單因果傳導鏈——生產成本決定供給,供給決定邊際效用,邊際效用決定價格——時出現了錯誤。因為他忽視了這些因素的相互關系和相互影響。如果把三個球放在一個碗里,一個是邊際效用,一個是生產成本,第三個是價格,說任一有球的位置決定了其他球的位置顯然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是這些球相互決定每一個球的位置。需求、供給、價格在邊際上相互影響,且相互決定。
馬歇爾試圖說明他的價格理論與李嘉圖的價值理論的關系,以及關於效用、生產成本誰決定價格的爭論。馬歇爾認為他的理論基本上與李嘉圖的一致。但他指出李嘉圖認識到了需求的作用,只是因為需求的影響很容易理解而給予了有限的關注,而把他的主要精力用於更困難的成本分析,這一點邊際效用學者很難同意。馬歇爾發現李嘉圖價值理論的生產成本包括了勞動成本和資金成本。大多數經濟理論史學者認為,這是對李嘉圖的過於誇大的解釋。依馬歇爾的觀點,李嘉圖的價值理論最主要的缺點是,他不能處理時間的影響且不能明晰地表達他的觀點。馬歇爾拒絕接受傑文斯和其他邊際效用理論學者的說法,他們認為已完全推翻李嘉圖的價值理論,而以一個正確的方法即幾乎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於需求方面,取代了李嘉圖的理論。馬歇爾在審查傑文斯對李嘉圖理論的擴展和發展時,認為他對李嘉圖的處理偏離了李嘉圖完整價值理論的基礎。 馬歇爾指出需求對價格決定的影響相當容易理解,這也許是對的。然而有幾個關於需求的理論問題,馬歇爾並不能令人滿意地解答。他似乎意識到這些困難而通過假設避開它們。他對需求理論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用清晰的公式表達了需求價格彈性的概念。價格和需求量互相影響,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價格變化和需求量變化之間的關系程度被稱之為價格彈性系數,即eD = — %需求量變化 / %價格變化 = — (△q / q) / (△p / p)
等式右邊的負號是因為價格和需求量是負相關的,因此系數通常是一個負數。單個產品價格乘上需求量將等於買者的全部消費或賣者的全部收入。如果價格下降1個百分點,需求量增加1個百分點,則買者總支出或賣者總收益保持不變,即eD = 1。如果某類商品的eD > 1,則稱其是價格有彈性,如eD < 1則稱其是缺乏彈性。馬歇爾還將彈性的概念用於供給,給出了經濟學另一極其有用的工具。雖然,價格彈性的觀點在更早的文獻中有所論述,但只到具有很強數學能力的馬歇爾才精確地表述了它,因此,他被認為是價格彈性的發現者。
按馬歇爾的觀點,個人之所以需要商品是因為可以通過消費獲得效用。馬歇爾的效用函數的形式是可以相加的,他通過加總消費每一商品的效用得出總效用。消費商品A獲得的效用取決於消費A的數量,而不取決於其他商品消費數量。替代和補充關系可以忽略,一個可以相加的效用函數是:U = f1qA f2qB f3qC ...... fnqn
考慮到替代和補充關系的效用函數表達如下:U = f(qA,qB,qC,......qn)
埃奇沃思和歐文·費雪,這兩個馬歇爾同時代的人,提出現在更通用的效用函數。我們將簡單討論馬歇爾使用可以加總的效用函數的最重要的含義,它與收入效用有關。馬歇爾假定效用可以通過價格體系測定。他還認為一組人內部相互之間的比較是可能的,因為在同組比較時,個人的特殊情況被去掉了。
馬歇爾第一個表述了通常的需求規律:需求量隨價格下降而增加,隨價格上升而減小。他注意到羅伯特-吉芬收集的信息,這些信息顯示窮人的麵包的需求曲線可能向上傾斜;也就是說,對這些人,麵包價格的上升將導致肉或更昂貴商品的需求的減少,麵包消費的增加。
讓我們回到推出需求曲線的理論問題,看馬歇爾是如何處理的。因為他使用可以相加的效用函數,因此他在用數學推導需求曲線時忽略了替代和補充關系,盡管他討論過這些問題。馬歇爾簡單地假設微小價格變動的收入效應是可忽略的,或者換句話說,任一商品價格的微小變動不影響貨幣的邊際效用。馬歇爾通過假定貨幣邊際效用恆定來解決這些理論困難有兩個原因:首先,他沒有理論工具以明確區分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其次,一個商品價格的微小變動的收入效應非常小,以致於可以略它。 馬歇爾奠定了通常所接受的成本和供給分析的基礎。他對供給理論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的時間階段的概念,特別是短期和長期兩個概念,正確地認識到在市場階段短期和長期中行業供給曲線的形狀的差別;雖然他關於這些形狀的經濟解釋通常是不足的和混亂的,甚至有時是錯誤的。市場時期沒有引起什麼困難,這時供給是完全無彈性的。短期中,現代微觀理論認為,供給曲線的形狀是因為企業和行業遵循收益遞減規律。為了分析的目的,馬歇爾指出在短期中把企業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是有用的。然而,馬歇爾並沒有在他對固定成本及可變成本的劃分,和以收益遞減規律為基礎的企業短期成本曲線的由來之間,建立明確的關系。他主要是在對土地進行長期的分析時應用了收益遞減規律。
馬歇爾對固定和可變成本的劃分證明了,短期中即使發生損失,但只要能彌補全部可變成本,企業仍將運作。這已成為標准教科書中關於短期中企業行為經濟分析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完全競爭行業,短期中企業的供給曲線是邊際成本曲線超過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部分。由於他特有的現實主義,馬歇爾繼而得出現實中企業的短期供給曲線並非如此。他說,企業在以低於全部成本(固定和可變)的價格出售商品時將是猶豫不決的,因為他們關心的是「掠奪市場」。「掠奪市場」意味著今天以低價出售,阻止了明天市場價格的提高,或者低價出售將導致行業中其他企業的不滿。因此當損失發生時,真實的短期供給曲線在平均可變成本和平均成本之間不是邊際成本曲線,而是其左邊的供給曲線。這里,馬歇爾含蓄地降低了完全競爭市場的假設,因為在嚴格的完全競爭定義下,沒有企業會關心佔有市場或行業中其他企業行為的後果。羅賓遜的不完全競爭和張伯倫的壟斷競爭的靈感,可以在馬歇爾免除完全競爭的假設對市場運作的討論中發現。
盡管馬歇爾關於企業長期成本曲線和供給曲線及行業曲線的討論,依現代的標准存在明顯的不足,但他在這一領域的早期努力引發了20年代和30年代一系列令人感興趣的文章,最重要的是弗蘭克·赫尼曼·奈特,皮羅·斯拉法,雅各布·瓦伊納的文章。馬歇爾揭示了決定企業成本和供給曲線形狀及位置的長期因素。首先是企業內部的因素,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內部經濟(指廠商擴大生產時,由於充分利用固定設備,或加強專業化,而導致生產成本下降)導致成本減少,內部不經濟(指廠商擴大生產時,生產率下降,成本上升)導致成本增加。馬歇爾關於規模的內部經濟原因的討論是非常令人滿意的,而關於內部不經濟的討論非常少。他沒有真正地遇到經濟與不經濟二者之間關系的問題,及它對企業最優規模的影響。
然而馬歇爾關於外部經濟與不經濟的討論引發了大量的文獻。馬歇爾試圖用歷史證據調整向上傾斜的企業和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在某些行業,成本和價格隨時間降低。他的這一調整建立在他外部經濟的觀點上。外部經濟——馬歇爾從來沒有弄清楚它們是對企業還是對行業——導致企業和行業的成本和供給曲線隨行業發展向下移動。在這些環境下,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將向下傾斜:在較低價格下供給更多的商品。最主要的外部經濟是,把行業內所有企業放在一起,且互相分享信息所導致的所有企業成本的降低。這樣的配置也導致一些其他行業的成本降低,並得到熟練工人。
馬歇爾對成本和供給的審查,引起了許多重要的理論問題,這些問題在1900年到1940年間得到檢驗。這些問題是:成本和供給曲線形狀的經濟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供給曲線在短期中上升而某些行業的成本和價格在長期中下降?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與競爭市場和諧嗎? 馬歇爾對決定生產要素價格和收入分配因素的解釋,與他的其他分析是一致的。他用供求分析和為了解釋最終商品價格而作出的短期與長期的區分來解釋地租、工資、利潤和利率。他認為對一種生產要素的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它取決於要素的邊際產出的價值。馬歇爾使用他稱之為邊際凈產出的方法,來解決測量邊際產出的問題。馬歇爾接著指出,把決定邊際生產力的要素理論稱之為分配理論是不正確的,因為邊際生產力僅是對一要素需求的測量,而要素價格是由需求、供給和邊際上的價格共同決定的。它的測量與勞動和工資有關。馬歇爾提倡一種對邊際生產力理論非常謹慎的解釋。馬歇爾工資、地租、利潤關於單個生產要素和利率回報的分析不是特別令人感興趣,然而與他的要素價格和分配理論相關的對准地租概念的發展值得注意。
『伍』 馬歇爾的理論
馬歇爾經濟學是19世紀中葉以來西方經濟學發展的一個總結,是自約翰·穆勒後的又一次綜合。馬歇爾經濟學的整個經濟學體系中真正創新的觀點不是很多。主要體現在方法論上「連續原理」為基礎的個體分析和需求供給理論中的「彈性概念」,而其他觀點主要是對以前經濟學家的經濟學說的繼承和發揚。當然,他在自身所處的那個時代各個學派的爭論中得到了許多好處,這些爭論不但激發了他個人智慧的火花,更為他作一次大的綜合提供的豐富的素材。
馬歇爾把經濟學定義為研究財富,同時也研究人的學問。這里本質上與傳統的經濟學並沒有什麼區別,但吸收了邊際學派的理論分析。他所說的研究人,即研究人的動機。他把人類動機分為兩類:追求滿足和避免犧牲。人類經濟生活由這兩類動機支配。前者促進人類的某種經濟行為,後者制約人類的某種經濟行為。人們的動機從性質上是無法衡量的。經濟學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事情本身。但滿足和犧牲在程度和數量上卻可採用間接的方法,即通過貨幣作為標准來衡量。因此,經濟學主要就是用貨幣來對活動的動力和阻力來進行分析。這樣,馬歇爾就使經濟學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礎上。不僅如此,馬歇爾還吸收了歷史學派對經濟學研究對象的廣義界定,主張經濟學與社會學合流。
『陸』 馬歇爾在經濟學界的主要貢獻有哪些,以及意義!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1842—1924)近代英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新古典學派的創始人,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英國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人物。在馬歇爾的努力下,經濟學從僅僅是人文科學和歷史學科的一門必修課發展稱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具有與物理學相似的科學性。劍橋大學在他的影響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經濟學系。 馬歇爾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
網路中的解釋
『柒』 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有什麼區別
《國富論》必看,經濟學的奠基之作。關鍵是要體會書中的那種思想,這些思想永遠都不會過時。
馬的書現在有替代品了,就是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更為貼近時代,修正了馬書中的一些理論,所談內容大體相同。
『捌』 馬歇爾的經濟學說對西方經濟學的貢獻是什麼
雖然馬歇爾的經濟學說存在不少缺陷,他對西方經濟學的貢獻仍是傑出的。至今,他的一些分析方法和基本觀點仍為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所繼承,在基本理論問題上,馬歇爾的學說對現代資產階級經濟學有著深遠影響,他的價值論和分配論,直至今日仍是資產階級微觀經濟學的基礎。
『玖』 讀馬歇爾《經濟學原理》有感
在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中,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經濟學」 理解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經濟的學科,「政治經濟學」也可簡稱為 「經濟學」。馬歇爾的經濟學說集是19世紀上半葉至19世紀末經濟學之大成,並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方法,對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馬歇爾是劍橋大學教授,也是英國正統經濟學界無可爭辯的領袖。他於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被看作是與斯密《國富論》、李嘉圖《賦稅原理》齊名的劃時代的著作,在盎格魯——撒克遜世界(英語國家)替換了古典經濟學體系其供給與需求的概念,以及對個人效用觀念的強調,構成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礎。
(9)馬歇爾對經濟學的定義擴展閱讀:
馬歇爾的方法論主要可概括為:
1、既主張採用推導理論模型的抽象法,又贊成歷史主義的描述法。他對歷史學派和奧地利學派就經濟學研究是採取歷史歸納法還是採用抽象法的爭論的態度是:每一種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種方法應適當配合,而不應該相互排斥。
2、吸收了進化論的觀點,提出的「只有漸進,沒有突變」的連續原理,用以分析各種商品現象。
3、數量關系分析法更明確地演化為邊際增量分析法,不僅用它分析價值問題,而且把它推廣到其他經濟問題的分析上,如國民收入的分配、生產、要素的組合替代原則,生產過程中各類資源的配置原則等。
4、把力學中的均衡引入到經濟分析當中,創立了靜態的局部均衡分析法,運用這種方法求來分析相反經濟力量的關系,如均衡價格的形成。這分析方法奠定了現代微觀經濟學分析法的基礎。
5、運用數學公式、幾何圖形以及圖表來解釋各種經濟現象,例如供給表和需求表、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彈性公式等。
『拾』 馬歇爾經濟學的定義
馬歇爾經濟學是指研究財富,同時也研究人的學問。這里本質上與傳統的經濟學並沒有什麼區別,但吸收了邊際學派的理論分析。他所說的研究人,即研究人的動機。他把人類動機分為兩類:追求滿足和避免犧牲。人類經濟生活由這兩類動機支配。前者促進人類的某種經濟行為,後者制約人類的某種經濟行為。人們的動機從性質上是無法衡量的。經濟學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事情本身。但滿足和犧牲在程度和數量上卻可採用間接的方法,即通過貨幣作為標准來衡量。因此,經濟學主要就是用貨幣來對活動的動力和阻力來進行分析。這樣,馬歇爾就使經濟學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礎上。不僅如此,馬歇爾還吸收了歷史學派對經濟學研究對象的廣義界定,主張經濟學與社會學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