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學法 > 公共經濟學課後題

公共經濟學課後題

發布時間:2021-01-02 04:32:15

❶ 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高培勇編著的《公共經濟學》第二版課後習題答案。

去答案網搜,各種答案都有!可以先注冊。

❷ 公共經濟學簡答題

社會產品來可以分三類:自公共產品、私人產品、准公共產品。

私人產品:消費者支付了一定費用就獲得了其所有權。並具有排斥他人消費的物品與服務。

公共產品:是指那些消費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費存在困難的產品。特點是一些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它的消費,具有非競爭性;某些人對這一產品的利用,不會排斥另一些人對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會團體提供。

❸ 影響公共支出增長的因素有哪些(公共經濟學試題)

1、人口因素,如果本國人口少,想花錢沒地方啊......
2、社會保障程度,如果醫療、內教育條件好,花費自然多
3、稅容收,如果稅收多,自然花錢多,如果稅收少,公共支出也少
4、居民的道德,比如瑞典治安好的連警察局都要取消了,
5、政府效率,英國只有35萬公務員
6、經濟狀況,通脹的時候政府應該限制消費
7、當地的經營方式,比如以污染工業為主,環保費就高,以服務貿易為主的國家,環保費少

❹ 公共經濟學的計算題

一、單選

1、公共支出是下面哪一項的成本:A公共產品 B公共收入 C轉移支付 D政府行為

2、公共支出的首要原則是:A公平原則 B效益原則 C量入為出原則 D統籌兼顧原則

3、下列不屬於無償性公共支出的是:A社會福利 B教育 C財政補貼 D公用基礎設施建設

4、下列支出形式中,不以利於有償性公共支出的是:A公用基礎設施建設 B高新技術產業部門的建設 C農林牧漁的綜合開發 D教育部門支出

5、下列支出不屬於消耗性公共支出的是:A國防支出 B教育支出 C財政補貼 D行政支出

6、下列選項中,屬於可控性支出的是:A失業救濟 B國防支出 C以地方政府的補助 D食品券補貼

7、按支出的性質可將公共支出分為:A消耗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B民用支出和國防支出 C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和經濟管理支出

8、在預算管理的編制階段,應著重考慮的是:A節約 B效率 C穩定 D效果

9、國民經濟預算收入部分除下述哪一項外採用權責發生制:A個人所得稅 B儲蓄 C投資 D政府

10、國民經濟預算的支出項目除下述哪一項外,按照權責發生制計列:A商品購買 B勞務購買 C轉移支出 D國防支出

二、多選

1、公共支出的分析有:A結構分析 B總量分析 C數量分析 D質量分析

2、公共支出的原則有:A公平原則 B效益原則 C量入為出原則 D統籌兼顧原則

3、下列屬於積累性公共支出的有:A基本建設支出 B科技三項費 C文教衛生支出

D社會福利支出

4、按價值構成可以將公共支出分為:A補償性支出 B特殊利益支出 C積累性支出 D消費性支出

5、影響公共分類支出的因素主要有:A、GDP總量 B公共收入總量 C社會經濟制度 D經濟發展水平

6、影響公共分類的因素有:A國家職能的擴大 B社會福利事業的擴大 C經濟與收入的增長 D技術的發展

7、衡量公共支出規模的指標主要有:A定性指標 B絕對量指標 C相對量指標 D定量指標

8、下列屬於專用基金資金來源渠道的是:A特別捐稅的徵收 B自願繳款 C預算的撥款和補貼 D發行公債

9、加強預算管理的預算編制形式主要有:A零基預算 B專用基金 C業績預算 D復式預算

10、專用基金按照其用途進行分類,主要有:A經濟調節基金 B中央專用基金 C地方專用基金 D社會保障基金

三、判斷

1、公共支出就是政府行為的成本。√

2、公共支出按照經濟性質可分為有償性支出和無償性支出。×

3、公共支出按照價值構成可分為消耗性支出與轉移性支出。×

4、轉移性公共支出並不反映公共部門佔用社會經濟資源的要求。√

5、可控性支出不受法律和契約的約束,可由政府部門根據需要分別加以決定和增減。√

6、政府采購也具有商業性的特點。×

7、公共支出規模的絕對量指標反映了在全社會創造的財富中由政府直接支配的數額。×

8、成本效益分析法最關鍵的步驟就是准確地測算各備選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9、中央專用基金歷史、數量和種類都遠超過地方專用基金。×

10、多年預算一般不經過立法機關批准通過,因而沒有法律性。√

四、簡答題

1、公共支出的原則是什麼?

答:公共支出的原則是政府在安排和組織公共支出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基本准則,是財政規律在支出上的具體化、系統化。公共支出通常應堅持以下一些原則:量入為出原則;公平原則;效益原則;統籌兼顧原則。

2、公共支出效益內涵的特點。

答:公共支出的效益內涵有自己的特點:①在計算所費與所得范圍上,要計算有形的和間接的所費與所得,既要分析政府本身的投入和所得,也需分析社會所付出的代價和所獲得的利益。②在衡量效益的標准上,必須確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重的效益標准。③在擇優的標准止追求的是整個社會的效益最大化。

五、論述題

從加強與經濟的預算編制形式的角度具體闡述公共支出的預算管理。

答:1、設計―規劃―預算制度。就是制定目標、找出替代途徑、確定最佳算什麼的預算形式。要點如下:①確定政策目標。在政府既定的撥款計劃內,首先必須清楚決策者的目標是什麼,或應該是什麼,然後對這些目標進行權衡。②找出不同的實現算什麼,即排列出完成這些目標的具體做法和手段。③確定不同途徑的成本和收益。④確定排序,判定不同途徑所實現的成果的滿意程度,做出優先劣次的排列。⑤經過比較,選取最佳方案,以最佳方案編制預算。2、國民經濟預算。是根據國民經濟核算資料編制而成的,能夠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分析和預測的經濟分析預算。該預算形式是綜合收支計劃,把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放在國民經濟的整體中考察,考察預算對國民收入、個人和企業部門收入的影響,因而擴大了預算的收支范圍,從根本上改變了預算的性質。3、多年預算。又叫流動預算或中期財政計劃,是年度預算的延長形式,其特點是,預算中不僅要列出本預算年度的有關數據,還要列出過去和若干年度的一系列數據,從中不僅可以看到某一年預算開支的各項成本,還能看到此後3到5年的支出成本。編撰多年預算的步驟主要有:①地,把國民收入、積累和投資的增長以及國際收支和公共收支聯系起來。②為支出項目中完全沒有彈性開彈性不大的基礎上做出計劃,如債務清償、行政、國防、投資的經營和維護等。③確定多年的分階段的公共投資規劃,區分最優先考慮的基礎上和在資金較充分條件下的次優先項目。④為稅收及非稅收的收入,來自車內外貸款及援助的所需資金做出計劃。

❺ 《公共經濟學》有數學題嗎

公共經濟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國內僅有十餘年的時間.它是公共管理教育的核心課程內.公共經濟部容門管理和公共管理中經濟因素的凸顯,使公共經濟學成為公共管理教育中被教育者提高經濟知識素養的必修課.目前,公共經濟學在國內尚未有一個大家公認的內容範圍和結構體系.
核心是公共管理教育.和數學關系不大.
但和經濟有關的,基礎數學還是要懂的呵呵.

❻ 公共經濟學自考題:公共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區別與聯系

一、區別
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來說明市場經濟如何通過價格機制來解決社會資源配置問題。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國民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說明如何充分利用資源。
公共經濟學是以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政府(公共)經濟行為。屬於一門應用性理論學科。一方面將一般經濟理論從政府經濟行為的角度進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以一般經濟理論為基礎,對政府經濟活動進行理論性分析與闡述。
二、聯系
1、公共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之間有兩個連接點。第一個連接點是微觀經濟學研究了價格管理、消費與生產調節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的直接經濟行為。第二個連接點是公共經濟學把政府本身也看成是一個單個經濟單位,對其經濟行為是否實現效用最大化進行分析。除此以外,在公共經濟學中,微觀經濟學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也被廣泛使用。
2、公共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的淵源似乎更深。在探討兩者的關系時,特別要強調的是政府的職能與宏觀經濟學的聯系。馬斯格雷夫把政府的職能和經濟行為歸納為配置、穩定和分配三方面。配置功能強調的是公共部門內外資源的有效配置;穩定功能強調的是稅收、公共支出以及公債的利用,以實現對經濟的短期需求管理,從宏觀角度來減少資源浪費,提高全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分配功能強調的是運用公共權力在社會的每個人之間重新分配收入。這三大功能是與宏觀經濟學中提出的充分就業、物價穩定、長期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等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相一致的。

❼ 公共經濟學問題

這是節儉的矛盾迷思(paradox of thrift)

就簡單的Keynes理論而言,提倡節儉,則儲蓄增加,消費減少,總需求不足,會使國民所得減少,實際儲蓄反而會減少。其次,若考慮貨幣市場,投資為利率的負函數,[ I = I (r),dI/dr < 0 ],則節儉的矛盾可能不會發生。所以如果美國人決定把他更多的收入用於儲蓄,高儲蓄亦謂著就算領到錢也不會花用,那麼企業用這大筆錢建設新工廠生產的東西要賣誰呀?所以整體社會福利是不增反減的。反之,個人高儲蓄率,對家庭、就長期觀點,是絕對正確的。

(以下論述引自陽峻的部落格 http://blog.ptt2.cc/blog.pl/Yunjin/article,20040109.html)
凱因斯學派崛起於1929年經濟大恐慌,
因為主導政府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而聞名,
有別於古典理論的不同,
凱因斯強調新的總體社會因為工業革命與資本家的崛起,
造成社會處於為充分就業狀態,
未充分就業的前提就是可支配所得與需求創造其本身的供給。

今天要談的節儉的矛盾性,
起源就是因為凱因斯的基本假設。

凱因斯認為:

國民所得 = 家戶消費 + 投資消費 + 政府支出 (定義式)

國民所得 也等於 家戶消費 + 家戶儲蓄 + 稅金

其中
家戶消費為可支配所得函數 C(Yd)
投資消費為國民所得函數 I(Y)(下列所導式子是簡單凱因斯模型)
政府支出為 G 固定
家戶儲蓄為 S 為可支配所得函數 S (Yd)
稅金為所得稅 為國民所得函數 T(Y)

從以上式子可以簡單看出,
如果家戶消費越少,
在 S + T = I + G 的恆等式全微分情況下,
自發性儲蓄增加並不會增加投資量會換來國民所得的降低,
(我們說自發性儲蓄與國民所得無關是均衡式中的常數項,微分等於零
國民所得影響的誘發性儲蓄、投資或消費)
對短期而言,儲蓄似乎是不好的事情,
因此我們稱這個情況為節儉的矛盾性。

事實上凱因斯的假設是要這樣想的:
以經濟直覺來說,一個未開發國家當然要累積資本,
而且因為未開發所以社會應該處於古典社會中充分就業狀態,
累積資本隊於古典來說儲蓄是一種美德的想法並不違背,
反之當一個社會工業化之後,
自發性儲蓄反而帶來消費的下降,
進而減少國民所得影響下一年的投資支出,
而缺口並沒有被誘發性儲蓄所補上。

凱因斯主張,
當該社會處於此種狀態時,
政府應該積極以財政與貨幣政策協助刺激景氣,
在考量排擠效應的狀況後以最適投資量帶動經濟流動,
這也是凱因斯所稱節儉的矛盾性的解決之道。

因此,對於長期來說,
資本累積本來就不是一件壞事,
壞的是對於一個均等的經常帳經濟體系而言,
事實上節儉的矛盾性可以靠有效率的金融體系來解決,
不過那又是另一個課題了。

❽ 求文檔: 公共經濟學課後習題答案 樊勇明

考哪?西南交大?我有書,真題和筆記

閱讀全文

與公共經濟學課後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